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追尋美國總統的足跡》第十六篇 --- 約翰遜,副職上位,越戰泥潭

(2021-05-16 00:20:48) 下一個

第三十六任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任期:1963-1969

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時常縮寫成LBJ,美國政治人物民主黨人,1963 - 1969年擔任第36任美國總統,1961 - 1963年在約翰-肯尼迪任下擔任第37任美國副總統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約翰遜接任美國總統,在1964年選舉中連任總統。約翰遜以專橫粗暴性格而聞名,維護民權公共廣播聯邦醫保醫療補助,援助教育和藝術,推動城鄉發展

在約翰遜任內,美國在越戰中的參與程度逐漸升級,在越美軍人數量大幅上升,美軍損失數額亦大幅上升,對戰事的不滿情緒導致大規模反戰運動,在美國大學校園及海外地區集中爆發。

史學家認為新政時期的美國現代自由主義,在約翰遜任內達到了頂峰,由於他在國內政績優異,盡管對外政策在越戰上受挫,許多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仍然頗為積極。

2006年,由美國著名曆史學家所評比出的“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林登-約翰遜排名第四十四,在總統排名中,在艾森豪威爾之後,位居第十四。

早年曆程

1908年8月27日,林登-貝恩斯-約翰遜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斯通沃爾(Stonewall,Texas)的小農莊,約翰遜的父親小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Jr.)和母親利百加-貝恩斯(Rebekah Baines)育有三個女孩和兩個男孩,他是五個孩子中最大的,他有英格蘭,蘇格蘭和德國的血統。

林登-約翰遜的父親是一名政治家,德克薩斯州眾議院議員,祖父老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Sr.),是一名生意人兼政治家。

1924年,16歲時,林登畢業於約翰遜城高中,從高中畢業後,不願意讀大學,與五個朋友一起,開著一輛二手福特汽車,到加利福尼亞州去闖蕩。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他做過洗碗工,蘋果采摘員和電梯修理員等工作,直到1926年才回到家中。

1927年,19歲時,在家人和親友的勸導下,他開始就讀於德克薩斯州立大學。1930年畢業後,第二年受聘於克萊伯格議員,擔任秘書工作。

1935年,27歲時,被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全國學生事務管理局德克薩斯州的負責人。第二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其後連任五屆,1948年當選為國會參議員,1951年擔任參議院議長一職,1954年後成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時年46歲。

約翰遜參議員(Johnson as Senator)

軍事生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海軍少校,在1942年的某次視察途中,他的座機被日本海軍的王牌飛行員阪井三郎所擊傷,他幸而無大礙。

海軍少校約翰遜(Johnson as Major in Navy)

副總統生涯

1960年總統選舉時,約翰遜未能獲得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轉而接受了肯尼迪的建議,成為為副總統候選人,大選勝利後,約翰遜就任美國副總統。

約翰遜與肯尼迪在白宮(Johnson & Kennedy in White House)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身亡,副總統約翰遜隨即趕到達拉斯機場,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機艙裏宣誓就職,成為第36任美國總統。

 

約翰遜宣誓就職(Johnson Taking Oath as President)

約翰遜曾經被列為暗殺肯尼迪的主要懷疑對象,以致美國政府1979年重新組織了美國眾議院暗殺調查專責委員會進行調查,最後否定了陰謀論的說法。

總統生涯

1964年,約翰遜在繼任總統一年後,以極大差距擊敗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戈德華特(Goldwater),連任美國總統。

內政

在內政上,約翰遜提出了“新政”,“公平施政”,“新邊疆”一脈相承的改革計劃,即“偉大社會”的施政綱領。

在位期間,他不遺餘力地推行各項福利法案,簽署民權法案,消滅貧窮法案和減稅法案,他的著名的“向貧窮開戰”的口號,引導全國在生活富裕時考慮到饑餓和匱乏的棘手問題。

外交

外交上,約翰遜不但奉行了前任總統肯尼迪的既定政策繼續支持南越,更直接以美軍介入越戰,由於美軍士兵在越戰中傷亡慘重,其越戰政策遭到了國內外的普遍反對。

當時就一句諷刺性口號“嘿!嘿!約翰遜!今天你害死多少命?”(Hey, hey, LBJ, how many kids did you kill today?)表達了對他越戰政策的不滿,他也因而賠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約翰遜視察駐越美軍(Johnson with US Soldier in Vietnam)

太空計劃

在約翰遜執政期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執行了雙子座計劃,研發了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及其發射設施,並準備進行首次載人飛行的阿波羅計劃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在發射台進行航天器測試期間,機艙失火,全體機組人員喪生,整個國家大為震驚,約翰遜要求 NASA 進行調查,並向國會和總統負責。

約翰遜通過國會和新聞界的爭議,保持了對阿波羅計劃的堅定支持,所以該計劃得以恢複。在約翰遜的任期結束時,完成了兩項載人飛行的任務,即阿波羅7號和首次載人飛行的阿波羅8號

1969年7月16日,卸任總統約翰遜來到了首次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1號的發射現場,成為第一個見證火箭發射的前任或現任的美國總統。

約翰遜見證阿波羅11號升空(Johnson Observes Apollo 11 Launching)

被迫放棄連任

196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依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由於繼任任期不超過兩年,因此約翰遜有資格再度競選連任,但由於國內反越戰的聲浪,約翰遜在初選中僅以49%-42% 微弱優勢取勝。

他在黨的權力和地位也日益受到挑戰,黨內多位候選人參選,最終他被迫聲明不再參選而放棄連任,轉而支持副總統漢弗萊獲得提名委總統候選人,但是最終仍敗給了共和黨的尼克鬆

卸任後生活

1969年1月20日,約翰遜卸任總統後,回到德克薩斯州斯通沃爾的牧場。與前助手和演講作家哈裏-米德爾頓(Harry Middleton)一起,起草約翰遜的第一本書《我們麵對的選擇》,與他撰寫的回憶錄,發表於1971年。

逝世和葬禮

1973年1月22日,在度過四年的卸任生活之後,他因心肌梗塞在德克薩斯的自營牧場內逝世,享年65歲。因為這是尼克鬆的第二個任期,假如當初約翰遜成功連任,他便是卸任後兩天過世。

他被特勤局的特工發現在床上逝世時,他的手上仍然握著的電話。在這之前有三次心髒病複發,他去世前一天傳來了在越南簽署的停火協議,近一個月前,前總統哈裏-杜魯門也逝世,而杜魯門的葬禮是他最後的一次公開露麵。

約翰遜死後被安葬在他的家族墓地,距離他的誕生地不遠

約翰遜的墓地(Tomb of Johnson)

紀念地

林登-約翰遜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John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的校園旁邊,我於2016年7月27日曾經到過那裏去參觀。建築物很高很大,一進大廳就看見這個大鼻子總統的蠟像和一大堆卡通畫片,裏麵還有他用過的汽車和各種用品。

約翰遜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John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

約翰遜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John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