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海歸 - 第三次留職停薪’, 我拿著一半工資,在北京待了兩年半。原本應該是最輕鬆、最開心的一段時光,記憶中卻很模糊,也許是選擇性遺忘吧,因為有不願觸及的。
那段時間年僅72歲的父親因病去世了。十多年了,仍然是不願回憶、觸及就痛的往事。唯一慶幸的也許是送了父親最後一程?可這並不能帶來任何安慰。那時候全部心思仍然在孩子和工作,還沒有機會享受與父母的從容相處與陪伴。父親喜歡烹飪和美食,我還沒有來得及和他探討很多菜的做法;父親愛玩,我還沒來得及陪他遊山玩水;父親喜歡拉二胡唱京劇、文章也寫得好,我想和他一起玩博客,他一定會很開心的在我的蘑菇屋掛上他的作品、、、
星移鬥轉,偶爾的,父親的影子,依稀可辯,在夢中,卻又不真切,像他的逝去。在外的遊子,沒有朝夕相處而失去的不習慣,失去的傷痛,起初,並不真切。像很久不回家的人對家鄉的思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深。時間不再是傷痛的良藥,卻是傷口上的鹽。是的,我相信,逝去的,在主耶穌的懷抱,安好。隻是,漸深的思念,沒有治愈的良方、、、
再後來,老家的兄長生意失敗,一連串的事件,在我還沒明白過來的時候,教練外派的高薪已經都貼進去了。現在回過頭看,神不讓我們有缺乏,卻也不讓我們太富足,唯有感恩。
外派的福利真是沒得說,租房子、孩子國際學校的學費都是公司出錢的。我們住東邊一個別墅區,小區豪宅林立,有不少獨棟house,一棟三層的公寓樓。我們租了一個三居室的公寓,每月租金好幾萬人民幣。小區有完備的健身設施,從遊泳館、健身房到高爾夫練習場。那裏的住戶大都是各國使館工作人員或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外派。
國際學校的選擇
我冒天下之大不韙,給上小學2年級的水兒選擇了原汁原味的一所英國私校設在北京的國際學校,從教材到老師全部是英國的,一天就一節中文課。
帶著出生在英國的兒子回去,卻不讓他上中國的學校,我這一選擇讓國內的家人和朋友頗多微詞,一個朋友甚至當麵‘批判’我,就差沒直接說我‘數典忘宗’了。我尊重家人和朋友的意見,但對於關乎孩子經曆和感受的事情,別人怎麽看、怎麽說,絲毫也不會影響我的決定,因為我自認為隻有我最了解什麽是對孩子最好的。
我做出這一選擇,並不是感情用事。孩子小的時候,是父母來為他們選擇,我自然要負責任,就從孩子的角度做了全麵分析。首先,從學業角度來說,我計劃兩到三年回英國,上英國學校學業上沒有銜接問題。當然,即使上中國的學校,銜接上需要一些努力,也不是不可實現的,問題是,我希望水兒耗費精力去銜接嗎?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值不值得的考量。
上中國本地的學校,我不擔心學習問題。語言會有挑戰,因為水兒的中文幾乎沒什麽基礎,但也不是不可克服的。我最擔心的是文化和對水兒自信心的影響。小孩子也是有文化差異的,中國長大的孩子大都比國外長大的成熟、懂更多的人情世故,即使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也是有看得出來的差異的。學校的教育方式、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我不願意自由慣了的水兒去體會這種差異。
從自信心來說,一個語言不好的孩子,在交流方麵會有困難,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表現不出自己原本有的水平。這是我自己經曆過、甚至現在還在經曆的。作為成年人,我能掌控,但對幾歲的孩子,要保持陽光自信是很難的。一開始的時候,其他孩子會理解:他中文不好,他在國外長大,但是,這很快會被忘記,尤其是水兒長了一張跟他們一樣的中國人的臉!
寫到這裏,想起一件事情:在北京的時候,有一回水兒學校發通告,說在學校附近發現可疑人士和一輛麵包車,已報告警方調查。當時不少家長緊張,一位德國媽媽卻氣定神閑。問她為什麽一點都不擔心,她樂嗬嗬的說:“人販子不會看上我們家孩子的,老外,目標太大、也賣不出去。”細想不禁失笑,是啊,人家長了一張老外的臉,到哪都引人注目,誰費哪勁兒去拐賣啊。說笑歸說笑,對人販子深惡痛絕。
言歸正傳,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從小要吃苦、要經曆黑暗,而我是一個典型的‘護犢子’的媽媽,願意盡力讓孩子從小在陽光下長大。體力上吃點苦沒關係,但心理上是要盡力給他們護著的。我相信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又不傻,長大後自然應對得了社會上的黑暗,不需要提前去體驗。
我至今也覺得當時的選擇是很適合水兒的。他在中國的環境中,第一次在春節的時候回老家過節,對中國和大家庭有了感性的認識,他的中文足以和家裏長輩和親戚有基本交流。同時,他也很享受學校的生活。記得那時候他們每年要排一個話劇/音樂劇之類的節目,選的一般是英國的傳統童話/傳說,像Robin Hood 之類的,水兒總是主演:他喜歡表演,那時候個頭不大嗓音卻出奇的洪亮,更重要的,老師看重他一口純正的倫敦口音!
水兒對戲劇表演的愛好一直持續到現在。前一陣子告訴我們他參加了醫學院的戲劇社,在一個Doctor Who 的劇中演男二號,邀請我們二月底去觀看他們的公演:)
全職媽媽社區服務
因為我從英國來,又是在教育領域工作,水兒班裏的學生家長們推薦我當了班裏的家長代表,負責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國際學校隻能招收持非中國護照的學生,20幾個孩子,班裏有大概一半多一點的華裔 – 有父母都是華人移民了加拿大或澳洲的,有與外國人結婚了的,再就是我們這樣的。父母都是老外的就有來自於韓國、加拿大和美國的,還真是挺國際的。
我那時候一周去學校的教職工咖啡廳做義工一天,因此知道了簡單的咖啡調製:卡布奇諾是1/3 熱牛奶+1/3牛奶打的泡沫+1/3咖啡;拿鐵是2/3 牛奶加1/3咖啡,哈哈哈,就如此簡單。
我也每周一次去陪英語需要幫助的孩子讀書、參加他們的郊外春遊/秋遊,中國節日去給他們組織活動。我想最享受的是水兒:媽媽像個老師似的,老在學校進進出出的,多驕傲啊!
也因此認識了一些媽媽們,特別是一些中國媽媽,大部分沒在英國上過學或工作過,對英國的教育體製和方法不是很了解,常常會找我了解情況。有一位嫁了英國老公的媽媽至今還保持聯係,一位很熱情開朗、喜歡打羽毛球的女士。
被中國人慣壞的老外
有一位孩子的父母都是移民了澳洲的商人,那個孩子因為一直在中國長大,英語不太好,那位媽媽就請了班級的英語老師給他做課外輔導。嚴格來說,英國的學校是不允許學校老師給本校的孩子做收費的校外輔導的,因為那樣會有利益衝突、老師可能對付費學生有偏向。
這位老師是英國人,在這所國際學校工作好幾年,很顯然,已經被這個環境同化了。她不僅收費,還找家長索要禮物:那位媽媽說這位老師找她要一個iPad。這位媽媽跟我抱怨,說她逢年過節都給這位老師送禮的。
說到送禮,這就是典型的老外被中國人慣壞的例子。在英國,我們一直習慣聖誕節的時候,孩子們會自己做聖誕卡送給老師,我一般會給老師買一盒巧克力,以示感謝。按我所知道的大學的規定,送/收禮物的價值不能超過20英鎊。
到了北京,作為家長代表,我被告知一個主要任務是在春節前找各個家長收錢,不記得100 還是120 元人民幣,然後給老師買禮物。大家湊一起給老師買一個好一點的禮物,的確比一個個小禮物要好,但問題是,這對每一位家長來說,就變成強製性的了。我對這件事感覺不是很舒服,但因為數額不算大,又是學校的約定俗成,也就照辦了。但除此以外,我按英國慣例,在其他節日不再給老師送禮物。
後來慢慢知道,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是額外送的,都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吧。我堅持不從眾,因為我不覺得水兒需要特別照顧。老師原本就應該平等的對待所有學生,對一個學生的特別照顧(有特別需求的除外),就是對其他孩子機會的剝奪。我喜歡西方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需要去做這些小動作。可是,說老實話,如果我一直在北京待下去,即使在國際學校,我也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就像那些英國老師到了中國就不再堅守原本的原則一樣。這是一所從名聲到學生成績都非常好的正規的國際學校,卻尚且如此,可見人是需要製度約束的。
在英國習慣了目光接觸就友好問好、出門進門留意後麵的人,然後就很驚訝的發現在北京的老外都很粗魯。出門進門都不管不顧的摔門、路遇絕對的一臉冷漠。在商店和其他公共場所看見的也如此,所到之處都是服務人員笑臉相迎、這些顧客趾高氣揚。那段時間體會到了啥叫‘在中國的外國人被中國人慣壞了’,我也記得曾感慨,這些人大概是我見過的看起來最不開心的西人。
可也有相反的例子。前麵說到的德國媽媽,叫她E吧,她嫁給了一個山東男人。E個高,估計得有1米9,家境也好,她家人都在醫療健康行業,或行醫執業或經商。E和那位山東男人相識、結婚,她爸爸把家族企業交給這位女婿打理。他們夫婦和三個孩子因商機來到中國,E在一家國際獵頭公司的北京辦公室工作。我很喜歡E,是那種很務實的德國人。和她聊起中國,她跟我說起去山東婆婆家過春節,她會穿軍大衣,和一幫婆娘在廚房忙碌,然後等男人們吃飽喝足了才能上桌吃飯。我愕然:盡管E輕描淡寫,可這個年代,娶了外地媳婦的山東男人,如果帶媳婦回家過年,還有幾個會讓媳婦吃殘渣剩飯的?
後來因為E孩子的生日派對,與她丈夫有一麵之緣。因為那天陪孩子去的都是媽媽,他的那份大男人的自大和傲慢,實在是讓我鄙視。我都懷疑E是被他洗腦,把他的自大和自私當成了中國文化來接受和尊重了。
如此兩年半,我們一到假期就回英國,和水兒原來小學的小朋友和媽媽們都保持了聯係。按計劃回到英國,我回歸原單位的全職工作。
(我和水兒是按計劃,但教練也如此巧的正好這時候結束外派工作,又是一段有趣的經曆,隻是沒有獲得授權,且按下不表),
水兒該上五年級了,我們非常想回原學校,可當地政府按學校空缺情況給我們分配了另外一所。是那些老朋友媽媽們及時告訴我們馬上有一個孩子要離開了,給我們支招不要接受分配、繼續等待,最終我們順利的回到原來的學校。水兒開心的在那裏渡過了最後兩年的小學時光,與幾個小學同學的友誼,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留職停薪係列後記
我回到原本對我特別慷慨的原工作單位,時過境遷,那正是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形勢不好、政府砍預算,大學裏人人自危。那位兩年多前聽說我要離開而淚奔的係主任,也許是人走茶涼,也許是覺得之前對我太慷慨了而心裏不平衡,也許是覺得我對他們是一種威脅,總之那一年對我百般刁難,給我很多課。好在那一年教練職場gap year,他除了天天高爾夫還可以接送孩子,給我減輕了不少負擔。
我原本就是一個不求上進、隨遇而安的懶人,壓根沒想要挪地方,這倒好,有人要逼我離開了。既然如此,就找工作吧,因此第二年就換到了一個綜合排名好了很多的研究型大學,算是土八路完全打進了正規軍。更巧的是,教練也在同一個地區找到了下一份工作。當時水兒在上小學六年級,我們決定在新的地方申請中學,但小學就不換了,因為不忍心讓他在小學最後一年離開他的朋友去一個陌生的學校。我和教練因此每天單程兩個多小時的交通,通勤了一年。在水兒小學畢業,要到新的地方上中學了,我們一家人才搬出倫敦,在新的地方安了家,哈利路亞!
留職停薪係列完結,我的職場進入另一個階段,應該不會再有留職停薪,而是期待退場吧:)而這個係列完結的時間也很巧,我最後一次與國內的家人一起過春節,就是留職停薪在北京的那幾年。時隔十多年後的今年,在我發出這篇博文的今天,我要踏上旅途,再次回國陪老媽和家人過年了!謝謝朋友們跟讀和留言鼓勵,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新年幸福安康!
我這趟趕場式的回國過年,來回就10天,回來就馬不停蹄的上班,請原諒我來不及給留言的網友們一一回複了。我在國內的時候可以用VPN上文學城,但一直沒有登陸我的賬號,所以不能回複留言。但大家的留言我都和老媽一起一一用心閱讀,還跟她介紹了各位網友,非常感謝大家。
博主‘野性de思維’問我名字的由來,請看這裏:“花草與灰蘑菇 – 網上江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527/202201/3419.html
Shifu偷了你的包子,你倒是不怕賊惦記呀。圓寨春晚是我一時興起一拍腦袋決定的,根本就沒有組織,除了東偷西盜上門抓壯丁,基本都是圓者上鉤。七拚八湊還真辦得像那麽回事,一直在偷著樂呢。
山兒水兒這下逃不掉了,趕緊地,讓他們排練去!
外派的待遇是特別好,我弟弟的兩個孩子也是免費上國際學校,食物水電報銷,還拿著雙份工資。
這次圓寨春晚,華二代們充分展示了才藝,你家水兒那麽有表演天賦,沒有參加,很是遺憾啊。師父可能還會有續篇,到時候一定要水兒給咱們露一手啊。
你的停職留薪經曆的確比較獨特,讓我們看到了從育兒到職場的不同奮鬥之路,北美身邊的朋友中比較少見。謝謝你的分享。所有的人生經曆都是一筆寶貴財富,值得珍惜。
同意,孩子小時候性格形成階段自信心對陽光個性的形成很關鍵。
蘑菇的留職停薪經曆很豐富,很有意思,值得記錄下來留念:))
蘑菇對父親的感情與思念之情令人感動,願蘑菇這次回國一切順利,與母親及親人們團聚愉快開心!
祝蘑菇及家人新春快樂,龍年吉祥如意!
在我還沒明白過來的時候,教練外派的高薪已經都貼進去了————由此看出蘑菇的先生是一位深愛蘑菇、而又情義無價的男人,讚一個:)
蘑菇對孩子的安排,充滿了一位母親的睿智和非常獨到的思考。難怪蘑菇家“山明水秀”,一片錦繡,原來是蘑菇花了那麽多心思編織出來的,當然還有上帝的恩典和偏愛,真好:)
國際學校也有送禮的風氣,這可讓我有些吃驚。外派回來待遇真是超好,英國國際學校我應該能猜出是哪一所。俺感覺和蘑菇可能同一時間在北京,那段時間我也住在東麵,沒準咱倆曾經在茫茫人海中錯肩而過。:)
蘑菇一家人中英兩國來來回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祝蘑菇回國團聚開心,新春吉祥!
回國的故事引人入勝。朋友中也有拖兒帶女回國高就的,很折騰人,好不容易適應了,又得回來了。
說到“被中國人慣壞的老外”,同感。中國人好客,往往過度熱情,太巴結,讓人產生錯覺。
謝謝分享你的故事。
補讀了蘑菇的停薪留職係列,有苦有樂,更多看到的是蘑菇的天資聰慧,和在人生路上的智慧選擇。有些人在不斷跌倒和爬起中漸漸成長。智商情商都在線的蘑菇和教練,在直覺的引導下,走得相對平順。最讓我感動的,是蘑菇永遠保有的平常感恩之心,
對了,最喜歡一句:“神不讓我們有缺乏,卻也不讓我們太富足,唯有感恩”。人生就是如此,得失禍福是個定數吧?
輝蘑菇這篇寫得好,開頭的幾段很打動我,真切的感受最動情!
談到送禮,外國人真是被中國人寵壞的。我以前聽說過這樣一件事:美國東部有高中的私校,前些年找外國留學生的,其中裏麵有不少中國學生。除了上交昂貴的學費以為,他們每年還去中國募捐的,召集這些家長donate,變相收刮,這些募捐不少小數目的。是中國人慣的。
謝謝輝蘑菇分享這些,為你們的兒子感動幸福,有你這樣一位好媽媽!
=========蘑菇這句感慨,讓我想起摩西出埃及記,遍地的嗎那,你隻能取夠用的,多的不成為多,少也不會讓你少。
讀著蘑菇思念父親那一段文字我的眼睛濕潤了,抱抱蘑菇!祝蘑菇回國一路平安,天天陪伴母親開心快樂!蘑菇龍年吉祥!春節闔家幸福快樂!
我會邀我老媽和我一起潛水觀看圓寨春晚,期待大家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