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封峽穀國家公園
從羅馬再往北270公裏,就到了卡那封峽穀國家公園(Carnarvon George),這是昆士蘭中部半幹旱荒漠中的一片綠洲。在卡那封峽穀,高聳的白色砂岩懸崖形成了一個壯觀的陡峭峽穀,殘留的雨林在被遮蔽的峽穀中生長茂盛,一片鬱鬱蔥蔥,終年水流充沛的卡那封溪蜿蜒穿過峽穀。這裏擁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個童話般的峽穀是澳洲最偉大的自然奇觀之一。
殖民時代英國人帶來澳洲的馴養動物,有一些走入荒野,變成了野生動物,對澳洲脆弱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在卡那封峽穀國家公園,野馬和野豬的危害最大。野馬的活動方式改變了地被植物的成分,而野豬造成了野雞的局部滅絕。從2007年,管理當局組織步槍手在直升機上進行狙殺。,2008年共射殺了700匹野馬和許多野豬,據說現在已經完全控製了局麵,公園內再也看不到野馬和野豬的蹤跡。
我們入住卡那封國家公園的房車營地,營地坐落在峽穀之中,旁邊有一條小河流過,袋鼠隨處可見,鳥雀鳴叫聲此起彼伏,充滿了大自然的野趣。
營地中有供搭建帳篷的平坦草地;有房車過夜可以供水供電的區域;也有固定搭建的帳篷,裏麵床鋪被褥一應俱全,還有附屬的浴室和廁所,給我們這樣輕裝上路的旅行者使用。營地中有公用的廚房,浴室,廁所和洗衣房,供大家免費使用。傍晚時分酒吧開張,徒步了一天的人們在小桌旁坐定,叫上一瓶冰鎮啤酒,那時的心滿意足都清清楚楚地寫在了臉上。入夜天黑之後,山區的氣溫驟降到零度左右,營區內一處處篝火先後燃起,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圍坐在一起,烤火取暖談天說地不亦樂乎。營地在保留野趣的同時,提供了現代生活的一切便利。
疫情在全世界泛濫,澳洲嚴格實行閉關鎖國,驢友們不能出國,隻能在國內轉悠,房車營地早早就被預訂完畢,入夜時整個營地不見一個空位。這次在營地最大的驚喜要數和悉尼的一幫朋友不期而遇。他們也是一行4人,比我們晚出發2天,但是他們兵貴神速,居然和我們同一天入住營地。第二天老驢友們在卡那封步道迎麵相遇,大家額外欣喜。
旅行不僅僅增長見識,還能造就健康體魄。到達卡那封國家公園的那夜,我們7點半上床睡覺,一覺睡到早晨5點半。半夜被狂風大雨吵醒,還沒有來得及擔心這會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徒步,翻個身就再次沉入夢鄉,已經記不得有多少年沒有這樣睡得像個孩子般的深沉。
第二天雨過天晴,藍天如洗。太陽還沒有升上峽穀,營地裏一片寧靜,早飯每人一碗牛肉麵加雞蛋,再喝一杯濃咖啡加蛋糕,吃完中西合璧的早餐,我們7點半就精神抖擻地踏上了偉大的卡那封步道。
卡那封步道在峽穀底部蜿蜒前行,和卡那封溪流時分時和,步道多次跨越卡那封溪,溪流中的墊腳石放置穩固,隻要保持身體平衡,就可以放心前行而不會跌落。沿著空無一人的步道我們健步向前。四周隻有小溪中潺潺的流水聲,此起彼伏的鳥雀鳴叫聲和時不時吹過樹梢的風聲,我們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仿佛已經和大地草木融為一體。
特有的扇形棕櫚樹,古老的蘇鐵樹,蕨類植物,開花的灌木和口香糖樹遍布主要峽穀中,懸崖頂上長滿綠草如茵的開闊森林。其獨特的景觀和我們以前走過的許多峽穀都不一樣,移步換景的步道使人興奮,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和疲勞。
我們一路直奔9.5公裏外的大教堂峽穀,這是是峽穀內最大,最壯觀的文化景點,位於主步道的最遠端。巨大的風蝕石洞位於高聳入雲的岩石峭壁底部,巍巍壯觀,為土著居民提供了數千年的庇護。約翰·比頓博士於1975年在此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出的篝火沉積物經放射性碳定年法表明,原住民在3560年前已經在這裏生活。
澳洲原住民始終以狩獵和采集為生。他們是捕魚能手,不僅能用木製的魚叉,還會修水壩攔魚,編魚簍和織魚網捉魚。他們通常捕殺小型動物,像蜥蜴、鳥類、小袋鼠、負鼠等。他們采集從野果,草籽,根莖到鳥蛋,貝殼,甚至飛娥和肉蟲。這些食物種類多,營養充足。很多科學家都指出,和18世紀的英國人相比,那時的原住民享受著比白種人更多的空閑時間和營養更加豐富的食物。
當地的原住民不僅以此為家,繁衍生息,更以此為岩石藝術的創作地,他們在白色砂岩牆壁上留下大量的石刻,繪畫,版畫。這些有著千年曆史的原住民遺址,既令人歎為觀止,也讓人浮想連綿。如果沒有英國工業革命,沒有大航海年代,我們固然不可能來到這裏,而此時此刻原住民也許正忙著在石壁上作畫或者塗色?
在大教堂峽穀吃完攜帶的麵包夾肉和茄汁黃豆,已經是中午時分。我們兵分兩路,同行的周老師夫婦年輕力壯,他們繼續前行去看野營地Big Bend,我們則走上回程的道路。
在回程的路上,我們拐入一條條岔路去觀賞好幾處精彩的景點,第一處景點是術畫廊。在幹旱缺水的澳洲內陸,有著永久水源的卡納文峽穀自然早就成為原住民的家園。砂岩壁上的原住民藝術畫廊充滿了靈性,62米長的砂岩牆上有著2千多幅岩石雕刻,徒手繪畫和模板塗畫,其中包括澳洲一些最好的原住民岩石圖像。石壁上留下的圖形有回旋鏢,漁網,手掌,斧頭,魚,貝殼,袋鼠等,無不栩栩如生。這裏還以大量的人類女性外陰石刻而聞名於世,有一麵石壁被學者稱之為“外陰之牆”。外陰的雕刻是在這個地區的懸崖上很常見,但是在澳洲其它地方沒有被發現過,因為這裏的部落是母係社會,還是單純的生殖器崇拜,這已經不可考證,一切都已經被曆史的濃霧所遮蓋。
下一個景點是圓形露天劇場(Amphitheater)在幾乎垂直的崖壁上,流水和歲月在岩石中切割出一個約60米直徑的圓形石室,石室中陰暗和涼爽。站在石室底部,抬頭仰望周圍如刀削斧劈般的巨大石壁令人歎為觀止。這裏有著非凡的聲學效果,回聲效果超凡脫俗。不會唱歌,隻好大吼幾聲,果然回聲陣陣,這種不尋常的自然奇觀實在令人驚歎。
莫斯花園(Moss Garden)是峽穀中不可思議的地方之一,位於這個陰涼峽穀中的砂岩像海綿一樣吸滿了水,使得崖壁終年有水滴墜落,即使在昆士蘭最炎熱幹旱的日子裏也不會中斷。滴落的水流積蓄在一個岩石低窪處,形成一個涼爽,黑暗的水池。由於充沛的水分,崖壁上長滿了茂密的苔蘚,樹蕨和艾蒿,仿佛覆蓋了一層綠色絨毯,形成了奇特的景觀,和周圍的峽穀環境絕然不同,使人覺得突然到了另外一個虛幻的世界。
我們爬山涉水走遍了沿途的一個個景點,下午4點半意猶未盡走回停車場,檢查一下計步器,發現自己居然在9個小時走了26公裏多,這和昨夜的睡眠一樣,又是一個許多年未見的記錄。青山依舊綠水長流,老兩口寶刀不老。
卡那封國家公園的溪流中有著10多種魚類,其中最大的是長鰭鰻。這裏還是澳洲特有的珍稀動物鴨嘴獸的棲息地,顧名思義鴨嘴獸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張和鴨子一樣的扁嘴,但身體卻像水獺一樣,有防水的毛發和扁平的大尾巴。不光如此,它們的腳也很像鴨子,四肢都長了可以收縮的蹼。鴨嘴獸雖是哺乳動物卻下蛋,還是為數不多的有毒哺乳類動物,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此外鴨嘴獸還是少數擁有電磁感應的哺乳動物。
1798年新南威爾士總督約翰.亨利首次將鴨嘴獸的皮毛和素描寄回英國,歐洲人才首次認識到鴨嘴獸的存在。因為其形象太過奇特,當時許多英國科學家認為這隻是一個作弄人的惡作劇。甚至當鴨嘴獸的標本送到歐洲時,還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亞洲動物標本技師的作品,其“鴨嘴”是後來縫上去的,而毛皮本身則來自海狸一類的動物,他們還特意檢查過毛皮上是否有縫線。
我們住宿營地旁的小河中就有鴨嘴獸生息繁衍,它們通常隻在早晨或者傍晚浮出水麵。第三天早晨吃完早飯,來到小河旁,沒等多久河水就泛起陣陣漣漪,一隻鴨嘴獸出現了。鴨嘴獸一身皮毛烏黑發亮,在水中活動非常敏捷,上下翻滾出沒無常。這時太陽還沒有照進峽穀,河麵光線暗淡,而且鴨嘴獸上浮的時間短暫,拍攝的效果不是太好。我們來澳洲30多年,以前隻在博物館見過鴨嘴獸的標本,這次總算一睹其真容,可謂不虛此行。
在卡那封峽穀國家公園住了3夜,第3天一早就啟程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短短2天半不到的時間,我們仿佛回到了200百多年前英國人到來之前的南方大陸,領略了大自然恒古不變的壯闊美麗,觀賞了珍稀動物鴨嘴獸,體驗和見證了古老的原住民文化奇特的魅力和最終的消亡,卡那封峽穀國家公園果然名不虛傳。
澳洲真是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