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毛胡亂治國27年,把偌大一個中國搞得國貧民窮。於是在改革開放初年,有人撰文說從橋牌和麻將就可以看出東西文化的優劣,打橋牌注重契約精神與長期合作,而打麻將講究靈活人情和見風使舵,第一次看見這種觀點時大為歎服。反正那時人窮誌短,西方的月亮看起來也比中國的圓。
但是在西方生活了幾十年,加上走遍了北美和歐洲,發現西方打橋牌的人並不多。橋牌隻是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和巴菲特蓋茲等富豪玩的牌戲,普羅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是德州撲克。德州撲克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撲克牌遊戲,玩家通過自己的兩張“底牌”加上桌麵上的五張“公共牌”,拚出最佳的五張牌組合,與其他玩家比大小贏取籌碼,這才是真正體現西方文化的牌戲。
初次接觸德州撲克的中國人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這種牌戲中的思維模式是中國儒道佛三家文化中看不到的。德州撲克玩的是高賭性的個人英雄主義,一手牌可以決定輸贏,甚至靠一張“轉牌”翻盤。鼓勵“孤注一擲”,下注、All-in(全部押下) 是遊戲核心;推崇“bluff”(詐唬),強調心理博弈,代表一種對“命運”與“勝機”的豪賭。
無疑棋牌遊戲的不同,的確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在思維方式、社交關係和價值觀上的差異。但是在本質上體現美國文化的不是橋牌,而是更大眾化的德州撲克,這一點在特朗普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特朗普在會見澤林斯基時,反複強調澤林斯基手裏沒有牌,這是人們玩德州撲克時常說的話,特朗普很自然地將其用到了國際政治上。許多人看不懂特朗普關稅戰的套路,支持他的人說他在下一盤大棋,反對他的人說他在瞎搞,其實他隻是在熟門熟路地使用打德州撲克的手法而已。試列下表分析,自然一目了然。
德州撲克的戰略邏輯:不完全信息下的心理博弈
德州撲克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其基本策略包括:
1. 詐唬(bluff):通過製造虛假強勢來迫使對手棄牌。
2. 壓迫式下注(aggressive betting):主動進攻,搶奪主動權。
3. 控製信息:不給對手看清真實底牌的機會。
4. All-in(孤注一擲):在某些局勢下用全部籌碼向對方施壓,逼迫其做出決策。
這種遊戲強調的不是手中是否真的有“好牌”,而是你是否能讓對手“相信你有好牌”。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操控+風險管理的策略邏輯。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關稅博弈中的“詐唬”與“加注”
特朗普雷厲風行的關稅政策,特別是在與中國、歐盟、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對壘中,展現出以下特征:
1. 威脅先行:“要麽接受條件,要麽加征關稅”,即使沒有立即執行,也先放出“狠話”。
2. 高壓談判:反複施壓,不怕撕破臉,頻繁使用關稅作為談判工具。
3. 談判風格極其強硬,喜歡“製造混亂”,通過不確定性增加談判籌碼。
4. “美國優先”邏輯:以自身經濟利益為中心,淡化多邊合作精神。
這些行為看似“非理性”,但從博弈視角看,其實這是德州撲克中的經典玩法,尤其是使用詐唬與壓迫性下注戰術的玩家。
可以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與德州撲克的戰略邏輯一脈相承,體現了一種以不確定性控製談判、以心理戰壓迫對手、以風險施壓換取收益的典型美國式“博弈外交”。這背後不僅是個人風格,更是一種文化的表現 - 敢於下注、勇於詐唬、謀求主導,哪怕冒險,也要爭取主場優勢。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德州撲克中,一個常常詐唬的玩家可能贏幾把,但一旦被識破,將麵臨全盤皆輸的風險,特朗普能夠創造不一樣的奇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