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南半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千年老城京都賞古風

(2021-10-01 15:30:17) 下一個

如果你在日本隻看一個城市,那一定是京都。和其它日本著名城市不同,京都是一個內陸城市,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四周被東山、北山和西山的山脈環繞。兩條主要河流,東有鴨川,西有桂川,貫穿城中京都建城於公元八世紀,正逢中國盛唐時期,全城模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而建,是當年日本全盤中化時的典型產物。整座京都城為長方形布局,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洛陽,西京仿長安,故日本人又稱京都為“京洛”,“洛”就是指洛陽。

走出嶄新的京都車站,麵對車水馬龍的商業大街,你難免會有些失望,又是一個雜亂無章,沒有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但用不到半天的時間,任何失望的情緒都會煙消雲散了。日本是一個在18世紀明治維新時期就立誌全盤西化的國家,在許多中國仁人誌士眼中的歪門邪道上疾跑了100多年之後,其曆史遺址的保存維護,傳統風俗的繼承延續和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想想今天高樓林立的西安和洛陽,麵前擁有1700多佛寺和2000多神社的京都仿佛一個童話般的存在。

建於公元798年的清水寺,坐落在城東一個海拔150米左右的小山頂,在京都18處世界遺產中曆史最為悠久,也是全城香火最為鼎盛的寺廟。據說當年完成日本南北統一的幕府將軍足立義滿喜歡在此修身養性。迎著清涼的晨風拾階而上,走到微微出汗,清水寺正殿便映入了眼簾,這可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它依山而起,氣勢宏偉,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殿寬19米,進深16米,殿頂鋪有數層珠形的檜樹皮瓦。前部是由139根高大圓木支撐的“舞台”,從“舞台”放眼望去,大半個京都的景色盡收眼底。如天氣晴朗,還可以遠眺大阪。

在這兒俯瞰京都老城以及綠樹成蔭的山穀美景,耳邊不時傳來當當的鍾聲,籠罩在城市上空淡淡的晨霧隨風輕浮,宛若當年嫋嫋的炊煙,勾勒出一幅寧靜與祥和的畫麵。這時再回過頭去重新端詳清水寺,就象一位飽經世事的老人,正在向我們講述那過去的故事。從他的眼神中看不出曾經有過的傷痕與顯赫,憧憬與留戀,就是那麽平淡地佇立著。心清似水,寺如其名。悠悠千載時光致使莊嚴肅穆的大殿洗盡鉛華,變得古樸典雅;周圍草木一片蔥蘢,自然和建築相映生輝。日本民族最原始的審美觀在此一覽無遺。

走下正殿所在的小山坡,一片年輕人的歡聲笑語,“白雲山間繞,清泉石上流。”這兒就是著名的音羽山清泉了,名列日本十大名泉之首。這裏的泉水被稱為延命水黃金水,據說信佛教的人喝了泉水能保佑六根清淨,普通人喝下也可心想事成。身著校服的男女學生在這兒排起了長隊,泉水從山坡上飛流而下,落在接水的長柄杯中,激起細小的水花,也激起人們心中的希望。有趣的是從山上下來的這3 泉,有喝了能幸福的,有喝了能長壽的,有喝了能增長智慧,能發達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哪股代表什麽。還不能都喝,隻能選一。人生也這樣吧,不能什麽都要。 

  我們從清水寺騎自行車回城,就恍若迷失在曆史的煙雲和記憶的迷宮之中,處處觸碰到古老京都蒼桑深厚的人文底蘊,似曾相識的氣息撲麵蘊懷。曲曲彎彎的石板窄巷,清澈見底的激流小溪,百年的民居老房,高掛著漢字招牌的臨街鋪麵,京都居然還有這麽多日本的老字號:一保堂茶鋪,本田味繒,鬆屋常盤京果子,西陣織物,象彥漆器……。數不清的古刹老寺,總有份淡淡的超然;淡疏的香火煙霧,縈繞在悠遠空寂的殿樓。時時可見穿和服的女子坦然走過,“嗒嗒”的木屐聲回響在巷道深處,使人心馳神蕩。盛裝的藝妓婀娜多姿,美麗的眼睛淡然地望著我照相機的鏡頭,不卑不亢。京都老城平和安詳,古樸悠然的氣氛,讓每一個異鄉來的遊客聞到了時間散發的芬芳。

離開城中央那以地板吱嘎作響聞名,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我們朝城北騎了大半個小時的上坡路,當妻子開始不耐煩,頻頻發問是不是走錯路時,我們已經來到貌不驚人的金閣寺入口處。金閣寺與富士山、藝妓並列為外國人眼中日本三大典型印象。位於鏡湖邊的綠樹叢中,一幢3層的寺廟和平靜的湖水交相輝映,該寺全部由金箔裝飾,一隻飛舞的金色鳳凰矗立屋頂,十分奪目。在西斜陽光照射下,蔚藍的天幕,金壁輝煌的寺閣,深綠色的叢林和涓涓盈流的池水構成一幅典雅的庭院美景。如果說清水寺充分體現了日本人尊崇的簡潔和質樸,那金閣寺則將日本傳統文化的精致和優雅表現的淋漓盡致。

離金閣寺不遠就是龍安寺,其石庭被公認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這一“枯山水”庭園據說是1525年逝世的日本畫家兼庭園師相阿彌生前創建,而建造圍牆的土曾用菜籽油加工,隨著時光流逝,油漸漸滲透出來,形成獨特色彩。走進它的前庭,便看到一塊長方形“砂地”:麵積不大,長25米,寬10米;白色的砂石被細細耙過,留有整齊的紋路,砂地上擺放著十幾塊形狀和大小各異的石頭,石塊周圍長有苔蘚;砂地外緣有一圈整齊的石塊砌好的小溝,溝中無水,填滿 了深色的碎石。

與鮮豔奪目的金閣寺相比,“一沙一世界”的“枯山水”乍看毫不起眼,但靜靜坐在回廊裏麵對著它,一份濃厚的禪意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蕩漾,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三兩塊一組的石頭擺放似乎不經意,但和諧自然。耙好的白砂在石塊組群周圍呈同心波紋狀,仿佛水波在小島周圍泛起。包圍石庭的低矮土牆上交融土黃色與黑色,仿佛古樸深邃的背景,加以矮牆外高大深綠的鬆柏包圍,整個石庭仿佛就像線條簡單、含義深遠的一幅水墨畫。

銀閣寺內的“枯山水”則給人另一種想像空間。在錦鏡池旁,有一個用白色砂石堆成的圓台“向月台”,這座高1米左右的圓台據稱代表了富士山;旁邊是細心耙成沙灘狀的一彎麵積不大的白色砂石,名為“銀沙灘”,給人以水波蕩漾的感覺。這一“枯山水”掩映在鬆柏之間,與兩層的銀閣、池塘組成一幅和諧的畫卷。這些處於靜謐超然的禪林寺院中的枯山水景觀,可謂日本園林的最高境界,其源頭可以追溯到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和來自中國的禪宗。這些閑庭小園,麵積不大,卻要在“尺寸之地幻出千岩萬壑”,辦法就是寫意,就是象征。觀賞者必須拋棄物欲名利,擺脫世俗紛擾,淡泊超然,潛思默想來追求心靈上的頓悟。通過和心靈的互動,方寸之地的枯山水可以雄偉壯闊如“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 - -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也可深邃如日本古詩“萬丈崇岩削成秀,千尋素濤 逆折流。”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是人的胸懷。”東洋的枯山水不正是應證了西洋名作家雨果的名言,唯一讓人擔心的是在物欲橫溢,人人急功近利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枯山水的真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京都就是唐朝的縮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