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 原題《這裏是美國》)
十一月18日讀到一篇新浪博文,出自一位家居北京市政府所在區的退休老人。他舉證美國現總統的推文,深入玩味其意,然後對其競選對手表示了不屑。這是種立場和情緒的表達,無論其明確或者含蓄,不足為怪。引人注目的是這篇博文中引述了中國網民新近創作的笑話和神話:
『網文諷刺說他與賀錦麗僅僅過了2天的總統癮,比3日遊還快;“總統2日遊”或成為全世界笑柄。
『再往後的事,恐怕不止於鬧笑話。另有網文說:“美國司法部長巴爾已經授權司法部對違規投票行為進行調查。美國憲法規定,大選日10日內,司法部不得卷入,11月14日,司法部將開始逮捕,第一個【被】逮捕【的】人將會震驚世界!” 』
讚賞擁戴 Trump 的人此時不少,但在大洋此岸還未聞神製作如以上兩則者雲。
再思之後,又覺此怪也不怪——這四年裏也聽到過那邊的人說話顯得比這邊還知道這邊的事情,例如:“特朗普不光在美墨邊界建牆,在美加邊界上也建了。” 聽時頓覺結舌無語。
中國網民的創造欲特強。原因之一,毋寧說是主要原因,是——憋的,讓箍嘴鉗給憋的。國內能自由表達的種種都必須不觸碰網絡管製。因此,如果要說的是逆政府的話,必得曲曲折折,極盡巧妙之能事,有的頗能令人解頤。眼前這一役卻有所不同——嘲笑美國兩黨中之一黨,進而挖苦美國的選舉和政治製度,正好合於外交部發言人和央視發出的信息所指的方向,嘿嘿,居然毫無觸犯禁令和敏感詞之虞,於是乎創造力愈加爆棚,Made in China 的製品也愈加離奇出格。
除了來自黨和政府“大外宣”的教育影響,中國網民對世事的理解和認知當中也有張千帆所指出的隔洋“錯位對接”現像的反映。本來,關心時事,關心世界,在所應當,中國人自然不例外。但在對世界指手畫腳之際,也不可不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和可嘲。記得當年劉曉波榮獲諾貝爾獎,中國人敢於評說“他也配麽”,卻不敢想想、更不敢問問:判他為其言論坐監是否有理有據?須知前一個問題不是中國人該多關心的事情(諾獎又不動中國納稅人的錢),後一個才是。
當年毛主席接見前總統尼克鬆的女兒夫婦,刻意表示對“總統先生”三致意焉,尼克鬆的女婿隻淡淡回應,“他現在不是總統了。” 其意若曰:主席的貴意會使人誤解,對我老丈人也無幫助,因為,我們那裏是美國。
而今,對尚無真正選舉經驗的中國人,在這方麵應當踏實下來,轉向“以美為師”,不要“輕薄為文哂未休”。像司馬南那樣抖機靈,形容美國的大選是“這邊一瓶可樂,那邊也是一瓶可樂”,卻不敢問也不敢答——中國人為什麽就活該隻有一瓶可樂呢?
美國大選,是美國這裏的事,類如“義烏指數“的“中國製造“蜂擁而上,熱情過度了,尤其無助於進步——毛主席對老朋友斯諾說,“(延安一別)三十五年了,我對中國的進步很不滿意。” 中國人就滿意了麽?網文:“過去咱們牛馬不如。” “現在呢?” “現在?如了。”
—————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