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九篇:海歸期間- 常州無錫
前一篇講述我在重慶工作時的旅遊經曆,本篇講我到常州和無錫的旅遊行程。
對於上海長三角,我曾經到過上海,杭州,蘇州和南京,但是從未到過常州和無錫。我兒的嶽父家住常州,聽說我正在“海歸”,就熱情地邀請我到他家做客,我兒也說他很熱情。所以我決定到常州和無錫一遊。
2009年6月12日,我與我兒夫妻從重慶出發,坐飛機到上海,再轉乘火車到常州。親家公開車到火車站接我到他家吃晚飯,沒想到他還是個“廚藝高手”,飯後就安排我住在他家。接著討論我在常州的旅遊行程,其實他早已做了詳細的計劃,征求我的意見,我當然同意。
常州市,位於長三角地區,江蘇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北瀕長江,南鄰太湖,西北望南京市,西靠鎮江市,隔江北望泰州市,東南臨無錫市。常州與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大都市等距相望,常州與蘇州和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常州市的水陸空交通條件都很好,京滬高鐵,京滬鐵路,蘇南沿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鹽泰錫常宜城際鐵路,滬寧高速公路等都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還有多條河網交織,水上交通有常州港,空中交通有常州奔牛國際機場。
常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曆史長達3200多年,常州有文字記載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公元前547年,吳王壽夢將第四子季劄封邑於延陵,此後曾經有過毗陵,晉陵,長春,嚐州,武進等名稱。公元589年,隋文帝於常熟縣置常州府,這是“常州”名稱的由來。
常州西南部山區有茅山,宜溧山, 鍋底山,伍員山等。湖泊有洮湖與滆湖。河流有京杭大運河,武宜運河,太滆運河,南運河等。常州水網密布,有江南水鄉之稱。常州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濕冷,夏悶熱,降水量主要在春夏兩季。
2009年6月13日,親家公帶我去遊覽“天目湖”。天目湖位於常州溧陽市南邊8公裏處,因為屬於“天目山”的餘脈,故名“天目湖”。天目湖是一個東西窄而南北長的深水湖,是江蘇省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被譽為“江南明珠”,“綠色仙境”。
天目湖的周圍,現存許多曆史文化遺址:有以春秋時代楚國人伍子胥命名的“伍員山”,有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讀書台”,還有唐代名刹“龍興寺”等。我們先在“天目湖賓館”吃午餐,是當地著名的“魚頭”,其實我對於魚類不太在行,吃不出什麽特殊的味道。
午飯後,親家公陪我進公園,下圖是我在“天目湖山水園”大門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天目湖山水園”標識牌前麵的留影。
圖1. 我在“天目湖山水園”大門前的留影
圖2. 我在“天目湖山水園”標識牌前麵的留影
下圖是天目湖裏的“假山流水”,再下圖是天目湖裏的遊船碼頭。
圖3. 天目湖山水園裏的“假山流水”
圖4. 天目湖裏的遊船碼頭
我們坐遊船到龍興島去參觀,下圖是天目湖裏“龍興島”的標識牌,再下圖是龍興島上的小瀑布。
圖5. 天目湖裏“龍興島”的標識牌
圖6. 天目湖裏“龍興島”上的小瀑布
2009年6月14日,親家公陪我去參加“西塘古鎮”的旅遊團。早上7點,旅遊大巴從常州出發,上午10點,到達錢塘江大橋,橋長30多公裏,往返穿行兩次,讓遊客“盡飽眼福”。但是那天霧氣太大,看不清楚,照相效果也不好,反正旅遊公司也算是盡力了。
圖7. 錢塘江大橋
當天上午11點,到達西塘古鎮,開始了一天的遊覽。西塘古鎮,屬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東北距上海90公裏,西南距杭州110公裏,西北距蘇州85公裏。西塘古鎮是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鎮,被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西塘古鎮曆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唐開元年間(713-741),建馬鳴庵。明宣德五年(1430),建嘉善縣。明正德年間(1506-1521),稱西塘鎮。明嘉靖年間(1556),倭寇入侵,市集被毀,後漸東移。清乾隆年間(1773),設縣丞署,清末廢署。
民國初年實行地方自治,西塘鎮為自治區公所。1930年,西塘為嘉善縣第3區。1934年,撤銷區建製,直屬縣政府,設鎮公所。1937年,西塘淪陷為日占區。1949年,西塘解放,1950年,成立西塘鎮政府。1951年,西塘鎮為縣直屬鎮。
西塘古鎮的“倪宅”,位於燒香港南33-35號,倪宅前後共五進,前有廊棚,後有花園,正廳名為“承慶堂”。清末民初建築。展館用較豐富的實物,史料,照片,再現了倪天增的卓著功績和公仆形象。
首先,導遊帶我們參觀西塘古鎮的“倪宅”,現在叫“倪天增故居博物館”。下圖是倪天增故居中的“承慶堂”,再下圖是倪天增故居中的“書畫室”,第三圖是倪天增故居中的倪天增青銅雕像。
圖8. 倪天增故居中的“承慶堂”
圖9. 倪天增故居中的“書畫室”
圖10. 倪天增故居中的倪天增青銅雕像
然後我們去參觀西塘古鎮的“觀音殿”(下圖)和“財神殿”(再下圖)。
圖11. 西塘古鎮的“觀音殿”
圖12. 西塘古鎮的財神殿“財神殿”
下圖是財神殿中的兩位“門神爺”:關公(左)和敬德(右)。
圖13. 財神殿中的兩位“門神爺”
“宅弄”是西塘的一大特色,分為連通兩條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後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內設在廳堂側麵的“陪弄”,122條“巷弄”交橫縱錯,構建了古鎮的整體框架。下圖是西塘古鎮的“街弄”,再下圖是“水弄”。
圖14.西塘古鎮的“街弄”
圖15. 西塘古鎮的“水弄”
“石橋”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內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24座石橋將古鎮的五塊地區連接成一片,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石柱木梁橋,至今保護完整。下圖是西塘古鎮的“石橋”。
圖16. 西塘古鎮的“石橋”
“煙雨長廊”是西塘建築最獨特的標誌。2000 多米的“煙雨長廊”,多數集中在北柵街,南柵街,朝南埭等商業區。所謂“雨廊”,其實就是帶頂的街,沿河一側還裝設靠背長椅。雨廊多為磚木結構,一般寬2-2.5米,既可遮陽又可避雨。
下圖是西塘古鎮的“煙雨長廊”,由圖可見,不論陰天下雨,還是陽光日曬,人們都可以在雨廊裏走家串戶,探親訪友,還可以沿街叫賣,討價還價。還真是江南水鄉的一大特色。
圖17. 西塘古鎮的“煙雨長廊”
下圖是在西塘古鎮煙雨長廊中的“當街演出”。既可“帝王將相”,也可“才子佳人”。下麵的當街演出,好像是“西廂記”之類的地方戲。
圖18. 西塘古鎮煙雨長廊中的“西廂記”
西塘古鎮“巷弄”裏的“巷”,有時非常狹窄,窄到一個人走都嫌擁擠。下圖是西塘古鎮“巷弄”的一個例子,窄巷子的人是親家公。
圖19. 西塘古鎮的“巷弄”
當天午飯後,旅遊大巴帶我們從西塘古鎮回到常州。
2009年6月15日,上午7點半,親家公帶我去遊覽“春秋淹城旅遊區”。“春秋淹城旅遊區”,分為5大區:“遺址”,“樂園”,“寶林禪寺”,“野生動物世界”,“傳統商業街坊”。該景區全方位演繹春秋時代的曆史和文化:“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700餘年的曆史。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第一次對淹城進行考察,確認淹城是古代居民的遺址。1986年,江蘇省考古隊對淹城遺址進行六年的考古發掘。最後認為,淹城是古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
淹城為何方人士所居?這個問題目前考古界尚無定論。東漢的《越絕書-吳地傳》和北宋的《太平寰宇記》說,該地區在春秋吳國時稱延陵,是春秋晚期吳王夢壽第四子季劄的食邑。季劄不滿闔閭刺殺王僚篡位,立誓“終身不入吳”,在自己封地延陵掘河築城,稱“淹城”。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一個“獨立王國”,“淹城”是淹留至死之意。但也有人推測,這裏曾經有過一個淹國,淹城為都城,但此說缺乏足夠的證據。關於淹城的來曆,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誰,仍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和曆史學家去揭示。
下圖是景區的標識牌,再下圖是進入景區的“鑒橋”,第三圖是“中國春秋淹城”的大門。
圖20. 春秋淹城遺址的標識牌
圖21. 春秋淹城遺址的“鑒橋”
圖22. “中國春秋淹城”的大門
下圖是“春秋淹城博物館”,再下圖是博物館裏的“吳越聖賢”橫匾。
圖23. 春秋淹城博物館
圖24. 春秋淹城博物館裏的“吳越聖賢”橫匾
下圖是春秋淹城的“仰淹府”牌坊,再圖是春秋淹城的“南北風畫廊”。
圖25. 春秋淹城的“仰淹府”牌坊
圖26. 春秋淹城的“南北風畫廊”
下圖是淹城的傳統商業街坊,再下圖是淹城的野生動物世界。
圖27. 淹城的傳統商業街坊
圖28. 淹城的野生動物世界
中午12點,我們結束了淹城的參觀,回到家裏吃午飯。下午,我自己出來去參觀“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始建於唐代永徽年間,唐代初名“光福寺”,北宋年間改為今名。天寧寺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常州市的主要旅遊景點。1983年,天寧寺被列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下圖是天寧寺的正門,再下圖是“天寧禪寺”標識牌,第三圖是天寧寺的“大肚彌勒佛”。
圖29. 常州“天寧寺”的正門
圖30. 天寧寺的“天寧禪寺”標識牌
圖31. 天寧寺裏的“大肚彌勒佛”
“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稱“三世佛”,即正中的釋迦尼佛,東方世界藥師琉璃光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殿的兩側牆上嵌有石刻的羅漢像518幅,其藝術水平之高,更為罕見,被視為寺中瑰寶。下圖是天寧寺裏的“大雄寶殿”。
圖32. 天寧寺裏的“大雄寶殿”
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頂禮,並親筆題寫“龍城象教”匾額。見上圖中的“龍城象教”匾額。
2005年,在常州天寧寺之後,以仿古的唐宋風格複建佛塔“天寧寶塔”,佛塔共有13層,呈八角形布局,總高154米,為迄今中華佛塔之最高,亦是世界之最高。塔旁還有“金龍盤玉柱”。下圖是“天寧寶塔”(左)和“金龍盤玉柱”。
圖33. 天寧寺裏的“天寧寶塔”(左)和“金龍盤玉柱”(右)
2009年6月16日,在親家公的安排下,我們兩人去做“無錫一日自助遊”。我們一大清早7點半,就從家裏去火車站,8點半從常州出發,9點半到達無錫。
無錫市,地處江南長三角,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無錫東鄰蘇州,距離上海128公裏。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離南京183公裏。北依長江,與泰州市隔江相望。無錫是長三角及蘇錫常都市圈的成員之一,被譽為“太湖明珠”。
無錫不僅是傳統的魚米水鄉,更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以及現代鄉鎮民營企業的搖籃。從無錫走出的,有諸顧愷之,錢穆,錢鍾書等諸多名流。還有以“寄暢園”,“蠡園”,“黿頭渚”等為代表的著名風景園林。
“無錫”一名的由來頗多,傳播最廣的觀點,是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誌》。戰國末年,秦國大將王翦攻破楚國後,率軍進駐錫山。軍士埋鍋造飯時得到石碑,上書“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王翦說天下可以太平了。“無錫”地名便這樣誕生了。
但近幾年根據語言學家在音韻學方麵的研究,無錫的地名可能來自古越族稱呼。“無”是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際意義。據語言學家考證,“無”為古吳語敬語的前綴,“無錫”的意思就是尊敬錫山的山神。
還有的研究表明,華夏的先祖伏羲氏起源於無錫古華山(今惠山),有的學者便據此推測說“無錫”為“伏羲”之古音譯。還有的學者認為,周初泰伯到吳國後的首都古稱“吳墟”,“無錫”因“吳墟”諧音而來。
無錫地處長三角,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很低。境內河網密布,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典型的魚米水鄉。無錫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無錫市的“黿頭渚”,位於城西南15公裏的太湖之濱,為突入湖中一島,因形似黿頭故名。黿頭渚為太湖第一名勝,有太湖佳絕處等譽稱。黿頭渚其名最早見於明代。清代無錫縣令廖綸偕友人遊覽黿頭渚時,寫下“包孕吳越”四個大字,鐫刻石壁之上,氣勢磅礴。
黿頭渚山水雄偉,氣象闊大,非人工模擬自然的傳統造園手法所能匡範。當初在建園時,園主多以皇家宮苑為模式,並親率工匠去北京看樣仿造。建築風格多為北式,連門窗花格都取官式,在江南諸園中確為獨有的一例。
如今黿頭渚公園內擁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裏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犢山晨霧,廣福古寺等十數處景點。我們隻有一天的時間,沒有到市內去參觀,而是從火車站直接去黿頭渚,下圖是黿頭渚公園的大門。
圖34. 黿頭渚公園大門
進入大門之後,步步登高,下圖是一個牌樓,上書“梯雲直上”。
圖35. 黿頭渚的“梯雲直上”牌樓
下圖是一個道教宮觀“摘星亭”。
圖36. 黿頭渚的“摘星亭”
黿頭渚近處湖中有三座小島,稱湖中三山。經過人工開發後,在島上構築具有道教色彩的“太湖仙島”,此仙島成為黿頭渚公園的一個新興景點,引來很多遊客前去遊覽。下圖是“太湖仙島”上,道教祖師“太上老君”的坐像。
圖37. 黿頭渚太湖仙島上“太上老君”的坐像
我們拾階而上,步入“天街”,將去參拜玉皇大帝。下圖是天宮裏的“天街”。
圖38. 黿頭渚太湖仙島上的“天街”
下圖是玉皇大帝的靈霄宮(左)和瑤池金母的西華殿(右)。
圖39. 玉皇大帝的靈霄宮(左)和瑤池金母的西華殿(右)
下圖是靈霄宮裏“玉皇大帝”的巨大頭像。
圖40. 靈霄宮裏“玉皇大帝”的巨大頭像
下圖是靈霄宮外的“神龜”。
圖41. 靈霄宮外的“神龜”
黿頭渚並不是道教的獨門天下,而是“各教並存”,下圖是佛教的“大肚彌勒佛”。
圖42. 黿頭渚裏的“大肚彌勒佛”
下圖是仿製的洛陽龍門石窟“蘆舍那大佛”。
圖43. 黿頭渚仿製的洛陽龍門石窟“蘆舍那大佛”
下圖是仿製重慶大足石刻的“巨大臥佛”。
圖44. 黿頭渚仿製的重慶大足石刻“巨大臥佛”
下圖是郭沫若手書的額匾“太湖佳絕處”。
圖45. 郭沫若手書的額匾“太湖佳絕處”
古人高攀龍曾在黿頭渚處隱居,留有詩句“馬鞍山上振衣,黿頭渚下濯足,一任閑來閑往,笑看世人局促”的詩句。後人將此史事刻於峭壁之上,字為“明高宗憲公濯足處”。下圖是“明高宗憲公濯足處”的石刻(紅色圓圈),再下圖我在“明高宗憲公濯足處”的留影。
圖46. 黿頭渚的“明高宗獻公濯足處”
圖47. 我在“明高宗獻公濯足處”的留影
黿頭渚上有一燈塔,建於1924年,為輪船公司通航時,地方人士集資建設以作賀。後幾經修葺,達到13米高度。下圖(右)是黿頭渚燈塔,下圖(左)是我在“明高宗憲公濯足處”的留影。
圖48. 我在“明高宗獻公濯足處”的留影(左)和“黿頭渚”燈塔(右)
在黿頭渚燈塔後邊,有一幅刻石。正麵刻有“黿頭渚”三字,為秦敦世所書。另一麵刻有“黿渚春濤”四字,為劉春霖所書,他是清代最後一位狀元。站在渚頭,盡觀太湖山水,波濤拍岸,遠眺石壁上“橫雲”和“包孕吳越”等崖刻,氣勢磅礴,雄偉非凡。
下圖是我在“黿頭渚”刻石旁邊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黿渚春濤”刻石旁邊的留影。
圖49. 我在“黿頭渚”刻石旁邊的留影
圖50. 我在“黿渚春濤”刻石旁邊的留影
從黿頭渚拾級而上,可到廣福寺。廣福寺原為南朝蕭梁時期的峭岩寺,上山路旁有一勺泉,取“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之義。1921年,了道大師於此專宏淨土,取“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峭岩寺更名為廣福寺,下圖是“廣福禪寺”。
圖51. 黿頭渚裏的“廣福禪寺”
當天下午3點半,我們趕上火車,4到半,回到常州,結束了“無錫一日自助遊”。
2011年12月14日,我在廣州結束“留交會”之後,回到美國之前,第二次來常州。這次的目的是看我的小孫子,他已經一歲半了,我還沒見過。我兒說他已經滿地跑了。下圖是我抱著小孫子的合影,這是我們第一次的“祖孫同框”。
圖52. 我抱著小孫子的合影
聽親家公說,蘇東坡多次到過常州,常州現有“東坡公園”。我聽到之後,馬上決定去看看。東坡公園位於一個三麵環水的半島和古運河中的半月島,兩島之間由一座古橋相連。公園內林木蔚秀,水清石奇,大運河繞園東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相傳蘇東坡先後11次來過常州,並且終老於此。蘇東坡曾乘船至此停泊。東坡公園就是他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後來南宋有人為紀念在常州終老的蘇東坡,建亭以示懷念。下圖是我在東坡公園中蘇東坡雕像前麵的留影。
圖53. 我在東坡公園中蘇東坡雕像前麵的留影
“仰蘇閣”位於東坡公園內,建於1996年。2009年以來,相關工作人員到四川眉山,海南瓊州,湖北黃岡等20多個城市尋訪東坡足跡,搜集與蘇東坡相關的文獻資料和書畫作品,存放在仰蘇閣內展出。我當天也到仰蘇閣去參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圖是東坡公園裏的“仰蘇閣”,再下圖是仰蘇閣前康熙皇帝題寫的“坡仙遺範”,第三圖是仰蘇閣下蘇東坡的詩詞刻石“大江東去”。
圖54. 東坡公園裏的“仰蘇閣”
圖55. 我在“坡仙遺範”題詞旁邊的留影
圖56. 仰蘇閣下的刻石“大江東去”
最後,讓我們以蘇東坡的“大江東去”來結束這篇遊記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謝謝你的鼓勵。
謝謝你的仔細認真。
我當時沒有什麽概念,都是親家公安排的,不僅無錫市內沒去,連太湖也沒去全,但願以後還有機會,謝謝你的建議。
從常州到西塘不經過錢塘江大橋,是旅遊公司專門帶遊客去參觀錢塘江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