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追尋美國總統的足跡》第七篇 --- 威爾遜,教授總統,參加一戰

(2021-05-07 00:22:50) 下一個

第二十八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任期:1913-1921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國第28任總統,他的主張被後人稱為威爾遜主義。在19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他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為總統。此前,他曾先後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和新澤西州州長,是唯一的一位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美國總統。

在2006年底,由美國著名曆史學家所評比出的“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威爾遜排名第十,在總統排名中,位居第五,僅次於華盛頓,林肯,小羅斯福和傑斐遜。

家族背景

1856年12月28日,一個男孩在弗吉尼亞州斯湯頓鎮(Staunton,Virginia)降生了。父親是約瑟夫-威爾遜(Joseph Wilson),母親是珍妮特-伍德羅(Janet Woodrow)。男孩的全名叫做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全名中既包括父親的姓威爾遜,也包括母親的姓伍德羅,當然還有他的本名湯瑪斯(Thomas)。

小湯瑪斯的祖父,蘇格蘭後裔的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於1807年舉家移民到美國,生了個兒子叫約瑟夫-威爾遜(Joseph Wilson),即小湯瑪斯之父。

小湯瑪斯的外祖父,蘇格蘭後裔的湯瑪斯-伍德羅(Thomas Woodrow),生了個女兒叫做珍妮特-伍德羅(Janet Woodrow),即小湯瑪斯之母。

早年生活

小湯瑪斯在喬治亞奧古斯塔(Augusta,Georgia)度過了他的童年。因患有閱讀障礙症,所以在家裏接受父親的指導,大約十歲才開始學習閱讀,他還在奧古斯塔的一個小型學校上過課。

在內戰後的1870-1874年間,因為父親在哥倫比亞神學院擔任教授,所以他一直在南卡羅來納哥倫比亞(Columbia, South Carolina)生活。

1873年,17歲的小湯瑪斯在戴維森學院上學一年,之後作為新生,他轉學到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Princeton,New Jersey)就讀。

1879年,23歲時,他進入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一年之後因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學。退學後,搬到北卡羅來納威爾明頓(Wellington,North Carolina)居住,開始了他的政治學研究。

成為律師

1882年,26歲時,已經成年的伍德羅-威爾遜在喬治亞的亞特蘭大(Atlanta,Georgia)開始了他的律師生涯。受邀於當年的同學,作為合夥人加入了新建的律師事務所,並參加了弗吉尼亞州的司法考試。

1882年10月18日參加出庭考試,主考官同意了他的答辯。隨後他開始撰寫論文《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會政體》(Congression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簡稱為《國會政體》)。

1886年,威爾遜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題目為《國會製政府:對美國政治的研究》(Congressional Government: A Study in American Politics),這篇論文為他在學術界獲得了聲譽。

學術經曆

1886年至1887年,威爾遜在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書,並且拒絕了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邀請。

1890年,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擔任法學和政治經濟學教授。189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一百五十周年校慶時,威爾遜發表一篇題為《為國服務的普林斯頓》(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的演講,後來這個講演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常用格言。

1902年,威爾遜晉升為校長,盡管當時學校的捐贈隻有四百萬美元,但威爾遜試圖為教學係統撥兩百萬,為科學學院撥一百萬,為新建築和提升工資撥三百萬。

雖然沒有達到全部目標,但他確實把教職工隊伍從112人擴充到174人,對每一個教師,都是由他親自考核認定是優秀的。他所開發的課程方針,以後被證明都是高等教育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發展和創新。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威爾遜(Wilson – President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我於2010年7月22日曾經到過普林斯頓大學去參觀,大學的校園相當漂亮,到處都是歐洲大陸城堡式的建築,我很興奮,拍攝了很多照片,下麵幾個是其中的實例。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新澤西州州長

1910年,威爾遜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競選新澤西州州長,輕鬆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成為第34任新澤西州州長,任期為1911-1913年。

新澤西州州長威爾遜(Wilson - Governor of New Jersey )

1912年6月25日,民主黨的全國大會在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Baltimore,Maryland)召開,以決定誰是總統候選人。威爾遜作為競爭者之一參加了大會。一開始,幾乎每一輪的投票都落後於對手,但是後來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威爾遜在最終的投票中勝出。

由於共和黨候選人之間的內部競爭,嚴重地分散了選票,所以威爾遜毫無困難地贏得了競選的勝利,當選為第28任美國總統,任期從1913年3月4日開始,湯瑪斯-馬歇爾(Thomas Marshall)為副總統。

威爾遜總統的就職典禮(Wilson at Inauguration Ceremony)

總統任期

第一任期

出生於弗吉尼亞而成長於喬治亞的威爾遜是從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當選以來,第一位選舉產生的南方民主黨總統,也是從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離任之後,第一個入主白宮的南方民主黨總統。

威爾遜在第一任期內,建立了聯邦儲備係統,通過了經濟法案,實施了反托拉斯行動。他的戰爭政策是盡量避免美國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願意充當交戰雙方的調停者。

第二任期

在1917年之前,威爾遜一直恪守1914年的中立宣言。但由於德國在1917年發動無限製潛艇戰,並且秘密邀請墨西哥與德國結盟反美之後,威爾遜為“使世界安全以確保民主”,將美國帶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不過,他沒有和英法簽署一個正式的同盟,而隻是作為合作(Associated)力量而加入。他通過征兵大幅擴軍,並把高度自由的指揮權,戰略戰術以及外交行動,授予約翰-潘興將軍(John Pershing)。

1917年4月2日,他在國會發表了曆史性的請求參戰演講,戰爭谘文(War Message)。那天的華盛頓寒冷而陰雨,但並不妨礙數以千計的支持者舉行集會支持威爾遜。他們中數百人手持美國國旗,氣氛高漲而熾烈。

在這之前的夜晚,威爾遜幾乎沒有睡覺,而是和他的親密朋友愛德華-豪斯(尊稱豪斯中校)反複審閱他的演講稿。

4月2日晚上,他先是前往參議院,戰爭部和海軍部討論宣戰事宜,隨後在20:30分前後到達國會。他走上演講台,按特定的順序在講桌上疊好他的講稿,隨後響起了一陣他在國會從不曾體驗過的雷鳴般的掌聲。

威爾遜的參戰講演(Wilson–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Germany)

在這篇戰爭谘文中,威爾遜著重向國會闡述美國為什麽要參戰。他先指出德意誌帝國政府已經聲明其潛艇將擊沉任何駛近英國,愛爾蘭和西歐海岸的船隻。令他擔憂的並不是因此造成的船隻或財產損失,而是被這些無差別攻擊所奪去的無辜生命。

威爾遜宣稱,盡管他之前的想法是保持武裝中立國的地位,但已經變得不合時宜。他建議國會做出聲明,宣布德意誌帝國政府最近所采取的行動已經無異於對美國的戰爭。

此外,由於美國還從一封截獲的送往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的電報中,得到了德國意圖說服墨西哥攻擊美國的證據,威爾遜認為德國政府“打算在我們家門口煽動我們的敵人。”

在演講的最後,威爾遜稱世界將再次得到民主所需要的安全。演講結束時,全體聽眾再次對威爾遜報以熱烈的掌聲。他的演講不隻是針對國會,也包括美國公眾。

十四點和平原則

1918年1月8日,威爾遜闡述十四點關於國際和平的一攬子建議,十四點原則主要是:

  1. 簽訂公開條約,杜絕秘密外交
  2. 平時和戰時海上航行的絕對自由
  3. 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4. 裁軍和限製軍備
  5. 公道地處置殖民地
  6. 歸還被占領的俄國土地,世界各國協助解決俄國問題
  7. 恢複比利時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8. 阿爾薩斯-洛林以及其他被占領的土地歸還法國
  9. 根據民族分布線修正意大利疆界
  10. 允許奧匈帝國境內各民族自治
  11. 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的領土應予以恢複,塞爾維亞應取得出海口,巴爾幹國家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應由國際保證
  12. 土耳其境內各民族應予自治,達達尼爾海峽國際化
  13. 建立獨立的大波蘭
  14. 建立國際聯合機構

但是,法國因為工農業和人口的巨大戰損,企圖從德國獲得高額賠款,而英國作為海上強國又不想開放海洋自由。

為此,威爾遜不得不在巴黎和會上分別與法國總理和英國首相達成妥協,以確保十四點原則的實施和國際聯盟的建立。不過盡管國聯建立了,美國參議院卻沒有批準美國加入。

美國自己也幹涉別國的內政,在1914-1918年間,對許多拉美國家進行幹涉,特別是對墨西哥海地古巴巴拿馬

俄國因十月革命於1917年退出戰爭後,為防止德國或布爾什維克政權接管早先協約國支援沙皇克倫斯基政府的武器裝備和補給物資,協約國向俄國派出大批幹涉部隊。

但是這些部隊大多未實現既定目標。威爾遜也派出了幹涉軍,盡管美國幹涉軍不是到俄國與布爾什維克交戰,但雙方還是發生了幾次衝突。盡管威爾遜幹涉的動機本無惡意,但是美國的入侵還是引起了俄國革命者的憎恨。

巴黎和會

一戰結束後,威爾遜參加了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的談判。他的目標是明確的:幫助受壓迫國家獲得主權和確保一個公正的和平。1918年1月8日,威爾遜發表了十四點和平原則,首次論述了關於成立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想法。

威爾遜在巴黎和會(Wilson at Paris Peace Conference)

為了開巴黎和會,他在巴黎待了6個月,這也使他成為首位在任內出訪歐洲的美國總統。和會期間,他不倦地推銷他的計劃,最終在凡爾賽條約中加入關於創建國際聯盟的章節。

巴黎和會四巨頭(Big Four at Paris Peace Conference)

盡管威爾遜為創建國聯所作的努力,使他在1920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沒能夠在入盟一事上贏得參議院的支持,美國從未加入國聯。

威爾遜拒絕共和黨的代表出席巴黎和會,曆史學家普遍認為威爾遜未能使美國加入國聯是他任內所犯的最大錯誤。凡爾賽條約中的種種苛刻條款招致德國民眾對條約的極大怨恨,最終導致希特勒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919年5月4日,上萬名北京學生和市民齊聚街頭,向北洋政府發出了強烈抗議,著名的“五四運動”就此爆發。

它的起因是當年一月份召開的巴黎和會,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應邀出席。本以為可以在巴黎揚眉吐氣,誰料人家根本就不把你放在眼裏,該收的權利一樣沒收回來,山東也從德國人控製轉而落入日本人之手。

就在半年前,北京高校還專門為慶祝一戰勝利而放假三天,由於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人們滿心歡喜地認為,從此不再受列強的擺布。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巴黎和會摧毀了中國人對威爾遜美好的幻覺,終於認清了“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

中國的五四運動(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

戰後時期

威爾遜對戰後複員的問題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了複員過程異常混亂。四百萬士兵在身無分文,沒有任何安頓計劃和救濟的情況下,被送回美國。農田價格在戰時泡沫的破滅,導致許多農民破產,或身陷新購土地所欠下的債務之中。

在任內的最後三年,威爾遜與包括豪斯中校在內的許多親密政治夥伴或盟友分道揚鑣。曆史學家推斷可能是一係列的中風影響了他的人格。威爾遜想再次連任,但他的民主黨政府已經分崩離析。德裔選民因戰爭期間所受到的待遇而憤慨,愛爾蘭裔選民則因為他未支持愛爾蘭的獨立而不滿。

喪失工作能力

威爾遜為了獲得美國人民對加入國聯的支持,連續走訪全國各地發表演講,這給他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壓力。在演講旅行將要結束的1919年9月25日,他在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發表推廣國聯的演講後,威爾遜終於昏倒在地。

1919年10月2日,又一次嚴重的中風發作,他幾乎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他的左半邊身子完全癱瘓,左眼也失明,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內他都要使用輪椅,而在這之後他也要靠拐杖走路。威爾遜的殘疾情況,直到他1924年2月3日去世之前,始終沒有對外公開。

除了極個別場合之外,威爾遜在整個剩下的任期內有意識地避讓副總統湯瑪斯-馬歇爾,他的內閣成員以及訪問白宮的國會議員。他的夫人伊蒂絲(Edith)不但照顧他的起居,還負責將政務分類,決定哪些由威爾遜過目,哪些留給他的內閣處理。

威爾遜中風後簽署文件(Wilson Signing When He Was Sick)

威爾遜的身體狀況是美國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總統喪失工作能力的情形,這也是通過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重要原因。

政治理念

威爾遜理想主義

在曆史學家約翰-庫珀(John Cooper)看來,威爾遜是一個驚人高效的作家和思想家。威爾遜用兩個手指在一台哈蒙德牌打字機上完成了他的大部分演講稿和其他寫作。

大衛-肯尼迪(David Kennedy)認為,即使曆經富蘭克林-羅斯福亨利-基辛格等現實主義者做過的一些調整,美國的外交政策從1914年以來一直都遵循著威爾遜理想主義。

肯尼迪評論認為,自威爾遜以來,曆任總統都信奉威爾遜主義的核心精髓。“尼克鬆就把威爾遜的肖像掛在白宮內閣會議室中,威爾遜的思想持續統治著美國的外交政策。”

私生活

健康

威爾遜的母親是憂鬱症患者,似乎威爾遜自己也總是覺得他身體比實際情況要差。不過,他確實在早年就患有動脈高血壓,這種病在20世紀早期幾乎沒有什麽治療辦法。威爾遜在39歲就第一次中風。

在擔任總統期間,他發生過數次原因不明的手臂無力症狀,眼底檢查發現他的視網膜動脈異常。1919年9月,威爾遜先後頭痛,出現複視,左側肢體有細微的無力感。今天分析認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腦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即所謂“小中風”)所致。

當年10月3日,62歲的威爾遜發生一次極為嚴重的中風,導致左半身不遂。他一度臥床數周,除妻子和醫生外,盡管是敷衍式的出席,也不與別人見麵。威爾遜在此後的任期中,始終處於顯著的半殘疾狀態。

家庭

1885年威爾遜迎娶了喬治亞羅馬市的一位牧師的女兒愛倫-艾克森(Ellen Axson)。兩人育有三女。1914年8月6日,第一夫人愛倫因患腎炎不幸病逝。

威爾遜全家福(Wilson Family)

威爾遜隨後在1915年迎娶了伊迪絲-柏林(Edith Bolling)。伊蒂絲是以前的印第安部落酋長的著名女兒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的直係後代。

興趣

威爾遜是一位早期的汽車愛好者,任總統時他幾乎每天都要乘汽車,他最喜歡的車是一輛1919年生產的Pierce-Arrow牌轎車。他還是棒球愛好者,另外,威爾遜還常騎自行車。因為不能在華盛頓特區騎自行車,就改打高爾夫球。不過,他主要是憑熱情而非技巧參與這項運動。

威爾遜的汽車(Automobile of Wilson)

病逝

1921年離任之後,威爾遜和他的妻子伊迪絲搬到華盛頓使館區居住。他依然每天乘車出行,並在周六晚上到基思劇院去觀看歌舞雜耍表演。

1924年2月3日,威爾遜病逝於家中,享壽68歲。他被葬在華盛頓國家教堂。他是唯一的一位葬於此處的美國總統。

威爾遜在華盛頓特區的長眠地(Tomb of Wilson in Washington, DC)

守寡37年後,威爾遜夫人伊蒂絲於1961年12月28日病逝。這一天恰好是她受邀出席伍德羅-威爾遜大橋開通典禮的日子,也是威爾遜105周年的冥誕。

伊蒂絲把她家留給全國史跡保存托管會(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托管會把這棟房屋改建成紀念威爾遜的故居博物館,1964年對外開放,1964年列為國家曆史地標,1966年列入國家史跡名錄

我於2012年9月7日曾經到過威爾遜總統的故居參觀,下麵是那天拍攝的照片。

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伍德羅-威爾遜博物館(Woodrow Wilson Museum)

伍德羅-威爾遜博物館(Woodrow Wilson Museu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