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上州的小鎮Poughkeepsie,三個年過半百的媽媽已經相識了二十多年。初見時她們的兒子都隻有六歲,三個男孩在學校裏一直是好朋友,三個家庭也經常一起活動。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長大了,念完了大學,又都到了曼哈頓為自己的事業打拚。
這期間,三個家庭也經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不變的是三個媽媽海倫、吉蓮和凱蘿的“死黨”交情,見了麵後可以無所顧忌隨心所欲地聊天。
這三個女人,從外貌到氣質脾性,都大不相同-
海倫高挑美麗,打扮時髦,好像永遠都不會老。11年前海倫的老公出了軌,心高氣傲的海倫咽不下這口氣,和前夫離了婚。高顏值的她很快和另一個追求者結了婚,現任丈夫對她百般寵愛。
吉蓮身高長相一般,為人樸實直率,心直口快,她的老公也有過外遇,和海倫不同的是,她選擇了原諒。
凱蘿是一個有藝術天賦的女人,喜歡把房子收拾得一塵不染。老公過世後她總也走不出來,把頭發挽成修女的模樣,斷絕社交,自己一個人住在老公留下來的大房子裏。
母親節這天,三個女人按照慣例聚在一起,聊天時發現她們的兒子除了吉蓮的兒子發了個短信祝母親節快樂,另外兩個完全忘記,更不用提送鮮花和禮物了。她們戲稱自己不是《Motherhood》,而是《Otherhood》。
三個失意的媽媽在一起越聊越氣,她們說:孩子們所有重要的時刻,我們都陪在他們身邊。可咱們自己的重要時刻呢,他們又在哪裏?
一氣之下,她們決定一起去曼哈頓探望許久未見的兒子,看看這幫小子在忙什麽,有什麽說法。
三個在曼哈頓生活的小夥子,忙忙碌碌,各自經曆著自己事業和感情生活的起起伏伏。對老媽的突然造訪雖然詫異,還是出於禮貌各自把媽媽迎進了屋。從那一刻起,每個兒子的人生軌跡都被媽媽的這次突然造訪而改變….
首先說吉蓮。她的兒子丹尼爾沒有正式工作,以寫作為生,住在潮濕狹小的地下室裏。他喜歡上一個叫艾琳的在發廊幫人做頭發的女孩。但吉蓮不喜歡這個女孩,曾千方百計阻撓和潑冷水,弄得兒子也不開心。最後丹尼爾終於鼓足勇氣向艾琳求婚的時候,打開艾琳的門,他卻發現了另一個赤身裸體的男子。
這個時候媽媽的到來讓丹尼爾更加心煩意亂。一日,吉蓮在兒子的電腦裏發現了丹尼爾和艾琳的很多合影,兩人幸福的笑容讓吉蓮意識到她可能做錯了什麽。吉蓮陪凱蘿到艾琳工作的發廊做頭發,通過和艾琳的交談意識到她和兒子仍然愛著對方。她鼓勵兒子去追回失掉的愛情。
海倫的兒子鮑爾是一個又高又帥的同性戀,和男朋友及另外兩個基友住在一起。有一天海倫和這幾個人一起吃飯時抱怨兒子從來沒有正式在她麵前出櫃,當她得知兒子隻告訴了父親,她怒不可遏,開始了和兒子的爭吵。
這母子倆隻要在一起似乎就會吵個不停,海倫覺得兒子說話尖酸刻薄,兒子卻覺得自己不過在說一件明顯不過的事情。
兒子提到的另一件事讓海倫感覺五味雜陳-鮑爾提到他自己不想要孩子,但卻把精子捐獻給了另外一對女同性戀,她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嬰。海倫腦子裏全是自己孫女的影子,急切想去探望。
相比之下凱蘿的兒子麥特是事業最成功的一個,是一家時尚雜誌的藝術編輯,單獨住在寬敞明亮的頂層公寓。一日麥特誤以為媽媽已經離開,帶著未成年小女友回家過夜,被媽媽迎頭撞上,好生尷尬。
凱蘿想參加兒子公司熱鬧的聚會,被兒子拒絕,穿著性感時髦、披著一頭卷發的她拿兒子小時候的洗浴照和接待員套近乎混了進去,代價是兒子幼年時的裸照進了Instagram。
凱蘿在聚會上認識了一個聰明端莊的姑娘朱莉婭,對她很有好感,希望兒子會找這樣的姑娘做女朋友。喝醉了酒的凱蘿在聚會上瘋狂亂舞,終於被兒子發現,打出租送回了家,送凱蘿回家的正是先前認識的那個姑娘。
三個媽媽在兒子家分頭受挫,情緒低落,決定啟程回家。海倫想在臨走之前看一下自己的“精子”孫女,三人到一家嬰兒店選購衣服,在這兒三人卻爆發了一次非常激烈的爭吵。海倫諷刺吉蓮當年老公出軌卻不敢離開,吉蓮指責海倫當然無法理解,因為她除了自己誰都不愛。原來當年三個爸爸一起出去釣魚,海倫的前夫有了外遇,小三又把自己的朋友介紹給了吉蓮和凱蘿的老公。一邊一直不聲不響的凱蘿如夢初醒,她意識到她自己一直深愛的已經離世的老公原來也有自己的秘密。
看到這裏,覺得這部電影真是黑暗啊,什麽母子之情和友情都如此不堪一擊, 每個人都傷痕累累,疲憊不堪。這部片子有點奇怪,雖然聲稱是喜劇,讓人會心笑出來的部分實在不算多。說它是劇情片吧,好像又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探討,而且來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
不管怎樣還是圓滿的結局:)。一年後,吉蓮在給兒子和艾琳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婚禮上,一年都沒和吉蓮聯係的海倫帶著小孫女、兒子和兒子的男朋友出場,兩個老朋友終於言歸於好。她們談論著終於賣掉房子、遠到意大利學習繪畫的凱蘿,這時車門打開了,走出來的正是凱蘿,兒子麥特和麥特的女朋友朱莉婭-凱蘿在舞會上認識的那個女孩…
看來三個媽媽的曼哈頓之旅還是收獲滿滿,撮合成兩對,還多了一個小孫女:)
這部電影《Otherhood》由《Sex and the City》的作者和製片人Cindy Chupack初次導演,多少有些那部劇的風格。電影雖然整體評分不是很高,個人感覺這個主題的探討還是蠻有意思的。孩子年幼時,父母的生活重心全都在孩子身上。當有一天發現孩子完全成熟獨立,越來越適應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生活時,既失落又欣慰的父母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過得和孩子一樣瀟灑和精彩。
孩子想飛時就盡量支持他們飛吧。其實他們再怎麽獨立和成功,又有誰能割舍掉和自己父母的血緣之情。年輕時可能大多數精力都用來讓自己飛得高和遠,等歲數漸長,皺紋白發漸多,並有了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理解又會增加很多,情感上也會更接近。
那個時候,如果白發蒼蒼的媽媽們再出其不意地敲響兒子的門,我想開門的一刻他們應該是滿臉笑容,至少一定也不會像年輕時那樣避之不及吧:)。
最喜歡這句:Otherhood is what comes after motherhood.看過采訪演員和導演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