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關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國和外國的曆史。可能是真發生過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宗教與繪畫-23:悲傷(Lamentation)

(2022-01-29 08:43:38) 下一個

書接上文,耶穌殉難後,他的門徒和追隨者們痛惜哀悼,為他安葬。

這裏細分有四個步驟:把他的身體從十字架上取下來(Descent),痛惜哀悼(Lamentation),塗油受膏(Anointing of Christ),然後埋葬入塚(Entombment)。

這裏和上回一樣,我們雖然不能確切的知道誰在場,但多數描寫和藝術創作,都圍繞著這麽幾個人:

一般聖母瑪利亞會被畫成一個年老的婦女,哀傷悲痛但可能會有一絲認命的安詳。抹大拉的馬利亞相比會年輕很多,可能被畫的更加悲憤一些。門徒約翰常常是穿著紅色袍子的男青年,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把聖母托付給約翰,所以他經常被畫在聖母的身旁。約瑟則是一個有大胡子的中老年男子。


「到了晚上 … 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士,也是等候神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彼拉多允準,他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了。」

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1650-1652), by Rembrandt van Rijn (Dutch, 1606-1669)

在倫勃朗(Rembrandt)的這幅作品中,中間托著耶穌身體的紅衣老者,就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圖的右方是悲傷的聖母瑪利亞。

Descent from the Cross, between 1612 and 1614, by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在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這幅作品中,身穿紅袍的金發男子是門徒約翰,右腳踩在梯子上,手托扶著耶穌的身體。用手托住耶穌左腳的白綠裙子的女子,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腳已經失去血色,和馬利亞肩上的膚色形成鮮明對比。

左邊的藍衣女子是聖母瑪利亞。她的雙手伸向兒子的屍體,滿臉悲傷。

和耶穌的頭平行的兩個男子,左邊的老者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右邊梯子上的是尼哥德慕。左下角跪著的女子是另一個馬利亞。


痛惜哀悼(Lamentation)的細節,在福音書裏沒有直接的描寫。

Lamentation of Christ, by Rogier van der Weyden, c. 1460–1463,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Lamentation of Christ, by Rogier van der Weyden, c. 1460–1463,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在範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作品裏,左上角和右上角扶著耶穌身體的,分別是約瑟和尼哥德慕。左邊牽著耶穌手臂的是聖母瑪利亞,右邊親吻主的手的是聖徒約翰。左下角跪在地上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耶穌身體上的五處傷口(雙手,雙腳,右肋下)都清晰可見。

Lamentation of Christ, c.1470, Andrea Mantegna (1431–1506), Pinacoteca di Brera, Italy
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 by Sandro Botticelli, c. 1490–1495, Museo Poldi Pezzoli, Milan

在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這幅作品裏,中間豎直坐著聖母瑪利亞,把耶穌的身體橫放在腿上(這也是一個常見的構成:Pietà)。左下方把頭枕在耶穌腳上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聖母身後安撫她的是聖徒約翰。

而最上方手裏拿著荊棘冠和聖釘的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在 釘十字架前的折磨 我們介紹過荊棘冠,在 被釘十字架 裏我們介紹過聖釘。這裏約瑟拿著三支聖釘。


Lamentation 的藝術表現形式很多,其中(前麵提到的)Pietà,是一種常見於雕塑的藝術形式。Pietà 在英文裏是 Pity,意思是遺憾同情。這種藝術形式,是聖母瑪利亞把耶穌的遺體抱在懷中。

經常(但不一定總是)瑪利亞的身體豎直,耶穌的身體水平,隱隱又構成一個十字架的形狀。

其中最出名的,絕對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聖殤》。

Pietà, 1497, by Michelangelo (1475–1564), St. Peter’s Basilica, Vatican
Pietà, c.1483, by Pietro Perugino (1448–1523), Uffizi

「又有尼哥迪慕,就是先前夜裏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A mosaic depiction of Christ’s body being prepared after his death, opposite the Stone of Anointing, in 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in Jerusalem.
Epitaphios with gold embroidery, 1599, Benaki Museum

「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裏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隻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又因那墳墓近,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裏。」

「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裏,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

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by Caravaggio, 1603–1604, Pinacoteca Vaticana, Vatican City

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這幅《基督下葬》極為出名。圖中披著紅袍的約翰抱著耶穌的頭,右手擋在耶穌右胸的傷口前。尼哥德慕抱著耶穌的腿,目光看向將要把主放到的地方。他們後麵的三個女人,從左邊數起,穿著連帽披風的是聖母馬利亞,用白手絹擦淚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伸出雙手對天哀歎的是革羅罷的馬利亞(Mary of Clopas)。

耶穌的右手垂下,剛好要碰到墓石。

Le Transport du Christ au tombeau, by Titian, c. 1520, Musée du Louvre, Paris

提香(Titian)的這幅作品中,約瑟(抱著耶穌的腳),約翰(扶著耶穌的胳膊),尼哥德慕(背對著我們,抱著耶穌的頭)三人抬著主的身體。

最左邊聖母馬利亞,被年輕的抹大拉的馬利亞扶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