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歐洲維京河輪遊》第六篇:德國的萊茵河流域

(2023-01-06 00:40:34) 下一個

老安遊記《歐洲維京河輪遊》第六篇:德國的萊茵河流域

上一篇講我們在德國美因河流域維爾茨堡和韋爾特海姆的經曆。本篇講我們在德國萊茵河流域中馬爾科斯堡,科布倫茨和科隆的遊曆(2022.11.1-2)。下麵是德國在萊茵河流域中的幾個城市,美因茨,馬爾克斯堡,科布倫茨和科隆,再下圖萊茵河流域圖。

圖1. 德國在萊茵河流域中幾個城市的位置

圖2. 萊茵河流域圖

萊茵河(Rhine River),是一條歐洲國際河流,發源於瑞士格勞賓登州阿爾卑斯山區,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最終在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全長1,232公裏,通航區段883公裏,流域麵積18.5萬平方公裏。

萊茵河是歐洲長河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萊茵河三角洲由於交通便利,形成了許多歐洲早期的商業城市,例如布魯日安特衛普鹿特丹等。在曆史上,萊茵河與多瑙河共同構成羅馬帝國北部的邊界,擔任貿易和交通的用途。

萊茵河發源於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有兩條主要的支流:前萊茵河後萊茵河。前萊茵河(Voderrhein)發源於靠近上阿爾卑斯山口,然後通過瑞士大峽穀。後萊茵河(Hinterrhein)發源於瑞士南部的天堂冰河,兩條支流在賴興瑙(Reichenau)匯合。

從賴興瑙開始,萊茵河開始向北流,流經庫爾市(Chur),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然後是奧地利(Austria),最後進入博登湖(Lake Boden),這段河道稱為阿爾卑斯萊茵河(Alpenrhein River)。

從博登湖開始,萊茵河開始往西流,這裏阿勒河(Aare River)流入萊茵河,使得萊茵河流量增加到每秒1000立方米,這段河道稱為高萊茵河(Hochrhein River)。在巴塞爾(Basel)往北流之前,這段河道構成了瑞士與德國的邊界。

流經巴塞爾之後,萊茵河構成德國與法國邊界的界河,然後進入德國境內。這段河道稱為上萊茵河(Ober-Rhein River)。萊茵河在德國境內有1000多公裏的河道,是德國最長的河流。有一些支流注入萊茵河(如美因河),以每秒300立方米的水量注入萊茵河。

賓根(Bingen)與科布倫茨(Koblenz)之間的萊茵河,穿過萊茵峽穀(Rhine Gorge)。萊茵峽穀是因為萊茵河侵蝕所造成的,與地層的上升發生在同一時期。因為地層的上升提高了河道的高度。這個地區的河穀相當深,因附近有許多城堡與葡萄園而聞名於世。

這段萊茵河稱為中萊茵河(Mittel-Rhein River)(亦稱浪漫的萊茵河),因為擁有40多棟中古世紀城堡,還有許多秀麗的葡萄鄉村,200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這段萊茵河的風景最優美,兩岸沒有架設任何橋梁,全靠擺渡過河,目的是為了保護該河段的自然風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價是:延綿65公裏的萊茵河中遊河穀,與河畔的古堡,曆史小城,和葡萄園一起,生動地描述了一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變遷相互影響的漫長曆史。幾百年來,這裏發生了眾多曆史事件,演繹著許多傳奇,對作家,藝術家和作曲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萊茵河在這裏穿過科隆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等大城市,從此以後的河道稱為下萊茵河(Nieder-Rhein River)。杜伊斯堡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從這裏可以通往鹿特丹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等海港。魯爾河在杜伊斯堡流入萊茵河,流量為每秒70立方米。

然後萊茵河往西流,進入了荷蘭境內。萊茵河與斯海爾德河默茲河形成了萊茵-斯海爾德-默茲三角洲,這是歐洲西部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萊茵河進入荷蘭的境內後,是萊茵河河道最寬闊的地區,不過隨後又分成3條支流:下萊茵河瓦爾河艾瑟爾河

萊茵河流域從這裏開始變得更為複雜,荷蘭語中的萊茵河(Rijn)不再適合用來形容萊茵河的主要河道。大部分的萊茵河往西流,通過瓦爾河,梅爾韋德河與新梅爾韋德河,然後與默茲河匯流,通過鹿特丹南邊的荷蘭水道與哈靈水道河口後,最後注入北海。

2022年11月1日,上午8點,我們的河輪通過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黑森州(Hesse)最大的城市。法蘭克福到美因河河口的距離指標是 km29-37。我們的河輪沒有停留,也沒有靠岸,繼續向前行駛。

上午9點,我們的河輪通過美因河畔的美因茨(Mainz am Main)。美因茨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ineland-Pfalz)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位於美因河與萊茵河的交匯處。它的美因河距離指標是 km0(從交匯處算起),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00(從源頭算起)。

我們的河輪沒有靠岸,我們也沒有機會遊覽美因茨。由於今天河輪將通過“浪漫的萊茵河”,岸邊有許多古堡和葡萄園,所以我早餐後馬上出來,到河輪的頂端平台上觀望。下麵的幾張圖,是河輪通過美因河畔的美因茨時,我所拍攝的照片

圖3.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市區 

圖4.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市區 

圖5.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跨河大橋

圖6.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雙塔教堂

圖7.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圓頂大教堂

上午10點,河輪進入中萊茵河(Middle Rhine),即“浪漫的萊茵河”。“活動主任蓋瑞”(Director Gary),在頂端平台上為遊客講解“浪漫的萊茵河”的風景和故事。我們也在平台上拿到地圖指南,與他講解的內容相對比。下圖是《中萊茵河的古堡》地圖指南。

圖8. 《中萊茵河的古堡》地圖指南

從賓根(Bingen)開始,兩岸景觀就一個接一個地出現。這段萊茵河,兩岸是丘陵小山,在河畔的小鎮上,有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和尖頂教堂,背後襯托著山坡上的葡萄園。紅色的列車不時穿行在河畔樹叢中,本身就是一道很不錯的風景,這是“浪漫萊茵河”的開端。

下圖是萊茵河西岸的“克洛普古堡”(Klopp Castle),以前是羅馬帝國的要塞,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26。

圖9. 萊茵河西岸的“克洛普古堡”

船頂平台上擠滿了遊客。為了不錯過左右兩岸出現的景觀,隻能在左舷和右舷之間穿梭,我顯得手忙腳亂,最終還是不小心錯過了萊茵河中一個小島上的“鼠塔”(Mouse Tower)。鼠塔建於十三世紀,以前是收鹽稅的關卡,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30。

傳說曆史上有一位主教,曾經被關押在這裏,卻被老鼠咬死吃掉。不知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反正“鼠塔”的地名是流傳下來了。在賓根(km529)的對岸,是呂德斯海姆(km527)。下麵的兩圖是萊茵河東岸的小鎮“呂德斯海姆”(Rudesheim)。

圖10. 萊茵河東岸的小鎮“呂德斯海姆”

圖11. 萊茵河東岸的小鎮“呂德斯海姆”

在這個小鎮後麵的山頂上,有一個巨大的“尼德瓦爾德紀念碑”(Niederwald Monument)。這個紀念碑是為紀念1871年德國統一而建的,青銅紀念碑高38米,重32噸,頂上站立著象征性的“德意誌人”(Germania)。

下圖是“尼德瓦爾德紀念碑”(Niederwald Monument),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29。

圖12. 萊茵河東岸的“尼德瓦爾德紀念碑”

下圖是萊茵河穀中的“阿斯曼斯豪瑟-荷蘭貝格”(Assmannshauser Hollenberg)小鎮,小鎮背後的山崗上,漫山遍野都是綠色的葡萄園。

圖13. 萊茵河穀的“阿斯曼斯豪瑟-荷蘭貝格”小鎮

下圖是萊茵河西岸的萊茵斯坦古堡,該古堡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33。初建於十四世紀,有吊橋和象牙顏色的碉堡。

下圖是萊茵河西岸的“萊茵斯坦古堡”(Rheinstein Castle)。

圖14. 萊茵河西岸的“萊茵斯坦古堡”

上一個古堡還未離開視野,同在西岸的萊希茵斯坦古堡就出現在眼前,該古堡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34,下圖是萊茵河西岸的“萊希茵斯坦古堡”(Reichenstein Castle)。

圖15. 萊茵河西岸的“萊希茵斯坦古堡”

這一帶萊茵河兩岸都是葡萄園,此地盛產著名的德國萊茵河葡萄酒。萊希茵斯坦古堡的北邊是萊茵河西岸的蘇耐克古堡,該古堡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37。

蘇耐克古堡建於1834年,屬於浪漫主義的風格。普魯士的一個親王,曾經在這裏加冕(Coronation of Prussian Prince)。

下圖是萊茵河西岸的“蘇耐克古堡”(Sooneck Castle)。

圖16. 萊茵河西岸的“蘇耐克古堡”

11月的初冬,天氣已經很冷了,當天又是陰天,而且江風很大。我在河輪的平台上已經呆兩個多小時,凍得受不了,回到房間暖和一下,再就沒有出去拍照片。下麵的敘述是按照《中萊茵河的古堡》地圖指南順序編寫的。

在萊茵河西岸,矮小的“海姆堡古堡”(Heimburg Castle),屬於私人所有,不對外開放。海姆堡古堡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39。在人類弱肉強食的“叢林時代”,隻有將自己關在城堡內才是最安全的。

一個家族如果強大起來了,就修建屬於自己的城堡,城堡都有自己的圍牆和大門。然後家族再向外擴張形成小邦國,失敗了則退回自己的城堡裏繼續生存下去,德國的1000多個小邦國就是這樣形成和消失的。

至今還有屬於一個家族長達千年的古堡,有曆史價值的,維護一下便對外開放,收些門票賺錢或者自己居住。維護費太高昂而且賣也賣不掉的,則送給德國古堡協會(German Castle Association)維護,絕不能任由它毀壞和倒塌,這是有法律規定的。

“海姆堡古堡”的對麵,是東岸的“諾令古堡”(Nolling Castle),山下是洛克鎮(Lorch)。它們的萊茵河距離指標都是 km539。下一個是萊茵河西岸的“斯坦萊克古堡”(Stahleck Castle)和山下的小鎮巴哈拉赫(Bacharach)。它們的萊茵河距離指標都是 km543。

再下一個是萊茵河水中小島上的“普法爾茨古堡”(Pfalz Castle)。建於十四世紀,早先是征收鹽稅的關卡。1813年,普軍在此處渡河大敗法軍,故此古堡威名遠揚。東岸的山上,是“古藤費爾茨古堡”(Gutenfels Castle)。它們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45/546。

萊茵河畔西岸的山上又出現紅色的“紹恩貝格古堡”(Schonberg Castle),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49。關於七姐妹變成岩石的傳說就發生於此。德國著名詩人海涅(Heine)的名詩“羅蕾萊”(Lorelei),寫的就是這個傳說,譜曲後更成了流傳甚廣的名歌。

再往北是萊茵河西岸小鎮聖戈爾(St Goar),山上有萊茵河地區最大的“萊茵費爾斯城堡”(Rheinfels Castle)。這座城堡初建於1245年,十三世紀被毀,後來又重建,現在是博物館和酒店。它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56。

東岸是小鎮聖戈爾斯豪森(St Goarshausen),山上是“貓堡”(Katz Castle),km555。與它相對的是鼠堡(Maus Castle),km558。貓堡是主教(Bishop)修建的,鼠堡是伯爵(Count)修建的。貓堡是用來鎮鼠堡的,說明當時宗教勢力(主教)強過世俗勢力(伯爵)。

不久來到東岸的兩個古堡:利本斯坦(Liebenstein Castle)和斯特倫貝格(Sterrenberg Castle)。它們當年分別由兄弟兩人亨利和康拉德(Henry & Conrad)擁有,但是卻為了一個女孩反目成仇,因此亦稱“兄弟對峙城堡”。它們的萊茵河距離指標都是 km566。

當天下午2點半,我們的河輪到達萊茵河東岸的小鎮布勞巴赫(Braubach)。全船又分為五組,由當地的女導遊帶領徒步上山,去參觀“馬爾克斯古堡”(Marksburg Castle)。

我們的小組是43A,布勞巴赫小鎮和馬爾克斯古堡的萊茵河距離指標都是 km580。

下圖是我仰望萊茵河東岸“馬爾克斯古堡”的高塔。

圖17. 萊茵河東岸“馬爾克斯古堡”的高塔

下圖是馬爾克斯古堡入口的參觀人群(左)的小教堂的尖頂(右)。

圖18. “馬爾克斯古堡”入口的參觀人群(左)和小教堂的尖頂(右)

下圖是馬爾克斯古堡裏的“聖母與聖子”畫像(左)和古堡主人的畫像(右)。

圖19. 馬爾克斯古堡裏的畫像:聖母與聖子(左)和古堡主人(右)

下圖是馬爾克斯古堡裏的大炮。

圖20. 馬爾克斯古堡裏的大炮

下圖是女導遊在講解馬爾克斯古堡裏的故事。

圖21. 女導遊在講解馬爾克斯古堡裏的故事

下圖是馬爾克斯古堡裏的古代武士像。

圖22. 馬爾克斯古堡裏的古代武士像

我對馬爾克斯古堡總的印象是:客廳臥室全都有,祈禱還有小教堂,全身鎧甲武士像,刀槍劍戟兵器庫,血腥殘酷審訊室。在馬爾克斯古堡的禮品店裏,我買了一本英文書(Rhine Legends),書裏詳細地介紹了各個古堡裏的故事,價格5歐元。

下圖是從馬爾克斯古堡的陽台上俯視萊茵河(Rhine River),再下圖是從馬爾克斯古堡的陽台上遙望“三柱塔”(Triple Poles)。在馬爾克斯古堡,最遺憾的是,今天沒有拍攝一張紀念照。

圖23. 從馬爾克斯古堡的陽台上俯視萊茵河

圖24. 從馬爾克斯古堡的陽台上遠望“三柱塔”

我們參觀馬爾克斯古堡的時候,我們的河輪離開了,到前麵的科布倫茨等我們。旅遊大巴在山下接我們去科布倫茨回船。下圖是我在路上拍攝的一個古堡(西岸),查了一下地圖,應該是“史特臣費爾斯古堡”(Stolzenfels Castle),萊茵河的距離指標是 km585。

圖25. 萊茵河西岸的史特臣費爾斯古堡

路上遠遠看到一個尖塔的剪影,好像是一個電視塔,不知叫什麽名字,我也拍攝了下來。

圖26. 萊茵河西岸尖塔的剪影

最後,我們來到科布倫茨(Koblenz),大家都回到船上。科布倫茨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591。科布倫茨是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ineland-Pfalz)第三大城。該城在摩澤爾河萊茵河匯流處,稱為“德意誌角”(German Corner),“科布倫茨”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匯流”。

公元前55年,羅馬將軍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前100-44)指揮軍隊抵達萊茵河西岸的科布倫茨。公元前8年,羅馬帝國在此地建立軍事基地。中世紀時代,此地曾經被法蘭克人占據。公元882年,又被諾曼人摧毀。公元925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下圖是科布倫茨對麵的“埃倫布賴特斯坦要塞”(Ehrenbreitstein Fortress)。

圖27. 科布倫茨對麵的“埃倫布賴特斯坦要塞”

下麵的兩個張圖是從科布倫茨到埃倫布賴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纜車”(Cable Cars),雖然天色已晚,空中纜車仍然在運行。

圖28. 科布倫茨到埃倫布賴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纜車”

圖29. 科布倫茨到埃倫布賴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纜車”

後半夜2點,我們的河輪離開科布倫茨,順流而下直奔科隆。睡前閱讀今天的“維京日報”,得知今天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搬進新建白宮(White House)的日子(1800)。

2022年11月2日,上午9點,我們的河輪到達科隆(Cologne),科隆的萊茵河距離指標是 km688。科隆是德國第四大城市,僅次於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亦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最大的城市,科隆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科隆位於歐洲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要道與萊茵河的交叉口上。萊茵河是歐洲南北交通的一條重要水道。科隆今天還是德國鐵路交通最繁忙的樞紐。它的內河港口是歐洲最重要的內河港口之一。作為人群的集匯地,它還是一個文化和藝術中心。

科隆始建於古羅馬時代,當時名字是(Colonia Claudis Agrippina)“克勞迪斯皇後阿格裏皮娜的出生地”。這個名字來自羅馬皇後阿格裏皮娜,她是在萊茵河畔誕生的。今天的科隆名字是從羅馬名字(Colonia)簡化成(Cologne),相應的德語名字是(Köln)。

中世紀,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公元455年,法蘭克人攻占科隆,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首都,此後羅馬人與法蘭克人長時期同居。從六世紀到八世紀,市內不同民族融合同化,法蘭克人接受了羅馬人的文化。

加洛林王朝開始,科隆大主教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薩克森王朝統治時期,科隆對神聖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當時皇帝奧托二世(Otto II, 972-982)的皇後提奧法努(Theophanu)在科隆出任帝國執政,她本人是希臘人。

從十二世紀開始,科隆,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羅馬等四城,一起被並稱為“聖城”。當時的科隆市民決定建造“科隆大教堂”來存放聖跡。

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1880年,科隆大教堂建成。1996年,科隆大教堂納入世界遺產。科隆大教座是一座哥特式教堂,是科隆的主要標誌和非官方的象征。科隆的居民在宗教信仰方麵,43%信奉羅馬天主教,18%信奉基督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

1794年,法國大革命後的法國軍隊入駐科隆。“聖城科隆”的曆史,從此宣告結束,整個萊茵河西岸地區完全並入法國。法軍進入城市時,科隆市民將他們當作解放者歡迎他們。1804年,拿破侖訪問科隆,科隆市民非常忠實於拿破侖

1815年,在拿破侖時代結束後的維也納會議上,科隆劃分給普魯士,科隆成為普魯士僅次於柏林的重要城市。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科隆創辦《新萊茵報》,1849年,馬克思被普魯士驅逐出境,前往法國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受到英美空軍地毯式轟炸,成為廢墟。戰後決定原樣重建,但是未引入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使得該城市保存了德國的原有景觀。今天它以文化和建築遺產以及許多重要的國際性活動而聞名。

上午9點,我們剛下船,全船的遊客又分為五組,參加“科隆徒步遊”(Cologne Walking Tour)。我們的小組是43D,由一位當地的導遊帶領,乘坐大巴到科隆市區去。我兒當天有病,沒有和大家一起遊覽。下圖是從河輪停泊處到科隆市中心的路線圖。

圖30. 從河輪停泊處到科隆市中心的路線圖

由圖所示,從河輪停泊處到科隆市中心,開車隻需十幾分鍾。但是我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原因之一是上班時間,公路擁擠。之二是紅綠燈很多,走走停停。下圖(左)是我們大巴路過的“科隆動物園”(Zoo),以及大巴路過的一個教堂(右)。

圖31. 大巴路過的“科隆動物園”(左)和一個教堂(右)

最後,我們的大巴來到科隆市中心的“傑倫大街”(Gereon Street)。這裏也是我們回船時上車的地方。下圖是“傑倫大街”上的一幅雕塑。沒時間仔細瞧雕塑的人物和銘牌,因為導遊催我們趕快去“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圖32. 科隆市中心“傑倫大街”上的一幅雕塑

下圖是科隆市的地圖,我們的遊覽集中在科隆大教堂(即紅點1)的周圍。

圖33. 科隆市地圖

下車後,當地導遊帶領我們去科隆大教堂。下圖是我們經過的一個銀行大樓(左)和一個廣場(右),廣場上有一個有趣的塔形雕塑。

圖34. 科隆的一個銀行大樓(左)和一個廣場(右)

下圖是我們經過的一個商業大樓(左)和一個廣場(右),廣場上的雕塑也很有趣。

圖35. 科隆的一個商業大樓(左)和一個廣場(右)

最後,我們的終於來到了“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下圖是我們小組43D的遊客們在聆聽導遊員的講解。

圖36. 我們小組的遊客們在聆聽導遊員的講解

導遊員是一個本地出生的德國人,講解得很詳細。但不久我發現他講得過分“詳細”了,扯得太遠有點跑題。有七八次提到他的“外公”(Grandfather on my mother side)做這做那。在一個羅馬古道旁,對著“石頭”講了十多分鍾。下麵兩圖是他在講解“羅馬古道”。

圖37. 導遊員在講解“羅馬古道”

圖38. 羅馬古道上的“石頭”

我有點不耐煩,對他的“外公”沒有興趣,就不理他了,自己到處拍照。下圖是科隆大教堂的外觀(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門(右)。

圖39. 科隆大教堂的外觀(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門(右)

下圖(左)是我在科隆大教堂正門前麵的留影,下圖(右)是科隆大教堂的正門。當時的時間是上午10點10分,從我的影子方向看來,科隆大教堂的方位應該是“坐東朝西”。

圖40. 我在科隆大教堂正門前麵的留影(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門(右)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的內部。

圖41. 科隆大教堂的內部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裏的彩色玻璃窗。

圖42. 科隆大教堂裏的彩色玻璃窗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裏的聖母聖子像(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整體模型(右)。

圖43. 科隆大教堂裏的聖母聖子像(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整體模型(右)

下圖是某個大主教的石棺。

圖44. 科隆大教堂裏的大主教石棺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圓頂論壇”(Dom Forum)。

圖45.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圓頂論壇”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旁邊的“4711大樓”,不知道“4711”代表什麽。

圖46.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4711大樓”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斜對麵的“科隆旅遊中心”(Cologne Tourism Center)。

圖47. 科隆大教堂對麵的“科隆旅遊中心”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兒童樂園拱門”。

圖48.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兒童樂園拱門”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旁邊的“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圖49.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正門左邊的“使徒像”,再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正門右邊的“使徒像”。

圖50. 科隆大教堂正門左邊的“使徒像”

圖51. 科隆大教堂正門右邊的“使徒像”

下圖(左)是科隆大教堂朝南的“側麵”,下圖(右)是科隆大教堂朝西的“正麵”。

圖52. 科隆大教堂朝南的“側麵”(左)和朝西的“正麵”(右)

下圖是科隆大教堂朝南的“側門”(左)和旁邊的“噴泉”(右)。

圖53. 科隆大教堂朝南的“側門”(左)和旁邊的“噴泉”(右)

在離開科隆大教堂之前,我請人拍攝我的留影。第一張圖(左)有大教堂的尖頂,但是我隻有一個頭。拍攝人堅持再拍一張,第二張圖(右)有我的上半身,但大教堂尖頂卻沒了,看起來很難兼顧。盡管如此,我還是對他表示千恩萬謝。

圖54. 我在科隆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我在科隆大教堂周圍已經兩個多小時,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回程路上拍攝的街頭風景。

圖55.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雕像(左)和萊茵金沙龍大樓前麵的市場(右)

圖56.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天鵝賓館(左)和寶格麗大樓(右)

圖57.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商業大樓(左)和小教堂(右)

當天下午1點半,我乘坐大巴回到船上。當天晚上10點,我們的河輪離開科隆,駛向荷蘭的“小孩堤防”。睡前閱讀今天的“維京日報”,得知今天是:美國的南北兩個達科他州(North & South Dakota)同年設立(188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