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公司的年會搞禮物交換活動,各人自備小禮物,美其名曰 Dirty Santa。看到先生帶回家的戰利品,《無用信息大全》The Book of Useless Information,我不禁樂了:這個禮物太妙了!“無用” 的信息,不但可以堂而皇之成書,還可以搖身一變作禮物,盡投桃報李之誼,何等讓人啼笑皆非?!
書拿回家有兩個多星期了,被隨手擱在門廳,一直上不了書架,估計過了新年就要被捐出去。我翻了翻,裏麵居然還有一個條目談及中共,說推動國共合作是美軍的一個重大決策失誤。諸如此類立場決定結論,或者斷章取義的信息集結成書,自稱 “無用”,倒也有自知之明。由此及彼,我想起了曾經收到的並希望不會再收到的一些用不上的東西 —— 無用的禮物。
記得收到過一把譚木匠出品的黃楊木梳,古樸雅致,但梳齒密集,是篦子多過梳子。我隻是賞玩一二,從來沒有用過,隻怕一梳子下去,頭皮就半禿了:)還有一條很漂亮的玉石腰帶,用玳瑁色的玉片串成,可惜腰扣的位置不對,係上鬆鬆垮垮,不得不割愛轉贈。我還收到過錦緞做的小衣架,隻有常規衣架的三分之二寬,是特別定製專門掛各種內衣 lingeries 用的。小衣架華麗精致,但我做不到物盡其用:內衣嘛,還是放在抽屜裏比較好,掛在衣櫥裏展覽感覺怪怪的 —— 典型的買櫝還珠。有一年過生日,同事送我的禮物是一本填色畫冊,每一頁都是精美絕倫的熱帶花草和鳥類。可惜我不喜歡畫畫,也不喜歡填色,最後還是捐贈出去了事。其它還有一些華而不實送給小孩子的禮物。記得他兒子一歲生日時,收到的禮物有一本精裝的立體書 (pop-up book),主題是冬日雪景,厚厚的大開本很重,要放在地上翻看。每翻一頁,就會有精雕細琢的樹林或城堡 “跳” 出來。美則美矣,隻是所送非人:一歲大的兒子既欣賞不了,還有把書吃到嘴裏去的危險。所以我們隻是打開禮物時驚歎讚美了一番,就束之高閣,再沒讀過第二次。
送禮物的人,很多時候隻是出於禮節買個東西應景,送出的禮物一般都是派不上用場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才會有那麽多 re-gift (轉贈)和 de-gift (捐贈或退貨)。這是人之常情,中西都不能免俗,Seinfeld 裏專門有一集討論這個難題。反之,如果肯花心思,那送禮物送到人心裏也並非不可為。我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禮物是《哈利波特》第七部。這本萬眾期盼的新書出版時的盛況用洛陽紙貴來形容來毫不為過,可恨我當時住在香港正為鞭長莫及不能先睹為快而懊惱,沒想到,紐約的好朋友親自飛到香港空降遞書給我,拿到書時的激動和幸福,至今難忘!
我們公司每到年底都搞一個襪子交換活動 (sock exchange),玩的是 solemate 和 soulmate 的諧音梗。出於疫情考慮,我今年沒有報名參加,但是心裏一樣支持。活動匿名舉行,禮物接收雙方從始至終都不知對方是誰,所以選的襪子都是中性的 (gender-neutral),均碼的 (one-size-fits-all)。我前幾年活動收到的襪子都很厚實保暖,家常穿穿蠻好。
最後再說一點。禮物,不是非實物不可,也可以是承諾或者服務 service,這是我來美國後學到的一課,或者說是一種文化衝擊 (culture shock)?!當年我去加州看學校時,不知怎麽跟美國朋友聊起了聖誕禮物這個話題。朋友新婚燕爾,非常恩愛,丈夫送給妻子的聖誕禮物是一個家務承諾,保證來年每個周五都在家做披薩。我很好奇,為什麽是披薩?兩人解釋,忙了一周,到了周五都懶得開火做飯,隻想吃披薩了事,但是叫外賣太貴 (典型的研究生生活),所以先生答應周五下廚,好貼心!我一直記得這個故事,卻從來沒有付諸實踐。也許,我今年最想得到的禮物是,孩子們會每天主動遛狗,而不是每次都需要我再三提醒?!
(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