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寶島台灣自助遊》(之二)遊日月潭

(2022-03-09 06:08:16) 下一個

老安遊記《寶島台灣自助遊》(之二)遊日月潭

上一篇講我們初到台北的旅遊經曆,本篇講述我們在日月潭的旅遊行程。

2017年9月18日清晨,我們離開台北的旅館來到台北火車站。在自動售票機上,用悠遊卡買了兩人從台北到台中的火車票,每人1350(NTD)。當天上午9點,火車從台北出發南下,10點到達新竹,有人下車有人上車。新竹的地理位置,見下麵圖1中的第2點。

圖1. 台灣地圖

新竹(Hsinchu),位於台灣西北部,是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北台灣最早建立的城市(1718)。新竹西臨台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和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接。全境除南半部的竹東丘陵外,其餘是地勢低矮的平原

新竹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鎮,日治時期(1936)台灣總督府在此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中華民國(1970)在此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此設置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了大批投資廠商和許多高科技人才,從而加速了台灣高科技工業的發展。

新竹清華大學,全稱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簡稱清大或清華。其前身起源於中國北京清華學堂。該校曾經幾次更迭,1956年,由梅貽琦主導,在台灣新竹市複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大學二校門的縮小複製品,象征兩校的深厚淵源和一脈相承。

梅貽琦(1889-1962),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和北京清華大學。曾任教育部長和清華大學校長。抗戰期間主持西南聯大工作。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由北大清華南開雲南昆明組成的大學。抗戰八年時間(1938-1945),畢業學生2000餘人。

西南聯大最初由清華校長梅貽琦,北大校長蔣夢麟和南開校長張伯苓三人組成校務委員會,由梅貽琦任校務委員會主席。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和南開分別回原址複校。

前清華校長劉兆玄,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時說過,兩岸“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2010)。目前雙方合作提供課程,學術訪問及雙聯學位等。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和台灣清華之校友服務。

我們的火車11點到達台中。台中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3點。

台中(Taichung),是台灣第二大都會區的核心城市。台中的周邊與台灣省的六個相鄰,北鄰苗栗縣新竹縣,南鄰彰化縣南投縣,西臨台灣海峽,東隔中央山脈花蓮縣相鄰,東北以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毗鄰宜蘭縣

清代以前,台中便開始出現聚落,但不如鹿港繁榮。其現代化城市的雛形,是1900年在日治時期形成的。“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台中的名稱始於那個時期。日本人刻意把它打造成現代化城市,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柳川,宣傳片中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我們用悠遊卡在台中火車站買了兩人的日月潭遊船票。把行李存入火車站的衣櫃之後,就乘坐汽車去日月潭,車費也從悠遊卡裏扣除。“優哉遊哉”,悠遊卡,真方便!行車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到達日月潭的水設碼頭。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4點。

日月潭(Sun Moon Lake),位於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是個半天然的淡水湖泊水力發電用的水庫。日月潭是台灣本島麵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平均水麵海拔736米,常態麵積大約8平方公裏,最高水深27米,該潭蘊含的自然生態非常豐富。

日月潭是台灣邵族生活的主要地區之一,邵族人稱日月潭為“水社海”。過去邵族稱居住在山裏的高山族為“沙連”, 這裏又是山區最大的積水盆地,所以日月潭及其周圍的地區得名為“水沙連”。此外日月潭還有“水社大湖,龍湖,珠潭,雙潭”等名稱。

現今的日月潭是日潭和月潭的合稱,兩潭的名稱分別來自對兩大部分水色及輪廓的描繪。日潭形狀像太陽(日輪),月潭形狀像月亮(月鉤),故有“日月”之名,兩潭由拉魯島(Lalu Island)分開。日月潭景色自古以來倍受讚賞,多次被列入台灣八景之一,

下麵是日月潭風景區的地圖。

圖2. 日月潭風景區的地圖

我們首先來到日月潭邊的日月潭鎮。日月潭鎮不大,但是很擁擠,到處都是接待外地遊客的旅店。例如名人大酒店,巧兒軒民宿等,下圖是日月潭鎮街頭的照片。

圖3. 日月潭鎮街頭的照片

在日月潭鎮的旁邊,也有一些高層建築,例如日月潭度假勝地大酒店(Sun Moon Lake Resort Hotel)等,下圖是日月潭度假勝地大酒店。

圖4. 日月潭度假勝地大酒店

我們的汽車停泊在水設碼頭,那裏已經停了很多遊船在等候遊客的到來。我們下車之後,馬上乘坐遊船向對岸駛去。下圖是水設碼頭,再下麵的兩圖是日月潭上的遊船

圖5. 日月潭的水設碼頭

圖6. 日月潭水設碼頭上的遊船

圖7. 日月潭上的遊船

不一會兒功夫,我們的遊船到達對岸的伊達邵碼頭,伊達邵碼頭的背後是一片群山,籠罩在雲霧之中,碼頭前已經有了一些遊船,下圖是伊達邵碼頭。

圖8. 日月潭的伊達邵碼頭

伊達邵碼頭是一個遊客集中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小販在叫賣,還有一個活的“自由女神”在高舉著火炬,等待人們來打賞,下圖是這個渾身白色的“自由女神”。

圖9. 日月潭的伊達邵碼頭上活的“自由女神”

這種小兒科的把戲我在歐美旅遊的時候常常見到,通常打不打賞沒關係,我們也沒有理她,徑自向前走去。伊達邵碼頭是上山纜車的起點,我與我兒馬上買票上山,下圖是我兒在纜車入口大門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纜車入口大門前的留影。

圖10. 我兒在日月潭伊達邵碼頭上的纜車入口

圖11. 我在日月潭伊達邵碼頭上的纜車入口

看到纜車入口的大門,我又有了一點兒感觸。與中國大陸相比,大部分台灣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兒“崇美哈日”的傾向。就連我們在台北住宿的小旅店,各種通知都是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標出。眼前的這個纜車入口,不就是日本神社的大門麽?

日月潭纜車(Sun Moon Lake Ropeway),是台灣第一座民間規劃,民間興建和營運的公共纜車係統,2009年開始使用。纜車的路線從日月潭東湖畔伊達邵碼頭開始,到九族文化村觀山樓為止,全長1877.15米,在搭乘纜車的途中,可以俯瞰日月潭的美麗景色。

下麵是日月潭纜車的截麵圖。

圖12. 日月潭纜車的截麵圖

這套纜車係統由奧地利的公司設計製造,共有86個車廂,顏色為紅黃藍綠四種,分別代表太陽(日),月亮(月),湖水(潭)和山林(綠野)。下麵的兩圖是我在出發後回頭拍攝的起點伊達邵纜車站,第一圖的的纜車是紅色,第二圖的纜車是藍色

圖13. 我在途中回頭拍攝的伊達邵纜車起點站

圖14. 我在途中回頭拍攝的伊達邵纜車起點站

下麵的兩圖是我在途中向前方拍攝的日月潭纜車,第一圖的纜車是紅色,第二圖的纜車是黃色,一路上我沒有見到過綠色的纜車。

圖15. 我在途中向前方拍攝的日月潭纜車

圖16. 我在途中向前方拍攝的日月潭纜車

下麵的兩圖是我在纜車上拍攝的日月潭風景,第一圖的位置距離纜車起點不遠,第二圖的位置接近纜車終點,在第二圖,中央的小島是分隔日潭和月潭的拉魯島。

圖17. 從日月潭纜車上俯瞰日月潭

圖18. 從日月潭纜車上俯瞰日月潭

下圖是我在纜車上向前方拍攝的日月潭纜車終點站,九族文化村。它的建築與伊達邵起始站不太一樣,是個大圓頂加上瞭望塔的形狀。

圖19. 日月潭纜車的終點站九族文化村

下圖是日月潭風景區九族文化村的入口。

圖20. 日月潭風景區九族文化村的入口

九族文化村(Formosa Aboriginal Culture Village),是台灣著名的主題遊樂園,九族的名稱來源,是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九個台灣原住民族群。園區依山而建,其製高點是海拔900的觀山樓,內部以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特色為主,另外設有多項遊樂設施。

下午1點半,我們從九族文化村又乘纜車回到了伊達邵碼頭,碼頭上還是那樣熙熙嚷嚷,人滿為患。在一個小攤位上,有一個街頭藝人正在燒製玻璃藝術品。一些遊客掏錢購買,因為價格很便宜。我們沒有購買,因為太脆不好帶,下圖是街頭藝人在表演燒製藝術品。

圖21. 日月潭風景區的街頭藝人在表演燒製玻璃藝術品

下一個景點是玄光寺,我們乘坐遊船去玄光寺碼頭。我遠遠地看到南邊的慈恩塔與玄奘寺,就把它們拍攝了下來。下圖是慈恩塔,再下圖是玄奘寺。

圖22. 日月潭南邊的慈恩塔

圖23. 日月潭南邊的玄奘寺

在靠近玄光碼頭的時候,我看見玄光島上,有一個二層觀光平台和旁邊的燈塔,就把它們也拍攝了下來(見下圖)。

圖24. 日月潭玄光島上的二層觀光台和旁邊的燈塔

下圖是剛剛離開玄光碼頭的(一紅一白)兩條遊船。

圖25. 日月潭玄光碼頭上剛剛離開的兩條遊船

下圖是日月潭玄光碼頭上的遊客中心,這裏遊客很多非常熱鬧。

圖26. 日月潭玄光碼頭上的遊客中心

玄光寺,是位於日月潭畔的一座佛寺,曾供奉過玄奘的部分頂骨。1955年,修建玄奘頂骨奉安所,日本埼玉縣慈恩寺將部分玄奘頂骨送給台灣。1965年,玄光寺建設完工,原供於奉安所的玄奘頂骨也隨之移奉到玄光寺。下圖是玄光寺外的玄奘浮雕像。

圖27. 日月潭玄光寺外的玄奘浮雕像

下圖是我與我兒在玄光寺門前的留影。

圖28. 我與我兒在日月潭玄光寺門前的留影

中國大陸客日月潭遊湖觀光之賜,此寺被街頭藝人認作黃金表演地段,旁邊的茶葉蛋販也受到大陸客的喜愛,生意日益興隆。此寺地勢高可以俯瞰日月潭拉魯島,又因離碼頭近,還有鐫刻紅字“日月潭玄光寺”的地標石,所以成為最熱門的拍照景點。

大陸客拍照時不惜插隊發生口角,因而該地標石被戲稱為“吵架石”。日月潭管理處為了平息風波,分別在附近的幾處景點,陸續增設刻有同樣字跡的地標石。下圖是我與我兒在“日月潭玄光寺”地標石旁邊的留影。

圖29. 我與我兒在日月潭玄光寺地標石旁邊的留影

下圖是我兒在瞭望台上的留影,背景是日月潭的拉魯島,再下圖是我在同一位置上的留影。

圖30. 我兒在日月潭玄光寺瞭望台上的留影

圖31. 我在日月潭玄光寺瞭望台上的留影

我們逛完了玄光寺,看完了歌舞表演,照完了想照的相,坐遊船回到水設碼頭。然後再乘坐汽車回到台中火車站,取出了寄存的行李。還是使用悠遊卡,買了台中到嘉義的火車票。當天下午7點半從台中出發,行車半個小時,8點到達嘉義。

嘉義位於南台灣,地處嘉南平原,在北回歸線以北,但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均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嘉義是阿裏山森林鐵路的起點。嘉義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5點。

晚上9點,我們找到預定的旅館,榮宮大飯店,住一天,1100(NTD),下圖是榮宮大飯店。

圖32. 我們在嘉義住宿的旅館榮宮大飯店

放下行李後,我們到外邊吃晚飯。今天一整天玩下來感覺很累,簡單地洗漱一下就休息了,準備明天遊覽阿裏山國家森林公園。

第二天早晨出來之後,我看到榮宮大飯店的旁邊,有一個神社,裝潢得非常漂亮,就把它納入了我的鏡頭。

圖33. 嘉義榮宮大飯店旁邊的神社

另外,我還在街角上看到一個高台,高台上有一個大鍾,覺得很好看,就把它拍攝了下來,(見下麵的左圖)。下麵的右圖是昨晚拍攝的榮宮大飯店立式招牌。

圖34. 嘉義榮宮大飯店的立式招牌(左)和街角上的高台大鍾(右)

------------------------------------------------------------------------------

後記

在我出國前的1985年,中國大陸旅遊當局評選出當時的十個熱門景點(Top 10):

  1. 北京故宮
  2. 北京八達嶺長城
  3. 西安臨潼兵馬俑
  4. 安徽黃山
  5. 蘇州園林
  6. 杭州西湖
  7. 桂林山水
  8. 長江三峽
  9. 承德避暑山莊
  10. 台灣日月潭

這十個熱門景點,我曾到過前麵的九個,隻差一個台灣日月潭。那時我就想彌補這個遺憾,但是當時隔著台灣海峽兩岸分治,隻能用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的《鄉愁》來表達:

那時候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台灣)在那頭        (括號裏的話是我說的)

2017年9月18日,一天的“日月潭之遊”,終於了卻我多年的心願。但是,詩人餘光中卻在同年12月14日去世,曆史的巧合,令人不勝唏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