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安遊記《美國本土的戰爭》第五篇:南北戰爭(上)

(2024-01-05 00:10:29) 下一個

老安遊記《美國本土的戰爭》第五篇:南北戰爭(上)

 

上篇講美墨戰爭,本篇講南北戰爭。為了敘述方便,再加上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地圖。

圖1. 美國地圖-南北戰爭(上)

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中文通稱“南北戰爭”,是在1861-1865年期間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聯邦,Union)對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聯盟國,Confederacy)的戰爭。最初北方稱“叛亂戰爭”,南方稱“獨立戰爭”,後來漸漸中立,稱“美國內戰”。

(一)內戰起因

美國各州與中央政府之間,從共和成立初期,就有持續的紛爭。內戰前夕,美國是由四個截然不同的區域組成的國家:

1)東北部(即今新英格蘭),成長中的工業商業及相應的人口密度增長。

2)西北部(即今美國中西部),自由農民迅速發展,拜西北條例所賜,此處永無奴隸製。

3)上南方,多數為墾殖農場,部分區域經濟衰退。

4)下南方,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的棉花經濟區。

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憲法為政府提供和平辯論的基礎,並且能夠平衡這個新國家關係中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在數十年間,自由州蓄奴州的數目相等,自由州蓄奴州的參議員數目也相等,在互相妥協中使得參議院得以平衡。

1845年,最後一個蓄奴州德克薩斯得到承認,五個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間得以認可,原先是蓄奴州的堪薩斯先前被拒絕,後來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隨後在北方興起大規模的工業革命工業化浪潮,舊的兩黨格局被改變。

日益激烈敵對的意識形態導致原來的君子協定密蘇裏妥協)越來越不可能。由於方各州保持奴隸製,使得北方各州成為新移民優先選擇的目的地,從而導致北方在國會和總統選舉中具有優勢。生效三十多年的密蘇裏妥協失效,最終導致南北戰爭的爆發。

1852年, 美國女作家哈麗特-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即斯托夫人),發表了暢銷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小說描述了美國黑人奴隸的辛酸血淚,揭露了奴隸製度的殘酷本質。這本小說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南北戰爭初期,林肯總統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道:“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斯托夫人故居是康涅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郊區的一座維多利亞式莊園。現在,那裏建成了斯托夫人故居博物館,對外向公眾開放參觀。

斯托夫人故居博物館,全稱是“哈麗特-比徹-斯托中心”(Harriet Beecher Stowe Center),其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1點。下圖是斯托夫人的肖像。

圖2. 斯托夫人的肖像

2010年7月18日下午,我從哈特福德的康涅狄克州議會大廈直接飛車前往,可惜天色已晚,不能入內參觀,隻能在外麵照相。下圖是斯托夫人故居的指示牌,再下圖是斯托夫人故居的博物館。

圖3.“哈麗特-比切-斯托中心”的指示牌

圖4.“哈麗特-比切-斯托中心”的博物館

南北戰爭爆發的另一個導火索,是1859年的“約翰-布朗起義”(John Brown Uprising)。這次起義是以領導人約翰-布朗而命名。1800年,約翰-布朗(John Brown)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個白人農民家庭。父親是個廢奴主義者,他從小受到反奴隸製思想的熏陶。

1856年,布朗參加了堪薩斯州爭取自由州地位的武裝鬥爭(即堪薩斯內戰),從此以“奧沙瓦湯米的布朗”聞名遐邇。1857年,他開始運籌以解放南部黑奴為最終目的的武裝起義。布朗多次奔走於北方和加拿大各地,得到廢奴派人士道義上和經濟上的支持。

1859年7月3日,布朗等4人先期來到“哈珀斯斯渡口”(Harpers Ferry)。哈珀斯渡口是三個州(馬裏蘭,弗吉尼亞和西弗吉尼亞)的交界點,聯邦政府在這裏建設了兵工廠和軍械庫,並派駐軍把守。布朗等人在附近租賃一個農場,用以集結隊伍和儲存物資。

10月16日夜間,布朗留下3人看守農場等待命令。他率領其餘18人(其中有5名黑人)襲擊了哈珀斯渡口,攻占了兵工廠和軍械庫,控製了市鎮。同時在附近村子逮捕種植園主,解放了少數奴隸。起義的消息迅速傳開。

10月17日,政府當局召集的民團陸續趕到起義地點。布朗等起義者被包圍在兵工廠附近的消防工具間,戰鬥進行了一整天。這一帶奴隸較少,且大多是家庭奴隸,沒有人響應起義,布朗也未能果斷撤離。當天夜間,羅伯特-李上校率領一支海軍陸戰隊趕來。

10月18日起義慘遭鎮壓,在戰鬥中起義者10人犧牲,7人被俘,包括布朗在內。然後在12月2日,約翰-布朗英勇就義,其他被俘者也先後被處以絞刑。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卻推動了奴隸解放運動的發展,促進了美國內戰的爆發,後人對約翰-布朗予以高度評價。

下圖是約翰-布朗的肖像。

圖5. 約翰-布朗的肖像

為了紀念在這裏發生過的重大曆史事件,美國國家公園局在這裏開辟了“哈珀斯渡口國家曆史公園”(Harpers Ferry National Historic Park)。這個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2點。

2002年11月30日,我來到這個公園參觀遊覽,但因冬季公園關門太早而錯過。我心有不甘。2013年6月15日,夏令時節,我再次光顧。下圖是我在“哈珀斯渡口國家曆史公園”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圖6. 我在“哈珀斯渡口國家曆史公園”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公園裏有個約翰-布朗博物館(John Brown Museum),陳列著他的青銅浮雕像和大幅油畫像。下圖是約翰-布朗的大幅油畫像。約翰-布朗,怒目圓睜,須發飛揚,振臂高呼,手持長槍,慷慨激昂,威武雄壯。

圖7. 布朗博物館裏的大幅油畫像

博物館裏還有許多實物,照片,文字和錄音,解說當年起義的情況。同樣的油畫複製品,我後來在堪薩斯州議會大廈(Kansas State Capitol)裏麵也見到過。下圖是布朗博物館外麵的約翰-布朗紀念碑。

圖8. 約翰-布朗紀念碑

(二)國家分裂

(1)南北對立與衝突

來自美國北方的共和黨人阿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認為蓄奴不人道,反對擴大蓄奴。北方對於南方此等反人道行為亦產生仇視心理,雙方開始出現矛盾。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他在政綱中的“保護關稅”及“宅地法”,削弱了南方奴隸主的利益。

1861年12月,南卡羅來納州宣布退出聯邦,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紛紛響應南卡羅來納州,脫離了聯邦。1861年4月12日,南方將領皮埃爾-博雷加德(Pierre Beauregard)向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薩姆特要塞(Fort Sumter)開火,南北戰爭正式爆發。

(2)南方七州

1860年,林肯總統勝選後,在入主白宮前,已經有七個州脫離聯邦:

1)南卡羅來納州(1860年12月21日)

2)密西西比州(1861年1月9日)

3)佛羅裏達州(1861年1月10日)

4)阿拉巴馬州(1861年1月11日)

5)喬治亞州(1861年1月19日)

6)路易斯安那州(1861年1月26日)

7)德克薩斯州(1861年2月1日)

1861年2月9日,在奴隸製棉花種植園的“深南州”,成立了“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推舉傑斐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為總統。選擇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為首都。蒙哥馬利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3點。

林肯總統入主白宮後,又有四個州脫離聯邦:田納西州阿肯色州北卡羅來納州弗吉尼亞州,那時總共有11個州脫離了聯邦。

(3)邊界州

弗吉尼亞州周圍的特拉華州馬裏蘭州,以及密蘇裏州肯塔基州,雖然仍保有奴隸製(即蓄奴州),但是並未加入南方聯盟國,這四州以及西弗吉尼亞州,還有新墨西哥領地,通常稱為南北戰爭的邊界州。

1860年總統大選時,特拉華州支持南方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布雷肯裏奇,但是蓄奴製度並不普遍,並未考慮脫離聯邦政府馬裏蘭州的多數公民當初支持布雷肯裏奇,但是在聯邦政府宣布戒嚴法之後,1861年4月27日,州議會否決了脫離聯邦的提案。

密蘇裏州雖然未脫離聯邦政府,但是在1861年,密蘇裏州州長克雷泵-傑克遜(Claiborne Jackson)離開首府傑佛遜城,在霓虹哨(Neosho)組成流亡州政府,宣布脫離聯邦。同年10月30日,南方聯盟國予以承認。但是聯邦政府否決脫離聯邦而另組的州政府。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時,肯塔基州雖然沒有脫離聯邦,但是在南軍短暫占領肯塔基州期間,同情南方的肯塔基民眾以及肯塔基政治人物發起了獨立大會,選出了州長,旋即獲得南方聯盟國的承認。

弗吉尼亞州西北地區的居民,因為拒絕脫離聯邦政府,最終脫離弗吉尼亞州。1863年,以西弗吉尼亞州的名義加入聯邦。其他南方各州零星發生類似的反獨立運動,不過都被南方聯盟國以軍事戒嚴的方式弭平。

新墨西哥領地雖然效忠聯邦政府,但是該州南方各郡決議脫離聯邦。雖然新墨西哥領地從未宣布脫離聯邦,但是南方聯盟國宣稱擁有新墨西哥領地的主權。1862年3月13日至4月6日期間,短暫地占領其首府桑塔菲,但是並未籌組新墨西哥州臨時政府。

(三)戰爭爆發

(1)分裂危機

1860年11月,林肯總統選舉獲勝。1860年12月-1861年2月,共有七個州脫離了聯邦。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在總統就職演講中,他說憲法作為“根本大法”,是一份有約束力的合約,宣稱南方七州脫離聯邦“在法律上無效”。

南方七州曾經派出代表到華盛頓特區,並願意購下聯邦所有物業及與聯邦討論和平條約。林肯以聯盟國不是合法政府為由,拒絕了任何與聯盟國代表的交涉,因為交涉等同於承認聯盟國是一個有主權的政府。

(2)薩姆特要塞戰役

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薩姆特要塞”(Fort Sumter),是在聯盟國範圍內,仍然受聯邦控製的三個要塞之一,林總統肯堅持要守住它。1860年4月12-13日,南方總統傑佛遜-戴維斯下命令,聯盟國準將皮埃爾-博雷加德率領的部隊炮擊要塞,迫使守軍投降。

薩姆特要塞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4點,下麵是薩姆特要塞周邊的地圖。

圖9. 薩姆特要塞周邊的地圖

2012年9月10日,我到查爾斯頓去參觀薩姆特要塞。要塞建築在一個島上,遊客需坐渡輪才能到達,一天隻有幾次。所以我早早就去排隊等候上船。下圖是去薩姆特要塞的渡輪,再下圖是我在“薩姆特要塞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的留影,第三圖是薩姆特要塞的外圍。

圖10. 去薩姆特要塞的渡輪

圖11. 我在“薩姆特要塞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2. “薩姆特要塞”的外圍

有趣的是南北兩軍的將領都是西點軍校出來的。守衛要塞的北軍將領是當年軍校的教官,安德森(Anderson)少校,進攻的將領是當年的學員博雷加德(Beauregard)準將。結果是學生打勝了,攻下要塞,老師打敗了,率軍投降,多麽巨大的反差!

(3)蟒蛇計劃,聯邦封鎖,全麵開戰

美軍總司令溫菲爾德-史考特(Winfield Scott)製訂了一個“蟒蛇計劃”,想以流血最少的方式贏得戰爭。該計劃是以聯邦封鎖(Union Blockade)主要港口來削弱聯盟國的經濟,然後奪取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以切斷南部。

1861年5月,林肯總統下令對所有南部港口實施聯邦封鎖,終止聯盟國大部分國際船運。違法的船隻及貨物被擄獲,保險不理賠。在1861年後期,封鎖阻止大多數港口之間的交通,並中止棉花貿易,因此沉重地打擊了南方的經濟。下麵是“蟒蛇計劃”的示意圖。

圖13.“蟒蛇計劃”的示意圖

英國投資者建造小型快速走私船從古巴巴哈馬運來軍火及奢侈品交換高價的棉花及煙草。走私船被擄獲時,船隻及貨物被出售,收入歸聯邦水手,英國船員則獲釋。封鎖引發糧食及其他用品的短缺,加上聯盟國征收糧食,導致南部惡性通貨膨脹及糧食暴動。

1862年3月,聯盟國海軍鐵甲艦弗吉尼亞號(CSS Virginia)向聯邦海軍發動攻擊,想借此打開封鎖。初期勢不可擋,次日在漢普頓錨地海戰與新型聯邦戰艦莫尼特號(USS Monitor)交戰。戰役不分勝負,但對聯邦而言,是保住封鎖的戰略性勝利。

聯盟國在逃走時鑿沉弗吉尼亞號,以避免被擄,然後聯盟國開始建造莫尼特號的複製品。由於欠缺建造高效能戰艦的技術,聯盟國嚐試向英國購入戰艦。1865年1月,聯邦封鎖了最後一個南方可用的港口,並且製止了走私活動。

(四)東部戰場(1861-1863)

東部戰場囊括了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軍事行動。地理上包括弗吉尼亞,西弗吉尼亞,馬裏蘭,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特區,北卡羅來納海岸堡壘及海港。1861年7月21日,在華盛頓西南30英裏處發生的第一次“牛奔河戰役”,是南北戰爭中第一場重大的戰役。

北軍在歐文-麥克道爾少將的率領下向南方行軍,直指南方首都裏士滿,北軍認為南軍不堪一擊,3.5萬北軍排著整齊的隊形,在軍樂聲中前進。這天是星期六,華盛頓市民,議員,記者們身著盛裝,攜妻帶子,提著野餐籃子,像過節一樣,來到戰地觀光,看熱鬧。

南軍2.2萬人列陣相迎。北軍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向南軍發起攻擊。猛烈的炮火把南軍陣地籠罩在煙霧中,北軍繼而跨過牛奔河向對岸發起衝鋒。

不料南軍指揮官名將托馬斯-傑克遜,沉著指揮,擊退了北軍五次衝鋒。由於雙方軍服幾乎相同,一時敵我難辨,戰場一片混亂,戰鬥十分激烈。不久,南軍9,000援軍趕到,發起反攻。缺乏訓練的北軍一觸即潰,丟下大批槍枝彈藥逃回華盛頓。

北軍損失了3,000人,南軍損失不到2,000人。這次戰役中,南軍將領湯瑪斯-傑克遜(Thomas Jefferson)得到了“石牆”(Stonewall)的稱號,形容他有如石牆般抵禦北軍。第一次牛奔河戰役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5點。

下圖是描述在第一次“牛奔河戰役”中,南北兩軍戰鬥的場麵,再下圖是在第一次“牛奔河戰役”中,北軍潰退南軍追擊的場麵。

圖14. 描繪第一次“牛奔河戰役”中,南北兩軍戰鬥的場麵

圖15. 描繪第一次“牛奔河戰役”中,北軍潰退南軍追擊的場麵

戰爭在1862年正式展開。在林肯總統的命令下,1862年春季,北軍將領麥克萊倫(George McClellan)由弗吉尼亞半島入侵弗吉尼亞州。雖然麥克萊倫在半島會戰中一度推進至裏士滿的大門,但是南軍將領約瑟夫-約翰斯頓阻止了他的前進。

隨後羅伯特-李將軍(Robert Lee)以及部下朗斯崔特約翰斯頓七天戰役中,把麥克萊倫擊退。此外,麥克萊倫違反總司令哈勒克的命令,未支援在弗吉尼亞州由波普所率領的北軍,令李將軍的南軍更易打敗為數兩倍的北軍,獲得北弗吉尼亞會戰的勝利。

1862年9月5日,南軍的李將軍首次入侵北部,率領北弗吉尼亞軍團45,000人越過波托馬克河進入馬裏蘭州。1862年9月17日,北軍的麥克萊倫將軍與南軍的李將軍在馬裏蘭州的“安提坦戰場”(Battle of Antietam)交戰。

這是美國曆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天,僅僅一天的時間,雙方就死傷了23,000多人。李將軍在被殲滅之前撤回到弗吉尼亞州。“安提坦戰役”是聯邦的勝利,阻止了李將軍的北侵行動,讓林肯有機會宣布《解放黑奴宣言》,使得自由的黑人參加北軍與南軍作戰。

2013年6月15日,我曾經造訪“安提坦國家戰場”(Antietam National Battlefield)。當年戰場的硝煙早以蕩然無存,隻剩下大片的樹林和草地。在發生過戰鬥的地方,建立了許許多多紀念碑,紀念塔和紀念亭,還有將軍士兵和各個軍團的雕像。

我開車沿著指定的路線一路參觀一路拍照,最後在瞭望塔上還俯瞰了戰場的全景,總共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回到訪客中心後還觀看了相關的電影,並買了幾本關於美國內戰方麵的書作紀念。“安提坦國家戰場”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6點。

下圖是我在“安提坦國家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戰場上的紀念亭,第三圖是戰場上的士兵雕像。

圖16. 我在“安提坦國家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7.“安提坦國家戰場”上的紀念亭

圖18.“安提坦國家戰場”上的士兵雕像

由於麥克萊倫未能在安提坦戰役後追擊李將軍,因而被伯恩賽德少將(Burnside)接替。然而伯恩賽德在12月13日的腓特烈堡戰役落敗,向瑪麗高地發動正麵進攻卻徒勞無功,超過12,000北軍士兵傷亡。戰後伯恩賽德被胡克少將(Hooker)取代。

腓特烈堡戰役”(Fredericksburg Battle),是美國南北戰爭中期的一場重要的戰役,為期5天(1862年12月11-15日)。北方伯恩賽德的波多馬克軍團遭到慘重傷亡,南方李將軍的北弗吉尼亞軍團,打敗敵軍換取聖誕節的平安。下圖是描繪腓特烈堡戰役的油畫。

圖19. 描繪“腓特烈堡戰役”的油畫

胡克少將也無法擊敗李將軍,雖然數量上北軍與南軍比例超過2比1,但他在1863年5月的“羌斯勒斯維爾戰役”中遭到羞辱。所以在同年6月李將軍第二次北侵時,北軍總指揮的職務被喬治-米德少將(George Meade)所接替。

“羌斯勒斯維爾戰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是美國內戰期間主要戰役之一,發生在1863年5月1-4日。南軍統帥是李將軍,北軍統帥是胡克將軍,戰鬥結果南軍勝出。但是,南軍將領石牆將軍”湯瑪斯-傑克遜在此戰役中,被己方軍隊誤傷致死。

“羌斯勒斯維爾戰役”發生的地點,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7點。下圖是描繪“羌斯勒斯維爾戰役”的油畫。

圖20. 描繪“羌斯勒斯維爾戰役”的油畫

2012年9月5日,我曾造訪“羌斯勒斯維爾戰場”,附近還有另外三處南北戰爭的戰場:“腓特烈堡戰場”(Fredericksburg,1862.12.11),“莽原戰場”(Wilderness, 1864.5.5-7),“斯波特西爾法尼亞戰場”(Spotsylvania,1864.5.8-19)。

我在同一天走馬觀花式地瀏覽了一遍。下圖是我在“羌斯勒斯維爾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莽原戰場”的指示牌。

圖21. 我在“羌斯勒斯維爾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22.“莽原戰場”的指示牌

1863年7月1-3日,北軍的喬治-米德將軍在蓋蒂斯堡戰役中打敗了南軍的羅伯特-李將軍,被認為是整場南北戰爭的轉捩點。1863年7月1日,南軍在其統帥李將軍的指揮下,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北軍則由米德將軍率軍迎敵。

經過三天的激戰,南軍敗退而去,北軍則保住這個戰略要地,代價是兩軍共死傷51,000人。從此北軍轉守為攻直到勝利。“蓋蒂斯堡戰役”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8點。下圖是描繪“蓋蒂斯堡戰場”的油畫。

圖23. 描繪“蓋蒂斯堡戰役”的油畫

在昔日的戰場上建立了“蓋蒂斯堡國家軍事公園”(Getty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2012年9月2日,我來到此地參觀這個公園,下圖是我在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24. 我在“蓋蒂斯堡國家軍事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1863年11月19日,時任美國總統阿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蓋蒂斯堡國家公墓”落成典禮上發表了隻有兩分鍾,272個單詞的著名講演,第一次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理念(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在這篇講演中,他連續使用了三個介詞排比句,高屋建甌地概括了民主政治的精髓。這個講演被鐫刻在林肯紀念堂的牆壁上,也被鐫刻在他的陵墓紀念碑上。這篇講演已經成為英語語言文學的經典,據說英語專業的學生把它當作英語範文,倒背如流,一字不差。

下圖是林肯總統發表講演的“蓋蒂斯堡國家公墓”,再下圖是我在“蓋蒂斯堡國家軍事公園”裏與林肯總統坐像的合影。

圖25. 林肯總統發表著講演的“蓋蒂斯堡國家公墓”

圖26. 我在“蓋蒂斯堡國家軍事公園”裏與林肯總統坐像的合影

(五)西部戰場(1861-1863)

“西部戰場”,是指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之間的戰場,包括阿拉巴馬,喬治亞,佛羅裏達,密西西比,北卡羅來納,肯塔基,南卡羅萊納,田納西,阿肯色,路易斯安納。正當南軍在東部取得無數勝利的時候,他們卻在關鍵的西部戰場遭到失敗。

1862年3月7-8日的“豌豆嶺戰役”(Pea Ridge Battle),是美國內戰西部戰場上的一場戰役,發生在阿肯色州的西北部的豌豆嶺。由塞繆爾-柯蒂斯準將(Samuel Curtis)領導的北軍,從密蘇裏州中部向南推進,把南軍逼入阿肯色州的西北部。

豌豆嶺戰役起源於南軍凡-多恩少將發起的一場的反攻,企圖奪回阿肯色州北部和密蘇裏州。柯蒂斯將軍第一天就擊退南軍的進攻,第二天把範-多恩的部隊趕出戰場。這場戰役是南北戰爭中為數不多的,南軍人數明顯多於北軍,但是北軍最後勝利的戰役之一。

豌豆嶺戰役的地理位置,見美國地圖1中的第9點。下圖是描繪豌豆嶺戰役的油畫。

圖27. 描繪“豌豆嶺戰役”的油畫

美國國家公園局在豌豆嶺戰場的遺址上,開辟“豌豆嶺國家軍事公園”(Pea Ridge National Military Park)。2008年5月25日,我曾經參觀過這個公園。下圖是公園的指示牌,再下圖是公園裏的大炮。

圖28.“豌豆嶺國家軍事公園”的指示牌

圖29.“豌豆嶺國家軍事公園”裏的大炮

南軍的波爾克將軍(Leonidas Polk)在肯塔基州發動的侵入行動,激怒該州的民眾,因此,肯塔基州也成為南方的敵人。1862年,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也輸給了北軍。1862年5月,密西西比州,密蘇裏州,田納西州,路易斯安那州的南方大城市,也都被北軍所占領。

從此,北軍便可在密西西比州的土地上“如入無人之境”。隻剩下一個密西西比州西南部的城市維克斯堡(Vicksburg),在密西西比河的對岸,繼續與北軍抗拒。1863年上半年的“維克斯堡戰役”,是美國南北戰爭中西部戰區的一場重要戰役。

“維克斯堡戰役”(Vicksburg Campaign),從1862年12月開始,到1863年7月4日的維克斯堡投降而結束。北方投入海軍和陸軍等多兵種協同作戰。戰役包括11次大小戰鬥,戰鬥的型態包括:兩棲登陸戰,運動戰,以及要塞攻堅戰等多種形式。

美國曆史學家根據戰役的指揮者和北軍組織型態,把維克斯堡戰役分成如下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是“前哨戰階段”(1862年12月-1863年1月),又稱“對維克斯堡的軍事行動”。第二個是“攻擊戰階段”(1863年3月-7月,又稱“格蘭特對維克斯堡的軍事行動”。

在“前哨戰階段”,北軍的目標尚未確定,指揮也未統一。但是在前哨戰後期,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逐步接管了戰役的指揮權,組織數次小規模試探性的運動戰,以奪取或者繞過維克斯堡,但是均未獲得成功。

在“攻擊戰階段”,格蘭特明確了消滅維克斯堡附近南軍的作戰總目的,並投入主力部隊。兵分兩路:一路從路易斯安納州迂回到維克斯堡下遊,另一路則在美國海軍的戰艦配合下,沿密西西比河南下,闖過維克斯堡城內的南軍炮兵封鎖線。

兩路在維克斯堡以南回合後,成功深入維克斯堡的後方縱深,占領密西西比州首府傑克遜,從而使維克斯堡成為孤城。1863年7月4日,在北軍的猛攻下,維克斯堡開城投降。維克斯堡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10點。

下圖是描繪維克斯堡戰役的版畫。

圖30. 描繪“維克斯堡圍城戰役”的版畫

在維克斯堡戰役勝利的前一天(1863年7月3日),北軍在蓋蒂斯堡戰役取得了勝利。5天後的1863年7月9日,南軍在密西西比河下遊的最後據點,哈德遜港(Port Hudson),也開城投降。這三場戰役被視為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

1862年10月8日,南軍的布瑞格將軍(Braxton Bragg),在第二次肯塔基州的侵略行動中,被北軍的比爾將軍(Don Buell)趕走。1862年12月31日,在田納西州的斯通河(Stone River)戰役中,又被北軍的盧斯克林(William Rosecrans)的軍團打敗。

1863年11月23日,北軍在契卡茂加和查塔努加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從而為進攻亞特蘭大奠定了基礎。契卡茂加和查塔努加戰役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11點。

現在,在那裏建立了“契卡茂加和查塔努加國家軍事公園”(Chickamauga & Chattanooga National Military Park)。2012年9月14日,我參觀了這個公園,下圖是我在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公園裏大炮。

圖31. 我在契卡茂加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32. 契卡茂加戰場上的大炮

(六)征服弗吉尼亞

1863年,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Ulysses Grant)已控製了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將南方分割成東西兩個部分,戰略格局也從此改變。1864年初,林肯任命格蘭特為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命令威廉-謝爾曼將軍(William Sherman)指揮北軍西部的軍隊。

格蘭特理解全麵戰爭的概念,並與林肯和謝爾曼一起相信,隻有徹底擊敗南方軍隊及其經濟基礎才能結束戰爭。這是一場全麵戰爭,不是要殺害平民,而是要奪取糧食飼料,摧毀房屋,農場和鐵路。

格蘭特派米德和巴特勒在裏士滿附近,對抗李將軍。西格爾謝裏登,進攻謝南道爾山穀。謝爾曼攻占亞特蘭大並向大海進軍。克魯克艾弗瑞爾西弗吉尼亞州,打擊鐵路供給線。班克斯被派去阿拉巴馬州,占領莫比爾

格蘭特的軍隊開始了陸上攻勢(Overland Campaign),目的是讓李將軍參與保衛裏士滿。北軍首先試圖繞過李將軍,並打了幾場戰鬥,包括莽原戰役斯波西爾法尼亞冷港戰役。這些戰鬥導致雙方損失慘重,迫使李將軍的南軍一再退縮。

格蘭特不斷向李將軍的北弗吉尼亞軍團施壓,將他們逼回裏士滿。李將軍準備迎接格蘭特對裏士滿的進攻時,格蘭特卻出乎意料地向南跨過詹姆斯河,開始對彼得斯堡的長期圍攻。兩軍在那裏進行了九個多月的塹壕戰

與此同時,謝爾曼從查塔努加機動到亞特蘭大,一路擊敗了南軍的約翰斯頓胡德。1864年9月2日,亞特蘭大被攻陷,這確保了林肯總統的連任。謝爾曼放火焚燒了亞特蘭大,火燒亞特蘭大的地理位置,見美國地圖1中的第12點。

成為廢墟的亞特蘭大,就是著名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的故事背景。小說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成為文學巨匠。同名電影則獲得多項奧斯卡獎,其中男女主角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則一舉成名。下圖是電影《飄》的宣傳海報。

圖33. 電影《飄》的宣傳海報

隨後,謝爾曼的軍隊離開亞特蘭大“向大海進軍”,一路上,摧毀了喬治亞州 20% 的農場。1864年12月,他到達喬治亞州薩凡納(Savannah)的大西洋海岸。緊隨謝爾曼的軍隊身後,是數千名獲釋的黑人奴隸。在這場進軍的途中,沒有發生重大的戰鬥。

謝爾曼接著向北穿過南卡羅來納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從南部接近南軍在弗吉尼亞的戰線,增加了對李將軍的壓力。由於逃兵和傷亡,李將軍的軍隊比格蘭特的軍隊少得多。1865年4月1日,南軍為突破北軍控製彼得堡的最後一次嚐試失敗了。

這意味著北軍完全控製了“裏士滿-彼得斯堡”地區的整個外圍,將它孤立起來。當他意識到首都裏士滿已經失去,李將軍決定撤離他的軍隊,在水手溪戰役戰敗後,剩餘的南軍部隊向西撤逃。

(七)南方聯盟投降

北軍在戰略和經濟上的優勢,使得李將軍終於在1865年4月放棄南方的首府裏士滿。雖然裏士滿深溝高壘,但城市的補給被謝爾曼占據了亞特蘭大而削弱,在格蘭特包圍彼得斯堡及補給裏士滿的鐵路後,城市的補給完全中斷。

北軍勝利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1865年4月9日,被格蘭特將軍包圍的李將軍,認為勝利無望,在弗吉尼亞州“阿波馬托克斯“(Appomattox)的“麥克林莊園”(McLean Mansion),向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投降。“阿波馬托克斯“的地理位置,見美國地圖1中的第13點。

李將軍當初並不讚成南方的分裂主義,但後來成了南軍最為成功的將軍,發生在弗吉尼亞的幾次戰役都是在他的指揮下才取得了勝利。格蘭特將軍本人出於對李將軍的尊敬,表現出非常寬容的姿態。李將軍被允許保留自己的佩劍和戰馬,軍隊的士兵繳槍後也被釋放。

2012年9月8日,我曾造訪“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Appomattox National Historic Park),專門到那個李將軍在投降書上簽字的客廳裏參觀。下圖是我在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

圖34. 我在“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35. 位於“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

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是:1861年7月18日,北軍炮擊南軍占領的麥克林莊園,從而開始了內戰的第一場主要戰役。四年後的1865年4月9日,李將軍在麥克林莊園的客廳裏簽字,向格蘭特將軍投降。真可謂是美國的內戰:“始於麥家後院,終於麥家客廳”。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遇刺,第二天清晨逝世。副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立即接任總統。戰場中各個南軍部隊聽到李將軍投降的消息後,都接連投降。1865年4月26日,約翰斯頓將軍率領9萬人的田納西向謝爾曼將軍投降。

5月4日,所有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的南軍投降。5月10日,南方總統傑斐遜-戴維斯被捕。6月2日,史密斯率領南軍密西西比部隊投降。6月23日,切諾基部落的領袖瓦提投降。

1865年11月6日,最後一場投降發生在南軍戰艦謝南道爾號(CSS Shenandoah)。至此,為期4年的南北戰爭正式結束。

下一篇繼續講美國南北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介紹得好,線索清晰,文圖並茂。原來《飄》的背景與南北戰爭緊密相連。謝謝介紹,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