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6年,深秋。
從法國北部的諾曼底,一支不大不小的隊伍出發了。按後世學者的研究,這支隊伍也就 8000-10,000 人左右。
領頭人是諾曼底的威廉公爵(William)。他們要穿越英吉利海峽,去攻打英國。
在幾個月前,英國的老國王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剛剛去世。老國王沒有兒子,死後王位傳給了王後的弟弟,哈羅德二世(Harold II)。
熟悉歐洲曆史的人都知道,老國王死而無子,那絕對是引發政局動蕩的導火索。
果然,新國王哈羅德的椅子墊還沒坐熱,北邊的挪威國王哈拉爾(Harald Hardrada of Norway)就來跟他搶王位了。
他率領一支軍隊,於 09/20/1066 從英國東北部的 Humber 登陸,入侵英國。
僅僅八天之後,前麵提到的威廉公爵,於 09/28/1066 從英國南部的 Pevensey 也登陸了。
兩支奪權部隊沒有事先商量。隻能說是新國王哈羅德運氣不好。
什麽叫造化弄人?威廉公爵本來計劃好是八月份登陸的。不巧趕上天氣差,才推遲到了九月底,比北方的挪威軍隊晚了八天。
如果他八月就出發了,英國曆史多半要重寫。
因為接下來的戰況是這樣的:
可以想像,遇到威廉的英國軍隊,和幾天前大勝挪威國王的英國軍隊,在兵力,士氣,補給,疲勞度等各方麵,都打了很大的折扣。
威廉公爵和哈羅德國王在黑斯廷斯相遇。所以這一戰,叫黑斯廷斯之戰(Battle of Hastings)。
正麵衝突隻持續了一天,10/14/1066。從早上九點,打到天黑。
威廉公爵的諾曼底軍團,是典型的歐洲大陸戰隊。有騎兵,步兵,和弓兵,兵種戰術都完善一些。哈羅德的英國部隊,則以步兵加大盾為主要力量,配以少量弓兵,主打防守反擊。
英國人善用大盾組成一道盾牆,配以長槍。不怕弓箭,不怕騎兵。
威廉的騎兵和步兵,衝了好幾次都占不到便宜。
但他們發現在撤退時,英國人會忍不住跟上來追殺。這些追上來的部隊,側麵缺乏保護,「殺追」的效果,反而好於正麵進攻。
於是法國人衝,退,殺追。衝,退,殺追。雙方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終於在傍晚時分,噩運降臨哈羅德國王。激戰中一支箭隔空飛來,不偏不倚正射中他的眼睛,幾乎貫穿到腦子!
附近正好有個法國的騎士,一刀將哈羅德砍翻在地。
“哈羅德死了!哈羅德死了!” 戰場上消息傳開,英國軍隊的潰敗終於不可逆轉。
威廉公爵不僅贏得了這場決定性勝利,而且更重要的是,殺死了唯一能和他爭王位的主要對手。
威廉公爵乘勝北上,一路攻到了倫敦。
兩個多月後的聖誕節,12/25/1066,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這個來自法國諾曼底的公爵,成了英格蘭新一任國王。
威廉本來是個私生子。這以後,大家不再叫他‘私生子威廉’(William the Bastard),而改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在此後的幾百年裏,英國的宮廷貴族和上層社會,說的都是法語。法語會和古英語融合,漸漸演變成今天的英語。
有科學家做過統計,當今社會的25%的英國人,血緣基因,都能回溯到這個私生子威廉。因為美國的白人先前是英國過來的,所以美國人裏也應該也有不少能回溯到他。
但對本係列故事最大的影響是,從此以後,英國的國王也是法國的地主公爵。再加上英法兩邊的皇室通婚,不可避免的造成你來搶我的王位,我去爭你的地盤。
戰爭的四年之後,威廉的兄弟厄德(Odo of Bayeux)定製了一幅大型繪畫掛毯,用小人書繪畫的藝術形式,紀念這一場改變曆史的戰爭。1070年開工,1077年完成。
保存至今,叫做貝葉掛毯(The Bayeux Tapestry),現存於法國諾曼底。
至於Hastings, '現在已啥都沒有了,就是草地',真是曆史的唏噓,“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