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關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國和外國的曆史。可能是真發生過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00, 亞瑟王的故事 – 引言

(2021-05-31 08:55:23) 下一個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國六世紀初期(500–540 AD)的傳奇人物。曆史上是不是真有這麽一個國王,多年來學者一直有爭議,但關於他和他手下一眾圓桌騎士的作品,從公元十二世紀開始在歐洲像雨後春筍一樣傳播開來。英國,法國,德國等各地的作家,仿佛一夜之間忽然發現了亞瑟王朝這麽一個絕好的創作體裁框架(原因稍後解釋),於是各自展開自己的創作天賦,譜寫了一篇篇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不朽詩篇。

King Arthur in conversation with court dignitaries, miniature from Lancelot of the Lake, manuscript, France 15th Century

由於不是出於同一個作者,而且創作的年代,地點,文化都很不一樣,所以亞瑟王故事裏麵的情節/人物/時間,在不同版本裏都有很大的出入甚至矛盾,但大自的框架和人物性格設定還是有跡可尋的。亞瑟王本人這個角色,怎麽說呢,有點像金庸《倚天屠龍記》裏的張三豐,或者溫瑞安《四大名捕》裏的諸葛先生,或者《隋唐演義》裏麵的秦瓊,算是在他們之間吧。他本身有自己的成長故事,武功絕對不弱,又有一把絕世好劍:王者之劍(Excalibur),可算得是“上得了戰場,屠得了毒龍”。但一朝登基,身旁召集了一桌子(Round Table)的英勇騎士之後,他就退居二線,當起了亦師亦友的身份,從來不會遮住任一個騎士的光芒。別人服他,是來自並肩戰鬥的信任,和對長者智者的尊敬,而更多則是對他仁者風範的敬仰。


既然有了這麽一個以德服人的國王,那故事設定就很簡單有趣了:亞瑟王在宮中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圓桌,他手下的騎士圍著桌子剛好坐一圈。每年春天騎士們紛紛離開,到全國各地揚善除惡,維持治安,然後到年底回歸大本營,在圓桌旁坐下,講一講一年來的經曆見聞,吹一吹自己的英雄業績,互相謙虛客套一番,然後大家比武,過年,第二年春天再繼續重複。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painting by Michel Gantelet from 1472

可以想象,這樣的設定給作家們多麽自由的創作空間:你可以隨便編一個故事,武俠/驚險/愛情/尋寶/複仇/等等,隻要是能在一兩年以內發生結束的故事,都可以找一個性格相符的騎士安放到亞瑟王的圓桌故事會裏。

這也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作者,不約而同前仆後繼的往亞瑟王故事群裏麵添磚加瓦。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一千年,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The Last Sleep of Arthur in Avalon, by Edward Burne-Jones, painted in 1881–189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