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樣,即便每天有各種事情繁忙,一旦閑暇下來也會不自主的拿起手機刷小視頻,遇到自己喜歡的網紅也會關注。中國女導演和編劇王潮歌是我關注的幾個網紅之一。我之所以關注她,是因為我喜歡她在視頻中經常講述一些她搞創作的故事、她編寫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以及生活中的思考問題,她有時候就是那樣閑話閑說,但閑聊的話中挺有道理的。我還喜歡她的講話風格,言無粉飾,直來直去,說話實在,沒有大話空話,就好像是麵對麵的跟你聊天,表情豐富而隨和。此外,她的穿衣風格也令我欣賞,休閑中透著時尚,清新,顏色搭配和諧,充滿品味。
在最近的一則小視頻中,王潮歌提出了一個說大則大,說小則小的問題:“人要戰勝了自己,是輸了還是贏了?” 她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壞”毛病,那就是,半夜三更愛吃東西。多半夜呢?通常在兩三點鍾,有時候甚至自己都睡了,再起來吃東西,有時候就因為沒有吃就睡不著。
她說,突然有一天她知道了,這根本就不是她的毛病,而是一種特殊的基因,這個基因決定了她每天在那個時候會有饑餓感,要儲存一些東西,甚至是儲存甜的。
其實,我年輕時也有晚上睡覺前吃東西的毛病,後來到了中年,為了健康和減體重不得不克製,不敢隨便睡覺前吃東西,餓了強忍著。然而,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養成了另外一種習慣,也可以說是一個“毛病”,就是在讀書或者寫作的時候,喜歡吃零食。其他的時間我可以不吃零食,但凡一開始讀書,或者寫東西,便一邊讀一邊寫,一邊吃。盡管許多人都認為讀書或者寫東西需要心靜,需要全神貫注,吃東西不就分散了注意力嗎?但對我來說,邊吃東西反而讓我更加精神集中,或是說“精力充沛”,有節奏的輕微咀嚼聲仿佛讓大腦神經細胞變得更加活躍。
比如,我們在星巴克咖啡店總會看到有的人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們獨自坐在那裏讀書、在電腦上打字,或者在本子上寫什麽。咖啡店來往的人群、咖啡機的聲音、人們輕聲的談話以及背景音樂似乎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影響,感覺更有助於他們提高專注力。
據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有項研究顯示,約70分貝的環境噪音(接近咖啡館背景音)能顯著提升創造性思維。這種"最優喚醒水平"理論認為,適度的聽覺刺激可以增強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抑製過度細節導向的線性思維。星巴克刻意營造的咖啡研磨聲、爵士樂與模糊人聲的混響,恰好構成理想的白噪音矩陣。哈哈…我至今沒有在星巴克寫作的經曆,改天是不是要去試試?:)
(網絡圖片)
我認同王潮歌的觀點,這些“毛病”或許真的跟基因有關。尋找基因根源,我想起了我老爸就喜歡吃零食,按照他的重慶話說:“我是一個香香嘴”(在重慶話中,“香香”通常指的是零食或小吃,而“嘴”則是指人的嘴巴。因此,“香香嘴”有“愛吃零食的嘴巴”或“喜歡吃零食的人”)。在我爸媽家客廳的茶幾上,一年四季總是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零食,老爸喜歡坐在客廳看電視時,一邊吃零食,一邊看,瓜子花生,餅幹糖果輪番上陣。我老媽就沒有這樣的“毛病”,我老媽則完全不同,她一般隻吃三頓飯。在我的記憶裏,老媽總有做不完的家務事,空閑下來又拿起毛線針手織毛衣,以前,我們家六口人的毛線衣褲都是老媽編織的,一年四季手沒有停過,也許正是這種忙綠的生活方式,老媽沒有養成吃零食的習慣。即便是後來,老媽不必手織毛衣,請了保姆,不必做家務事,但她空閑下來也不怎麽吃零食,她寧願看書讀報。
針對半夜三更吃東西的毛病,王潮歌想到了一個問題:“你是不是每天都在想改掉一些壞毛病?你每天都覺得自己這不合適,那不對,天天跟自己較勁,有吧?因為你覺得這些毛病都是壞的,你覺得改掉它,你就能奔更好的地方去。所以,人正在戰勝自己。如果你戰勝了,我想問個問題,你是輸了還是贏了?”
她接著強調說:“人要愛上自己,善待自己,看到自己好多的毛病,也許真的是壞毛病,但它是你獨有的毛病,是你不可克製的毛病,是你更改不了的毛病,那麽,就接納它唄,跟你的毛病和平共處唄。有時候人不要戰勝自己,人要和自己勾肩搭臂的活下去唄。”
王潮歌這個與自身毛病和平共處的觀點我頗有共鳴,隻要這個毛病不影響你的生活,不幹擾他人的生活,不給自己和他人造成麻煩與傷害,就沒有必要去戰勝自己,以自己為敵。
其實,有些所謂的“壞毛病”不過是習慣,而習慣源於自身需要,隻要不防礙他人,就應怎麽舒坦怎麽過。善待了自己,過好了自己的生活,才能去善待他人。
有時候,我也曾想要改一改讀書或寫作時吃零食的毛病,畢竟零食吃多了跟減肥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然而,聽了王潮歌的這些話,我找到了不改的理由。戰勝自己沒有輸贏,與自己和解,與毛病勾肩搭臂的生活才是人生的快樂。於是,我決定這個毛病不改了!
這些是我最近喜歡吃的零食,喜歡吃的零食種類有時候會階段性的改變,最近幾個月,我和先生都比較喜歡吃台灣“快車”牌子的零食,圖中可見,零食有很多的選擇。(原創圖片)
《為愛癡狂》是台灣影星和歌星劉若英的成名曲,於1995年唱紅華語歌壇,至今有三十年了。我翻唱了她這首歌送給大家:
我從春天走來
你在秋天說要分開
說好不為你憂傷
但心情怎會無恙
為何總是這樣
在我心中深藏著你
想要問你想不想
陪我到地老天荒
如果愛情這樣憂傷
為何不讓我分享
日夜都問你也不回答
怎麽你會變這樣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到底你會怎麽想
(第二段重複)
5/24 寫於台北
《為愛癡狂》歌詞寫的好,沈香歌星唱的更深情,愛了!
我也有個壞習慣,那就是看電視時就想吃零食,我也和自己鬥爭了很久,感覺就是自己輸了。現在,謝謝沈香也給了我一個借口,可以保留一下這個壞毛病了!
你那個短小說,雖然先已經告訴我們是短小說,但我讀完了以後還覺得是真的!沈香的文采,應該寫小說!
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真想改也不容易,哪怕是壞習慣。所以,工作性質不變,生活規律不變,自己沒覺得不舒服,那就和平共處也無所謂。主要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些習慣,而不是自己才有的,那就不要緊:-)我也有些習慣,而且不斷添加:-)
麵對撲麵而來的美食誘惑,特別是在台灣這個美食天堂,那得有多麽強大的自製力才能抵禦啊!沉香勤耕不綴,大腦需要維持足夠的血糖濃度,來點“香香嘴“的零食補腦,那是必須滴;)
不過隨著身體代謝能力的下降,高碳水的食物簡直讓人又愛又恨。最近讀完“Glucose Revolution” by Jessie Inchauspé 這本書,眼界大開,學會了如何與高碳水食物和解,壓平血糖曲線,受益匪淺。。。
問好沈香和朋友們,長周末快樂!
每個人的神經回路不同,對環境的反應也不一樣。我隻有在極靜中,才能看清腦袋裏的東西,但我家孩子爹卻要在音樂的律動裏,才能完成他的設計,所以經常要分房做事。沉香擺上的小零食真讓人饞,如果我要是一邊寫一邊吃,就完了,文稿一張白卷,體重坐火箭上升,估計寫東西時要把零食箱鎖起來,還得忘了鑰匙放在哪兒才行,哈哈~~
也謝謝沉香的歌聲,讓周末的窗外更加明媚,是我喜歡的節奏,想去陽台上蹦兩下呢:))
喜歡沈香這首歌,深情裏帶著一絲霸氣。覺得應該送給我的小說人物沈無寒和金浙:)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到底你會怎麽想
但老了的時候會生出很多病痛。
歌唱得一如既往的好!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