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峰的世界

在下山的路上,享受著上山的樂趣。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寫出來,希望別人也能夠喜歡。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雙林奇案錄第四部之古塔疑案: 第三十六節

(2025-09-10 15:09:42) 下一個

雙林奇案錄第四部之古塔疑案

作者: 八峰

 

第三十六節

 

六月十三日早上八點多,新餘縣西南、靠近贛西山區的地方出現了一支顯得有些奇怪的隊伍,他們背著輕便的背包、挎包和水壺,為首的男人帶著墨鏡、手裏拿著一根竹節拐杖,他正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李昌鴻,緊跟其後的是田敏和郭小平;在他們的後麵是兩個頭戴無簷遮陽帽的日本人山口和清田,走在最後的則是山口雇來的兩個幫手紀貴新和江誌平。一行七人依循著地圖上的信息正在尋找藏寶圖上標出的起始點‘池下村’。走了半日、時近中午,陽光也變得毒辣起來,七個人走得又累又渴。

盡管他們沿途碰到當地人便打聽,卻一直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池下村’的蹤跡——被詢問的幾個村民中,無論是男是女、年長或年幼竟然都不知道‘池下村’的所在。看看到了中午,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陽平鎮。

“歇歇吧——都走了半天了;水都喝沒了、肚子也餓了,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再走吧?”又胖又矮的江誌平喘了口粗氣、擦了擦脖頸和臉上的汗珠說道。

“嗯,是走得累了,”瘦小的清田也停下了腳步、摘下遮陽帽來一邊對著自己扇風一邊說道:“我怎麽感覺不對呀——藏寶圖上標出的這個池下村,好像連本地的人都不知道啊!”

“那邊有個小店、進去問問吧!”李昌鴻指了指路邊一家售賣煙酒雜貨的店鋪,他掏出錢來買了一包‘黃金葉’的香煙,然後對櫃台後麵三十歲左右的女人問道:“老板娘啊,跟你打聽一下——去池下村怎麽走啊?”

“池下村?哪個池下村哦?我不曉得。。。 ”女人一邊找零一邊搖頭說道。

 

田敏也走到街道斜對麵一個賣書報和冷飲的小攤跟前,她拿起了一本雜誌,付了錢後又向攤主、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精瘦男子問道:“老板,打聽一下——你知道去池下村怎麽走啊?從這裏去還有多遠?”

“哪裏啊?池下村?”男子目光疑惑地瞥了一眼麵前的幾個人搖了搖頭,“我沒聽說過咧——你說的是我們鎮上的村子嗎?”

“對呀,就是你們陽平鎮的池下村嘛!”清田連忙補充了一句。

“哦,那我還真不曉得——你們到鄉政府或者派出所去打聽一下嘛,就從這裏往前麵走個兩三百米再往右轉就看到了!”

“謝謝你哈——”李昌鴻對報攤後的男子點點頭、又迅速朝田敏使了個眼色、示意她不要再追問了。

“怎麽辦?接連問了這麽多人,都沒聽說過池下村這個地方!?”清田感到更加疑惑了。

“是啊,真奇怪——咱們已經到了陽平鎮,可是當地人怎麽會不知道池下村這個地方呢?”田敏也蹙起了柳眉。

“八嘎!”山口臉憋得通紅、竟忿忿地咒罵起來,“搞得什麽鬼!這藏寶圖上標的是什麽鬼地方!?竟然都沒有人知道!?肯定是他媽的標錯了!”

“標錯是不可能的,”李昌鴻搖了搖頭,“這張草圖乃是熊本親手繪製,如此重要的信息不知道驗證過了多少遍,怎麽可能標錯呢?”

“那為什麽連本地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山本瞪起了眼睛。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這個地點也發生了變化;”李昌鴻冷靜地分析道,“你們別忘了——熊本大佐在這份藏寶圖上留下的是四十六年前的信息;四十六年前陽平鎮這附近肯定有個池下村,但時隔了這麽多年之後,這個村莊有可能已經改變了名稱——”

“即便是改變了名稱,也不至於連本地人都沒有聽說過呀!”清田依舊疑惑地搖頭歎氣,“唉,難道咱們真的要去這裏的鄉政府或者派出所裏打聽嗎?那風險可就太大了!”

“誒,你們看前麵那邊有家小飯館——咱們先去吃點東西吧?晌午都快過了,大家肚子也都餓了;一邊吃一邊再想辦法嘛!”李昌鴻說著用手指了指不遠處坐落在一株大槐樹下、麵朝街道的一家小小的飯館;伸出的布招簾兒上‘喬記老鮮’四個大字分外清晰。小飯館的門口支著一口大鐵鍋,一個身板結實、白發銀須、腰係圍裙的老人正挽著袖子、手執一把大鐵勺來回攪動著鐵鍋裏的高湯、一股香濃的氣味從鍋中溢出。

眾人走進小店之後圍著兩張靠近門口的方桌坐下,李昌鴻拿過菜牌,點了牛肉粉、白米飯、黃燜土雞、酸菜魚、藕絲炒肉、菜苔臘肉、素炒青菜和魚頭豆腐湯;堂倌還給眾人都沏上了香氣嫋嫋的贛西綠茶。

“老人家,今年高壽啊?”李昌鴻看著站在門口手執鐵勺不停攪動著鐵鍋裏麵高湯的老人問道

“七十有六啦!”老頭兒回答的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您是外地來的還是一直在這裏生活的啊?”李昌鴻好奇地問道。

“我呀,是這陽平鎮上土生土長的,一輩子都待在這個地方,我這個飯館兒啊,還是公私合營那會兒我父親盤下來的——也都有幾十年了!”老漢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把汗、憨笑著答道。

“那我向您老人家打聽個事兒吧——您知道池下村這個地方嗎?能告訴我這個村子在哪裏嗎?”李昌鴻繼續問道。

池下村?”老漢一怔、手裏攪和著高湯的大鐵勺也停了下來,他忍不住抬頭瞥了問話的男人一眼。

“對,池下村——解放以前原屬於江口鎮,後來行政區重新劃分、可能是五六十年代時吧?改歸由現在的陽平鎮管轄——”李昌鴻用猜測的語氣解釋道。

“嗯——我曉得!我年輕的時候、嘎婆【1】就住在池下村,我還經常去看望她的。。。 ”老漢眯起了眼睛,男人的問話明顯勾起了他對往昔的回憶,布滿皺紋的臉堂上露出了難忘的神情。

 

“哦?您知道池下村?”飯桌上的眾人聞之眼睛都亮了起來、齊刷刷地盯在了老人身上。

“那現在這個池下村還在嗎?是不是改變了名稱?為什麽好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了呢?”李昌鴻連忙追問道。

“嗨,解放以後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八年那一陣,我們這裏的政府大興土木、修建新餘縣的江口水庫;因為池下村那一片地勢低窪、位置又很偏僻,村裏的二三十戶人家全部都被搬遷走了,圍堰放水以後整個池下村都被淹沒了;這個村子呢也就沒有了——從地圖上也永遠消失了!六十年代初重新劃分行政區的時候,這個村子都不存在了!時間也過了幾十年,所以曉得當年這裏有個池下村的人就很少很少了!”

“您是說——那個池下村原來所在的地方已經被水淹沒了、變成了現在江口水庫的一部分;可是那個地方它到底在哪裏呢?”李昌鴻刨根究底地問道。

“你們呀——就順著我飯館門前的這條路往東南走,大概走個上十裏吧,就會看到一個地方、叫做‘向陽閘’——那裏就是原來池下村的碼頭,修建水庫時被填湖圍堰的工程加了土石墊高了;從向陽閘那兒向東往水庫大湖裏麵延伸大概三四裏就是原來池下村的中心了!”老漢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說道。

 

注釋:

 

【1】嘎婆:贛西南當地土話、外婆的意思。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