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安遊記《追尋美國總統的足跡》第十七篇 --- 波爾克,美墨戰爭,拚命三郎

(2021-05-17 00:09:01) 下一個

第十一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James Polk),任期:1845-1849

詹姆斯-波爾克(James Polk)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James Knox Polk),1795年11月2日-1849年6月15日,第11任美國總統,1845年3月4日 - 1849年3月4日,民主黨人士。

波爾克是美國內戰之前最後一位“強勢”總統,由於成功領導了美墨戰爭,知名度進一步上升,堅持推行了對美國領土的第二次大規模的擴張。

2006年,由美國著名曆史學家所評比出的“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波爾克排名第五十,在總統排名中,在林登-約翰遜之後,位居第十五。

早年生活

1795年11月2日,詹姆斯-波爾克於出生在北卡羅萊納夏洛特(Charlotte)附近的潘維爾(Pineville)一所農舍之中,是十個孩子中的長子。

他的父親薩繆爾-波爾克(Samuel Polk)是個有蘇格蘭-愛爾蘭血統的奴隸主,農場主兼測量員。他的母親簡-諾克斯(Jane Knox),是蘇格蘭人的後代,她將她的長子以她父親詹姆斯-諾克斯(James Knox)的名字來命名。

我於2012年9月9日曾經造訪過波爾克總統在潘維爾(Pineville)的出生地。

波爾克總統出生地(Birthplace of President Polk)

波爾克總統出生地(Birthplace of President Polk)

波爾克總統出生地(Birthplace of President Polk)

1806年,波爾克一家人遷移到田納西州的中部,薩繆爾-波爾克成了當地最重要的種植園主之一,並當上了郡法官,家族開始繁榮興旺。

小詹姆斯的童年時代,身體比較瘦弱,這對他的早期學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1812年17歲時,他的父親設法帶他乘大篷車到費城去看一個醫生。

然而他的疼痛變得難以忍受,隻好轉而去看較近的另一個醫生,為他取出了腎結石,然而這次手術可能導致他不育,因為他從未有過自己的小孩。

詹姆斯-波爾克痊愈之後,從18歲開始接受正規教育,一開始在自己家附近的教堂裏學習。後來進入了默弗裏斯伯勒學院,在那兒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薩拉-柴爾德裏斯(Sarah Childress)。

1816年,波爾克21歲時,他的父親在田納西州的哥倫比亞市(Columbia,Tennessee)買下了一棟住宅,波爾克在那裏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那時波爾克已經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他在大學裏接觸了社會,學會了講演,1818年23歲,以優異成績畢業。

我於2012年9月15日曾經到過波爾克在哥倫比亞市的故居去參觀,拍攝了如下的照片。

波爾克年輕時的故居(Polk Boyhood Home)

波爾克年輕時的故居(Polk Boyhood Home)

不久,波爾克畢業之後,來到了納什維爾(Nashville),跟隨著名律師學習法律。他在1819-1822年給田納西州參議院當辦事員,在這個位置上他熟悉了立法機關的日常事務。

1820年6月,他進入了哥倫比亞律師事務所進行實踐,因為那時他所工作的參議院正在休假。他第一個案件是幫助自己的父親與一個受政府救濟的人打官司,最後他贏得了訴訟。

政治生涯

波爾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湯瑪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強烈支持者,所以他被培養成為一名傑斐遜派的民主黨人,他最初擔任的公職是田納西州參議院當辦事員。

不久,他辭去了這個職位以便去州立法院活動,在那裏他擊敗了一名在職者。他的演說廣受歡迎,這使他贏得了“演說台上的拿破侖”的綽號。

這個時期,波爾克向薩拉-柴爾德裏斯(Sarah Childress)求婚, 1824年1月1日在墨菲波羅(Murfreesboro)結婚。當時波爾克29歲,柴爾德裏斯21歲,他們的婚姻一直持續到波爾克去世,他們沒有孩子。

在波爾克的政治生涯中,薩拉為她丈夫的講演提供協助,在政治問題上給他建議,這對他的競選活動大有裨益,有個故事講到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曾經起到撮合這對男女的作用。

波爾克成了安德魯-傑克遜的主要支持者,1824年,傑克遜競選總統,波爾克競選眾議院議員,傑克遜失敗了,波爾克卻成功了。

雖然傑克遜贏得了普選,但他和其他候選人一樣(約翰-昆西-亞當斯亨利-克雷威廉-克勞福德),都沒有贏得過半選票,眾議院隻好從中挑選一個,結果是亞當斯成為總統。

在眾議院中,波爾克是傑克遜派民主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反對美國第二銀行,支持紙幣與金銀掛鉤而不信任銀行,重視農業而不是工業。這些行為使他得到了“小胡桃”的綽號,影射傑克遜的綽號“老胡桃”(意為“硬漢”)。

182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傑克遜擊敗亞當斯當選為總統(1829-1837),波爾克開始飛黃騰達,他成了議會裏的領袖,作為財政委員會的主席,是傑克遜最得力的助手。

眾議院議長

1835年12月,波爾克成為眾議院議長,任期四年(1835-1839)。傑克遜總統卸任後,繼任總統是民主黨人馬丁-範布倫(Martin van Buren)。波爾克領導的是一個分裂的眾議院:民主黨與輝格黨的兩黨之爭,民主黨和輝格黨內部的派係林立,還有其它政黨的參與。

田納西州長

1835年,民主黨人丟掉了田納西州州長的職位,這樣的形勢下,人們說服波爾克返回本地以拯救他們的黨。1839年波爾克離開了眾議院,成為田納西州州長的候選人,最終敗給了輝格黨對手。

184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範布倫被輝格黨人威廉-亨利-哈裏遜(William Henry Harrison)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波爾克失去了連任州長的機會,輸給了輝格黨的對手,1843年他再次競選州長,但仍然遭到失敗。

在三次選戰中,他始終關注輝格黨和民主黨人之間在經濟政策上的差異,所以他不斷地攻擊輝格黨在經濟方針上的政綱,這使他站到了民主黨的前台,最終幫助他贏得了1844年的總統選舉。

1844年大選

波爾克最初希望在1844年5月27日召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被提名為副總統。民主黨的主要總統競選人是前總統馬丁-範布倫。競選中的政治議題涉及到1836年從墨西哥獨立出來的德克薩斯共和國(Republic of Texas),它要求加入美國,範布倫反對,因此喪失了民主黨人的支持,包括仍然有影響力的前總統傑克遜。

範布倫在全國大會第一次投票上獲得了剛過半的選票,但沒達到獲提名所需的三分之二的票數,這時波爾克作為“黑馬”被民主黨推上前台。最後大會一致通過波爾克作為總統候選人,他也得到了傑克遜的支持。大會之前傑克遜曾經把他叫到自己家,說波爾克是他最看好的人選。

對於自己的提名,波爾克回應道:“我仔細地考察過美國總統這個職位,它既不應該刻意追求,也不應該放棄,我從未刻意追求,也沒有理由放棄。”當時民主黨分裂成許多小派別,波爾克許諾若當選,隻擔任一個任期,期望反對他的人,在知道四年後將改選別人的情況下團結起來。

波爾克在1844年的總統大選中的競爭對手,是肯塔基的輝格黨人亨利-克雷(Henry Clay)。曾在民主黨大會浮出水麵的德克薩斯合並問題,在選戰中再次起到支配作用。波爾克是合並的堅決支持者,克雷的態度則看起來有些曖昧。

民主黨人擁護擴張事業,主張將德克薩斯合並,還主張完全占有俄勒岡地區,這對北方和南方的擴張主義者都有吸引力。在這次選舉中,波爾克和他的競選搭檔喬治-達拉斯(George Dallas)在大部份地區都取得了勝利,克雷隻獲得了西北部的支持。

1845年3月4日,波爾克在50歲那年上任,正式成為第十一任美國總統,他確定了四個明確目標:

  1. 重建獨立金庫製度
  2. 降低關稅
  3. 獲得全部俄勒岡地區
  4. 墨西哥購買加利福尼亞

他在四年的任期中完成了全部這些目標,他企圖以獲取俄勒岡(無奴隸製度)及得克薩斯(有奴隸製)領土的方式,使得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滿意。

奴隸製

波爾克對於奴隸製的觀點,使得他在支持奴隸製者,反對奴隸製者和折衷主義者中都很不討好。在他的整個生涯中,波爾克都是一個奴隸主。他的父親留給他8000多英畝土地,死後把53名奴隸分給自己的遺孀和孩子,波爾克從父親和已故兄弟那裏繼承了20名奴隸。

他把餘生都花在經營這片莊園上,最後由他的姐夫完全接管。波爾克沒有賣奴隸,但他買了一些奴隸。波爾克保證說他們的奴隸,在他妻子莎拉死後會被釋放。但是在他妻子1891年去世之前,1863年的解放奴隸宣言和1865年的憲法修正第13條,已經解放了南方叛亂各州所有的奴隸。

外交政策

波爾克專心致力於領土擴張:民主黨人確信為自耕農場主開辟新的土地對於共和國力量的成就來說必不可少,像其它南方人一樣,他支持合並德克薩斯。為了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他也要求占有俄勒岡地區,他還設法購得加利福尼亞,墨西哥會對它不在意。

德克薩斯共和國在1845年12月29日正式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這次合並徹底激怒了墨西哥,墨西哥的領導人再三警告說,這樣會導致戰爭。

俄勒岡地區

波爾克向英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以解決俄勒岡的邊界爭議。從1818年開始,這個地區被置於英國和美國的雙重控製之下,早先美國曾提議以北緯49度線劃界,但是英國不接受,英國對49度線以南的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很感興趣。

美國的極端擴張主義者在1844年大選後,打出“Fifty-Four Forty or Fight!(北緯54度40分劃界,否則開戰!)”的口號。但是波爾克希望能擴大領土,但不希望戰爭,所以對英國外交部長喬治-戈登做出了讓步。

1846年的俄勒岡條約將俄勒岡地區以49度緯線劃界,這與美國最初的提議相一致,參議院批準了這個條約。由於波爾克滿足於以49度緯線劃界,激怒了許多中西部民主黨人。

這些民主黨人相信波爾克僅僅要求在49度緯線處劃界,當初他們相信他要求以54度緯線劃界是受到了愚弄。美國要求的那部分俄勒岡地區後來組成了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州,以及部分的蒙大拿懷俄明州。

1846年以前的俄勒岡地區(Oregon Territory Before 1846)

1846年以後的俄勒岡地區(Oregon Territory After 1846)

美墨戰爭

在德克薩斯並入美國之後,波爾克將注意力轉移到加利福尼亞身上,他希望搶在歐洲列強之前從墨西哥手中奪取它,最主要的原因是,舊金山灣是與亞洲進行貿易的關鍵港口。

1845年,他派外交官約翰-斯裏戴爾到墨西哥,希望以兩三千萬美元的價錢買到加利福尼亞及新墨西哥。但是當墨西哥人得知他來墨西哥的目地,不是為失去的德克薩斯做補償,而是要求新的領土時,他的抵達引發了混亂,墨西哥政府拒絕接見斯裏戴爾。

斯裏戴爾於1846年5月返回華盛頓,波爾克將此當作一種侮辱,於是他向國會提議對墨西哥宣戰。1846年,為了向墨西哥施加壓力,波爾克派紮卡裏-泰勒將軍(Gen. Zachary Taylor)的軍隊向格蘭德河流域的地區進發,這裏是美國和墨西哥有爭議的領土。

波爾克聽到有消息稱墨西哥軍隊穿過了格蘭德河並殺死了11名美國士兵,於是波爾克把這作為“戰爭借口”,聲稱墨西哥“進犯了美國領土,讓美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灑下了鮮血。”

雖然國會中有一些人對波爾克的那些描述有懷疑,國會還是以壓倒性多數批準了向墨西哥宣戰, 1846年夏,一位將軍指揮的美國軍隊占領了新墨西哥,另一位美軍上校帶領北加利福尼亞的殖民者,顛覆了所諾馬的墨西哥的守軍。

雖然波爾克沒有派援軍,但是紮卡裏-泰勒還是在格蘭德河上取得了勝利,美國還與1844年被推翻的墨西哥獨裁者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進行了密談。

墨西哥獨裁者桑塔-安納將軍(General Santa Anna - Mexican Dictator)

桑塔-安納同意了美軍條件,即在得以安全返回墨西哥的情況下,他會勸說當權者把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賣給美國。但是當他回到墨西哥時卻撕毀了協議,宣布自己為總統,並試圖趕跑美國侵略者,然而桑塔-安納的努力都是徒勞,因為泰勒將軍擊敗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波爾克派外交官尼古拉斯-特裏斯特與墨西哥人談判,他在1848年成功地與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波爾克批準了,沒有理睬民主黨人要求兼並整個墨西哥的呼聲。這個條約使得美國增加了120多萬平方英裏的領土,墨西哥的國土縮小了一半,而美國版圖則增加了三分之一。

美墨戰爭之前的墨西哥(Mexico Before American-Mexican War)

美墨戰爭之後的美國西南部(US Southwest After American-Mexican War)

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懷俄明的一部分,都是這次墨西哥割讓的領土,條約還承認了德克薩斯的合並,還有美國對格蘭德河之流域有爭議領土的控製。墨西哥則得到了1500萬美金。

1848年3月,反對波爾克政策的輝格黨人突然改變了立場,三分之二的輝格黨人讚成波爾克的條約,所以參議院批準了條約。1848年晚些時候,輝格黨人提名戰爭英雄紮卡裏-泰勒作總統。泰勒說未來不會再有戰爭了,但他拒絕指責波爾克。

這場戰爭為波爾克及民主黨人帶來了嚴重的後果,輝格黨人公然抨擊一場由總統濫用權力導致的不道德的侵略戰爭,1848年,眾議院因發動戰爭譴責波爾克。另一後果是波爾克在健康上付出的代價,由於戰爭中過度操勞,他在總統任期的末期,健康嚴重下滑。

新加入聯邦的州

得克薩斯 -1845年12月29日

愛荷華   -1846年12月28日

威斯康星 -1848年5月29日

離任之後

波爾克在白宮的生涯損害了他的健康,當他剛任職時,他充滿了精力和熱忱,但當他於1849年3月4日離開時,身心俱疲體重下降,臉上起了很多皺紋並有了黑眼圈。

1849年6月15日在他的新家,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波爾克住宅裏去世,年僅54歲,死後被安葬在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州議會大樓後麵的山坡上,我於2010年12月24日,曾經到過那裏去參觀,並拍攝了如下照片。

波爾克總統的墓地(Grave of President Polk)

關於波爾克的曆史評價,我還有幾句話要說。美國是一個國土遼闊的雙海岸國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北大體平直,曆史上,美國曾經有過三次主要的領土確認。

第一次是華盛頓,在東海岸的十三個殖民地建立了新國家,擁有了第一個1/3的領土。第二次是傑斐遜,通過路易斯安那購買,獲得了第二個1/3的領土。第三次是波爾克,主要是通過戰爭,獲得了最後一個1/3的領土,但是他與前兩個的情況不同。

華盛頓是通過革命戰爭,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建國而獲得土地。傑斐遜是通過交易,花錢買地,法國需要錢,美國需要地,雙方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仍屬公平交易。所以兩者都站在了道德上的製高點,無論國內國外,生前身後,都隻有讚揚而無譴責。

波爾克獲得的土地,北部的美加(當時屬英國)邊界還好,北緯49度線,雙方認可,並無爭議。南部的美墨邊界卻不一樣,主要是靠侵略戰爭而獲得的土地,無論國內國外,生前身後,都受到很大的誹議。

即使在當時在國會中,不僅有反對黨,還有本黨人士,社會上更是誹議連連,甚至包括當時還在世的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因此,波爾克在道德上就很背義,這就難怪他的貢獻那麽大,曆史評價卻不高,僅僅排名第五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