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正文

走遍黎巴嫩之二:貝卡穀地兩遺址

(2023-04-12 17:54:19) 下一個

 

離開貝魯特,翻越高高的大雪山,來到貝卡穀地(Beqaa Valley)。貝卡穀地位於首都貝魯特以東30公裏的黎巴嫩山脈之間,長一百二十公裏,寬約十六公裏,黎巴嫩近一半的農作物產於此地。公元前1400年,居住在這裏的腓尼基人將貝卡穀地稱為“上帝之所”。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大舉入侵,貝卡穀地落入羅馬帝國之手。至今,這塊土地上還留有許多曆史遺跡。因此,貝卡穀地又被稱作“通向文明的走廊”。貝魯特至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高速公路穿穀而過,使得貝卡穀地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最近幾十年敘利亞、以色列、什葉派真主黨和基督教民兵為爭奪貝卡穀地的控製權,曾多次發生劇烈武裝衝突,以至於貝卡穀地這個地名常常出現在新聞報道裏。

 

大名鼎鼎的巴爾貝克神廟(Baalbek)就坐落在這裏,這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遺址,被稱為“黎巴嫩的長城”,其地位之重要,就如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約旦的佩特拉,希臘的雅典衛城。巴爾貝克遺址比我在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和約旦看到的任何古羅馬遺址都要規模宏大。漫步在這氣勢磅礴的廢墟之中,猶如穿越了時空隧道,從21世間回到了史詩般的古羅馬時代。眼前的一切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我們內心充滿了驚歎和震撼,這種無以倫比的現場感受令人如癡如醉,這就是旅行真正讓人欲罷不能的魔力之所在。

 

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開始在這裏建造祭祀太陽神的神廟,公元前64年,巴爾貝克被羅馬征服。在此後的兩百多年內,羅馬人在這裏動用了兩萬名奴隸,建造了著名的宗教建築群,於是巴爾貝克又成為羅馬帝國的聖地。巴爾貝克的神殿建築規模宏大,遺址基座上有三塊巨石,長十九米,寬四米,厚三米,重達一千噸。至今人們都無法想象,幾千年前的人們是如何將如此巨大的石塊搬來此地。遺址留存至今的有萬神之神朱庇特神殿、酒神巴卡斯神殿和愛神維納斯神殿,在附近還有一座單獨祭祀信使神墨丘利的神廟。

 

登上高高的石階,麵前是氣勢不凡的牌樓式高牆。穿過石牆入口,迎麵有幾塊富有腓尼基特色的巨石浮雕,經過一個六邊形的前院,來到祭禮大廳。廳中原有一百二十八根大花崗石石柱組成的石廊已梁摧柱折,散亂遍地。穿過長方形巨大的中庭,抬步走上石階,來到朱庇特神廟,這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築物,約建於公元一世紀羅馬尼祿皇帝時代,四麵以高大的石柱組成氣勢雄偉的柱廊,大殿正麵各有巨柱十根,側麵各十九根,共計五十四根。巨柱高達二十米,直徑二點三米,均由三節圓柱鑲接而成。石縫之間毫無粘合劑,而刀刃不能入。朱庇特神廟已瀕全毀,五十四根石柱到今天已經隻剩下了六根,這六根石柱孤獨地排成一行,守護著昔日朱庇特神廟最後的榮光。哪怕隻剩下了這孤零零的六根石柱,其柱式的精美、砌接的神奇和傲立的雄姿依舊令人歎為觀止,它們像是威武不屈的羅馬勇士,曆經兩千年的風雨滄桑,始終高高地聳立在天地之間,向我們展示著古羅馬曾經的高傲和強盛,今天人們常把這六根雄偉高聳的大石柱和雪鬆並稱為黎巴嫩的象征。

 

站在那六根巨大的圓形石柱腳下,可以看到左下方酒神巴卡斯神廟全貌,這座巨大而完整科林斯式建築物約建於公元100年,具有典型的古典希臘建築特征。正麵聳立八根石柱,側翼各十五根,石柱高二十米,直徑兩米,柱上刻滿包括各種蔬菜水果的精致圖案。石柱鑲接成長廊,拱頂有巨石浮雕,刻有二十八個神像。神廟中有巴卡斯像,旁有大酒窖,四周牆上刻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圖案。現在廟頂雖已坍壞,但四壁及石柱尚存,仍然保留著昔日輝煌和壯觀。無論是從高處俯瞰,還是走入其中,任何人都會為它的恢弘和雄偉折服。

 

巴爾貝克遺址在身後皚皚雪山的襯映之下,顯得額外宏大和耀眼。那依然聳立的神廟、那滿地的石柱斷塊、殘牆斷壁和堅實地基,無不散發著羅馬帝國的不朽榮光。古代神廟的規模令人驚歎,斷裂石塊上的精美花紋和古羅馬銘文則使人入迷,這些曆盡滄桑的石刻,散發著濃厚的古代文化氣息,給遺址增添了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氣氛。古羅馬文明是人類文明最大的幾塊基石之一,正因為有了這些基石,人類才有了今天的文明。讀懂了羅馬帝國史,也就看清了今天紛亂世界的主要脈絡。

 

距離巴爾貝克神廟約45公裏處,坐落著曆史名城安傑爾(Anjar)。安傑爾遺址是現存最重要的,規模最大的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城市遺址,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傑爾城處於古時連接貝魯特和大馬士革商貿路線的交叉點上,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使該城成為曆史上唯一的內陸商貿中心。倭馬亞王朝於公元714年修建安潔爾,古城呈正方形,四周建城牆,每邊城牆中間開門共開四門,貫穿全城的十字型大道將城內分為四個區域,其風格與古羅馬城極為相似。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為:”安傑爾始於八世紀初,由卡利夫-瓦利德一世設計建立的城市,其整體布局條條有理,使人聯想起古代的宮殿。如今安傑爾成為倭馬亞城市規劃設計的唯一見證。”

 

安傑爾古城是一個由拜占庭建築師規劃設計的作品,因此這裏充滿了基督教的建築風格。走在古城棋盤式的列柱大道上,看著殘存的拜占庭式拱形廊柱,很難想象這是阿拉伯帝國全盛時期設計的城市。事實上正是安傑爾遺址的存在,提醒著後人當年阿拉伯帝國有容乃大的胸懷。這些伊斯蘭教的先驅者們,和同樣起源於大漠的蒙古人不同,他們禮賢下士地尊崇學者,如饑似渴地追求知識。使得伊斯蘭世界在短短的兩三百年間,兼收並蓄了兩河流域,波斯,東羅馬等各種文明,甚至成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傳承者,間接啟發了歐洲文藝複興運動。伊斯蘭世界的文明程度,曾經在至少六百年的曆史時期遠遠超過基督教歐洲,這是今天的我們常常忽視的曆史事實。

 

安傑爾是一座黎巴嫩的內陸小城,其居民卻是清一色的亞美尼亞人,這裏是亞美尼亞東正教徒的聚集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大屠殺後,從土耳其逃過來的亞美尼亞難民在這個被遺棄的黎巴嫩小鎮安家落戶。百年多的時間,這些亞美尼亞人的後裔已經把異鄉當成故鄉。他們在水渠邊種下白楊,在村裏蓋了教堂,在四處山坡上開辟了幾百個蘋果園和葡萄園。我們在小鎮吃了一頓飯,遊完古城遺址又去喝了一杯當地的咖啡,借機和好幾個當地人聊聊,這些亞美尼亞人後裔都非常友好,他們不僅保留著自己民族的語言和宗教,還多少能講幾句英語。他們說百年前移居此地的亞美尼亞人約有兩千五百人,現在隻剩下一千多了。黎巴嫩人對他們很好,隻是這個國家問題太多,積重難返,年輕人隻要有辦法的,都移居西方國家去了,他們普遍對安傑爾的未來擔憂。

 

近年在網上流傳亞美尼亞人有個很有趣的外貌特征,就是他們的耳朵尤其是耳垂,都特別大。十多年前我走訪亞美尼亞時還沒有聽說這個傳言,自然也沒有去注意他們的耳朵。這次在小鎮一路觀察了好多人,發現這種說服純屬無中生有。亞美尼亞人的耳朵和常人無異,再次證明百聞不如一見。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人雲亦雲的人,反應在網絡上常常以訛傳訛,導致種種傳聞錯的離譜。

 

坐落在貝卡穀地的兩大世界文化遺產令人眼界大開,如果不是親自登臨現場,又有誰能夠相信,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氣勢最足的古羅馬和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遺址會雙雙坐落在小小的黎巴嫩。這些冷眼旁觀人世間千百年,見慣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偉大遺址,讓人的眼光不再局限在一時一地,心胸不再拘泥於利害得失。回頭再看這紛亂的世界頓覺豁然開朗,對多災多難的黎巴嫩人民也多了一份樂觀的期許。誰敢說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會再次創造出全新意義上的巴爾貝克和安傑爾?!

 

 

 

 

 

 

 

巴爾貝克神廟

 

 

 

 

 

 

安傑爾遺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沒錯,空戰就是發生在這塊穀地。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南兄見諒: “全兄”是筆誤:(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跟著全兄遊冷門國家裏的冷門景點是一種享受!請問:1982以敘“貝卡穀地大空戰”是否就在附近?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照片很精美,有的可以當明信片。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苓子' 的評論 : 謝謝,Jerash的羅馬遺址分的比較散,石柱等的尺寸都要小一號。相比之下,Baalbek的神廟更大、更高、更宏偉大氣。
苓子 回複 悄悄話 忘了說,照片非常棒!
苓子 回複 悄悄話 跟著你的文字,對照穀歌地圖,虛擬遊了一遭,長見識了,謝謝!
至今最令我震撼的古羅馬遺址是約旦的Jerash,從地圖上看,比Baalbek遺址麵積要大一些,記得當時在那裏盤桓了一天都不舍得離開,後悔沒有安排住一個晚上。Baalbek被你如此盛讚,必是有看頭的,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