Blue Jasmine《藍色茉莉》是上個月看的,本不想寫評,但有話如鯁在喉,那還是一吐為快吧。這部 2013 年出品的電影,由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擔綱女主,她因此囊括眾多大獎,包括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導演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也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但未得獎。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我看了很失望。具體原因如下,諸多生活情節不合情理,人物刻畫臉譜化,最大的槽點還是導演伍迪艾倫 “水土不服”,舊金山不像舊金山,是紐約客想象中的西海岸,主觀臆斷到令人詫異,就算是遊客飛過去住兩個星期也不會脫離實際到如此地步吧,何況是實景拍攝?!
槽點一,諸多細節經不起推敲。紐約名媛茉莉發現丈夫出軌,一怒之下舉報商業詐騙送他進了監獄,丈夫獄中自殺,跌落雲端的茉莉走投無路,飛到舊金山投奔妹妹。影片開頭是飛機上的茉莉沉浸往事滔滔不絕,槽點之旅由此啟程。茉莉長途飛機過來,妹妹連去機場接也不肯?既然同意落腳暫住,後來還介紹朋友並外出吃飯,那姐妹倆彼時的關係也不會太差吧?妹妹去不了機場,因為她 “剛巧” 要去前夫家接兩個孩子,為什麽不能在之前或之後去機場呢?就為了硬生生插進前夫對茉莉的怨尤,和那被茉莉丈夫詐騙的二十萬美金嗎?太著痕跡了。茉莉打電話問公寓鑰匙,原來鑰匙被寄放在隔壁的幹洗店。省去鄰居新麵孔是為了簡化關係,但我懷疑托付給店家做法的普遍性,又或者是紐約特產?!至於妹妹在晚會上遇到一夜情的對象,自稱剛替主人安裝了音響。這個也很蹊蹺,如果不是鄰居,誰會請工人來參加晚會呢?初次見麵,外交官就對茉莉身上的名牌服飾如數家珍,編劇本意是借機盤點她昔日繁華的遺跡,但害得外交官落了個以衣取人的嫌疑,膚淺,饒舌。
槽點二,幾乎所有見過茉莉的舊金山男人都對她一見傾心,趨之若鶩。憑什麽?就因為她是紐約來的?!這個很扯,凱特布蘭切特氣質獨特不假,但她眉目不美豔,也不年輕了,到底是哪一點讓人動心?而且追她的人不分階層,上中下通吃。中下層體力勞動者如妹妹男友,他的公司製服上印了名字,明顯是藍領,那他介紹給茉莉的工友,想來也同樣。中下層體力勞動者如妹妹男友和他的工友,穿的公司製服上印了名字,明顯是藍領。開診所的牙醫是中產,他強吻茉莉一幕頗搞笑,誇張到急吼吼,幾乎像動物發情:)茉莉憤而辭職很自然,奇怪的是居然沒有告他個職場騷擾,不是才剛把丈夫送進了監獄?!最後一位是外交官,他也是壓倒茉莉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此所向披靡,敢情紐約客都自帶春藥效應,見麵就像被灌了迷魂湯?甚至,近朱者赤,連妹妹也因為緊隨茉莉而桃花運連連,才去了一次舞會就另結新歡,鬧著要和多年的男友分手。省省吧,舊金山沒有那麽(性)饑渴,不勞紐約客屈尊紆貴來撲火。這一連串雷點,說到底,還是老紐約伍迪艾倫在自嗨吧?
槽點三,妹妹的居住條件跟現實完全不沾邊。茉莉睡客廳沙發就算住房緊張了?!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寸土寸金並不是紐約人的專利。劇中並未具體展示細節,但妹妹還有兩個兒子,那公寓應該至少是一室一廳吧,不算小得過分,還有,茉莉睡的客廳不大,但也不窄迫。看看住房麵積,再聯係收入,妹妹超市收銀員的工資絕對無力負擔這個住所。另外有一幕,茉莉在家複習功課,妹妹和男友在邊上看球賽,一動一靜爆發衝突。我就納悶呢,外麵那麽多的咖啡館去哪家不好呢,非得擠在家裏製造矛盾?!太牽強了。
槽點四,色彩和天氣都出錯。妹妹家牆壁和家具都顏色鮮豔,斑斕到無法忽視的強度。這又是為何?是為了暗喻妹妹隨遇而安的嬉皮性格嗎?還是因為紐約客對 “加州陽光” 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不得不提醒導演,所謂的 “加州陽光” 是指南加,像洛杉磯和聖地亞哥;舊金山在北加,很冷的,夏天也很冷的。記得馬克吐溫的名言,“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 (最冷的冬天是我在舊金山過的夏天。)的確,舊金山的夏天和冬天一樣冷。我們每年兩次去舊金山,不論聖誕還是暑假,穿的都是長褲,外套,和薄毛衣。我看著茉莉穿裙子加毛衣開衫,美則美矣,可隔著屏幕都替她凍得慌!在舊金山住了二十多年的朋友就抱怨穿裙子的暖天氣少之又少。在網上找了一張伍迪艾倫在海邊說戲的照片,看看他們穿的夾克甚至薄棉襖就知道舊金山夏天的真實溫度了。全劇看下來,也隻有海邊散步那一幕的天氣和色彩才是舊金山的,陰冷的霧天,灰白,蕭瑟,還有海風刮臉。(網圖)
《紐約客》雜誌評論,“It’s a movie about pain and loss - and specifically, it tests the limits of the bearable, particularly among those who have never had to bear much. In a peculiarly negative and inverted way, the movie displays Allen’s own lifeboat in a sea of trouble and shows what happens when someone doesn’t have one of her own.” 說白了就是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這麽淺顯的道理,卻非得橫跨東西硬拉雙城借一個老套故事開講,除了市場和觀眾的考慮,歸根結底,還是導演伍迪艾倫的紐約文化中心論在作祟。落魄的紐約名媛迫降西岸,居然像仙女下凡在當地引起轟動,暗戳戳踩了舊金山一腳。至於鏡頭下的舊金山是否逼真,導演並不關心,他隻想找紐約以外的任何一個城市換個場景,如果舊金山有幸入選,已是中了大獎,又豈容置喙?!殊不知細節是魔鬼,演技再精彩,也會逼觀眾頻頻出戲的。
【後記】我一邊看《藍色茉莉》,一邊嘀咕跟《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何其相似。上網一查,果然,伍迪艾倫承認有參考 (“loosely based”)。如果不是因為貌似而非的舊金山減了興致,這兩部片子對比作評,本可是樂事一樁。比如兩位女主都虛榮,神經質,酗酒,說謊,以幻滅收場。又或者,女主看似獨立有主見,其實還是大男子主義 (male chauvinism) 的折射,喪父如喪家,惶惶然尋找下一任接手,這跟張愛玲《連環套》裏的霓喜並無質的差別。(網圖)
凱特布蘭切特演技有口皆碑,在這部電影裏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如果有觀後感,一定分享歐:)
祝皮卡兄新周愉快!
“當地人都說,這兒啥都不缺,缺的是直男:)” 握手,我本來想提這個,但出於政治正確的考慮,就沒加。還是海風姐犀利!
問好海風姐,祝新周愉快!
同意凱特布蘭切特和 Sally Hawkins 都演得不錯,幾乎是這姐妹倆的演技撐起了這部電影:)
紐約文化中心論的論調在紐約題材的影視裏並不罕見。比如 Sex and City 和 Seinfeld 兩部喜劇就常常拿這個 “梗” 自嘲開涮,但因為是係列劇集,相對低調含蓄。《藍色茉莉》是電影,時長有限就比較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擁抱紐約 “文化優越感” 的影視人不止伍迪艾倫一個,而是一幫:)
同意舊金山夏天較冷,當地特色的 microclimate 也算氣象奇景了:)
祝菲兒新周愉快!
我們這裏這幾個星期熱得要命,羨慕你們有國慶可以休一天。
電影看完了要分享啊,特別是如果有要吐槽的:)
祝休假愉快!
我也讀到有影評讚凱特布蘭切特跟費雯麗一樣,不知水沫怎麽看?我更偏愛馬龍白蘭度的表演,自然,一氣嗬成。
一提起電影就止不住嘴了,打住打住:)問好水沫,祝新周愉快!
這個電影劇情其實是炒 《欲望號街車》的冷飯,但演技還不錯,茉莉和妹妹兩姐妹演得好。
祝世界新周愉快!
我也服了自己,一部不滿意的劇還花這麽多力氣寫評:)不過能夠以文會友,才是我的醉翁之意了。
祝 xiaxi 新周愉快!
謝謝 canhe 姐留言鼓勵,祝新周愉快!
同意沈香電影商業化的觀點,叫好又叫座的影片真是不多。
祝沈香新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