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二十三篇:發揮餘熱再海歸(上)

(2022-09-23 00:11:38) 下一個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二十三篇:發揮餘熱再海歸(上)

前一篇講述我於2015年到北京出席我的“科研論文集”合同簽訂儀式,和到承德避暑山莊旅遊的經曆。本篇講述我於2016年到重慶開會,繼而在重慶“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 (簡稱中汽研)工作期間的旅遊行程。

2016年9月6-7日,“中汽研”在重慶召開“2016年汽車風洞技術國際研討會”。“中汽研”邀請我去參加會議並做講演,還負責我的國際旅差費。下圖是“研討會”的“會議指南”(左)和“論文集”(右)。

圖1. 2016年汽車風洞技術國際研討會的“會議指南”(左)和“論文集”(右)

2016年8月30日,我乘坐加航班機(AC 029),從溫哥華機場(YVR)起飛。跨洋飛行後, 8月31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PEK)。為什麽不在上海而在北京轉機呢?

說起來有點話長,簡言之有兩點原因。第一,我妻當時正在北京做事,所以租了一套房子,我可以在那裏住幾天,習慣國內的氣候和環境,也可以準備會上的講演稿。第二,我打算拜訪“學苑出版社”的責任編輯鄭澤英,商討出版我的新書《遊遍美國五十州》。

2011年,我曾經回國參加廣州的“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留交會),打算“再次海歸”。曾經與幾個招人單位進行過交談,發現他們嫌棄我年齡太大,不感興趣。於是,我放棄了“二次海歸”的打算,在廣州深圳海南島遊玩一通之後,回到美國繼續工作。

2013年,我虛歲七十,年逾古稀,決定退休。於是我三次橫跨美國,從美國底特律搬家到加拿大溫哥華退休養老。退休之後,開始實施多年來的願望:(1)出版一本論文集,(2)撰寫一本回憶錄。我把發表的論文搜集起來整理成冊,生成電子文件《科研論文集》。

2015年,我兒安楓“海歸”到上海工作多年,他認識一位朋友鄭澤英,在“學苑出版社”供職,她願意幫我出版論文集。於是我兒陪我去北京會見鄭澤英商討我的論文出版事宜。2016年,在鄭澤英的主導下,我的《科研論文集》由“學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第一個願望實現了,應該考慮第二個願望了。然而,我的個人經曆曲折複雜。出國之前,既有春風得意之時,也有逆境苦難之日,撰寫起來政治尺度不好拿捏。後來有人建議我寫“遊記”,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如何,我的回憶錄將會有很多“旅遊”方麵的內容。

我花費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遊遍美國五十州》的初稿。“一客不煩二主”,我準備聯係鄭澤英,請她再次幫忙出版這本新書。可惜她正到新疆出差,隻好把會麵的事情延後了。

2016年8月31日,中午12點,我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我妻到機場接我到她的住處。下圖是我在首都機場裏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她的住處“今日家園”小區門前的留影。

圖2. 我在北京首都機場裏的留影

圖3 我妻在“今日家園”小區門前的留影

2016年9月4日,我兒安楓從上海出差去大連路過北京,到我妻在北京的住處來看我,並且幫我設定我從國外帶回來的電腦和手機。我的電腦和手機,有時在中國不工作。下圖是我們三人在“今日家園”小區門前的合影。

圖4. 我與我妻我兒在“今日家園”小區門前的合影

我在北京的這一周,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重慶會議的講演稿,有時也抽出時間來修改新書《遊遍美國五十州》的初稿。下圖(左)是已經出版了的《科研論文集》,下圖(右)是正準備出版的新書《遊遍美國五十州》。

圖5.《科研論文集》的封麵(左)和《遊遍美國五十州》的封麵(右)

2016年9月5日,上午11點半,我與我妻乘南方航空班機(CZ29)從北京首都機場(PEK)起飛。下午2點半,到達重慶江北機場(CGK)。會議的工作人員接機,把我們送到重慶市渝北區的保利花園“皇冠廣場酒店”住下,下圖是保利花園“皇冠廣場酒店”。

圖6. 重慶市渝北區的保利花園“皇冠廣場酒店”

我的另一個兒子安揚當時正在深圳工作,聽說我到重慶開會,特地從深圳到重慶過來陪我,我們住在同一間酒店。2016年9月6日,“中汽研”派車來接我去開會,下圖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辦公大樓。

圖7. 重慶“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 的辦公大樓

下圖是會議代表在走進會場,走在中間的西裝白發者是我。左前方的兩個人是“中汽研”的曾煜(左)和石峰(右)。我後來在“中汽研”的活動,都是由曾煜開車接送。石峰也是“中汽研”與我聯係的負責人之一。

圖8. 我(中)與代表們在走進會場

上午9點,是開幕式,“中汽研”副總經理周舟主持會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領導和重慶市科委的領導致開幕詞。我們從國外來的代表被安排在會場前排的正中央,除了我之外,還有孫絡典(克萊斯勒),孫少雲(福特),和李文宗(底特律汽車谘詢公司)。

另外坐在前排正中的,還有美國的空氣動力學專家, El-Tahry(通用),Abdulnour(福特),Jean-Michel(美國汽車研究中心)。還有風洞技術專家Baader(德國),Ando(日本本田),CFD專家Ashok(印度)等人。按照會議的預定程序,與會代表陸續發表演講。

上午10點半,是茶歇,會議全體代表到“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辦公大樓門前照相。下圖是會議全體代表的合影,前排正中站立的西裝白發者是我。

圖9. 會議全體代表在“中汽研”辦公大樓前的合影

在中休期間,“中汽研”風洞中心的“首席專家”朱習加,問我是否可到“中汽研”來當掛名的“特邀專家”,待遇和孫絡典一樣,谘詢費每小時1000元,公司還負責往返國際旅差費。這已經是第三次邀請了,前兩次都被我婉拒了。我說讓我考慮考慮,明天再答複你。

朱習加是我在美國克萊斯勒工作時的同事,我在CFD部門做計算,她在風洞中心做實驗。在幾款汽車的研發中,我們緊密合作,獲得了成功,受到公司的重視和同業的認同。我們曾經在國際會議上同台講演,我們之間的私人關係,也相處得十分融洽。

2007年,朱習加從美國的克萊斯勒“海歸回國”,並且在上海工作多年。有一次還推薦我去她那裏工作,我在底特律都通過了麵試,但是沒有了下文,原來是經費不足,項目終止。當時她自己也不得不重新尋找工作。

2015年,她成功受聘成為“中汽研”風洞中心的“首席專家”,馬上想起我並向領導推薦我,還把我贈送給她個人的《科研論文集》,擺在風洞中心辦公室的台架上,讓大家隨時能閱讀,使得我人還未到,就已經在風洞中心“大名鼎鼎”了。

朱習加是我人生中的一位“伯樂”。我一生中的“伯樂”有好幾位。我兄是第一位,我高中的班主任老師是第二位,以後還有三四位,如何排我還沒想好。朱習加應該是最後的一位。當天晚上,我與我妻我兒仔細研究了一番,最後決定接受“中汽研”的邀請。

2016年9月7日,是會議的第二天。上午9點,是我的講演,題目是“汽車風振噪聲CFD仿真的綜述”(Survey of CFD Simulation on Vehicle Buffeting)。由於“汽車風振噪聲”是當時的“熱門課題”,聽眾提出不少問題,我都逐一作答。

下圖是我在會議上做講演。

圖10. 我在會議上做講演

中午12點,是閉幕式,“中汽研”的領導致閉幕詞,午餐後散會。在會場的門口,我看見貼出的海報:下午1點半,是安長發博士的“培訓課”,我感到有點突然。以前朱習加曾經對我說,要我和工程師們座談一次,現在變成了由我來給他們講課。

不過,我也不緊張,我的電腦裏有很多內容,稍加整理就是講稿,下圖是我在講課。

圖11. 我在“培訓班”上講課

我在美國工作時,不知道“Buffeting”的中文譯名。鮑歡歡說,標準的中文譯名是“風振噪聲”。由於“風振噪聲”是“熱門課題”,CFD的預測方法又是“新穎獨特”。聽眾都是“中汽研”的工程師,他們聚精會神,認真聽講,有時提問,對我也是一種鼓舞和鞭策。

“培訓課”一直到下午4點才結束。出乎我的預料,“中汽研”還付給我講課費5000元,我全部給了我兒,因為他從深圳過來再回去,是一筆額外的消費。

當天下午7點,“中汽研”風洞中心主任王勇和首席專家朱習加,在“錦繡山莊”設晚宴,招待國外回來的中國人。除我之外還有孫絡典,李文宗和魏偉(我在克萊斯勒時的同事)。 “中汽研”作陪的有馮偉,譙鑫,彭超,古靜,再加上我兒,共計11人。

晚宴上,我告訴朱習加,經過全家認真討論,決定接受“中汽研”的邀請。她聽了很高興。王勇聽了更高興,說等周舟回來後再簽約,這樣“比較正式”。周舟在當天會議結束後,馬上到外地出差了,下個星期一才能回來。

王勇又說,你們機票的改簽費,也由“中汽研”負責。後來,“中汽研”履行諾言,報銷了我的國際旅差費8000元,包括推遲飛回北京的“改簽費”。

2016年9月9日,原計劃是飛回北京,現在推遲了。“中汽研”的曾煜送我們到市中心,在渝中區的步行商業街逛街和購物。下圖是我與我妻在渝中區解放碑前麵的留影。

圖12. 我與我妻在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前麵的留影

2016年9月10日,曾煜來了,問我是否去過大足石刻,我說去過“寶頂山”,他說“北山”也很好看。我妻對“山”不感興趣,由我兒陪我去參觀北山。我們9點半出發,11點穿過大足城區,11點半到達“北山石刻”。

下圖是我與我兒在“北山石刻”入口處的合影。

圖13. 我與我兒在“北山石刻”入口處的合影

下圖是“龍崗山”,再下圖是喬石題字的“藝術寶莊”,第三圖示楚圖南題字的“孝經亭”。

圖14. 北山石刻的“龍崗山”

圖15. 北山石刻的“藝術寶莊”

圖16. 北山石刻的“孝經亭”

下圖是“北山摩崖造像”的標識牌。

圖17. “北山摩崖造像”的標識牌

“北山石刻”景點的導遊員是個當地培養出來的小姑娘,她講解得很仔細。尤其是當談到“北山石刻”的倡導者韋君靖,更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她說,韋君靖是個陝西籍軍人。晚唐僖宗(874—888)年間,王仙芝黃巢攻入長安,韋君靖擁立唐僖宗進入“北山”。

韋君靖護駕有功,步步榮升。在唐昭宗大順元年(890)時,升任昌州刺史及四州都指揮。但他沒有因地位顯赫地盤穩固而舒心。受曆代大唐君主奉佛教為國教的思想影響,要在附近的龍崗山崖壁上鑿刻佛教人物或故事,以弘揚佛法為善事。由他個人出資,主持摩崖刻佛。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開始鑿刻“毗沙門天王”和“千手觀音”。毗沙門天王被軍旅視為保護神,因此將其雕刻在北山佛灣之首。下圖是“毗沙門天王”,再下圖是“千手觀音”。

圖18.“北山摩崖造像”之一的“毗沙門天王”

圖19. “北山摩崖造像”之一的“千手觀音”

2016年9月12日,“中汽研”副總經理周舟出差回來了,決定今天舉行正式“簽約儀式”。一大清早就派人到酒店來接我們到辦公大樓,在一個會議室裏舉行正式“簽約儀式”。下圖是我們在“簽約儀式”上的合影,合影的中央是我。

圖20. 我們在“簽約儀式”上的合影

出席簽約儀式的有:“中汽研”副總經理周舟(左四),風洞中心主任王勇(左三),“首席專家”朱習加(左二),CFD負責人馮偉(左一),風洞建設者石峰(右一)。我妻(右三)與我兒(右二)也參加了“簽約儀式”。青年才俊鮑歡歡是攝影者,不在照片內。

下圖是周舟副總經理在“簽約儀式”上,為我頒發“特聘高級顧問”聘書。

圖21. 周舟副總經理為我頒發“特聘高級專家”聘書

“簽約儀式”結束後,我與有關人員進行了座談。周舟說,目前“中汽研”已經聘請三位海外高級專家:美國的孫絡典,日本的大橋聖子,加拿大的安長發。他又說,現在安博士加盟“中汽研”,定能使我們的技術工作更上一層樓。

我在座談會上表態,願在“中汽研”這個平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汽車的研發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妻表示對我全力支持,我兒也表示,我爸年老體弱,每次回國工作,自己一定全程陪同。另外,周舟,王勇和朱習加建議我參加10月份的“上海會議”。

下圖是座談會上的照片,左一是朱習加,左二是周舟,左三是王勇,背麵對鏡頭的是我。再下圖還是我們座談會上的照片,正麵的是我,旁邊的是我妻,再旁邊的是我兒,背對鏡頭的是前述的三個人。

圖22. 我與有關人員進行座談

圖23. 我與有關人員進行座談

這是我“第三次海歸”,與前兩次大不相同。第一次在“中國重慶長安汽車”是“氣候不適”,不到半年,辭職回美。第二次在“廣州留交會”上“單位不適,無人招我”,會後即回美國,繼續工作。這次不同:“單位熱情,求賢若渴”,“適當安排,避開高溫,短期工作”。

“簽約儀式”和“座談會”結束後,我們三人回到酒店,我們都很興奮,立即討論今後的生活規劃,每個人的生活規劃都得進行調整。我妻見天氣晴朗,建議外出照相。幾天來的緊張忙碌,是該放鬆一下了。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們當時拍攝的照片。

圖24. 我與我妻在酒店後麵草坪上的合影

圖25. 我妻在酒店後麵花園裏的留影

圖26. 我妻在酒店後麵花園裏的留影

我妻在外邊陽光下照相還嫌不夠,又在酒店大樓裏照了兩張相。下圖是她在咖啡間(左)和花盆旁(右)的留影。

圖27. 我妻在酒店內部大廳裏的留影

2016年9月13日,我們離開了重慶,我兒去深圳工作,我與我妻回北京。上午11點半,我與我妻從重慶江北機場(CGK)起飛,下午2點半,到達北京首都機場(PEK)。重慶之行就此結束。我的回程機票是九天之後,所以我在北京又停留了幾天。

在這幾天當中,我主要是構思和草擬10月份“上海會議”的講演稿。至於我的新作《遊遍美國五十州》,一來我沒有太多時間,二來鄭澤英依然出差未歸,也就不得不暫時放下了。2016年9月22日,我從北京(PEK)起飛,同日到達溫哥華(YVR),這次旅行到此結束。

2016年10月23日,我從溫哥華(YVR)起飛,第二天到達上海浦東機場(PVG),我兒也從深圳飛來,參加“上海會議”,我們同住上海“新逸大酒店”,下圖是上海“新逸大酒店”。

圖 28. 上海“新逸大酒店”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16年年會暨展覽會”和“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年會”的聯合會議,於2016年10月26-28日,在“上海會展中心”召開。下圖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程序冊暨展覽會刊”(左)和“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年會程序冊”(右)。

圖 29.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程序冊暨展覽會刊(左)和國際智能網聯年會程序冊(右)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SAE-China),是中國汽車工程領域中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該學會前身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汽車工程分會,1985年,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目前有20多個專業分會,涵蓋汽車工程各個領域。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是國際汽車工程學會(SAE International)的成員。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最初建立時,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成立於1902年。

二十世紀初,美國有數十家汽車製造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工程師們對技術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了很大的需求,他們希望開發出工程標準,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應運而生。後來發展成世界性的國際汽車工程學會。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每年在美國底特律舉辦各種學術會議和汽車博覽會,既進行學術技術交流,又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已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建立了工作關係,促進兩國汽車產業及汽車技術的提高與發展。

2016年10月25日,我與我兒從“新逸大酒店”出來,乘地鐵到“上海會議”會場去報到。下圖是我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標識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兒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大樓前的留影。

圖 30. 我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標識牌前的留影

圖 31. 我兒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大樓前的留影

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我與我兒在報到處注冊,見到大會秘書處的賈倩倩女士。她給了我一大包會議材料。我還算是嘉賓(VIP),可以參加明天開幕式之後的(VIP)晚宴。然後我與我兒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的周圍到處看看,最後回到酒店。

2016年10月26日,是大會的第一天,上午9點,是開幕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常務副理事長張進華主持會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理事長付於武致開幕詞。然後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會。下圖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歐陽明高在講解技術路線圖。

圖 32. 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圖發布會

上午10點,大會舉行“首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授予儀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是個人會員的最高級別,同時也是學會賦予會員的最高榮譽。會士稱號在學術上有重大成就,是對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本年第一次進行會士評選工作,下圖是“會士授予儀式”。

圖 33. 首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授予儀式

上午10點半,舉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饒斌獎”的頒獎典禮。饒斌(1913-1987),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享有“中國汽車之父”的盛譽。他曾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2013年,為紀念饒斌誕辰一百周年,學會設置了饒斌獎。

下圖是“饒斌獎”的頒獎典禮,獲獎的是“一汽”原廠長耿昭傑,他坐在輪椅上接受獎項。

圖 34. 中國汽車工業“饒斌獎”頒獎典禮

中午12點,“中汽研”風洞中心主任王勇找到我,邀請我到上海“小南國”飯店去吃午餐。期間與我談了很多“中汽研”的情況,包括孫絡典,魏偉,譙鑫,葉堅,孫少雲等情況。下圖是上海“小南國”飯店。

圖 35. 上海“小南國”飯店

2016年10月27日,我與我兒到會議的展覽館去參觀,展覽大廳有幾十個展商,分布在一個弧形的大廳裏,包括我以前工作過的“長安汽車”,還有我常使用軟件“Fluent”的廠商“ANSYS”。弧形展覽大廳的中央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展廳。

下圖是我兒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展廳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同一個位置上的留影。

圖 36. 我兒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展廳前的留影

圖 37. 我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展廳前的留影

2016年10月28日,我參加專題分會會議:“空氣動力學,仿真驅動的外形設計” (S17)。分會主席是吉林大學教授馬芳武。首先,會上發言的八位專家站在台前,麵對觀眾“亮相”,然後每個人都作一個簡短的發言。

我在發言中強調,國家“珍惜人才,求賢若渴”。自己願意“發揮餘熱,再作貢獻”。最後一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八位專家在前台“亮相”之後,各回座位。由分會主席馬芳武主持,各位專家按順序作講演。

下圖是我們八人站在講台前麵的照片,左起第三人是孫少雲,第四人是馬芳武,第五人是孫絡典,右起第二人是李文宗,第三人是我。再下圖是我在會上作簡短發言。第三圖是我在會上作講演。

圖 38. 八位專家在空氣動力學分會會場上“亮相”

圖 39. 我在空氣動力學分會上作簡短發言

圖 40. 我在空氣動力學分會上作講演

下圖是有人站起來提問題,我兒(前排左)在聽眾席上聚精會神地聽我解答。

圖 41. 我兒在空氣動力學分會上聚精會神地聽我解答

我在“空氣動力學”專題分會上的講演題目是:“汽車風振噪聲的形成機理和減噪技巧”。主要是對汽車風振噪聲的形成機理和控製方式逐一說明。形成機理有四部分“空穴流動”,“海爾霍姆茲諧振腔”,“剪切層的不穩定性”和“漩渦脫落”。

在會後與“中汽研”的討論中,我提出辦培訓班,分四次講解汽車風振噪聲的形成機理和控製方式。不久,“中汽研”向國內有關汽車行業的“產學研”單位,發出培訓班的通告,我將把演講的主體部分進行展開,舉辦四次技術培訓,對汽車風振噪聲進行詳細的介紹。

2016年10月29日,會議結束後,我兒回深圳。我為了明天趕飛機,我移住到機場附近的“上海航空公司”大酒店,下圖是“上海航空公司”大酒店。

圖 42. “上海航空公司”大酒店

2016年10月30日,下午6點,我乘坐加航班機(AC 026),從上海浦東機場(PVG)起飛,飛行10小時。當天下午1點,飛機到達溫哥華(YVR),我乘坐公交車回到家,從而結束了“上海開會”的行程。

在“上海會議”的時候,馮偉提出請我到合肥的“江淮汽車”去做“技術培訓”。馮偉已與“江淮汽車”合作多時,想利用我的“海外特聘專家”身份,爭取他們與“中汽研”更多的技術合作,王勇也表示同意。於是,我於同年11月開始了“合肥之旅”。

2016年11月19日中午,我與我兒乘加航班機(AC 025)從溫哥華(YVR)起飛。11月20日傍晚,我到達上海浦東機場(PVG)轉機。11月21日,我們乘坐的南方航空的(MU 5467),到達合肥新橋機場(HFE),住進合肥的“凱寶河風麗景酒店”。

下圖是合肥的“凱寶河風麗景酒店”。

圖 43. 合肥的“凱寶河風麗景酒店”

“中汽研”的馮偉已經提前來到合肥,與“江淮汽車”接洽“技術培訓”事宜。我到達的當天,馮偉與“江淮汽車”的汪文斌和李輝,到酒店來接我們去外麵的餐館參加晚宴。在晚宴上,敲定了我明後天在“江淮汽車”的活動日程。

11月22日,上午9點,李輝來接我去“江淮汽車”。下圖是安徽合肥“江淮汽車”的辦公大樓。再下圖是江淮汽車的“技術中心”,左圖是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的標識牌,右圖是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大廳裏的“地球儀”。

圖44. 安徽合肥“江淮汽車”的辦公大樓

圖45.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的標識牌(左)和技術中心大廳裏的“地球儀”(右)

下圖是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的大廳。看起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非常迅速,連合肥這樣的二線城市,“江淮汽車”的“技術中心”都有這樣豪華的大樓。大廳中央有個“地球儀”,大廳的正前方,有個巨大的屏幕,標示出當天的活動項目。

圖46.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的大廳

上午9點半,我開始為江淮培訓班講課,講課的第一部分是“汽車風噪的理論和性能開發”,第二部分是“汽車風振噪聲的計算流體力學仿真”。學員們似乎對第二部分興趣更為濃厚。我在講課中重點強調:

“機會與挑戰共存,榮譽與責任同在”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re Dual Twins

Honor and Obligation are Co-Existing

午餐後,我參加了“江淮汽車”的“實駕活動”,在專設跑道上試驗三台車的“風振噪聲”。其中的第一台,“風振噪聲”最小,第三台“風振噪聲”最大。最後商定,把“風振噪聲”最小和最大的兩台汽車作為試驗品,由“中汽研”開發“減噪”的合作研究。

2016年11月23日,上午10點半,我們離開酒店去機場,下圖是安徽合肥的新橋機場。

圖47. 安徽合肥的新橋機場

下午3點半,飛機從合肥新橋機場(HFE)起飛,下午5點半,飛機到達重慶江北機場(CGK)。有人接站,送我們住進重慶市渝北區的“朗琴睿品酒店”,下圖是 “朗琴睿品酒店”。

圖48. 重慶市渝北區的“朗琴睿品酒店”

2016年11月24日,上午7點半,“中汽研”的曾煜,來接我們去公司吃早餐。上午9點,我與王勇和朱習加開一個小會,討論如何開展“風振噪聲”的研究規劃和技術傳承人選。他們告訴我說,最近剛剛招進一個重慶大學的博士生張全周。

下午2點,曾煜送我們回酒店,以後的十幾天都是這樣。早晨接我們上班,在公司吃早餐,上午工作大半天,下午送我們回酒店。在一般情況下,我在午睡後工作一下午,晚飯後,休息一會兒,又繼續工作到深夜,主要是準備第二天的工作。

11月25日,上午9點,我召開“風振噪聲”團隊的工作會議。馮偉找來八個青年工程師,說他們都是“風振噪聲”團隊的成員。我簡單地詢問一下他們的情況,他們八個人來自不同的學校,專業背景也各不相同,一時間很難挑選,我將繼續考察。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張全周找到20多篇用中文發表的“風振噪聲”論文,全都引用了我在美國(SAE)年會上發表的英文論文。以後的兩天,我把所有的論文都看了一遍。使得我對國內“風振噪聲”研究的進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為我的工作計劃提供了具體的目標。

11月27日,是總結“路駕實踐”報告的日子。“朗德科技”的韓昊,提供越野車“Highlander”的風振噪聲“路測數據”。我報告了房車“Toyota”的“路測感觀”。該車是我的私人汽車,我在“上海會議”之前,在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上測試的。

這些“路駕實踐”報告雖然數據不全,但也對“風振噪聲”研究的開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很多工程師沒有“風振噪聲”的親身體驗,坐在車裏才感受到“風振噪聲”研究的必要性。下圖是越野車“Highlander”,再下圖是我的房車“Toyota”。

圖49. 越野車“Highlander”

圖50. 我的房車“Toyota”

11月28日,上午10點,我再次召開“風振噪聲”的工作會議,研究“風振噪聲”團隊的工作計劃。參加者有馮偉和他的八個青年工程師,張全周有課沒來。我布置了第一階段(Step I)的研究項目。同時要求每人寫一份簡曆給我,包括特長,愛好和工作經曆。

11月29日,上午8點半,我開始講課。這是我為“中汽研”培訓班講課的第一部分:“風振噪聲中的流體力學基本概念之一,剪切層的不穩定性”(Basic Concepts in Fluid Mechanics on Buffeting I, Shear Layer Instability)。

12月1日,我與朱習加作了一次“長談”。她一直是我的“伯樂”,也是風洞中心的“靈魂人物”。我講“五條”,第一條,這次來重慶的目的是“講課”,11月29日講的課程,屬於“掃盲”的性質,讓公司的人從外行“普及”成內行,使以後的工作能有個群眾基礎。

另外一條是“實駕活動”,由於公司的認真安排,“實駕活動”比我想象得要好。獲得了“Highlander”的“風振噪聲路測數據”。雖然數據不太完整,但是已經相當有用。我希望再搞一次幾個車的“實駕活動”。

合適的“外部資源”非常關鍵,尤其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我對“江淮培訓”很有感觸。他們似乎熱情很高,不僅前來聽課,還搞了三個車的“實駕活動”。雖然沒有記錄數據,但是感性認識很深。我對馮偉說,要他們的電子文件作為CFD模型。

另外的“外部資源”是高等院校,比如重慶大學。有你這個“資深校友”,再加上小張這個“聯係紐帶”。大學裏的計算條件和資料來源更為方便。重慶大學有個“汽車工程學苑”,應該能夠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我在美國發表的幾篇論文,他們都認真地閱讀和引用。

第三條是,我來考察“風振噪聲”的“仿真三條件”。“硬件”部分沒有接觸過,馮偉說,他們從廣州計算中心買機時。“軟件”部分聽馮偉說,張全周用STAR-CCM+。對於Fluent,馮偉說他自己會用,但我尚未見到他的實際算例。

第四條是“工作團隊”,馮偉成立了一個小組,已經開過兩次會,第一次是讓每人自我介紹,看來都不如小張。我已經布置他們作第一步(Step I),是NASA的一個成熟算例,時間是四個月。等我下次來重慶時,會有一些結果,那時再考慮第二步(Step II)。

最後的一條是在外邊講課。北京有個汽車技術培訓中心,孫絡典曾經講過課,又推薦我去講課。我在“上海會議”上說過,我願意以畢生所學,為祖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做出貢獻。但是我必須得到“中汽研”的許可,首先征求你的意見。

如果你們同意,我將在明年春季,先到上海講課,然後再來重慶工作。屆時,馮偉的小組應該有了一定的進展。技術傳承的人選也會有了眉目。那時,“風振噪聲”的項目,可以由技術傳承的人員再推進到第二步。我的這些“長談”,基本上都得到了她的“首肯”。

12月2日,上午8點半,王勇帶我去訪問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同行者有朱習加,馮偉和我兒。上午9點半,我們到達重慶大學。下麵的(左)圖是我在重慶大學校門口的留影,下麵的(右)圖是我在重慶大學主教學樓校門前的留影。

圖51. 我在重慶大學校門口的留影(左)和在主教學樓門前(右)的留影

上午10點,我在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作講演,講演的題目是:“關於汽車風振噪聲CFD仿真的綜述”。聽眾坐滿了大廳,我講得也很投入,事後朱習加說我在講台上“活蹦亂跳”。講演完郭鋼院長前來向我祝賀,最後郭剛院長為我頒發“傑出講演紀念狀”。

下圖是我在講台上作講演時的照片,再下圖郭鋼院長在向我祝賀,第三圖是郭剛院長為我頒發“傑出講演紀念狀”。

圖52. 我在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作講演

圖53. 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郭鋼院長向我祝賀

圖54. 重慶大學郭鋼院長向我頒發“傑出講演紀念狀”

2016年12月3日,上午10點,從重慶江北機場(CGK)起飛。中午12點,到達上海浦東機場(PVG)轉機。下午6點,從上海起飛。同日中午12點,到達溫哥華機場(YVR)回家。從而結束了我的這次合肥重慶之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