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前,我先說幾句這次回國處理事情的一點感想。我這次回國,第一次經曆了聘請律師辦事,這一生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跟律師打交道,第一次在律師的幫助之下解決問題。所幸,靠國內的朋友介紹,我找到了一位還算滿意的律師。最後那一天,雙方律師和當事人坐在一起針鋒相對的談判和最終達成協議的場麵與過程如同電視劇裏的情節,緊張又激烈、可笑又可氣,我當時的心情五味雜陳,簡直難以言喻。這一次也讓我真正的看清了人性的自私與貪婪,看清了什麽是一旦不如他的意,就忘掉你所有的好。我先生這個一向溫文爾雅的人都忍不住大聲說話,並表示將不再跟國內的任何人有任何的金錢關係,萬不得已不願意再回大陸。
今天是母親節,母親的偉大高於一切,所以,我寧願選擇這篇母親節紀念文作為我回歸文學城的第一篇文。言歸正題吧:
關於中國人的床被,張愛玲在散文《被窩》中曾描繪得栩栩如生:“中國人怕把嬌豔的絲質被麵弄髒了,四周用被單包過來,草草地縫幾針,被麵不能下水,而被單隨時可以拆下來洗滌,是非常合乎實際的打算。” 的確,我們年輕時的床被正是如此:被麵選用絲綢或緞麵材質,被單多為普通的白色純棉布(重慶話叫做“包單”)。洗床被時,隻需拆下縫線,單獨清洗白色的包單,而被麵則無需下水。縫合包單的線比普通的縫衣線約粗一點,拆下的線還可以重複使用,縫針也比一般的針更粗、更長。包單晾幹後,再將它包裹住被芯,連同被麵重新縫合起來。
那時,被芯多由棉花製成,我們稱其為“棉絮”。根據不同的季節,棉絮的重量也有所不同:夏天的棉絮約兩斤重,春秋季節則需三斤左右,而冬天的棉絮則要達到四斤重以上。每隔幾年,舊棉絮需要重新彈製,經過彈製的棉絮潔白柔軟,蓋在身上格外舒適。
鋪在床上的床單通常選用稍厚的印花純棉布,圖案多為花鳥或大格子條紋。我的母親是個極其愛整潔的人,家裏的床單和包單總是保持幹淨整潔。那時,我們家有四張床:父母一張,兩個哥哥一張,我和妹妹一張,外婆也常住我們家,單獨睡一張小床。每張床根據季節更換不同的床單和床被,因此,母親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地洗床單和包單。在沒有洗衣機的年代,母親每周日都會固定在家用手洗這些衣物。家裏有一個大木盆和一塊木質搓衣板,院子裏還搭了一個磚台,用來放置洗衣盆。母親總是站在那裏搓洗,我父親或我們這些孩子有時候會幫忙母親擰幹厚重的衣物和晾曬。
這些是以前的床被、床單和被麵(網絡圖片)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母親也從未間斷過周末洗衣的習慣。如今回想起來,母親在冰冷的水中搓洗一大盆衣物,雙手凍得通紅,那份辛勞令人心疼。母親的偉大,正體現在這些細微的瑣事之處。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我們家才擁有了第一台洗衣機,一種雙缸洗衣機,洗衣機的左邊是洗衣缸,右邊是脫水缸。從此,母親從繁重的手洗衣物中解脫了出來,脫水後的衣物幹得快,即便在重慶潮濕的冬天,也不再擔心厚衣物晾不幹的問題。
這是以前的雙杠洗衣機(網絡圖片)
星期日的晚上,母親經常縫合床被。夏天時,洗好的床單和包單當天就能晾幹,可以立即鋪上或縫好;而冬天,衣物需要幾天才能幹,母親便會拿出另外一套幹淨的床被使用。我們家有一個很大的樟木箱,裏麵放置著全家所有的床單、包單、被麵、枕頭套、枕巾、洗臉毛巾和洗澡毛巾被等物品,滿滿當當。樟木箱上還疊放著一床床棉絮,有蓋的和鋪床的,高高一疊,上麵再蓋一層布單以防灰塵。
這個樟木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父親購置的,據父親說,這個大箱子是他在一家拍賣行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買的,木箱的原主人是一位上海人,他要搬回去上海工作,隻好把箱子賣了,該木箱是他的父母遺留給他的,有很多年生了。如今,雖然木箱已有超過百年曆史,但依然很結實耐用。打開木箱,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樟木清香。當年,家裏的一些重要物品,比如銀行存折和一些貴重的物品往往被父母放在木箱的最底層,猶如一個天然的保險箱。我們這些孩子一般不會擅自打開木箱,隻有父母才會使用。現在,這個樟木箱由我妹妹保存著。父母去世後的某一天,我回國特意去妹妹家看了看這個木箱,每一道木紋都承載著兒時的記憶,令人倍感親切。
這是樟木箱的照片,木箱的每一個邊角都是用真皮包住的,箱子的把手和開關都是純銅的(原創圖片)
不知從何時起,家裏的傳統床被發生了變化,不再使用被麵和包單,而是換成了“被套”。這是一種用各種花布縫製而成的布套子,可以直接將被芯套進去,一邊配有拉鏈,換洗時隻需拉開拉鏈取出或放入被芯即可,省去了縫合的麻煩,既省時又省力。
這是以前的全棉被套(網絡圖片)
再後來,人造纖維棉出現了,家裏的被芯也逐漸換成了這種新材料。人造纖維棉比天然棉花更輕,保暖效果卻相差無幾,而且無需重新翻彈,也不容易生蟲。相比之下,天然棉花有時會長蟎蟲,蟲子會啃食棉絮,形成小洞。因此,天然棉花需要定期在陽光下曝曬,以殺菌消毒、去除濕氣和蟎蟲,同時保持蓬鬆。再再後來,家裏的被芯還增添了絲綿和鴨絨,這兩種被芯的重量十分的輕,尤其是鴨絨被既輕便又暖和,不像棉被那樣,冬天時要蓋兩床被子才暖和,重重地壓在身上,睡覺時翻身都難。
我上大學時,學校位於重慶市市區,離家不遠,所以每個周末我都會回家。那時,母親便開始教我如何拆洗包單,如何縫合床被,她說,女人婚後必定要承擔這些家務,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了縫被單。另外,母親還教我如何使用頂針,所謂“頂針”,是一種縫衣或刺繡時戴在中指上的金屬指環,上麵有小凹點,可以推針穿布,讓縫針更加省力。縫合厚厚的床被時用頂針的確省力多了。後來,我家的床被都換成了被芯和被套之後,我再也沒有縫過床被,更沒有使用過頂針,從此,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在我的生活中畫上了句號。
這是頂針,一般有金色和銀色兩種(網絡圖片)。
自從大學畢業,我便離開了重慶,離開了父母家,獨自到另一個城市生活,後來又出國了。然而,每次回重慶看望父母,把行李箱放到臥室時,我總會看到母親早已為我鋪好的幹淨床單、枕套和床被。那一刻,一股暖流總會湧上心頭,溫暖我的全身。後來,母親因病和衰老無法再親自為我鋪床,但她總會叮囑家裏的保姆代勞,直到保姆需要全心照顧完全失智失能的母親,不再為我鋪床,我才開始自己為自己鋪床。
我第一次為自己鋪床的那一天,我偷偷的哭了,我並不是因為再也沒有人為我鋪床而哭泣,而是因為意識到母親將逐漸離我遠去而落淚。
2023年的夏天,中國的新冠疫情已過,我終於能回家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當我在家裏整理了父母的遺物時,望著那些疊放起來的一床床被子和床單不得不扔掉,心裏好傷感,我撫摸著這些熟悉的遺物,兩行熱淚滾滾落下…
昔日歸家總逢秋,老母鋪床在心頭;
針腳串線縫床被,棉胎日曬柔又軟;
今夏又見舊花色,慈母已去無影蹤;
欲疊欲收實不舍,餘溫或可夢中留。
我昨天剛剛回歸文學城就收到了博友們的溫馨問候,很是開心,與我不約而同一起回歸文學城的博友悉采心的留言正道出了我的心聲:“明天是母親節了。雖然天各一方,但我深信,我們會在節日裏的某一刻,會以同一種方式——即在誰也無法打擾的內心深處,裝滿對母親的思念。” 博友麥姐的留言頓時讓我眼睛濕潤:“母親節,我們和采心還有人參花花一起團抱,懷念天上的媽媽。” 抱抱麥子親!
祝文學城裏所有的母親們節日快樂!
我為大家唱一首懷念母親的歌《媽媽留給我一首歌》,大家可能都熟悉這首歌,是1981年中國老電影《小街》中的插曲,郭凱敏和張瑜是該電影的男女主角。
在我童年的時候
媽媽留給我一首歌
沒有憂傷 沒有哀愁
唱起它心中充滿歡樂
啊…啊…
每當我唱起它
心中充滿歡樂
在我童年的時候
媽媽留給我一首歌
沒有憂傷 沒有哀愁
唱起它心中充滿歡樂
啊…啊…
每當我唱起它
心中充滿歡樂
啦......啦......
5/11 寫於台北
祝美菲兒母親節快樂。五月吉祥。
隨著你如工筆畫般的細細描述,巴山蜀水的舊時光展現在我們眼前,與母親辛勞忙碌的身影交織在一起,不由得讓人一樣懷舊感傷。。。
聽到你深情的歌聲,想起看過的電影“小街”,眼前浮現短發大眼睛張瑜飾演的“小男孩” 驚恐狂奔的畫麵。每當”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旋律響起,心中都充滿憂傷和對媽媽的無限思念。。。
謝謝你美好的回憶文。期待你下一篇精彩大作!
抱抱沈香,麥親和花花,同懷念你們偉大的母親!
留住美好的記憶。忘卻一切坎坷。
歌好聽!
沈香說到回去辦事的情況,“人性的自私與貪婪”,不到關鍵時刻,可能都發現不了這樣的齷齪。希望你們這次把事情都辦妥了,再也不用和這些人打交道了。
沈香的歌唱得深情感人,這首歌我也喜歡,和你一起思念天上的媽媽!互相保重!
祝沈香母親節快樂!祝天堂的母親們快樂!
歌聲好聽,情真意切。在歌聲中懷念母親。我家也有類似的箱子,也有和母親一起縫被子的時光。想起來真得很溫馨。問好沈香,祝母親節快樂,新周快樂!
--讀到這裏,眼淚出來了。抱抱沈香!
文章裏有太多熟悉和共鳴,樟木箱、頂針,被單等等我都親身經曆過,頂針我前兩天還用過:)
讚沈香好文!歌也是錯得好讚,啊。。。啦啦。。。深情依舊。沈香母親節快樂!
棉質的包單,柔軟的綢緞被麵,老式洗衣機,還有古董級皮箱(這個俺家沒有但經常出現在老電影中。。。)……沉香寫的雖是自家的往事,卻打開了一代人記憶的抽屜,成長的時光撲麵而來。而這些撲麵而來的,哪一個沒有母親的身影,哪一個沒有母親的氣息,哪一個沒有母親的餘溫……
所以看到這裏,我沒有辦法不與作者共情:我第一次為自己鋪床的那一天,我偷偷的哭了,我並不是因為再也沒有人為我鋪床而哭泣,而是因為意識到母親將逐漸離我遠去而落淚……
謝謝沉香成全了我,流過淚之後心裏好痛快,彷佛真的跟母親重逢過一樣:))
那些(鳳凰圖案)的真絲被麵,那個(文物級)的樟木箱子,都記錄著昔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能喚起對已故父母的回憶,這些(被麵箱子)不僅有情感價值,也因為有這些文物的存在,還能讓兒女感受到已故父母的存在、、、
沈香的哀思文字寫的好,在天堂的父母一定能看到,哀思不盡,永遠懷念!
“昔日歸家總逢秋,老母鋪床在心頭;
針腳串線縫床被,棉胎日曬柔又軟;
今夏又見舊花色,慈母已去無影蹤;
欲疊欲收實不舍,餘溫或可夢中留。”
寫得情真意切。
謝謝沈香的分享!
咋稍晚一步就沒坐了呢,好在自帶小板凳,趕緊放下占座:))
而我直到母親過世後才醒悟,我很少幫助過母親洗滌。
沈香 母親節快樂。
母親節快樂!
針腳串線縫床被,棉胎日曬柔又軟;
今夏又見舊花色,慈母已去無影蹤;
欲疊欲收實不舍,餘溫或可夢中留。
睹物思人,母親節中最柔軟的痛。沈香對母親的深情和思念總是讓我感動
沈香親的歌聲讓我淚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