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個家都有特定的氣息。小時候的孩子與這個家渾然一體,身上帶有的是父母完全熟悉的氣息。孩子長大、越來越獨立,有朋友、同事、工作、伴侶,這一切都在他/她身上留下印記。日積月累,到某一天,做父母的就會嗅到那不熟悉的氣息。這大概就是父母和成年孩子起衝突的很重要原因:像動物一樣,嗅到不熟悉氣息會讓父母緊張、排斥。
盡管說懷胎需要十月,也不能說沒有準備,但小圓寶的出生、我們的升級仍然讓我覺得措手不及。有太多的衝擊和反思,以至於我這篇博文斷斷續續寫了兩三個月。
自給自足,隨叫隨到
我們早早在兒媳花兒預產期那一周預定了他們家附近的酒店。花兒的媽媽提前兩周去了,住他們家陪女兒待產:她退休了,時間比較彈性。我告訴山兒,花兒一開始有宮縮就給我們打電話---不管是什麽時候。預產期前的那個周末,我睡覺就不關手機了,所以周日深夜手機一響,我就知道該‘上班’了。
從我家到兒子那有四個多小時的車程,但生第一胎不會那麽快,所以我們等天亮了才出發,開車繞道接上花兒的父親,把他送到兒子家。小圓寶周一晚上出生,花兒媽媽可以照顧她們到滿月,所以我們隻在酒店住了一周:提供隨叫隨到的‘出租車’服務。
花兒待產的時候,小圓寶的外公外婆住家裏,負責做吃的、打理花兒的東西,畢竟他們更了解女兒的需要。我們呢,就隨叫隨到給他們當出租車司機。兒子需要回家取東西、或者可以回家睡幾個小時、或者想吃什麽,即使三更半夜我們也是隨叫隨到,因為他太累,我們不想讓他開車。我們自己,吃住都在酒店裏。
山兒說,他很感激我們完全不用他操心/擔心,能夠自給自足的管好我們自己的衣食住行。這一點我很理解。回想我自己家人來訪的時候,盡管能幫忙很多家事,卻也因為語言不通、不能開車,需要完全依賴我們,給雙方帶來壓力。所以,做父母的能自給自足,應該也是做兒女的福氣。特別在他們初為人父母的時候,自己的父母還能讓他沒有負擔的使喚,就更為難得了吧。
俗話說,第一個孩子都是照教科書養的,何況這孩子的爸還是醫生。他們倆對生產、對養育孩子都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完全旁觀,需要幫忙隨叫隨到,但不叫不到 (這後一點比較難)。
花兒盡管自然生產,過程還是有一點艱難,所以在醫院住了兩個晚上才回家。我其實覺得他們太‘教科書’了,花兒產程過長就應該剖腹產的。但是,唉,他們按自己的計劃行,我們隻是安靜的在酒店裏等待。
出院那天去接她們母女,山兒說我們什麽都不用帶,我們於是就按指令,早早去醫院等著。看見花兒從病房出來,沒帶帽子 – 外麵飄著雪花呢。問兒子,說帽子忘在車上了。我二話沒說,把我的帽子套兒媳婦頭上。到門口,涼風嗖嗖,發現他們沒給小圓寶帶棉衣/被,就裹了一個醫院的棉紗毯子。於是爺爺的棉外套裹上小圓寶,我的羊絨圍巾墊嬰兒椅上,風雨中上車回家。關鍵是:不抱怨、不叨叨。
按指令行事,其實也和博主菲兒天地前幾天分析的界限感息息相關,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越是細微的事情越不容易吧。
在小圓寶一個月後,花兒媽媽回自己家了,我們要上班,也隻能隔幾周就去過一個周末,所以孩子就他們倆自己帶著。偶爾過去,會發現他們的不同習慣。比如說,我給小圓寶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她衣服裏麵的商標沒有剪掉:我自己的貼身穿的衣服,在買回來後一定會剪掉商標、先洗一遍再穿。看著小圓寶的衣服,想象著那些不知道什麽材料的商標,在小寶寶嬌嫩的皮膚上蹭來蹭去,我簡直就受不了。找剪刀想剪的時候,問樓上的花兒,是不是應該剪掉那些商標,她說‘No’。也沒去細問,我放下了。後來慢慢發現,山兒花兒的朋友圈中不少有幼兒或計劃生孩子的,他們互相之間留存或贈送小孩子穿過的衣服。小孩子長得快,衣服穿不了幾次就淘汰了,花兒要把它們留給朋友,需要保留商標--好知道衣服號碼。
我很慶幸在自作主張剪商標之前問了花兒,沒有直接給她剪了。盡管我自己肯定受不了有商標的內衣,但看著小圓寶很自在,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樣子,我也釋然:其實小孩子自小帶得粗糙一點未嚐不是好事。
尊重界限帶來信任,父母與孩子之間才會沒有那份本能的排斥、或互相的‘看不慣’。花兒自己帶孩子,我們沒法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但她仍然願意努力讓我們參與小圓寶的成長過程:經常給我們發照片和視頻,一有機會了就讓我們和小圓寶視頻聊天,這讓我很感激。
昔日、、、漸行漸遠
再回到那天接新生的小圓寶回家。到了山兒家門口,他想把嬰兒椅取下來,連椅帶圓寶一起提回家,可那椅特別不好取。我照顧花兒下車、進家門,看見山兒還在倒騰,車門開著很冷啊,我實在顧不得‘不叫不到’的原則,催山兒先把圓寶抱回家。正說呢,椅子取下來了,山兒衝我嚷‘媽媽你快讓開!’
給他們安頓好我們就回酒店了。就因為山兒那句快讓開的話,我委屈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我有點不明白自己:難道真的因為兒子的一句話生氣了、傷心了?他那時候隻是自己著急而已,我會如此心胸狹窄嗎?我努力的反思、要明白自己,因為這很不像我,可心裏感受的是萬般委屈、眼淚忍不住的要忘外冒。
回到酒店,我和衣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掩飾濕了的眼眶。再一次追尋自己的心,為什麽?心中突然明白:我並不是責怪兒子,隻是孫女兒的出生帶回了自己生養孩子的點點滴滴,那份生產的艱辛、那個幼小生命對母親的完全依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路陪伴…那份昔日的親近潮水般湧來。而今天,兒子的獨立和自己小家的成長,意味著,昔日、、、漸行漸遠。
我知道,人們要說血脈中親情不會改變。是的,我當然同意這一點。隻是,長大、離家的孩子身上,會有越來越多的陌生的氣息。
我相信每一個家都有特定的氣息,小時候的孩子與這個家渾然一體,是你完全熟悉的氣息。孩子越來越獨立,有朋友、同事、工作、伴侶,這一切都在他身上留下印記,日積月累,到某一天,做父母的就會嗅到那不熟悉的氣息。這大概就是父母和成年孩子起衝突的很重要原因:像動物一樣,嗅到不熟悉氣息會讓父母緊張、排斥。那一天,大概就是山兒身上那不熟悉氣息突然進入到我的意識中吧。
很多時候,人們感覺心裏不舒服,並不去探究原因,不願意去麵對自己。有多少時候,做父母的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衝孩子發火,卻不明白真正原因?孩子不明白,所以覺得父母小題大做;父母也許明白、也許不明白,不願意麵對卻是肯定的。
我那天的‘委屈感’,跟實際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關係,而我心裏的千回百轉,又怎麽能指望誰善解人意呢?我很幸運,自己明白自己,所以不至於把火發到無辜的兒子身上,也不至於莫名其妙的鬱悶 – 既明白了,就釋懷。
該說還是不該說
人的特定情緒,在知識層麵的認知和從意識中感受到,是完全不同的;而從意識中的感受,再到理性的認知,又是另外一回事。無論知識層麵能了解多少,意識到那份特定感受仍然會給人帶來衝擊,這是為什麽我們說別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很多人意識中感受到,卻又不一定進入理性的認知,因此形成莫名的情緒。我想我是蒙了神的恩典,常常會直麵自己的意識感受、探究感受的源頭。直麵和探究會痛的,但痛過才能得醫治、才能釋懷啊。我因為痛中得的醫治,就在與孩子們的關係中蒙福了,也成為了孩子們的祝福。
山兒在小圓寶出生那段時間,正麵臨工作中的重要轉折點。他完成了眼科醫生的5年專科培訓 (Residency),如果做一般的眼科專家,可以直接申請consultant(Attending Physician)的工作。但他想專攻難度較大的眼膜手術,這就需要一個一到兩年的高級專科培訓(Fellowship or Post-Residency)。
他在專科培訓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幾百例眼膜手術,信心滿滿,申請並拿到兩個麵試機會,正好都在小圓寶出生一個月之內。他自覺麵試表現很好,卻全部被拒!第三個提供這一機會的醫院離我們家最近,人家幹脆就沒給他麵試機會:因為他們需要一個2月份就開始工作的,而山兒要8月份才能開始。
那段時間想來山兒是在很低穀了,因為有一家醫院已經在考慮給他Consultant的位置,但他要做眼膜專科的話,就必須要一個高級專科培訓經曆。英國的醫院能提供這類培訓的不多,而有資格提供的,每家一年一個位置,且各家醫院的招新人廣告是斷斷續續出來的。
在那已經公開的三個機會都沒有拿到的時候,香港伸出了橄欖枝!當時一個英國的眼科專家要去香港組建團隊,希望山兒去,可以給他一個類似於高級專科培訓位置、薪酬肯定比英國高。
當時山兒和花兒都歡呼雀躍:花兒有家人在香港,而對山兒來說,至少培訓有著落了,對備受失敗打擊的他說真是一個莫大的安慰。
我對這個工作機會的第一反應是抵觸和排斥:不忍他離我們那麽遠,也想著帶著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很不容易啊(我自己不會考慮去香港生活—受不了那裏的氣候,且不說香港其他方麵的問題)、、、想拉著他、不忍放手。
好在有對自己感受的理性認知,在本能的排斥反應出來的時候,會提醒自己:要盡量客觀、真正的去考慮什麽是對他最重要的。這時候教練也直提醒我:少說點、少說點、、、
第一反應的抵觸和排斥處理了,我開始心平氣和的祝賀他 - 如果要闖蕩一下、體驗不同的環境,趁年輕比較好。
但是,我的理性分析告訴我,如果英國有高級專科培訓機會,山兒在英國拿到培訓經曆,對他的後續發展更有利。其實山兒也是明白的,隻是因為連續幾次的失敗,他潛意識中不願去想英國的機會,腦子裏想的都是香港機會的好處、、、
我會支持他去香港,如果他想去的話,盡管我不喜歡。但是,我希望他努力拿到英國的機會後再做選擇。我擔心的是他放棄爭取英國的機會。當時又有兩家醫院出來高級培訓機會了,我擔心他不去申請。
說還是不說?教練要我不說,他覺得山兒大了,他自己做決定,我們不要去‘討他嫌’。而我覺得和之前的不說不同,這時候的不說是不負責任:我已經心平氣和,不是出於我的喜好,而是完全從山兒的利益角度考慮,我必須鼓勵他申請。
於是在我們電話聊天的時候,我一邊耐著性子聽他說香港,祝賀他,和他一起憧憬香港的生活、、、同時建議他不要著急做決定,香港先慢慢談著(當時正好是春節),等著英國這邊的申請消息:拿到offers,我支持你的任何選擇,我說。
總算都申請了,兩個麵試機會都拿到,一個在一個月以後,是他不太喜歡的;另一個在一周後,是他非常想去的。
一周後,他在麵試前一天,下班後開車4個多小時回我們這來了,因為從我們這裏去麵試的地方比較近。我給他燉好他喜歡喝的雞湯,半夜到家喝碗湯去睡覺。第二天早晨我隻是安靜的陪他吃早飯,不主動找他說話。如果說我這當媽的有什麽好處的話,那就是我不愛嘮叨。
爸爸也學會了:他在外地出差,那天早晨隻給我發了個信息,說祝兒子一切順利,就不打擾他了。的確,這個時候,什麽都不說比說任何話都要好。一切祝福的話,隻是做父母的想說,卻不一定是兒子需要的,所以就父母之間自己說吧:)
臨出門,山兒給我看他的襯衣和領帶,問我配得怎麽樣。說實話,如果他頭一天晚上問我,我會建議他換一根領帶,但這個時候了,我就不再說了:這時候建議他換隻會添亂,反正也不是過不去,我就隻說很好、非常好。我在心裏禱告神保守看顧他的麵試,都沒有祈求成功。對山兒,我隻叮囑他開車不要分心、走神。
山兒的麵試在下午三點鍾,他麵試完了會直接回自己家。快5點鍾了還沒有消息,我想他也許跟認識的同學/同事喝茶去了。到5點半,我想著給他打個電話吧。
他接聽了,說已經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開了快一個小時了,從聲音裏聽得出來情緒及其低落。30多個人報名、6個人參加麵試,在麵試前他們參觀了醫院的設施,是山兒極為滿意的,且他們那裏有好幾位很好的眼膜專家,可是他麵試沒發揮好。他說這次麵試及其有挑戰性,有很多具體的技術層麵的問題,他既沒準備好、也沒發揮好。
他說呀,前麵兩個的麵試被拒,他並沒覺得遺憾,因為他盡力了:準備充分、發揮也很好,他的同事覺得那兩家醫院應該是有內定人選了。可這次卻覺得非常懊惱,因為他本可以做得更好的、、、
我完全理解那份感受,也真的很心疼他:要上班,家裏還有一個小嬰兒和處於產後恢複期的妻子,他實在是沒時間準備的。我隻能安慰他,反正他能做的都做完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掛電話前我問他,所有六個人的麵試是不是都安排在這一天,他說是的,我隨意提了一句:如果他們要給你offer, 今天就會告訴你(那天是周五,我知道招人單位一定會把好消息在周末前發出去,至少在英國會這樣)。
半個小時後,山兒在高速公路休息區給我打電話:那家醫院給他offer了!哈利路亞!他沒有任何猶豫,香港的工作機會就完全不在考慮之列了,另一個還要等幾周的麵試機會,也直接撤回申請,因為他拿到的就是他最滿意的,比那兩個被拒的更好!
聽著他聲音中的興奮,那一瞬間我幾乎淚目,但很快就心靜如水,好像這事跟我已經完全不相關了—我的責任和義務完成了。我隻是提醒他,要馬上給他的科主任打電話,不要等到周一上班、不用擔心打擾他:科主任一直很關心和支持山兒,在麵試前,招人的醫院就已經給他打電話了解山兒情況了。這種情況,要把成功的消息在他從別的渠道知道之前告訴他,以示感謝的真誠。
回想這幾個月,我的思緒,像坐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山兒是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生育的孩子。記得我們當時結婚的時候不到晚婚晚育年齡,不能在北京登記結婚,於是我們回到出生的小鎮上領了結婚證(大概那時候的戶籍管理沒那麽嚴格)。我們算得上是跟山兒一起長大的,盡管他在青春期也有叛逆的時候,但現在卻是幾乎每天下班路上都會給我打電話的,我們能聊工作、聊生活。在他對去香港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心想,這個兒子終歸是要遠離了,唯有祝福。可最終,他仍然留下了,不是為我,是為他自己,我們這父母的也因此得福。
讀到這最後的網友們,抱歉這篇很長,也許還很boring,那是因為我的博客回到我最希望的狀態 - 我的樹洞。謝謝關注,祝周末愉快!
蘑菇在處理參與兒子媳婦事務方麵拿捏得很有分寸,向你學習!山兒是一個難得的好兒子,每天下班的路上還給媽媽打電話,這樣的好孩子現如今太少了。
昨天還是姑娘,今天就是奶奶,人生如駒過隙,快!
再賀!
你的氣息說別樹一幟,非常佩服蘑菇能有如此的生活感悟。
最後送上祝福,並恭喜蘑菇!
蘑菇是一位合格的模範的媽媽/奶奶/婆婆/太太。
“還有一個問題,想和蘑菇討論一下:我兒子如果為我做了什麽事情,我總會說謝謝。比如,他每次回家來,都會幫我清刷浴室,我都會很認真地對他說謝謝。我去我弟弟家,他兒子幫忙做家務,我弟弟不說的。後來看到我經常說謝謝,我弟弟也開始說了,但是說的聲音很小。:)我總覺得,讓孩子知道父母心裏的感謝,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孩子會很開心的。我是不是太客氣了呢?很想知道蘑菇是如何處理的。”
---哈哈哈,這個我覺得更多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記得以前孩子奶奶常說的就是‘不要謝,都是自己人’,好像說謝謝就見外了。但凡兒子們為我做的,我是無論大事小事都會說謝謝的,很多時候還會加上hug。兒子們買的禮物那是更要‘言過其實’的謝謝加誇讚的,買給我的巧克力肯定犧牲體重也要吃、買的衣物再難看也會張揚的穿出去、、、得鼓勵他們繼續給老媽做/送啊:)
---謝謝碼農,你過獎了,我指出的都是我自己在盡量避免的坑:)孩子獨立了挺好的,父母就自由了,我們昨晚還去看電影哪吒2 了,倒是兩兒子都說沒時間看, 哈哈哈,這感覺很好!
---謝謝皮卡兄!是的,這兩件都是大事:)
嗯,我是來學習的:)’
---謝謝亦緣喜歡,說學習就是你過於謙虛了。我在記錄中反省,有網友的共鳴也很開心。你跟孩子們的關係也很親近,點點滴滴都能在你和灰灰們的互動中體會到。隻是你家孩子應該還小,還沒到談戀愛、論婚嫁的時候:)
---開心看見可可回來了,你的博客像一個安靜的書房,可以享受各樣的美好文字。謝謝你的美言祝賀和鼓勵,我不喜歡腦子裏存東西 (是不是因此就導致了記性不好?這個誰因誰果不好說),記錄也給我自己一個反省的機會。
關於孩子的回報,我感覺,越是對孩子期待少的父母,得到的回報越多。
孩子是知道感恩的,你越不給孩子壓力,孩子越會感激你,越會盡力回報你。:)
還有一個問題,想和蘑菇討論一下:我兒子如果為我做了什麽事情,我總會說謝謝。比如,他每次回家來,都會幫我清刷浴室,我都會很認真地對他說謝謝。我去我弟弟家,他兒子幫忙做家務,我弟弟不說的。後來看到我經常說謝謝,我弟弟也開始說了,但是說的聲音很小。:)我總覺得,讓孩子知道父母心裏的感謝,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孩子會很開心的。我是不是太客氣了呢?很想知道蘑菇是如何處理的。
嗯,我是來學習的:)
也要再次謝謝所有網友的分享。我想再次說明的是,我寫這一篇的時候很自我,如果說我分享的對大家有啟發,我很開心,但如果讓網友們覺得我做得有多麽好,這不是我的本意,因為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此父母也都不一樣,沒法說這個媽媽比那個媽媽做得好。與大家的交流讓我更多的反思我自己,因此也學到很多。像一凡說的,與孩子的相遇是一場上天賦予的緣分,我們珍惜就好。再次謝謝大家!
“小圓寶出院回家時,山兒說的話,讓蘑菇傷心。我仔細想了一下,我兒子曾經說的一句話,也讓我傷感。大學三年級時,一次他回家,我叫他幹什麽事情,我忘記是什麽事了,他說,好的,媽媽,我按照你說的做。頓了一下,他加了一句,這也不是我的家。我的心裏很震驚,他才三年級,就開始講這樣的話了?我嘴上什麽都沒說,心裏卻翻騰了好久,才理順了自己的思緒,按道理,孩子沒錯啊,上了大學了,就完完全全成人了!該單飛了!孩子尊重我,在我的家裏按我的想法做事情,不好嗎?:) ”
---謝謝禾兒分享這一段。我的傷心,更多的是那句話讓我意識到曾經如此親近的孩子,終於長大、有自己的家庭了,在父母之外,他已經有了更親近的人。你說的那句‘不是我的家’,或者‘這是你的家’,我家兒子也說過類似的話的,我當時心裏咯噔了一下,但沒有什麽思緒翻騰,因為我自己也曾經在兒子的立場上:以前帶孩子回老家的時候,孩子說回爺爺奶奶家,奶奶總要更正,是自己家,是回自己家。我當時心裏不以為然,嘴裏沒說,心裏是想,對他們來說,這就隻是爺爺奶奶家,他們隻是放假才來。我當時心裏很坦然,並沒有惡意,所以也相信孩子現在這麽說也是同樣的意思。當然,如果我那時候明白多一點,也許我就會更體諒奶奶的心一點,可我那時候就隻能理解那麽多,所以我也不覺得愧疚。我一直堅持的是,我不以我現在的認知去評判年輕的我自己。
‘王妃前麵提到的動物和人類,我也非常有感觸,很多時候,人類比不上動物。人類不但在放手讓孩子獨立上糾結,在養兒防老上,更是糾結。如果人類不期望孩子回報,那麽對自己的付出也不會覺得那麽傷心委屈了。:)’
---我非常讚同禾兒說的回報與傷心委屈的關係。我不斷反思,希望我自己謹記在心的是:我付出是因為我應該、我願意、我喜歡,不是為了有回報,對孩子更是如此。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這是為孩子自己的益處,因為聖經上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
---謝謝禾兒喜歡,我也完全讚同你說的來文學城的目的。對我來說,博客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當我的樹洞,而這個樹洞還有回音,能帶來會心一笑,這是你說的目的之二了。
‘在尊重孩子,自覺地管理自己的言行方麵,我沒有任何問題,我擔心的是,是不是做得過分了。也就是蘑菇文章後麵提到是,看到了問題,說,還是不說。就拿我兒子大學交的女朋友來說,我不喜歡,我是有我的道理的。但是,四年,我一個字都沒說。我的朋友們都說,她們做不到。我反複仔細考慮過,還是認為,我的決定是對的。一是因為我兒子是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他對父母非常尊重溫順,但是,他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女朋友,他一向認為,不是父母應該管的事兒。所以,即使我說了,他也不會改變想法。二是因為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我決定的男朋友,如果我媽媽反對,我寧可和我媽媽決裂。所以,我兒子為什麽要聽我的呢?:)’
---能做到這樣,禾兒很了不起。我非常讚同你,覺得在孩子交友方麵,不管是一般朋友還是男女關係的朋友,父母是不應該幹涉的。這種不幹涉當然有風險,但我願意選擇冒這個風險,其一是我相信我孩子的判斷力,其二是我希望在他們小的時候我已經潛移默化的給了他們足夠的影響。特別在男女關係方麵,我覺得隻有自己知道對方是不是自己的真愛,即使他們將來過不下去,要分手/離婚,也比一輩子耿耿於懷、覺得自己被父母幹涉失去了真愛強。山兒與花兒交往之初,他爸爸表達過不滿,讓山兒很難過,這件事,我是好幾年過後才知道的:當時水兒小,山兒大多時候是爸爸在管。這事讓我難過和自責了好一段時間,因為如果他爸爸事先跟我商量,我不會同意他說的。好在山兒和花兒修成了正果,他和爸爸的關係也沒有問題。
至於其他問題,比如我說的工作問題,比較複雜一點,因為涉及信仰。這主要取決於我為什麽說。很多時候,父母說是出於自己的喜好,這不是我希望的。我要是選擇說,我會安靜禱告,自己確定是為孩子的益處而說,我盡父母的責任,該說就說了。並且我隻說,不會強迫孩子接受,無論孩子聽還是不聽,我也不會再嘮叨。
---哈哈哈,謝謝禾兒!不著急,小家夥才3個多月。爺爺奶奶是第二位的,我隻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比如說,過幾天山兒要出差去歐洲幾天,我們就問花兒是不是需要我們過去陪她們娘倆,她說需要,所以我們就安排或網上上班或休假去住幾天。
---謝謝竹風來訪留言。我也不敢說自己好還是不好,隻是盡力而為而已:)
蘑菇要爭取去多看看孩子,一轉眼,小圓寶就會長大的!
在尊重孩子,自覺地管理自己的言行方麵,我沒有任何問題,我擔心的是,是不是做得過分了。也就是蘑菇文章後麵提到是,看到了問題,說,還是不說。就拿我兒子大學交的女朋友來說,我不喜歡,我是有我的道理的。但是,四年,我一個字都沒說。我的朋友們都說,她們做不到。我反複仔細考慮過,還是認為,我的決定是對的。一是因為我兒子是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他對父母非常尊重溫順,但是,他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女朋友,他一向認為,不是父母應該管的事兒。所以,即使我說了,他也不會改變想法。二是因為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我決定的男朋友,如果我媽媽反對,我寧可和我媽媽決裂。所以,我兒子為什麽要聽我的呢?:)
小圓寶出院回家時,山兒說的話,讓蘑菇傷心。我仔細想了一下,我兒子曾經說的一句話,也讓我傷感。大學三年級時,一次他回家,我叫他幹什麽事情,我忘記是什麽事了,他說,好的,媽媽,我按照你說的做。頓了一下,他加了一句,這也不是我的家。我的心裏很震驚,他才三年級,就開始講這樣的話了?我嘴上什麽都沒說,心裏卻翻騰了好久,才理順了自己的思緒,按道理,孩子沒錯啊,上了大學了,就完完全全成人了!該單飛了!孩子尊重我,在我的家裏按我的想法做事情,不好嗎?:)
王妃前麵提到的動物和人類,我也非常有感觸,很多時候,人類比不上動物。人類不但在放手讓孩子獨立上糾結,在養兒防老上,更是糾結。如果人類不期望孩子回報,那麽對自己的付出也不會覺得那麽傷心委屈了。:)
—-王妃說得是,放不下的不僅僅是親情,更多的是情字掩蓋下的控製感(欲),人類不如動物的地方太多了。這大概也是值得寫一篇的,等著王府下一期活動:)問好王妃,周末愉快!
—-謝謝麥子親,明白的,不用解釋也明白的,更不用抱歉啦。眼科的確競爭很激烈,我寫過一篇(“醫生掙多少?”)的博文,提到過進入眼科的不容易,他現在這個眼膜領域又是不容易中間的不容易。唉,他自己喜歡,沒辦法。看來你家龍兒也是要(已)進入醫學領域啦,祝他心想事成!
你這篇博文讀下來一點都不boring,非常感動!寫出遇到事情的各種衝動、掙紮、委屈~~。
剪不剪商標這件事情,從看不慣、克製自己,尊重媳婦的想法,還有隨叫隨到~~換來媳婦經常發孫女的視頻:其實你們做的一切,媳婦都看在眼裏。
蘑菇兒子找工作過程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要上班,家裏還有一個小嬰兒和處於產後恢複期的妻子,他實在是沒時間準備的。被拒三次,蘑菇跟著揪心,去不去香港~~
非常欣賞蘑菇的細致、冷靜和感恩:提醒兒子馬上給他的科主任打電話,要把成功的消息在他從別的渠道知道之前告訴他,以示感謝的真誠~~
再次祝福蘑菇和家人!”
—-謝謝Joyce!看見你每一段都摘出了要點、再加上精準點評,很感動。我寫這一篇的時候,完全是在我自己的世界中,且是斷斷續續兩三個月中寫完的,能讓你讀得這麽仔細、能感動到你,我很感恩,也知道很多東西必定也是你感受到的,為理解和共鳴握手Joyce。其實看你對美食的認真和享受,就知道你也必定是用心生活和用心感受生活的。再次謝謝Joice,周末愉快!
怎麽在深愛與距離感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一代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蘑菇做得很好,你是我的榜樣!
重要的事說三遍,祝賀祝賀祝賀!祝賀優秀的山兒能去理想的高級培訓醫院,祝賀小倆口有了可愛的小圓寶,更祝賀蘑菇夫婦培養出這麽好的孩子,現在又升級做了爺爺奶奶!再囉嗦一句,你們做爺爺奶奶是不是太年輕了些?
—-謝謝淡然:)做父母,沒有辦法說做得好不好,這也是一生的功課,且每一個階段都經曆不一樣,我盡量真實記錄我所經曆的。做爺爺奶奶我們應該是算年輕的,但也不是太年輕啦,我們自己早婚早育,這兒子婚育比我們晚,但跟現在的大概潮流來比隻怕也算早的,所以(我們)感覺有點措手不及呢。
看見淡然出新遊記了,喜歡你的自己一個人旅行見聞和感受,等會再去慢慢欣賞。我對北美的城市了解不多,現在趁走得動,計劃的都是去走山山水水,過些年再去看城市吧。問好淡然,周末愉快!
---一凡好!你寫得太好了,關於愛、關於雙向奔赴,都很透徹。這也再一次讓我感受到寫博的意義,不僅僅有經曆類似又冰雪聰明的網友們的情感共鳴,更有留言中各樣來自於歲月曆練的金句加持。謝謝一凡親,祝周日愉快!
---謝謝藍山兄,謝謝你鼓勵:)這是一篇埋頭寫的博文,發出來才想起讀者的讀感不知道如何。看了藍山兄新發的日本遊記,那才叫一個精彩,我得一會有更多時間再去細細讀,太多喜歡的美景美食和細節,藍山兄的文字優美,讀起來本也是一種享受。
---謝謝五月花:)周末愉快!
蘑菇對自己情緒的分析和化解,是教科書級別的。看見自己的情緒,是和自己和解的第一步。蘑菇有專門修過自我覺察嗎,還是無師自通? 喜歡文中的點點滴滴。羨慕祝福年輕的蘑菇奶奶,也祝山兒事業家庭雙豐收。”
---迪兒好!你說得太好了,‘想想幾十年前我們的父母’,我現在想起來很同情我過世的婆婆,上一輩的人,沒有那麽多對心靈的關注,父母全靠對兒女的愛支撐下來。關於對自己情緒的分析,謝謝你喜歡和鼓勵,我不學無術,也不愛讀那些講怎麽‘對付’自己的書。 我隻是盡可能對自己誠實,因為神看人看內心呢。
很開心看見迪兒,謝謝你留言分享,周末愉快!
你這篇博文讀下來一點都不boring,非常感動!寫出遇到事情的各種衝動、掙紮、委屈~~。
剪不剪商標這件事情,從看不慣、克製自己,尊重媳婦的想法,還有隨叫隨到~~換來媳婦經常發孫女的視頻:其實你們做的一切,媳婦都看在眼裏。
蘑菇兒子找工作過程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要上班,家裏還有一個小嬰兒和處於產後恢複期的妻子,他實在是沒時間準備的。被拒三次,蘑菇跟著揪心,去不去香港~~
非常欣賞蘑菇的細致、冷靜和感恩:提醒兒子馬上給他的科主任打電話,要把成功的消息在他從別的渠道知道之前告訴他,以示感謝的真誠~~
再次祝福蘑菇和家人!
怎麽在深愛與距離感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一代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蘑菇做得很好,你是我的榜樣!
重要的事說三遍,祝賀祝賀祝賀!祝賀優秀的山兒能去理想的高級培訓醫院,祝賀小倆口有了可愛的小圓寶,更祝賀蘑菇夫婦培養出這麽好的孩子,現在又升級做了爺爺奶奶!再囉嗦一句,你們做爺爺奶奶是不是太年輕了些?
蘑菇的一片愛心,山兒花兒都懂,小圓寶將來也會懂。祝福混跡地球上的星星們,三代明亮的星星,幸福的一家人。”
---Shifu就是不同凡響,一來就上高度了:)看見‘混跡地球上的星星們’,我腦海中立即浮現的是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然後就是那個不老帥哥在地球上存了很多寶貝、很值錢、、、哈哈哈,徒兒就是俗,一下子又掉地上了。
認真說,謝謝圓導Shifu的點評,孩子長大了,父母的愛是不會變的,可花兒畢竟是骨肉外的人,我很感恩她願意親近我們,也願意盡量讓我們參與小圓寶的成長。再次謝謝Shifu,祝周末愉快!
---謝謝親愛的暖冬再次回來安慰和鼓勵,讓我感動。像我回複生活提到的,我這一篇寫得很自我,一直到發出來才意識到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讀者感受的。樹洞有回聲,這是寫博和寫日記不同的地方吧:)暖冬周末愉快!
---謝謝麥子親!我這埋頭寫下來,沒想到發出來得到朋友們的共鳴,讓我驚喜又感動,這也是因為你們都是愛極孩子且有智慧的媽媽。我看見你們和龍兒一起歐洲度假兩個月,心裏就想,麥子將來一定會慶幸有這樣的時光的:)問好麥子,周末愉快!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大寶住校後,我已感觸深深。特別理解蘑菇的心情。
恭喜山兒心想事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俺和蘑菇不謀而合!
---江歌好!希望你的假期很享受,謝謝你還惦著進城來看蘑菇。這個‘神轉變’,有很多略去的描寫在’、、、‘中呢:)
香港的機會,盡管也有很多有意思和有優勢的地方,但從專業角度來說,不如英國的正統,在將來他的職業生涯中,總是會覺得有點另類的。另外呀,如果他沒有英國的offer而去香港,心裏頭肯定會有不得不去和失敗的陰影,這是我很擔心的。最後他拿到offer,並且的確是對他來說完美的機會,實在是太讓我這為娘的安心了。再次謝謝江歌親,祝你假期開心愉快!
蘑菇做婆婆,當上奶奶,與成年兒子交流的心路曆程的分享坦誠感人。蘑菇在人生的角色轉換時,學以致用,把握好“說還是不說?”“該說還是不該說?"的界線和分寸,雖有掙紮,委屈但都能泰然走過。
我覺得這是蘑菇自己的聰慧能幹,善解人意,更是她從神而來的信心和力量。蘑菇和家人凡事禱告,凡事謝恩,才能時時蒙福有常常喜樂的人生。謝謝蘑菇的好見證好分享。蘑菇你是我的好榜樣。”
---謝謝荷姐的細心點評和美言鼓勵!我剛才回複幾位網友說我這幾年角色轉換太快、所以感受的衝擊大。好在神很憐憫恩待我,讓我常常有安靜的心去反思。我跟暖冬的回複說起最近跟兩位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同事聊起信仰,因為複活節前很多人在fasting,對我來說,信仰不在於這些外表的儀文(盡管這些也很好,我並不反對),而是內心的感受,也是我內心力量的來源。再次謝謝荷姐,祝姐姐周末愉快!
給蘑菇點讚!兒子和媽還是親的。但是現在結婚了,太太是第一。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太太第一。媽媽要排第三位了。要不然父母在孩子結婚以後都不能算直係親屬呢。所以要欣喜他們的長大與獨立。父母不讓孩子操心,對他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謝謝亮媽!“所以要欣喜他們的長大與獨立。父母不讓孩子操心,對他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金句!亮媽有大智慧,活得通透。早婚早育的確有好處,問題是我這還有一個正常育的水兒,所以好處全給了山兒,我這媽媽可沒得著~~~問好亮媽,周末愉快!
這一篇既不太長,更不boring,寫得--真好!不瞞你說,讀了兩遍,非常喜歡,非常有啟示。 再次祝賀。”
---謝謝生活!你說得沒錯,這真是兩件非常大的事情,當時山兒的工作處於上下不得的尷尬境地,拿到這個offer才能跨過這一道坎。謝謝你不嫌這篇長和boring, 還讀了兩遍,讓我特別感動。我這兩三年從空巢到做婆婆、再做奶奶,角色變化太快,因此衝擊也大。這一篇斷斷續續的寫,是在一種完全自我的狀態中,一直到發出來才想起來沒考慮過讀者感受。謝謝你的鼓勵,另外也謝謝你關於巴勒莫的回複,期待你更新。生活周末愉快!
---嘻嘻,不急,我也得看下周是不是有時間寫。李子兄周末愉快!
---謝謝水沫鼓勵,我這兩三年角色變換太快,隻能不斷自我反省、調整,要不應付不過來:)剛讀了你的‘裁員’微小說,深有感觸,山兒當時是處於上下不得的尷尬境地,好在這個坎順利跨過。問好沫沫,周末愉快!
---此岸_彼岸好,謝謝你留言祝福和美言。 我因為兩孩子間隔了10年,從空巢到婆婆、奶奶,角色變化太快,所以感受的衝擊比較強烈一些:)
蘑菇對自己情緒的分析和化解,是教科書級別的。看見自己的情緒,是和自己和解的第一步。蘑菇有專門修過自我覺察嗎,還是無師自通?
喜歡文中的點點滴滴。羨慕祝福年輕的蘑菇奶奶,也祝山兒事業家庭雙豐收。
蘑菇的一片愛心,山兒花兒都懂,小圓寶將來也會懂。祝福混跡地球上的星星們,三代明亮的星星,幸福的一家人。
根本不會啊,輝蘑菇,我一字一句讀完,跟著你的心裏路程,高興難過,特別喜歡這樣的分享,非常真實有意義!你不必擔心啊!周末了,好好休息吧!
大大山兒,優秀的孩子,理想的職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大寶住校後,我已感觸深深。特別理解蘑菇的心情。
恭喜山兒心想事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俺和蘑菇不謀而合!
蘑菇做婆婆,當上奶奶,與成年兒子交流的心路曆程的分享坦誠感人。蘑菇在人生的角色轉換時,學以致用,把握好“說還是不說?”“該說還是不該說?"的界線和分寸,雖有掙紮,委屈但都能泰然走過。
我覺得這是蘑菇自己的聰慧能幹,善解人意,更是她從神而來的信心和力量。蘑菇和家人凡事禱告,凡事謝恩,才能時時蒙福有常常喜樂的人生。謝謝蘑菇的好見證好分享。蘑菇你是我的好榜樣。
給蘑菇點讚!兒子和媽還是親的。但是現在結婚了,太太是第一。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太太第一。媽媽要排第三位了。要不然父母在孩子結婚以後都不能算直係親屬呢。所以要欣喜他們的長大與獨立。父母不讓孩子操心,對他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這一篇既不太長,更不boring,寫得--真好!不瞞你說,讀了兩遍,非常喜歡,非常有啟示。
再次祝賀。
我很感慨,你信教的虔誠。我也在教會裏呆過一陣,最終進不去而放棄了。蒙神的恩典,山兒留在英國,進了這麽好的醫院,做這麽高級的眼膜手術!這與你這個母親的一路教育影響分不開,與你那天的冷靜節製分不開,你是個好母親,從你身上學到我想學的東西!
祝福你們全家、山兒,小圓寶!”
—-謝謝暖冬忙於工作還來讀我這篇很個人的博文,我寫完自覺愧疚,因為會占用來訪朋友太多時間。關於信仰,用句俗語來說,也是有時機和緣份的。正好前兩天跟幾個朋友聊天,一個天主教徒一個基督徒,說起他們的那些“操練”,知道我是基督徒的時候,他們很驚訝。我說信仰對我來說,不是外表的操練,是內心的事情,我的信仰是我內心力量的來源。他們倒也都同意。
說學到什麽是暖冬親謙虛,我隻是習慣於自我反思,直白的寫出來,你讀著有共鳴,是映射出你自己的智慧:)再次謝謝暖冬的祝福和美言,祝周末愉快!
回到酒店,我和衣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掩飾濕了的眼眶。再一次追尋自己的心,為什麽?心中突然明白:我並不是責怪兒子,隻是孫女兒的出生帶回了自己生養孩子的點點滴滴,那份生產的艱辛、那個幼小生命對母親的完全依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路陪伴…那份昔日的親近潮水般湧來。而今天,兒子的獨立和自己小家的成長,意味著,昔日、、、漸行漸遠。
—太多共鳴!待讀完。”
—-謝謝暖冬,感恩你的共鳴。寫著這段,心裏頭還真想起你,因為從你不多的分享中,能感受到你對女兒的深深的愛和複雜的感受。
—-謝謝鹿蔥姐!關心則亂,親人之間的距離感是最不好把握的了,我也隻能盡心盡力,做成什麽樣是管不了的:)
““看見花兒從病房出來,沒帶帽子 – 外麵飄著雪花呢。問兒子,說帽子忘在車上了。我二話沒說,把我的帽子套兒媳婦頭上。到門口,涼風嗖嗖,發現他們沒給小圓寶帶棉衣/被,就裹了一個醫院的棉紗毯子。於是爺爺的棉外套裹上小圓寶,我的羊絨圍巾墊嬰兒椅上,風雨中上車回家。關鍵是:不抱怨、不叨叨。”,蘑菇的愛盡顯其中,要是我,肯定要跟女兒急了。:)”
—-年輕的時候也急,隻是現在好點了:)孩子呀,無論多大,總是自以為什麽事都能搞定了,卻又免不了掉鏈子,做父母的,就隻好做安全網,隨時準備接著
““就因為山兒那句快讓開的話,我委屈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我有點不明白自己:難道真的因為兒子的一句話生氣了、傷心了?他那時候隻是自己著急而已,我會如此心胸狹窄嗎?我努力的反思、要明白自己,因為這很不像我,可心裏感受的是萬般委屈、眼淚忍不住的要忘外冒。”,抱抱蘑菇,特別理解你的心情。還有關於小圓寶衣服的商標能不能剪,你也做得特別好,先問花兒。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考量。我是連自己有的衣服要是不舒服都要剪的。還有關於山兒的工作問題,蘑菇也做得很好。我們每次女兒的事情,都會忍不住去跟她說,現在在學習為她禱告,尊重孩子的決定。神會看顧,山兒很優秀,有主見,有擔當,事業,家庭兩不誤,很不容易。祝福帥氣的山兒,美麗的花兒,超級可愛的小圓寶!也祝福升級的蘑菇伉儷,你們的boundry set得很好,要向你們學習!”
- 謝謝菲兒美言和祝福。正如我在你上一篇文下的留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沒有辦法達到完美,我也隻是在不斷學習中。菲兒最近都是好文連連,讀起來既享受又有益,要謝謝你。
我很感慨,你信教的虔誠。我也在教會裏呆過一陣,最終進不去而放棄了。蒙神的恩典,山兒留在英國,進了這麽好的醫院,做這麽高級的眼膜手術!這與你這個母親的一路教育影響分不開,與你那天的冷靜節製分不開,你是個好母親,從你身上學到我想學的東西!
祝福你們全家、山兒,小圓寶!
回到酒店,我和衣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掩飾濕了的眼眶。再一次追尋自己的心,為什麽?心中突然明白:我並不是責怪兒子,隻是孫女兒的出生帶回了自己生養孩子的點點滴滴,那份生產的艱辛、那個幼小生命對母親的完全依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路陪伴…那份昔日的親近潮水般湧來。而今天,兒子的獨立和自己小家的成長,意味著,昔日、、、漸行漸遠。
—太多共鳴!待讀完。
“看見花兒從病房出來,沒帶帽子 – 外麵飄著雪花呢。問兒子,說帽子忘在車上了。我二話沒說,把我的帽子套兒媳婦頭上。到門口,涼風嗖嗖,發現他們沒給小圓寶帶棉衣/被,就裹了一個醫院的棉紗毯子。於是爺爺的棉外套裹上小圓寶,我的羊絨圍巾墊嬰兒椅上,風雨中上車回家。關鍵是:不抱怨、不叨叨。”,蘑菇的愛盡顯其中,要是我,肯定要跟女兒急了。:)
“就因為山兒那句快讓開的話,我委屈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我有點不明白自己:難道真的因為兒子的一句話生氣了、傷心了?他那時候隻是自己著急而已,我會如此心胸狹窄嗎?我努力的反思、要明白自己,因為這很不像我,可心裏感受的是萬般委屈、眼淚忍不住的要忘外冒。”,抱抱蘑菇,特別理解你的心情。還有關於小圓寶衣服的商標能不能剪,你也做得特別好,先問花兒。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考量。我是連自己有的衣服要是不舒服都要剪的。還有關於山兒的工作問題,蘑菇也做得很好。我們每次女兒的事情,都會忍不住去跟她說,現在在學習為她禱告,尊重孩子的決定。神會看顧,山兒很優秀,有主見,有擔當,事業,家庭兩不誤,很不容易。祝福帥氣的山兒,美麗的花兒,超級可愛的小圓寶!也祝福升級的蘑菇伉儷,你們的boundry set得很好,要向你們學習!
也很羨慕你和兒子一家的關係,既親近又有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