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正文

野生動物造成的煩惱

(2022-02-09 12:52:42) 下一個

    

提到澳洲野生動物,世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一定是袋鼠。澳洲航空公司的標誌是一隻在奔跑的袋鼠,澳洲國徽上有兩種動物,右邊是鴯鶓,左邊就是袋鼠,據說這兩種動物都不會後退,隻會向前快速奔跑,象征著年輕的澳洲充滿活力勇往直前。大家熟悉的袋鼠,還可以細分為兩種:體型高大,腿長,腳掌大和沒有前臼齒是大家常叫的Kangaroo,這種成年動物站起來可以高達2.6米,體重多至90公斤。還有一種體型較小,腿短,腳掌小和有前臼齒的叫Wallaby,它們通常高0.6米,體重20多公斤。

 

在平坦的大地上,生機勃勃,成群結隊的袋鼠蹦蹦跳跳,它們輕鬆自然地穿過樹林,不費吹灰之力地越過籬柵。袋鼠那種優雅健美、自由自在的體態使人心曠神恰。世人想不到是看起來萌萌噠的可愛袋鼠,卻是澳洲公路上的頭號殺手。雖然其它野生動物像袋熊,鹿和野牛走上公路都會造成車禍,但是它們常常在很遠就可以被駕車者看到,所以造成的車禍實在不多。袋鼠用粗壯的下肢跳動,奔跑速度可達時速60公裏,而且它們常常突然啟動橫穿馬路,用神出鬼沒來形容它們也毫不為過,它們的胡作非為使得駕車者猝不及防釀成車禍。按照保險公司的統計,每年袋鼠造成的車禍占澳洲所有動物相撞車禍的 90%以上,成百上千人為此傷亡。

 

 

 

我們生活在城市,最初的移民生活忙於生機,所以根本不知道袋鼠的殺傷力有多厲害,直到第一次撞上袋鼠,那是在1999年,那年買了一輛全新的Subaru,一家三口去藍山小住2夜。我們外出遊玩喜歡早起,每天日出日落時的陽光無比美豔,任何普普通通的風景在那時候看起來都會帶上神聖的光環。那天早上6點一上路就發現前方道路兩邊都站立著袋鼠,立刻將車速從100公裏降到了60,但是說時遲那時快,一隻碩大的袋鼠從路邊突然躍起,企圖跳至馬路對麵,結果撞到了車頭蓋板上,留下了一小灘血,袋鼠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車頭蓋板被撞的凹進去一大塊,幸好不影響駕駛,雖然新車被撞,心情難免備受打擊,我們還是按照計劃度完了假期。事後朋友們得知此事,告訴我們袋鼠在早晨和傍晚時分最為活躍,所以在這個時段應該避免在袋鼠出沒的地段駕車出行,原來我們因為無知而犯了在澳洲駕車的大忌。幸好我們當時出於本能反應,看見遠處的袋鼠立刻減速,不然以100公裏的時速迎麵撞上那麽大的袋鼠,車毀是肯定的,人有沒有傷亡隻能看運氣了。

 

撞過一次袋鼠後,我們在野外旅行時,會盡量避免在日出和日落這兩個時段駕車。但是袋鼠也有不按規矩行事的另類,運氣不好的時候就會遇上。2020年疫情期間,不能出國隻能在鄉下轉悠,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以時速100公裏行駛在新州內陸斷山鎮附近,一隻一米長的袋鼠突然從路邊的灌木叢竄出來,直接撞到了車前的護欄之上,隨即橫屍路麵。停車查看車頭護欄已被撞斷,還好沒有傷及後麵的散熱器和水箱,車輛還能繼續行駛。後來車輛維修工說還好是Subaru,護欄較為堅固,而且和其後的散熱器中間有一段距離,如此正麵相撞換作其它車的話,十有八九不能行駛了。因為Subaru車皮糙肉厚可靠耐撞,所以成為澳洲鄉村人們最喜歡的品牌。

 

 

袋鼠在野外公路上威脅來往車輛,而袋貂(Brushtail Possum)則常常在城市裏走家竄戶。袋貂的頭有些像老鼠,長著一對圓圓的大眼睛,非常可愛!下身較肥胖,有點像袋鼠,而下肢卻像樹熊。袋貂,袋鼠和樹熊都是澳洲獨有的有袋類哺乳動物,同樣有一個袋養育下一代。不同的是袋鼠和袋貂的育兒袋在前麵,而樹熊的袋在後麵。袋貂可以長到0.7米長,約10公斤重。

 

袋貂以樹葉和植物果實為主食,它們一般在空心的樹幹裏和茂密的灌木叢中建立巢穴。但是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深入了袋貂傳統生活的領地,以至於袋貂也與時俱進,慢慢地發展出一套和人類共存的手段。它們早已經不滿足生活在城市的公園之中,而喜歡來居民家後花園的果樹和菜園覓食,還會掀開屋頂瓦片,搬進房子屋頂的空間之中安營紮寨。據說超過50%的澳洲家庭都有過被袋貂登門入室的經曆,3年前,一小群袋貂就曾擅自闖入我家屋頂夾層,占地築巢不走了。

 

 

 

袋貂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它們白天休息,天黑之後出外覓食。最初我們發現廚房窗外的一顆大樹上,有一隻半米多長的袋貂每天白天都趴在樹杈上紋絲不動地睡覺。有一隻野生動物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安居樂業,不但覺得無傷大雅,甚至還有一絲小得意,感覺家裏多了一些大自然靈動的氣息,這應該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好景不長,一個月後窗前樹上的這隻袋貂就不見了,家裏天花板上卻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不知道是它去找來的朋友,還是它被新來的袋貂給網羅去了。它們在天花板上啪啦啪啦跑起來聲音特別響,簡直像有人在上麵一般。仔細辯聽後發現來了3隻袋貂,它們每天早上5點左右回來,白天基本無聲無息睡覺,傍晚時分這些袋貂睡醒之後在天花板上打鬥嬉鬧,直到9點左右出外覓食,家中才得安靜。

 

袋貂是受保護的動物,澳洲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袋貂有權在澳洲的城市中生活!所以我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野生動物辦公室,看看他們有什麽好辦法。誰知他們說自己經費有限,讓我們找專門捉拿袋貂的私人專家,而電話打過去,私人專家聽說有3隻袋貂,開口就要800塊錢,他會帶籠子來捉拿,想不到袋貂在城市的生存權還造就了一些人謀生的職業。800塊錢也是不小的的數目,我們決定先自己試試,看看能不能將這幫不速之客趕走。印象中袋貂是一種膽小的動物,晚上被手電照射會立刻飛速逃跑,於是我們將電線拉到屋頂夾層裏,在上麵點上燈;再將無線電收音機放上去,白天將音量開到最大,播放節奏強烈的搖滾音樂,但是連續3天下來,發現這些措施對袋貂絲毫沒有影響,它們傍晚時分的打鬥嬉鬧愈加厲害,上竄下跳猶如隨著音樂起舞。一計不成再試一計,去超市買了些殺蟲的噴霧劑,希望嗆鼻的殺蟲劑味道可以熏走這些家夥,誰知還是絲毫沒有效果,想來這些家夥祖祖輩輩在人類社區中謀生,早就練就一副金剛不壞之身,對區區殺蟲劑完全視若無睹。

 

剩下的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找到它們在屋頂的入口,堵上這個入口,也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是袋貂要到晚上9點之後才離開,這時候黑燈瞎火的上2層樓高的屋頂堵漏,老胳膊老腿的萬一摔下來可就悲劇了。為了安全起見,隻能白天堵漏,入夜之後將每個房間的房門關緊,隻留下進出口的大門敞開,再將天花板的入口打開,還將梯子留在那裏,實現給出路的政策。說來也巧,那時正好有幾個原來國內的老鄰居來悉尼遊玩住在我家,他們住在樓下那一層,聽不到袋貂在2樓天花板上鬧騰。為了不影響他們睡覺,我們沒有告訴他們引袋貂下樓計劃,隻是關照他們晚上睡覺必須關緊房門,不然萬一袋貂下樓鑽進他們的房間可就嚇死人了。我們在2樓自己的房間裏緊張地豎起耳朵聽著動靜,袋貂們9點左右發現出不去了,這下子它們發瘋般地四處亂竄,那動靜之大仿佛天花板都要給他們踏穿,我們心驚膽戰地聽它們鬧騰了3個多小時,直到午夜時分袋貂總算發現了出口。隻聽著第一隻袋貂咯吱咯吱小心翼翼地踩著梯子下來了,然後是第二隻,第三隻,聽到最後一隻袋貂落地的聲音,我們立刻開門出去,打開電燈還看到最後一隻黑白相間的身影,它們好像熟門熟路般地下樓竄了出去,被它們鬧騰了一個星期的家總算重歸寧靜,而那幾個老鄰居一夜安睡到天亮,完全不知道半夜時分袋貂驚魂。

 

在北領地旅行,許多水域都不能靠近,因為水裏有著凶狠的鱷魚。在澳洲給人製造麻煩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許多昆蟲和爬蟲更不可等閑視之。澳洲的漏鬥形蜘蛛,是目前世界上最毒的蜘蛛,被咬後如果不及時救治的話,在15分鍾內就會斃命。還有世界上最毒的25種蛇,據說有21種定居在澳洲,其中毒性是澳洲艾基特林海蛇。還好這些毒蜘蛛和毒蛇隻在書籍報紙上看到,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聽說有誰遇到過。不過為了保險期間,我們叢林徒步時通常會穿上厚牛仔褲和高幫皮鞋,有時依然逃不過蜱蟲(Tick)的叮咬。蜱蟲是一種以血液為食的吸血小蟲。它們生活在雜草灌木叢生的地方,靜靜呆在枝葉間等候著,隨時準備撲到身邊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進行它們的 “嗜血之旅”。每年一到夏季,就是蜱蟲叮咬事件頻發的季節,布裏斯班,昆士蘭州東南部和新南威爾斯州北部海岸不僅是蜱蟲重災區,而且全年都有發生。

 

 

 

那一次我們在新英格蘭國家公園的叢林中徒步,傍晚時分回到旅館,妻子先覺得右邊耳朵上有些痛,一看原來是一隻深褐色的小甲殼蟲,一半身體在外一半在往皮膚裏拱,親眼看見一個活物扭動著身軀往人體裏鑽,不由得渾身皮膚汗毛豎立,我立刻用手指甲扣住了往外拔,妻子痛的大叫。蟲子雖然拉出來了,但是留了一條不知是吸管還是腿在皮膚裏。這時我自己脖子上也感覺痛了,一照鏡子也是一隻小甲殼蟲,它已經將一半身子鑽進了皮膚,趕緊如法炮製將其拔出來。這蟲好像有倒鉤一般,拔得時候確實痛的厲害,難怪妻子要大叫,那時我們還不知道這是什麽玩意兒。雖然把蟲子拔了,兩人皮膚中都還留有一小段殘留物,於是我們找到旅館的接待員,問她借一把鑷子。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聽了我們的敘述,失聲大叫:Tick!this is a tick!那是我們第一次聽到tick這個詞,她隨即就要打電話叫救護車送我們去醫院,說得打了麻藥才能拔除。她不知道我們華人初生牛犢不怕虎,已經自己給拔掉了,隨後我用老太太從急救箱裏拿出來的尖頭鑷子,忍痛將皮膚裏的蜱蟲殘留物清理幹淨,再用酒精塗搽創口消毒。如果讓蜱蟲鑽進體內,人會感受到明顯的刺痛和灼燒。嚴重的會出現疲倦、發燒、肌肉和關節疼痛、淋巴結腫痛等現象。更可怕的是極少數蜱蟲攜帶萊姆病毒,這種蜱蟲唾液中含有一種人體沒有的糖分alpha-gal,它會改變人體的免疫係統,對其它alpha-gal的肉類產生抗體。隻要他們一吃同樣帶有alpha-gal的肉類,抗體就會引起過敏。這意味被此類蜱蟲叮咬後,患上萊姆病度,輕則一生無法吃肉,重則永久癱瘓,難怪旅館老太太聽見蜱蟲會大驚失色。

 

人人熱愛美麗的大自然,但是在大自然溫情脈脈的浪漫表象之下,暗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危機和陷阱。2年前澳洲的森林大火更是將大自然毀滅性的力量揭示給了全世界,其實這種森林大火每7-8年就會發生一次,它是澳洲大地環境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這話說說容易,真的做起來,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知識和智慧。

 

 

*袋貂和蜱蟲照片摘錄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半球' 的評論 : 謝謝科普,這貂比鼠聽上去趾高氣揚多了。:)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負鼠,但是寫文章時查了一下,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袋貂。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南半球分享親身經曆,看得我心驚肉跳。這袋貂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負鼠吧?和它們鬥智鬥勇真是不容易。蜱蟲挺嚇人的,我也聽過被它咬了會有危險。“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知識和智慧。”+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