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飛花

怕什麽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個人資料
正文

第五篇 不肖子孫連連看:哥轄家族的敗類(上)

(2022-02-22 09:55:05) 下一個

                   第五篇  不肖子孫連連看:哥轄家族的敗類

                           ——摩西與孫子約拿單  

       在舊約中,被稱為“神人”的著名人物有三位,一位是猶大支派的大衛王( 《尼希米記12:36》 ),他開創了以色列統一王國最輝煌的曆史;另兩位卻是利未哥轄家族的人,同樣彪炳千古,一位是領袖、先知摩西( 《申命記33:1》、《約書亞記14:6》、《曆代誌上23:14》、《以斯拉記3:2》 ),一位是祭司、先知和士師撒母耳《撒母耳記上9:6》,可惜的是,這後兩位德高望重的“神人”,都被不孝兒孫玷汙了一世英名。

       一、摩西與孫子、革舜之子約拿單

       摩西的婚姻情況在聖經兩卷書裏提到過:

       第一次是在《出埃及記2:11-22》裏,四十歲的摩西衝動殺人,被迫逃亡到米甸,有一日他坐在井邊,看到有群牧羊人欺負來打水的七個姑娘,他就主動幫忙,為她們打了水喂給牧養的羊群。這些姑娘卻是米甸祭司流珥的七個女兒,流珥感念摩西的善意,就邀請摩西住在家裏,後來,就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西坡拉嫁給了這個無產無業、正在流亡的以色列人。為了紀念這段寄居歲月,摩西就給他的第一個兒子起名叫革舜,意為“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出埃及記2:22》 ),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叫以利以謝,意為“神幫我脫離法老的刀”( 《出埃及記4:20;18:2-5》 ),以利以謝的家譜記載在《曆代誌上23:14-17;26:25-28》 ;

       第二次提到摩西家庭的是《民數記12:1》,“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為此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亞倫因心生嫉妒,就借此事毀謗摩西。聖經中關於這位古實女子再無詳述,也沒有後代傳世的記錄。

       【注】摩西的嶽父與基尼人

       摩西的嶽父在《出埃及記2:16》被稱作流珥,在《出埃及記4:18;18》中被稱作葉忒羅,在《民數記10:29-32》被稱為流珥的兒子何巴,在《士師記1:16;4:11》中就被稱作何巴。

       綜合相關經文的信息看,摩西的嶽父名為葉忒羅或何巴,是流珥的兒子,屬於迦南地基尼人的後裔( 《創世紀15:18-21》 ),他是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西坡拉嫁給了摩西。這一支基尼人與以色列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在曠野時,摩西曾邀請葉忒羅與以色列人一同到迦南,葉忒羅卻願意回到自己的本地本族中去( 《民數記10:29-32》 );

       士師時代,約書亞去世後,以色列人繼續在迦南地東征西討,何巴的後裔基尼人希百離開了基尼族世居之地,從棕樹城耶利哥( 《申命記34:3》 )隨同猶大人遷居到亞拉得以南的猶大曠野,就住在以色列人中。希百的妻子叫雅億,他們夫婦雖與以色列人的敵人迦南夏瑣王耶賓和好,卻願意跟從神的百姓,果敢地用巧計殺死了耶賓的逃亡元帥西西拉,神借女先知底波拉之口,祝福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篷的婦人更蒙福祉”( 《士師記4:11-23;5:24-27》 );

      掃羅王時代,掃羅遵神囑要滅絕亞瑪力人之前,顧念基尼人對以色列人的好意,特意囑咐他們離開亞瑪力人,免得被“一同殺滅”( 《撒母耳記上15:5-6》 );

       分裂王國時代,在《曆代誌上2:50-55》提到基尼人的子孫利甲,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曾受邀與北國第十個王耶戶一同見證滅盡拜偶像巴力的壯舉( 《列王紀下10:15-27》 );約拿達吩咐子孫不得喝酒,他的子孫百年來一直謹守遵行,就被神祝福,“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麵前”,這件事被上帝所遣的先知耶利米用來警戒神的子民以色列人( 《耶利米書35:1-19》 )。

       摩西的長子革舜有兩個兒子細布業和約拿單,細布業在以色列王國時代“掌管府庫”( 《曆代誌上26:24》 ),但在記載利未支派的冊子中,卻隻提到長子細布業,再也沒有提到另一個兒子約拿單( 《曆代誌上23:14-17》 ),這約拿單和他的後代子孫為什麽從家譜中被除名了呢?這要從以色列曆史上最黑暗的士師時代說起。

       (一)士師時代以色列百姓之亂象

       隨同摩西一起出埃及的第一代六十餘萬以色列人因不信神、不守誡命悉數倒閉在曠野,隻有約書亞和迦勒兩人到了迦南;在曠野中出生成長的第二代六十萬餘以色列人跟隨約書亞到了迦南,東征西討數十年,占領了迦南的大部分,分得了神的應許之地為產業,國內太平,各支派安居樂業;但隨著約書亞的去世,這代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那些見證了耶和華為以色列行大事的長老們也漸漸離世,當年摩西和約書亞帶領出埃及的兩個世代漸漸歸於塵土。

       新的世代興起來,卻將耶和華神的律法也塵封起來,束之高閣,他們“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士師記2:10》 ),他們是怎樣從神的子民泯然於世人的呢?

       首先,在曠野中出生和長大的第二代以色列百姓及其後代麵對迦南廣闊的領土,彼此分散太遠,缺少統一的領袖人物一呼百應;

       其次,初入迦南的百姓們百廢待興,各支派的人都忙於開荒拓土,料理自己的家園,無瑕顧及神的事工;

       第三,在進入迦南地後,沒有遵照神的旨意,完全肅清外邦人,就讓迦南人住在他們中間,所以這樣“眼中的刺,肋上的鞭”就成為以色列人的網羅和機檻。

       於是,這些世代的人就屈服於“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 《約翰一書2:6》 ),隨從當地迦南人的惡俗,不僅事奉諸巴力、拜假神,而且離棄了耶和華神,偏離了神的道,更不肯聽從神的誡命,竟然與當地人同住、通婚,敬拜他們的神,在不知不覺中從身體、靈魂、靈命三方麵漸進式地被同化,社會生活、道德生活和信仰生活全然敗壞,完全背棄了神的教導。

       神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每當以色列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時,神就以外敵、災禍攻擊和侵擾他們;每當以色列人認罪悔改,求神恩典的時候,神便興起士師來管教和拯救他們,神就與士師同在;但士師死後,以色列人又故態複萌,轉去行惡,“不斷絕頑梗的惡行”,在《士師記》中,這樣 “犯罪—管教—悔改—拯救—犯罪……” 的循環共有六次之多,到撒母耳出生前,上帝先後興起十三位士師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困境(“十三”在聖經中代表“背叛”)。

     【注】《士師記9:22》提到“亞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這位亞比米勒是以色列人第五位士師基甸的庶子,他用殘暴詭詐的手段殺害了基甸的70位嫡子,被娘舅示劍人立為王。他不是耶和華神所興起、揀選的士師。                            
     “那時以色列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 《士師記17:6;18:1;19:1;21:25》 ),以色列的士師之一基甸曾拒絕以色列人擁戴他及其兒子為王的提議,說“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 《士師記8:23》 ),但以色列人卻棄絕了他們的神,不願尊神為大,讓上帝來掌管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他們隻行自己眼中看為對的事,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都不遵律法,以致信仰歪曲,道德敗壞,胡作非為,前有但支派信仰敗壞拜偶像,偏離了神的道,後有便雅憫支派的人違背律法行淫亂,導致內戰不止,手足相殘,幾乎被滅族,士師時代成為以色列曆史上靈性最低迷、道德最敗壞、社會最黑暗的時代,而《士師記》最後五章裏的兩個利未人的所作所為也改寫了以色列的曆史。    

   (二)摩西之孫約拿單之敗壞

       以法蓮山地上一個叫米迦的人,偷了母親的1,100舍客勒銀子,因怕被咒詛,不得已向母親坦白,卻並沒有悔改之意,而這作母親的知道了真相竟一點兒也沒有生氣,反而毫無原則地袒護兒子,縱容惡行。她從中拿出200舍客勒的銀子,雕刻、鑄造了兩個神像,讓兒子獻給耶和華神;兒子米迦就在自己的屋內設置了神堂供奉神像,還做了件以弗得,讓自己的一個兒子作祭司。諷刺的是,這一家人一邊在違背著神頒下的“十誡”和律例、典章,將上帝當作與迦南人事奉的偶像一樣膜拜,一邊卻在奉著耶和華神的名祝福。他們竟將神的律法視為無物,隨心所欲,隨意而行,無法無天。

       混亂的世道中,百姓們的信仰瓦解,凝聚力盡失,各自為政,不遵律法,也就沒有按照神規定的“什一奉獻”來供養利未人( 《申命記18:1-2》 ),這些神的仆人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無法在指定的城裏生活,就為了生計四處漂流。

       有一位住在猶大伯利恒城裏的少年利未人,就這樣離開了寄居的城市,北上以法蓮山地漂泊,不期然遇到了米迦,米迦簡直覺得喜從天降,認為這是耶和華神的賜福,就與少年人商量,答應每年支付10舍客勒銀子,供應其吃穿,聘請這位利未人住在家裏作祭司,而這少年利未人本沒有資格當祭司,但看在錢的份上,也“情願”與米迦同住,同樣將神的誡命棄如敝履,毫無節操。

       然而,這個你情我願的契約卻被一個肆無忌憚的以色列支派粗暴地破壞了。但支派曾分得地業( 《約書亞記19:40-48》 ),卻沒有遵照神囑趕走這些拜偶像的外邦人,反倒被當地的亞摩利人強逼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 《士師記1:34》 ),他們竟也無可奈何,沒有信心也沒有勇氣照神的應許趕走迦南人( 《約書亞記18:2-10》 ),於是就另辟蹊徑,派了五位勇士去窺探尋地,另謀產業。

        這五人也北上到了以法蓮山地米迦的家裏,意外看到一位利未人,就請他求問神他們所行的道路是否通達,這自封的、被人雇傭的“祭司”並未求問神,卻張口就來,說,你們必平安而去,順利而回。這五人看中了平原上的拉億城,地勢開闊,易攻好守,百物俱全,就鼓動600個但人攜帶兵器,準備攻打拉億。途徑米迦的家,專程去勸說那少年祭司說,“你是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這祭司“心裏喜悅”,就見風轉舵,竟偷了米迦做的以弗得和兩個神像跟隨這五人而去。

       但支派的人攜妻挈子,帶著牲畜、財物轉身就走,米迦聞訊聚集鄰居們追來,卻被但支派的人仗著人多勢眾,強詞奪理地嗆聲威脅,眼看實力懸殊,米迦隻好自認倒黴。他最早自己做家賊,最後卻招來外賊;雇傭了一個私家祭司,以為可以得到神的賜福,卻不料是個假祭司,反而落得人財兩空,神“必照著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果然應試不爽( 《羅馬書2:6》 )

          

      【注】上圖來自網絡。

       但支派大舉入侵拉億(即《約書亞19:47》中的利善城),輕而易舉地攻陷了這毫無防備的和平之城,焚城屠民,又將其更名為“但”。耶和華神賜給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應許之地,乃是“迦南七族”所在之地,他們拜假神,行可憎之事,“在這一切的事上,玷汙了自己,連地也玷汙了”( 《利未記18:24-25》 ),是神明令要除滅的惡貫滿盈之徒( 《創世紀15:16》、《申命記7:1-4;18:9-12;20:16-18》 ),但支派不僅沒有依靠神去占領應得之地,反而罔顧神的應許,不順服神的誡命,倒欺軟怕硬,妄作胡為,奪取不應得之地,流無辜人的血,“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 《約書亞記19:47-48》 );更仗勢欺人,強取豪奪,在但這個地方敬拜米迦所作的神像,與當時以色列的信仰中心、神的約櫃所在地示羅(後移至伯特利《士師記18:31;20:27-28》 )分庭抗禮。

       從米迦祖孫三代、少年祭司到但支派,顯示出士師時代整個以色列個人生活的墮落、道德生活的敗壞和信仰生活的衰敗,從頭到尾都沒有對神的敬畏之心,沒有把神的誡命放在心上,身陷罪中而不知罪,所言所行的都是在悖逆神,利用神滿足自己的私欲,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正是當時以色列屬靈的悲哀境況。

       這時,《士師記18:30》終於披露了米迦和但支派願意奉為父的這位少年祭司的來曆:“摩西的孫子,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 《士師記18:30》 )。

        這可真讓人驚掉了下巴,神人和神的仆人摩西的孫子居然是如此離經叛道的不肖兒孫,違背了神借祖父摩西之手親自頒下的律法、典章和律例,竟走上了與祖父完全相反的道路:

       第一,身為神的仆人利未人,卻不持守本位,不安心居住在神所指定的地方( 《約書亞記21》 );

       第二,見利忘義,貪名圖利,將自己身負的神聖職責作為交易的籌碼,論價買賣;

       第三,胡作非為,無法無天,悖逆神關於祭司職責的規定,不在神“所選擇的居所”事奉,竟公然膜拜偶像,完全背棄了神( 《申命記12:5,11,13,18,21,26;15:20;16:2,6,15;17:8-10;18:6-7》);

       第四,更忘恩負義,毫無誠信,隻認權勢不認人,為名為利行不義之事,徹底玷汙了家族的榮譽。

       約拿單的可恥作為,首先禍及自身及其後代子孫,被從摩西的家譜中除名;而後又為肆意妄為的但支派為虎作倀,在這悖逆的世代助紂為虐,導致但支派最終因拜偶像被神從天國中剔除( 《啟示錄7:4-8》 );但這個地方,數百年後也成為北國以色列第一個君王耶羅波安所鑄造的兩個金牛犢的安置地之一,他在但建了丘壇,讓不是利未人的凡人為祭司,使得北國的十支派百姓始終陷在拜偶像的罪裏,最終被亞述所滅,百姓被擄掠,逐漸被同化,如同“早晨的雲霧”、“場上的糠秕” 一般煙消雲散,成為以色列“失掉的十個支派”( 《列王紀上12:26-31》、《以西結書13:1-3》 )。

       摩西一生尊榮,把自己一生的最後四十年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神和以色列人,帶領他們認識神、敬畏神,事奉神,卻獨獨疏漏了自己的家人;

       自己與神有親密的關係,“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 《詩篇25:14;145:18》 ),卻沒能讓自己的家人學會對神存敬畏之心,與神進一步親近:在米甸時,就與自己的同胞隔絕,不曾從小築牢孩子信仰的根基,孩子出生後甚至沒有按照祖訓為孩子行割禮,差點因此被神所殺( 《出埃及記4:20-26》 );

       出了埃及進了曠野,更是一心為神的百姓和事工奔忙,無暇顧及家人,疏於管教。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一直在他身邊鞍前馬後、耳提麵命,接受教導和訓練,摩西卻不曾在靈命的成長方麵關照過自己的家人,導致後嗣無為,遠不如自己的兄弟亞倫家族能人輩出、福澤綿長,孫子約拿單更倒行逆施,居然成為了以色列人進入神的應許地之後第一個拜偶像的利未人。

       另外,摩西之前雖然沒有律法的要求,但摩西兩任(或兩個)妻子西坡拉和古實女子都不是以色列人,文化和宗教背景既不同,就很難保持純正的信仰;在摩西的嶽父葉忒羅將女兒和兩個外孫送到摩西身邊前( 《出埃及記18:1-6》 ),摩西的兩個孩子跟隨母親、外公和米甸人一起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邦信仰的影響,血統和信仰的不純正,客觀上也使摩西的後代失去了擔任重責的資格,反倒成就亞倫得到了神的特別恩典。雖然是摩西當時的無奈之舉,但在這不同心的家庭生活和不同步的後代教育兩方麵,摩西難辭其咎。

      《箴言19:18;23:13-14》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應該如何選擇適宜的同工伴侶,擺正家人的位置,合理平衡事工與家庭的關係,是每一個忠心為神的事工者要認真思考的命題;引導孩子走在神所喜悅的正確道路上,將純正的信仰流傳下去,發揚光大,是每一個為父為母的責任,也是對神事工的忠心。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家庭出問題,就會像“蝴蝶效應”般影響社會,影響神的事工,虧缺了神榮耀的名,摩西在家庭教育上的失敗和孫子約拿單的悖逆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教訓和警醒反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