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三篇:大洋洲遊輪 - 澳大利亞

(2021-10-03 00:40:30)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三篇:大洋洲遊輪 - 澳大利亞

上一篇講新西蘭部分,本篇講澳大利亞部分,首先對澳大利亞的地理曆史作簡單的了解。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半球,麵積7百多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也是世界上麵積第六大的國家。澳大利亞四麵環海,海上鄰國七八個,包括新西蘭在內。

澳大利亞全國可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個地區。中部地區是遼闊的沙漠,幹旱而少雨。澳大利亞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東南部沿海,東北部海岸有世界聞名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最大的離島塔斯馬尼亞(Tasmania),位於南部海域。

1606年,是第一次有書麵記載的歐洲人登陸澳大利亞,荷蘭人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登陸。同年西班牙航海家也在澳大利亞登陸。17世紀早期,荷蘭,法國英國的探險家相繼來到澳大利亞。

1770年,英國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在前往太平洋的途中,發現了澳大利亞東部,他占領了那裏並宣稱為英國的屬地。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新南威爾士,作為犯人流放地。1829年,西澳大利亞被吞並,也成為囚犯流放地。

1901年1月1日組成了第一個隸屬於英國的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1927年,墨爾本(Melbourne)與悉尼(Sydney)相爭首都地位,經協議後定都為折衷地點的堪培拉(Canberra)。

1942年,由於受到日本的潛在威脅和英國在亞洲的節節敗退,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開始向美國傾斜。1951年,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並簽訂了澳新美條約(ANZUS)。

1986年,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獨立,但是作為君主立憲製國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保留澳大利亞女王的身份。1999年,舉行了提議國體轉變為議會製共和國全民公投遭到否決,當時的共識是:隻要女王仍然在位,澳大利亞就不會成為共和國。

下麵繼續講我們在海上的遊輪生活,2005年1月1-2日的新年期間,我們乘坐的荷美公司遊輪斯代坦丹號(Statendam,Holland America Line),跨過塔斯曼海,2006年1月3日清晨,到達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伯爾尼(Bernie)。

塔斯馬尼亞(Tasmania),簡稱塔州,是澳大利亞唯一的,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約240公裏的外海,與澳大利亞本土最南方的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隔海相望。塔州的範圍包括塔斯馬尼亞本島和周圍的小島。

塔斯馬尼亞號稱“天然之州”,亦稱“澳大利亞版的新西蘭”,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地理上作為獨立島嶼,當地有較大的未開發天然地帶,全州 40% 的麵積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者世界自然遺產

我們在伯爾尼通過澳大利亞移民局和海關的時候,出示了荷美遊輪公司協助辦理的電子簽證卡(ETA),檢驗合格後就進入澳大利亞了。我們在伯爾尼上岸後差不多可以遊玩一整天,因為晚上六點遊輪才離開伯爾尼駛向墨爾本。

既然到了澳大利亞,還得換點澳大利亞元才方便,當時兌換率是 $1.00 USD = $1.50 AUD,下麵的圖3是澳大利亞元的樣品。

圖 1. 澳大利亞元 $5 AUD

我與我妻在塔斯馬尼亞的伯爾尼玩了大半天,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入境後所拍攝的照片。

圖 2. 我與我妻到達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伯爾尼

然後我們到海邊去玩,下圖是我妻在海灘礁石上的留影。

圖 3. 我妻在塔斯馬尼亞伯爾尼的海灘

之後我們到伯爾尼城裏去觀光,下圖是我妻在伯爾尼遊客中心外麵花園裏的留影,再下圖是伯爾尼市區的街景。

圖 4. 我妻在塔斯馬尼亞伯爾尼的遊客中心

圖 5. 塔斯馬尼亞伯爾尼市區的街景

逛完伯爾尼的海灘和市區,我們就回到了港口,下圖是我妻在遊輪停靠的海港碼頭上。

圖 6. 我妻在遊輪停靠的伯爾尼海港碼頭上

下圖是我妻在遊輪的船舷旁。

圖 7. 遊輪停泊在伯爾尼港口,我妻在遊輪的船舷旁

我們從伯爾尼港口回到遊輪之後,我妻仍然興趣不減,船裏船外到處找地方照相。

圖 8. 我與我妻在遊輪珠寶店裏的合影

圖 9. 我妻在遊輪裏到處找地方照相

圖 10. 我與我妻在遊輪的主樓層大廳裏

2005年1月4日早晨,遊輪到達澳大利亞的墨爾本(Melbourne)。墨爾本,簡稱墨城,是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維多利亞州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亦是澳大利亞人口排名第二大的城市,墨爾本也是全國的文化商業教育娛樂餐飲體育旅遊中心。

圖 11. 遊輪到達墨爾本,我與我妻在船舷旁

我們下船後參加了墨爾本市區的一日遊(Melbourne City Highlights),包括悼念澳大利亞軍團死亡將士的紀念神社(Remembrance Shrine),墨爾本植物園(Botanic Garden),還有墨爾本的鬧市區(Downtown Melbourne)等等。下麵是我與我妻在澳大利亞紀念神社的照片。

圖 12. 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紀念神社

圖 13. 我與我妻在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紀念神社

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墨爾本植物園,我妻高興地在花園裏到處照相。

圖 14. 我妻在墨爾本植物園

圖 15. 我妻在墨爾本植物園

旅遊大巴還帶我們在墨爾本市區裏到處轉,下麵是當時拍攝的照片。

圖 16. 墨爾本市的高樓大廈

圖 17. 墨爾本市的體育場

大約中午時分,市區的一日遊結束了,我們回到船上吃過午餐之後,又下船乘坐市區的電車到市中心商業區去遊覽。因為剛剛過了聖誕節和新年,城裏的節日氣氛仍然不減,還是到處張燈結彩,十分熱鬧。下麵是我們邊走邊拍的幾張照片。

圖 18. 我與我妻在墨爾本廣場上的節日裝飾綠塔前

圖 19. 我與我妻在墨爾本廣場上的節日裝飾金星下

圖 20. 我在墨爾本的展覽館門前

我在一個花園裏看見一坐雕像,就拍照下來。仔細讀一下說明才知道,此人是威廉-約翰-克拉克爵士(Sir William John Clarke,1831-1897),是維多利亞州的創建者之一,尤其對墨爾本貢獻良多,所以人民為他樹碑立傳。

圖 21. 威廉-約翰-克拉克爵士的雕像

在鬧市區裏,我妻看到一個瘦長大鼻子的卡通人物,馬上跑過去合影。

圖 22. 我妻與卡通人物 “瘦長大鼻子”合影

我們又遇到一個滿是五角星的“紅蘋果”,我妻馬上又跑過去合影。

圖 23. 我妻與滿是五角星的 “紅蘋果”合影

當天晚上,船上在會場裏放映大屏幕電影驚險動作片《世界的戰爭》(War of the World),導演是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phen Spielberg),主演是湯姆-克魯茲(Tom Cruse)。

2005年1月5日,遊輪離開墨爾本開往悉尼,全天都在海上航行,船上安排了一個訪問演員後台的活動,我妻興奮得不得了,拉著我早早地去排隊進入後台。我不是追星族,但我妻是,為了不使她掃興,我也進入了後台,我妻高興地與他們每個人都有合影。

圖 24. 我妻與演員在後台合影

圖 25. 我妻與演員在後台合影

圖 26. 我妻與演員在後台合影

圖 27. 我妻與演員在後台合影

圖 28. 我妻與演員在後台合影

遊輪全天在海上,我們全天在船上,我妻又抓緊時間照相了,下麵是當時拍攝的照片。

圖 29. 我與我妻在遊輪上的合影

圖 30. 我妻在遊輪上到處照相

圖 31. 我妻在遊輪上到處照相

2005年1月6日清晨,遊輪到達澳大利亞的悉尼(Sydney)。悉尼,中文又譯為雪梨,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帶,是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在英語裏,市民俗稱悉尼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第一個澳大利亞殖民地,是英國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船長阿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在悉尼灣建立殖民地。悉尼曾經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上主要的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海港大橋而聞名。

我們下船後就在悉尼港四周到處參觀和照相,首先是我們乘坐的荷美號遊輪,然後是著名的地標,大衣架式的悉尼跨海大橋,再後是更為著名的地標,船帆貝殼式的悉尼歌劇院。

圖 32. 我與我妻在荷美遊輪前的留影

圖 33. 我與我妻以荷美遊輪為背景的合影

圖 34. 我與我妻以悉尼跨海大橋為背景的合影

圖 35. 我與我妻以悉尼歌劇院為背景的合影

圖 36. 我與我妻在悉尼歌劇院門前的合影

圖 37. 我妻在悉尼海港的通道上

圖 38. 我與我妻在悉尼海港的通道上

圖 39. 我與我妻在悉尼海港的通道上

我們還買票登上了悉尼塔(Sydney Tower)的頂端,360度地俯瞰悉尼市區和悉尼港灣。

圖 40. 澳大利亞的悉尼塔(Sydney Tower)

圖 41. 從悉尼塔頂俯瞰市區與港灣

圖 42. 從悉尼塔頂俯瞰城市裏的花園

從悉尼塔出來之後,我們信步倘佯在悉尼街頭上,遇到好看的地方就照相,下麵的幾張圖是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43. 我妻在悉尼鬧市區的步行街上

圖 44. 悉尼鬧市區的百貨大樓

圖 45.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雕像

中午回到遊輪吃過午餐,然後下來乘坐港口的觀賞遊船,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悉尼港灣(Bay of Sydney)裏轉了一大圈,下麵是在遊船上拍攝的照片。

圖 46. 從遊船上遙望悉尼的城市天際線

圖 47. 從遊船上遙望悉尼外圍的豪華住宅

圖 48. 從遊船上觀看大衣架式的悉尼跨海大橋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悉尼市的標誌性建築。劇院的設計者是丹麥建築師約恩-烏鬆(Jorn Uzon),1959年開始,1973年建成。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悉尼歌劇院特有的船帆貝殼式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我們的觀賞遊船圍繞著它兜了半圈,使我能在幾個不同的角度拍下它的雄姿。

圖 49. 從遊船上觀看船帆貝殼式的悉尼歌劇院(前左)

圖 50. 從遊船上觀看船帆貝殼式的悉尼歌劇院(前右)

圖 51. 從遊船上觀看船帆貝殼式的悉尼歌劇院(後左)

圖 52. 從遊船上觀看船帆貝殼式的悉尼歌劇院(後右)

晚上的活動是冰激淩聚會(Ice Cream Party),與新認識的朋友告別,然後就是付清賬單打包行李,準備明天下船出關飛回老家。

2006年1月7日,早晨七點半下船,由汽車送到悉尼國際機場(SYD),下午乘坐聯航班機(UA-826),飛往洛杉磯(LAX),再轉機飛到芝加哥(ORD),最後於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半,到達底特律(DTW),由朋友接機送我們回家,整個聖誕節加新年的長假,到此結束了。

總結一下:這次大洋洲的遊輪之旅,曆時19天,到過兩個國家,花費1萬2千300多美元,雖然耗資不菲,但是豐富了閱曆,增長了見識,實際上還是物有所值,再一次體驗了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