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每個人都有,或者都曾經擁有。家是什麽呢?家是人們長期或者暫時的居住場所,是人們生活的基礎設施。很多人不止有一個家,老家、新家、婆家、娘家、大家、小家~有各式各樣的家,而在情感上,每一個家都承載了豐富的情感價值。在這裏,人們經曆親情、愛情和友情的交織,形成深厚的情感紐帶。家是人們情感的避風港,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家都是人們尋求支持和安慰的地方。
才華出眾的博友如斯在她的一篇博文中寫道:“在傳統裏,四本是一個周正的字。華夏之地年分四季、地分四方,四德、四美,佛教四大名山,古人對四並無忌諱。四象方正,有周全圓滿之意…”
我也喜歡四這個字,我有四個家,其中文學城是我家。
第一個家是重慶的老家,也是娘家。那是我的家鄉,是我出生的地方。重慶是一座山城,兩江環繞。重慶夏天很熱,雷雨多;冬天濕冷,大霧多。我的老家最早在重慶有名的“中山四路”上(我曾經寫過中山四路係列博文),這條路隻有800米,卻有“國共合作一條街”之稱。我在這裏跟父母和兄妹們生活在一起了很多年,度過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部分的青年時光,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重要的是,老家的原生家庭給我帶來了健康的心理源頭和健全的人格品質,對我今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後來,老家又搬到了重慶市最早開發的高層商品公寓小區裏,我父母在那裏住了二十幾年,直到他們雙雙離世。這套公寓房是當年我和先生買的,父母去世後,我們沒有打算賣,保留著,留著念想,留著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連接,留著我的歸屬感。
第二個家是紐約的新家。那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自從我到了美國,就一直住在紐約長島,沒有挪過窩,住了足足超過三十年,紮下了很深的根,留下了很深的情。紐約長島是一個三麵環海的島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沒有台風、沒有地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紐約長島完全是一個農業地區,有大片大片的葡萄園和農作物,漁業也很發達,後來,靠近紐約市的有些地方才慢慢城市化和工業化。現在很多長島的居民是工作在紐約市,居住在長島,每天坐長島鐵路上下班。以前我在紐約當記者的時候也是這樣,早上把車停在火車站,坐火車進曼哈頓。紐約的這個家是我和先生結婚後一直生活的地方,是我們感情積累的避風港,是我們相互支持和照顧的家園。
第三個家是台北的新新家。算是我的第三故鄉吧,2008年,我和先生就在台北買房安家了,那時不是經常住,每年可能累積住一個多月,房子不大,就當歇腳的地方。後來我們在台北呆的時間越來越多,就換了一套大房子,開始真正在台北安家落戶了。台北雖然不像美國那樣地大空曠,自然風光好,還有台風和地震;雖然台北的城市街道老舊、狹窄,高樓大廈不多,但是,台北的生活機能很不錯,市民能夠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和優質的生活環境。氣候條件也可以,政府對台風和地震的管控措施做得好,基本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台北是適宜居住的城市。最重要的是,台北社會治安好,人的素質也高,生活在這裏讓人感到有安全感、處處有溫暖和有秩序感。
文學城是我的第四個家。2021年夏天,我申請到了文學城的居住權之後開始在這裏“安家”,至今已有三年半了,算是城裏的大半新小半舊的居民(據說老居民有超過二十年的)。我開始不知道這裏也稱之為“家”,有一天博友canhe 姐給我發悄悄話:
“昨天,我有路過去你家,看到了XXXX…”
“姐姐,你來紐約了?” 我好驚喜。
“沒有,我是說去你博客那裏…”canhe姐回複我。
我這才明白,原來博客也是“家”。再後,又知道了有些博友出遠門之前把“家門”關閉,回城再打開。我不知道如何關門,所以,我每次出遠門依然開著家門,城裏挺安全的:)
文學城的家,地盤不大,安分配得到“一畝三分地”,有了自己的“小家園”之後,三年半來,我勤奮耕耘,靜心碼字,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沒有文學才華,種不出參天大樹,我就在這塊小園地裏種種小草、小花、小麥苗。文學城是一個大社區,我的家周圍有很多的鄰居,鄰裏之間經常串門拜訪,還算和諧。我的鄰居們個個才華橫溢,多才多藝,有小說家、旅行家、大廚師、攝影家、影劇評論家、歌唱家、IT專家、理財專家、曆史學家、收藏家、社會活動家、博覽群書達人、詩人等等~
三年多來,我一邊播種,一邊收獲,直到今天,我的家園地碩果累累,收獲小滿,我收獲到了鄰裏間的友情;收獲到了走進我家門留下的六十九萬多個來訪者的腳印;收獲到了180多顆我自己辛苦勞動得來的大大小小果實。望著這些豐收成果,我自我感覺蠻好的,覺得有一派 “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象,我非常心滿意足。
文學城是個小城,居民多,麵孔多,故事也多,居民之間有相互欣賞、相互幫助、也有相互爭吵,這都很正常,這個世界哪有不吵架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文學城裏安家,我已是中年,看多了人世間的各種無常,我活得通透,看得明白,我在我的開博周年紀念文中寫過:“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去指點別人,而是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形象。同樣,寫博也是一種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思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及管理好自己的經曆體驗。” 這就是我申請進城安家落戶的初衷。
在甲骨卜辭中,可見到殷人刻寫「家」字的蹤影,“家”的上麵像一個「介」字,表示房屋,“家”的下麵是豕的側麵象形,豕也就是豬,因此,房屋裏有一頭豬就是家字的組成。在中國農業社會中,家豬是財富的象征,故「家」這個字所表達的是居住在一起,並且擁有共同財產的團體,也就是家庭、家族。文學城就是一個大家族,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豬豬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集在這裏,大家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積累了精神財富,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2024年,我特別的忙,整個一年裏都在飛來飛去,所以,今年我在文學城裏居住的時間不多,寫博很少,連同今天這篇才二十篇。希望明年我能向“曹惠芬”學習,自己給自己鼓勁加油,多寫一點東西,多種一點花草,不奢望門庭若市,家門口能留下更多來訪者的腳印也挺好的。
年終將至,祝文學城裏的所有城管人士、小編們、博友們、城裏城外的讀者們聖誕節和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生活需要儀式感,每年的聖誕節我都會拍照紀念,今年忙,拖到現在還沒有拍,就把去年拍的幾張發出來吧。
台灣華語樂壇巨星劉家昌創作的很多歌我都喜歡,但最喜歡的是這首《我家在那裏》,這首歌在台灣七十年代非常流行,歌曲通過優美的旋律和歌詞表達了對家的深切思念,我每次聆聽都會被感動。
一首很療愈心靈的歌!你聽了肯定有同感。
(建議戴耳機聽)
南風又輕輕吹起
吹動著青草地
草浪緩緩推來推去
景色真美麗
夕陽也照著大地
綠草披上金衣
草浪夕陽連成一片
真叫人著迷
順著小溪看下去
木屋站在那裏
那是我溫暖的家
我住在那裏
每當我經過這裏
忘掉一切憂慮
還有一條青青小溪
伴著青草地
順著小溪看下去
木屋站在那裏
那是我溫暖的家
我住在那裏
12/21 寫於台北
=======================================
你咋起來這麽早,今天是周六,你不教書吧,哈哈。擠擠!帶餅來沒?
祝沈香全家平安快樂!
歲末佳節,祝好問安。
好文、美拍、美歌!祝沈香節日快樂,吉祥如意!
沈香親,我帶大寶上琴課,回來拜讀你的文,欣賞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