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歧視和偏見是根深蒂固的,隻是自己常常都沒有意識到。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關於歧視的培訓課程,人家舉例說明隱性歧視是如何影響人的意識的:如果你走進一個坐滿了人的會議室,你意識/注意到會議室多少是女性、多少是男性,說明你心裏就有潛在的性別歧視。盡管這有點危言聳聽,但有意識的去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思維和看問題方式,還是有幫助的。
比如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對種族和膚色往往比較敏感。如果要我描述一個人的外表,我會不由自主的先說膚色、再說國籍,而在英國出生的小兒子水兒就不會。如果問及他的新朋友,他會說那個朋友什麽方麵有趣、他們去參加了什麽活動,但不會提起人家的膚色和國籍。被孩子影響,我也盡可能的不去關注孩子朋友的膚色和國籍,但說實話,還是很難的。
水兒小學和中學的朋友都是英國本地人,中學朋友裏有一個印度裔,但完全沒有華人。這是因為英國華人少,他的學校也不在亞裔多的地區。現在上大學了,學生群體相對更多元和國際化,並且英國的大學存在中國人‘反向留學’的現象(‘反向留學’也是我在網絡上看見的一個新詞,大意是指出來留學但從班級同學到老師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水兒會怎樣看待這些留學生呢?我多少有點擔心。
不得不承認,這些年國內發生的一切和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的表現,讓中國在西方國家中的形象普遍負麵化。在中國政府和其政策頻頻登上西方的電視和報紙的時候,海外華人難免有躺槍的時候。前幾天我家教練說起在俱樂部更衣室發生的事。當時有幾個英國人在那,他們應該是在聊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言談中說到‘We can’t trust Chinese’(我們不能信任中國人)。教練立即抗議,‘我也是中國人,你們不可以這樣說’。那幾個家夥立馬道歉,承認應該就事論事,不應該泛稱到‘中國人’。水兒的好朋友中有一個關心政治、常常抨擊中國人權問題的英國孩子。他是那種稱為‘主流社會’的家庭出身,父母分別是牛津和劍橋畢業的。他們關心政治、又對中國的印象極其負麵,那個孩子估計沒少在他的朋友圈裏討論有關中國的熱點新聞。那個時候我不太擔心,因為水兒和他那幫朋友一起長大,他們的討論就事論事,不會涉及歧視。
水兒上大學了,麵臨的環境不一樣,我感覺做父母的有責任提醒他。首先,無論是什麽國籍,我們是華人。在這點上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卑不亢。從對祖籍的了解來說,如果不是對曆史感興趣、也不從政的話,我更喜歡英國的中小學曆史教育方法:從看得見的、有關聯的開始。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知道,中國是他們的父母出生、長大的故土,那裏有愛他們的親人。在疫情前我每年假期都帶他們回去,也是希望他們對故土、對老家有直觀的、溫暖的感受和記憶。我不在意孩子們是不是知道中華民族的幾千年曆史,也不覺得必須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熱血沸騰。與其說要以什麽什麽為榮,我更願意他們對那片故土的感受是溫暖。
對中國的曆史和文化,他們若感興趣,我當然會全力支持他們去了解;若沒興趣,也沒什麽關係。至於當代社會的各國政府特征和行為,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我們有權評論批評任何政府和政策,也容許別人評論和批評,但是,種族歧視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把教練在俱樂部的例子講個水兒聽,跟他討論我們自己的立場和對任何涉及種族歧視的言辭不能容忍的態度。
其次呢,我希望水兒把每一個國內來的留學生當獨立的個體看待,對待他/她像對待其他同學一樣的友好,不帶預設的偏見。在當前中西方從政策到文化和觀念都越來越對立的大環境下,中國留學生作為一個群體給人的印象,是五味雜陳的。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自己不希望作為華人被歧視,我們就應該平等友善地對待這些離開家鄉來留學的年輕人。
水兒完全認同我的觀點,但他也提到中國留學生自成一個圈子,外人是很難插進去的。醫學院並沒有多少中國學生,所以水兒也隻是在迎新周的活動中對中國留學生有印象。‘他們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他們人數不少、紮堆說中文’,水兒說。我好奇:活動的主辦方不會試圖打破一下這種局麵嗎?‘沒有,至少我沒看見’,水兒說。‘我們也覺得不方便去主動接近他們,因為他們都在說中文,我們要是加入進去,他們就得說英文了’,水兒覺得那會給他們添麻煩。我現在對中國留學生抱團倒也覺得沒什麽關係,他們的群體足夠強大,自成一體也不會覺得孤獨,挺好的。
對上了大學的孩子,我隻能盡可能‘巴結’他們、‘不恥下問’的向他們學習、努力的跟隨他們的步伐去了解這個世界,卻已經不能‘告訴’或要求他們什麽了,最多也就是猶如聊到的種族和歧視問題,討論一下、希望起到提醒的作用而已。
水兒上大學兩個多月了,對大學生活的適應之好讓我這空巢的老媽很欣慰。盡管聊天的時候也會問起他感興趣的學習方麵的事情,我其實是不擔心他的學習的 – 那是他自己和他的老師們的事情~~我比較留意的是他的身心健康。
首先是生活習慣和運動。除了迎新周的瘋狂,他仍然能夠堅持晚上11點左右睡覺。試了各種健身活動,最後和幾個朋友形成了有規律的去大學健身中心遊泳的習慣,每周兩次。他們的健身中心在市中心的主校園,學生會員年費居然是30多英鎊!就我們大學坐落在倫敦外的小城,學生會員年費也要200多鎊,8年前我們住倫敦的時候,記得健身中心的會員費是每月就得60多鎊。就他們學校給學生的優惠程度,我隻能說他們財大氣粗了。
其次是吃飯。他的早飯都是牛奶和Weetabix麥片,簡單、方便又健康;午餐隻能在校園解決,不是漢堡之類的快餐就是三明治;晚飯他自己回宿舍做,從意麵到米飯。兩個多月了,他帶去備用的方便麵居然沒有動過。有一次看他忙,心疼他還得回宿舍自己做飯,就跟他說如果太忙了就別自己做了,去外麵吃。反正在倫敦市中心,隻要舍得花錢,是不愁沒好吃的。他居然說沒關係,做飯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我簡直太欣慰了,這些年對他廚藝的培養可以說是成效卓著啊!成就感不在於他的廚藝有多好,而在於他享受做飯。上幾個他秀給我們看的勞動成果吧:有五花肉豆角炒飯,豆角炒肉,煎三文魚,胡蘿卜炒雞肉, 和永遠的意麵。
前幾天在一段50分鍾的步行去另一個校園上課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上次博文寫的‘當氣息漸微’, 其中的保羅從本科的文學與生物、到碩士的哲學和科學史、再到醫學院的選擇。他也許骨子裏是想學醫的,隻是當時不願意接受看似理所當然的選擇。他有一顆敏感的心和一個自由追求的靈魂,而他家的經濟狀況大概也給了他自由空間,所以他可以在盡情地探索後,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召而選擇學醫。自由探索是有風險的,探索就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我家老大的一個朋友(不是華人)從醫學院四年退學、轉法學再次未完成學業,現在好像也還沒確定職業領域。
好在自由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有度的。融合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華人父母,會不會在把握這個度上更有優勢呢?很難說,我覺得我們對自由探索還是很大程度上不認同的,會比較擔心孩子會失敗或吃苦,在培養孩子自由追求的心態方麵不如很多西方父母。這也很難說對與錯。 做父母的,在管教/引導和放手之間,隻有不斷調整去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希望在支持孩子自由探索的同時,也能幫助他們降低風險。每一個家庭和孩子都不一樣,除了用心觀察體會和不斷調整外,實在不存在一個理想的狀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麽,是不是也挺好?隻願他/她的心是自由的。
這一篇的主題寫得好像很離散,但希望大致在父母與孩子的主線上,就這樣吧。
看餓,今天忙,還沒吃午飯呢,上蘑菇家吃!
蘑菇的教育理念真好, 我也注意到這個現象: “中國留學生自成一個圈子” , 其實本土生的孩子們很願意與他們交朋友的。
謝謝鬆鬆鼓勵。我也覺得享受做飯更重要,廚藝嗎,能基本營養平衡、自己吃得下去就行:)問好鬆鬆,期待你秀桑巴舞姿:)
嗯,握手皮卡兄:)周末愉快!
我忘了問外國學生是可以申請英國醫學院嗎?美國州立的醫學院好像不要外國留學生,私立的好像也很難進。
謝謝徽寧!前陣子在旅途中讀到過你寫日本電影,這會去你家看見你的房車遊大帖,美,羨慕:)徽寧周末愉快!
那敢情好,借李子兄吉言~~李子兄上岸啦?羨慕你的經常出遊。問好,周末愉快!
歡迎新朋友!孩子沒有膚色和種族概念,又怎麽會最喜歡跟印度孩子玩呢?我印象中孩子是隻有好朋友、一般朋友和一般同學之分的,跟膚色和種族完全沒關係啊。謝謝來訪留言,周末愉快!
亦緣好!謝謝你鼓勵,每個孩子和父母都不一樣,果醬啦。剛上你那找大二帥哥的影子:)
水兒廚藝很棒啊,優秀的兒子,看到他很快就適應大學的生活,做媽媽的一定很欣慰!幸福的蘑菇:))”
謝謝小小親,果醬啦,你和很多博友都是優秀父母加出色孩子。孩子出去了,能夠很快適應倒真是感覺欣慰:)
優秀不敢當,同感父母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握手艾唱:)謝謝艾唱百忙中來訪留言,問好!
謝謝新朋友來訪和留言。觀點我不完全讚同,生在那個國家就是哪國人我同意,但這和記念父母從哪來的並不矛盾,就像我們不管是哪國人,但都是華人一樣。我是基督徒,追溯到底我們都是神造的,這也是我希望我兒子友善對待每一個人的根本點。問好新朋友!
謝謝平教授。隻是想記錄和分享一些想法,沒想到收獲這麽多表揚,果醬啦
高興看見花花回城,謝謝你鼓勵。可能在教育行業待久了吧,年輕人是我的軟肋,總願意以善意待他們。問好花花!
我兒子今年大二,回想自己對兒子的教誨,很是汗顏。要好好向你學習
水兒廚藝很棒啊,優秀的兒子,看到他很快就適應大學的生活,做媽媽的一定很欣慰!幸福的蘑菇:))
謝謝生活鼓勵!剛又上你家去仔細學習水煮牛肉,原來要打的啊,然後又看見那一係列的美食文,太饞人了,都先存著吧:)
會這樣嗎?這樣的教育方式很生硬,難免適得其反。這樣說來,英國的教育算不錯的啦,我兒子在小學的時候對種族完全沒有意識。美國大,移民國家,情況原本就比較複雜吧。問好梧桐,謝謝你分享
問好深度!我其實並不覺得中國學生需要我們對他們‘好一點’,也不強調我兒子要對中國學生特別怎麽樣,我隻是希望他不要有預設的偏見,對待中國學生跟其他任何種族的學生一樣。人們很容易給某一個族群貼上標簽,當成‘另類’,這是我反對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獨立對待,這是對人的一個基本尊重。我完全理解為什麽中國人聽了吳清源的話要不高興,誰會喜歡被居高臨下地對待呢?謝謝深度分享,看樣子我文中的表述有不清楚的地方:)
水沫好!是哈,咱們的下一代都很棒:)謝謝水沫,周中愉快!
生活說的好,‘就像文學城的各位博主’:)我現在也不以為怪了,各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水兒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知道葷素搭配,我還真是挺欣慰的,握手生活!文學城裏沒幾個常寫的英國人,看見你總覺親切,謝謝你,問好!
謝謝花花大作家的鼓勵, 蘑菇屋的平常人家、平常孩子:)
哈哈哈,太謝謝canhe姐姐了,我告訴水兒有博友誇他的廚藝,他很得意呢。‘能把做菜做飯當作樂趣解壓方式而不是一種負擔’,這一點我還真是挺欣慰的,我覺得這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方式。再次致謝,周中愉快!
canhe姐說得是,從我們自己的經驗都是很珍惜交流和學習機會的,隻是這新一代的留學生已經不一樣了,我也隻是盡可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和尊重他們,不去論斷他們。畢竟我隻能“管”我自己兒子:)謝謝canhe姐百忙中還來留言分享和鼓勵!
王妃好!英國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是不少專業中國學生占多數,特別是碩士生,所以有時候中國學生紮堆也是沒辦法。感覺現在的中國學生怕被嫌棄的不多了,好多時候他們都是自得其樂:)謝謝王妃留言分享
謝謝麥子鼓勵,握手我們觀點一致。 你兒子很棒,我覺得能有機會和留學生互動挺好的,這些年輕人中同樣有出色的。水兒就是比較讓我省心的。期待你寫新西蘭啊,好跟你遊一下:)
假裝好!我以前也跟你一樣的想法,總是覺得這樣可惜,現在倒不那麽想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需求和過法,現在這些出國的孩子不像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那麽強的求知欲,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也挺好的:)謝謝假裝分享!
原來園姐的孩子也是在英國長大的啊。特別有同感,握手!水兒小學的時候甚至是人種blind,他都沒意識到他長得不一樣的:)問好園姐!
謝謝沈香的一貫溫暖鼓勵!水兒其實都沒有什麽機會接觸中國留學生,因為他們專業幾乎沒有。問好沈香
喬兄好!你說得是,我其實不在意他和國內出來的能不能聊到一起,人本來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聊得來,我隻是希望他不要帶預設的偏見,中國孩子原本也不是都一樣的。後來發現其實這邊長大的孩子比我們這一代人強。謝謝喬兄分享。
謝謝新朋友來訪和留言分享!
還有洋生洋長的水兒,竟然能做出那麽像樣的中國菜,蘑菇你咋教的呢?分享一下吧:))’
采心好!幾年不能回去了,實在是想念國內的家人-握手。 水兒好像上大學了反而吃中餐更多了,或許他就選了那幾盤類似中餐的給我看?在他上大學之前已經找出了做中餐的訣竅:先把肉煮熟了再炒:)謝謝采心。
完全理解林兄所言,記得你寫文分享過這個外甥女的成長的。讀本科的會好一點,來英國讀一年的碩士的,大多都是過來經曆一下而已。謝謝林兄分享
ahniu的話有深度:)謝謝你留言分享
哈哈哈,一凡果醬。我家老大是有不少有女兒的朋友饞,這個小的沒有人提,都知道這個孩子特有主見
弄弄描述得太形象了,我要是在外麵也是要繞圈子的:)問好弄弄,謝謝你分享
注冊好!應該是的,孩子比大人強。謝謝注冊分享
握手dong140!問好新朋友。
冰花好!的確,特別我們這種在一個比較沒有多元化的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很多方麵要向下一代學習。那本書我也想著哪天找本中文的讀一下,英文的那些醫學術語懶得查字典,從知識層麵理解的就不是很確切。謝謝冰花
謝謝鹿蔥姐,世界這麽大,什麽人都有的。我是覺得每一個個體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應該被貼上標簽。問好鹿蔥姐。
謝謝菲兒鼓勵!英國大學宿舍都有公用廚房的,水兒那麽那棟樓是每六個人共一個廚房,裏麵烤箱、爐子、微波爐等等一應俱全的。完全讚同你說的鍛煉很重要,你們母女倆都是好榜樣。問好菲兒!
謝謝海風。的確是,在多元化環境中長大的一代就會比較沒有潛在的偏見。
領導好!和山裏一起請坐沙發,享受下午茶哈:)
人都是有認知盲點的,不容易察覺。我發現這孩子到大學了反而吃中餐多一些了,大學的確更多元化。謝謝曉青
問好坐沙發上的山裏,抱歉來遲了,正好英國下午茶時間,給你上各類紅茶加點心哈:)
山裏果醬,我們就是平常人家的平常孩子,謝謝你鼓勵。喜歡你那些海邊的鳥兒,太可愛了,過去看了好幾遍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知道,中國是他們的父母出生、長大的故土,那裏有愛他們的親人————這幾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讓我看得眼眶發脹。。。
還有洋生洋長的水兒,竟然能做出那麽像樣的中國菜,蘑菇你咋教的呢?分享一下吧:))
我是參加YMCA的membership,女兒是參加的一個club,她每個月200,好像比我的多一倍。鍛煉很重要。
孩子大學做這麽好的飯菜真不錯,有點中西餐混合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