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飛花

怕什麽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個人資料
正文

今天入伏,你曬背了嗎?

(2022-07-16 16:55:22) 下一個

       疫情肆虐到今天,病毒已經進化到傳染性愈強,而致病性愈弱,越來越有與人類長期共處的趨勢。

       對疫情防護,我一直讚同“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在外當然要注意防控,各種預防手段和措施不可或缺,益己又利人;在內則要把提高自身免疫力作為重中之重,中醫有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隻有扶正方可祛邪。        

       那麽,如何快速地扶陽祛邪呢?就從伏天開始。

       今天開始入伏了。

       所謂“伏”,指的是中醫“六邪“(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中的暑邪,也稱為”伏邪“,即陰氣受陽氣所迫,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濕悶熱的一段日子。

       入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而散發的熱量少,這樣每天累計的熱量越來越多,到了三伏天達到峰值,氣溫也就最高;另外,夏天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也越發讓人感覺到潮濕悶熱。

      高溫、高熱、高濕,這就是“熱在三伏“,“桑拿天”將成為常態。

      具體來說,今年的三伏時間是:

      初伏:10天,7月16日至7月25日;

      中伏:20天,7月26日至8月14日;

      末伏:10天,8月15日至8月24日。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三伏天在一年中最熱,我們人體亦如此,身體內的陽氣也是一年中最充沛、且向外開放,毛孔張開,最易外泄到體表的時候。中醫養生有一句話:“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那在三伏天要如何養陽,扶助體內的正氣來祛除暑邪呢?曬背就是最簡單粗暴、快速奏效的好方法。

      就人體來說,人體的背部有兩條關係密切的重要經絡: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督脈總管一身的陽氣,號稱“陽脈之海”。起於小腹,行於腰背正中線,最後上行於頭麵,可以幫助把吸收的陽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五髒六腑;

      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穴位最多的經絡,起於睛明穴,越後頸達於背部直至腳趾,可以把吸收的陽氣輸送到全身,把身體用陽氣保護起來。在背部又分為兩支,分別為督脈旁開1.5寸及旁開3寸處,是人體抵禦外界濕寒的最佳屏障。    

                     

           【注】上圖來自網絡。左側為督脈頭麵部和背部圖,右側為膀胱經頭部和背部圖,分別在督脈旁開1.5寸處和旁開3寸處。

       伏天的背部日光浴,一則吸收太陽光的“元陽”,充分補充體內陽氣,提高自身免疫力;二則通過陽氣的外散過程,可以把體內的寒濕之氣排出體外,到了冬季就不易受寒邪的威脅,謂之“冬病夏治”。一舉而兩得,易行又健康,何樂而不為?

      曬背的最佳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或下午4點到5點。這兩個時間段的陽光紫外線中的A光束比較多,易於吸收維生素D。 

      曬背不可暴曬頭部,不可空腹進行,不可馬上進入空調房。要及時補充水分, 菊花茶、酸梅湯、綠豆粥、淡鹽水均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