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忽發童心,讀了這本以15歲的少女蘇菲為主人公的《蘇菲的世界》-是抱著補課的心理開始讀的。哲學方麵的東西以前零零星星讀過一點,但從沒係統地讀過,因為哲學方麵的書籍一向是艱澀難懂,讀不下去,但這本把小說和哲學合為一體的書不一樣,裏麵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對話和比喻,讓人總有讀下去的衝動。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
蘇菲放了學和好朋友喬安一同聊著天回到家,在郵筒裏發現了兩封信。一封信上寫著:你是誰?另一封信上寫著:世界從何而來?
故事就此展開。在神秘導師艾伯特的帶領下,蘇菲走進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複興、巴洛克時期、啟蒙運動等影響人類命運的各個時期,從古典哲學到現代哲學,從理性主義到經驗主義,都一一娓娓道來。授課方式開始主要靠信函或錄像,後來經常也麵授。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出現在蘇菲的生活裏。她經常莫名其妙地收到寄給一個叫席德的女孩的信和明信片,甚至在自己房間裏發現席德的物品。小木屋裏能看見自己眨動雙眼的魔鏡,會說“生日快樂”的狗,先是懷疑蘇菲交了男朋友、後來又懷疑艾伯特不懷好意的媽媽….
後來終於有一天,艾伯特和蘇菲發現他們不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寫的一本書《蘇菲的世界》裏的人物,他們不過存在於艾勃特的意識中,存在於席德的講義夾裏。艾勃特是挪威聯合國部隊駐紮在黎巴嫩的上校,他寫此書是想把它作為15歲的生日禮物送給女兒席德,借此激發女兒對哲學的興趣。
艾伯特和蘇菲開始計劃逃離那個被人操縱的世界。與此同時,被艾伯特稱為“天使”的席德處於對蘇菲和艾伯特的同情,對父親實施了“複仇”計劃。在席德讀完故事之前,艾伯特和蘇菲成功從蘇菲的生日聚會上逃出,來到了與席德和她的父親平行的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他們不用擔心死亡,可以無限期地活下去。盡管他們不能和席德所在的真實世界進行交流,他們可以洞察那個世界的一切,包括現在角色反轉,可以聽到的席德的父親正在給席德上的哲學課…
讀哲學史的部分,每個時期都讓我有很多的聯想和感慨….
自然派哲學家是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難以想像幾千年前德謨克裏特斯僅僅利用理性思考,已經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認為大自然必定是由可以一再聚散的無限小單位組成的。而希波克拉底派那時已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他們認為健康是人的自然狀態。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身體或心靈不平衡,因而使大自然“出軌”所致。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節製飲食、保持和諧,並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的心靈”。
重讀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作為哲學家“總認為自己一無所知”的謙卑,柏拉圖的“理想國”都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但亞裏士多德的博學最讓我印象深刻。他的研究涉及機械學(力學)、物理學、數學、邏輯、氣象學、植物學、心理學、動物學、倫理學、文學、形而上學、經濟學等如此廣泛的領域並取得卓越的成就,讓人驚歎。曆史上這種跨諸多學科融會貫通的奇才還真是有不少,其它比如還有達芬奇,弗朗西斯.培根等。作為普通人終身學習一門學科尚隻能學個皮毛,與之相比這些大師們的令人眼花繚亂又具有開創性的成就大概隻能用天賦異稟來解釋了。
現代哲學史,近代西方哲學主要分為兩派: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注重邏輯推理的理性主義又稱歐陸哲學,代表哲學家分別是是法國的笛卡爾、伏爾泰、盧梭,荷蘭的斯賓諾莎和和德國的萊布尼茨;重視感覺的經驗主義的三位代表哲學家則是來自英國的是:洛克、貝克萊和休謨。巴黎一直被稱為浪漫之都,巴黎人又以浪漫著稱,英國人則更給人以嚴肅保守的印象。所以法國人更注重理性、英國人更偏感性的這段曆史讓我有點始料未及。不過當年我們從歐洲遊完回來,我總忍不住對朋友講倫敦給我的印象遠比巴黎浪漫,看來是有一定的深層的道理的。
康德和黑格爾對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融合讓我鬆了一口氣,人本來就是理性和感性並重的嘛。特別黑格爾,認為曆史和哲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不斷修正自己,人類是朝著不斷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向前進的。比如一個荒唐不公正的學說,必然引來遭到不公平待遇一方的強烈反抗;兩種對立的理論,也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各自去其糟粕,留其精華,隻留下最合理的部分並相互融為一體。
正感歎黑格爾的這些觀點很有道理,卻突然讀到黑格爾的另一句話: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動物和植物的區別….如果女人管理國家,國家必將滅亡….曆史真是前進兩步後退一步。難以想象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前,人類的曆史長河中,從來沒有把女權包括在內。大革命後的第四年-1793年法國巴黎革命廣場的斷頭台上,法國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德·古熱夫人被執行死刑。經過曆代婦女的奮鬥,美國和法國婦女擁有選舉權也就才一百年左右的曆史。
書的最後一章是宇宙大爆炸。隨便摘錄一段-
“太陽隻是銀河裏四千億個星球當中的一個,當我們注視著銀河中一顆距離我們有五萬光年的星星時,我們看到的是那顆星球在五萬年以前的情形。天文學家說,宇宙間大約有一千億像這樣的銀河係,而每一個銀河係都包含一千億左右的星球。”
書中還介紹了宇宙還在繼續向外爆炸向外擴展的可能性,另外一個可能是在向裏收縮。宇宙很有可能已經擴展和收縮好多個回合了。
讀到這兒徹底淩亂了。時間、空間這些在生活中相對易懂的概念,拿到銀河係和宇宙的尺度去看,又不知道是什麽玩意兒了:)。就像書中艾伯特所說,我們每個人都隻不過是星塵而已。
書中的艾伯特和蘇菲,他們生活在少校構建起來的世界。而少校和席德的世界,是《蘇菲的世界》的作者Jostein Gaarder構建而成的,那麽我們和Jostein Gaarder生活的這個世界呢,會是上帝用各種自然法則構建的嗎?和廣袤的宇宙相比,不管時間和空間上,人的存在就都像一粒浮塵,轉瞬即逝。那一個普通的生命怎麽證明自己的存在,人的生命的意義又到底在哪裏呢?哲學會讓戰爭消亡,讓人類過得更加幸福嗎?
也許哲學的意義就是讓人保持好奇心,不停發問,不斷思索。也許人生本來是沒什麽意義的,正是在這個不斷找尋的過程中,它才有了些許的意義。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將要到哪裏去?隻要人類存在,這幾個問題必將被不斷問下去,世世代代,永無止境,永不停息。
百合好文!
“Life is both sad and solemn. We are led into a wonderful world, we meet one another here, greet each other - and wander together for a brief moment. Then we lose each other and disappear as suddenly and unreasonably as we arrived.”
回頭想寫寫羅斯:)
“史賓諾莎認為,這棵樹是自由的,它有充分的自由去發展它先天的能力。但如果它是一棵蘋果樹,它就不可能有能力長出梨子或李子。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人類。我們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可能會受到政治環境等因素的阻礙,外在的環境可能限製我們,隻有在我們能夠‘自由’發展本身固有能力時,我們才活得像個自由的人…”
說起宇宙、銀河係,經常有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感覺。到底是這樣,有限還是無限,是在變大還是縮小,又有哪一個地球人能完全搞清呢?也怪不得人類很早就有了上帝的概念。
小小那麽能幹,需要操心的事肯定不少。不太順心的時候想想宇宙和人的渺小,啥都是過眼煙雲啊是不是,沒啥大不了的:)。完全理解小小有時不想看傷感的東西,我也經常會這樣,因為這個原因棄了很多劇啦。
祝親愛的小小開開心心順順利利的。哈哥一下:)
lily書評寫得精彩,很有自己的觀點,佩服lily知識麵廣博!
讀到:“天文學家說,宇宙間大約有一千億像這樣的銀河係,而每一個銀河係都包含一千億左右的星球。”
我覺得應該是無限,空間時間都是無限的,那麽銀河係也應該是無限的,否則,這個有限的一千億之外又是什麽呢?
宏觀與微觀的世界太神奇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存在呢,這個探索永無止境:))
問好lily,似乎很久沒見lily,最近忙,事情多,頭緒多,腦子靜不下來~~~,不敢看一些傷感的東西,隻是讀點輕鬆愉快的文字娛樂一下:))
lily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