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南半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伊拉克見聞之八:北方明珠摩蘇爾

(2023-04-07 15:03:57) 下一個

離開哈特拉古城,繼續向北約160公裏,我們抵達北方重鎮摩蘇爾。這座城市坐落在底格裏斯河西岸,有著“北方明珠”之美譽。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世紀,它被亞述人統治了13個世紀,一時間成為一座比巴比倫更加宏偉壯觀的城市。那時,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尼尼微(Nineveh), 和位於摩蘇爾東南40公裏處的尼姆魯德(Nimrud)一樣,都是亞述帝國位於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重要城市,是文明的搖籃,孕育了許多意義深遠的人類發明,比如輪子、穀類作物的首先種植以及草書的首次使用,現代醫藥和數學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這兩座城市。公元前612年,被新巴比倫和米提亞聯軍攻陷,絕大部分城區化為廢墟,一代名城從此湮沒。如《聖經》中提到尼尼微所言:“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幹旱如曠野。”

 

1845年,法國人和英國人先後對尼尼微和尼姆魯德遺址展開勘察和挖掘,他們在兩城都發現了公元前9至7世紀的亞述宮殿遺址和重達十噸的“拉馬蘇”人麵獅身和人麵飛牛大理石雕像,這些半人半獸體型龐大極具震撼力,卻有著處處精雕細琢,就連肢體上的肌肉和血管都被生動再現,栩栩如生。在尼尼微發現了大量記錄亞述曆史和神話的精美浮雕,浮雕“垂死的牝獅”,創作者將獸中之王受重傷後力求維持尊嚴的瞬間描繪得淋灕盡致,生動寫實的藝術手法令人驚歎。亞述的浮雕,就如希臘的雕塑和文藝複興的油畫,都是人類藝術的巔峰之作。如果將這些浮雕一幅接一幅連接起來,可長達3公裏。在王宮藏書館發現刻有亞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楔形文字泥版長達三米,寬兩米多;最小的一塊還不到一寸長,隻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亞述人的圖書,涉及的內容包括曆史、法律、宗教以及文學、天文、醫學等方麵的知識,是研究當時曆史的最寶貴的文獻資料。這些精美的亞述文物被運到大英博物館後,立即在歐洲引起轟動。

 

上世紀70年代,伊拉克在尼姆魯德遺址上重建了亞述納西拔宮。宮殿得到修複,宮殿內陳列了大量出土的精美浮雕,人們得以近距離感受三千年前興起於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及其文明。但是2015年3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開著推土機夷平了尼姆魯德遺址,搗毀了宮殿門口的“拉馬蘇”雕像,將宮殿內浮雕珍寶炸得粉碎,而且推平了遺址內17米高的塔廟遺跡,使得尼姆魯德隻剩下一片沙土。

 

摩蘇爾這顆北方明珠就像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一樣,經曆了數不清的戰爭。摩蘇爾這個詞的意思是“連接點”,它坐落在連接北美索不達米亞和安納托利亞的要道上,因此它招致各部落、種族、宗教、帝國之間不斷衝突爭鬥。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6月伊斯蘭國攻入摩蘇爾,他們在努爾清真寺宣布新的哈裏發,展開了對基督徒、雅茲迪人和穆斯林的血腥戰爭。這座城市爆發了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巷戰,兩年多戰爭的洗劫,數萬市民罹難,讓整個老城區幾乎都成了廢墟。

 

我們踏足摩蘇爾之時,伊斯蘭國已經被剿滅六年,但是在市區漫步,依然處處可以看見戰爭留下的痕跡,布滿彈痕的牆麵,千瘡百孔的殘破樓房。摩蘇爾博物館是伊拉克第二大博物館,收藏大量的史前文物。但在2014年伊斯蘭國組織占領期間遭到嚴重毀壞,大批文物被毀或掠奪走私出境。伊拉克政府正在與盧浮宮博物館、史密森尼學會等機構開展文物修複合作,預計修複工作將持續至2026年。我們隻能隔著鐵門,遠遠看一眼這家知名博物館的外貌。

 

走過橫跨底格裏斯河上的大鐵橋,來到摩蘇爾老城。臨河的市場已經被基本修複,大小商鋪林立,阿拉伯香料、香甜的椰棗、新鮮的牛羊肉、水淋淋的鮮魚……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吆喝聲不絕於耳,人們生活已經回歸正常。沿著主街往裏走,街頭巷尾的殘牆斷壁和成堆瓦礫,令人觸目驚心。“看看這上麵的彈孔!”同行的老駱指著街旁的一根老電線杆,這根碗口粗的木杆從上到下散布著幾十個彈孔,可以想象當時戰況之劇烈。滿目瘡痍的廢墟之中,彈片在某些地方留下的痕跡卻異常美麗,如同一幅傑克遜.波洛克的抽象畫,彈著點與線條完美地交織在一起,這是向軍火商致敬的暴力美學。醜陋廢墟也有一種奇異的魅力,有棟被遺棄的公寓坍塌的混凝土層,它們層層向下堆疊在一起,就像一堆懸在熨衣板邊緣的整齊的襯衫;殘破混凝土板邊的鋼筋,在三層樓高的落差邊緣上彎曲著,就像那些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品。

 

走得累了,我們拐進一家臨街的茶館歇息,和巴格達掛滿了老照片和物件的茶館不同,這家茶館的四麵牆上什麽也沒有,泥土地麵上放著幾條簡陋的板凳,一副劫後餘生的慘樣。上午茶館剛剛開門,隻有兩位老漢閑坐在裏麵,其中一位能講幾句簡單的英語,我們試圖詢問那幾年戰爭期間,他們是怎樣生存下來的,老人結結巴巴地邊比劃邊說:沒有水沒有電沒有食物,說著說著老淚都要流下來了,搞得我們不好意思再問下去。臨走時老人不願意收錢,伊拉克人這種對遠方來客的一片熱忱,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完全看不到了。我們當然不可能將老人的客氣當成自己的福氣,留下加倍的茶錢起身離開。再往前走,老城中央大片土地已經被推平,推土機、起重機等各種施工機械在忙碌著。假以時日,一個繁華的城區必將再現人間,但是多少老房子,多少古老的記憶和故事將永遠消失,想到此不免令人傷感。

 

我們住的旅館在摩蘇爾頭號景點努裏清真寺旁邊,在伊拉克一路走來,家家旅館都是包早飯的,於是訂旅館時不再詢問早飯一事,偏偏這家旅館樣樣都好,就是不提供早飯。吃慣了葷素種類豐富的自助早餐,頓時就覺得有些不方便。在城市中心走過一家旅館,從外觀看相當不錯,於是進去詢問能不能第二天去吃早飯。旅館經理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中年人,看見我們開口就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你們好!“ 他說中國人來摩蘇爾,都是住他這家旅館。聽說我們下一站去埃爾比勒,馬上說自己下午正好去那裏,車裏有位置可以帶上我們。至於第二天吃早飯,那更是沒有問題,“過來吃,免費!”經理大手一揮,豪爽地說到。短短幾分鍾的談話過程,他光想著能為我們做些什麽,這種典型的伊拉克風格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不過內心還是暖洋洋的。

 

在伊拉克的獨特經曆,令人想起當年哥倫布率領聖瑪麗亞號、尼娜號和平塔號這三艘西班牙帆船第一次抵達新大陸時,受到當地泰諾族印第安人熱烈歡迎。這些被哥倫布描述為“男男女女,都像初生嬰兒一樣赤身裸體”,他們或是遊泳,或是劃著獨木舟,熱情洋溢地出來迎接這些新客人。這些印第安人雖然連一句西班牙語也聽不懂,但卻給他們送去大量的淡水、食物和各種禮物。然而,根據哥倫布的記錄,這些歐洲人對熱情好客的印第安人的反應卻令人不寒而栗:“他們會成為優秀的仆人……隻要帶上50個人,我們就可以征服他們,讓他們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任何事情……我一到印度群島,就在自己發現的第一個島嶼上,強行帶走了一些當地原住民,以便他們能給我提供信息,幫我了解這些地方的情況。” 地理大發現和隨之而來的殖民化、工業化、商品經濟創造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同時卻將人變得越來越斤斤計較唯利是圖。現在隻有在伊拉克這樣落後的國家還能遇到如此赤忱待客的古風,誰更文明?誰更野蠻?這算不算人類發展之路上最大的悖論?

 

幾十年的頻繁戰亂,在伊拉克所有的城市中,摩蘇爾受到最嚴重的破壞,部分街區甚至被夷為平地。出乎意料的是,短短幾年的時間,人們已經在廢墟上建成了伊拉克最好的城市公路係統,在摩蘇爾新城的中心地段,成排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努裏清真寺是摩蘇爾的地標性建築,自從突厥統治者努爾丁·馬哈茂德·讚吉(Nur al-Din Mahmoud Zangi)在1172年至1173年監督下修建而成,就一直矗立在古城摩蘇爾。摩蘇爾解放前夕,潰敗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將其炸的麵目全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振摩蘇爾精神倡議支持下,阿聯酋捐助了五千多萬美元。如今努裏清真寺院內的廢墟已被清理,被炸毀的宣禮塔、清真寺穹頂和殘餘主體結構得到了複原和加固。再有10年時間,摩蘇爾或許會成為伊拉克最現代化和最漂亮的城市。

 

摩蘇爾城牆入口

 

隔河遙望老城

 

 

 

 

二戰之後最劇烈巷戰留下的廢墟

 

摩蘇爾重建紀念碑

 

老城重建工程

 

 

已經恢複的市場和精神的市民

 

摩蘇爾地標努裏清真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摩蘇爾,一個幾乎天天在國際新聞中的城市,現在仍然滿目瘡痍。。。我百思不解,奧巴馬執政期間為什麽伊斯蘭國如此猖獗,在伊拉克橫行,對所有地球人、包括對西方人大開殺戒,而到了川普執政期間,伊斯蘭國立即土崩瓦解,銷聲匿跡,真是奇了怪了。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見到過一些來自摩蘇爾的亞述人。
小飛22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