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州:馬裏蘭(Maryland,MD)
馬裏蘭州(Maryland)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
我曾經到過馬裏蘭州(Maryland)好幾次,但其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卻隻有這一次。2010年7月24日,當我到達州議會大樓(State House)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多鍾,未能入內參觀。與許多州的議會大廈相比,這座樓看起來比較老舊,地點又處在鬧市區,街道也比較狹窄,所以沒有激起我太大的興趣,隻在街上遠遠地照了一張像(見上圖)。
但這隻是表麵印象,實際上在這棟大樓裏,也曾經發生過美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1784年,美國在安納波利斯批準了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從而正式結束了北美的獨立戰爭。戰爭結束後,華盛頓將軍也是在這裏,辭去了北美大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該州北麵是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東北麵是特拉華州(Delaware),南麵和西麵邊界比較複雜。灣灣曲曲的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是該州與弗吉尼亞州(Virginia)和西弗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的分界線,上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指示出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
馬裏蘭州西北部有一個像炒鍋把柄一樣的懸臂伸入到西弗吉尼亞州,這個懸臂被賓州和西弗吉尼亞州擠得最窄處隻有1英裏寬,所以馬裏蘭州被戲稱為美國最窄的州。
在該州的中東部,與大西洋相連的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伸入其中,幾乎到達北部邊界,差點把該州切成兩半。遠洋輪船通過切薩皮克灣可以直接到達巴爾的摩(Baltimore),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和聖瑪麗亞城(St. Mary City)等大小港口。下圖是馬裏蘭州的地圖。
馬裏蘭州(Maryland)地圖
本州東南部有一個狹長的島障(Island Barrier),其北半部屬於馬裏蘭州,南半部屬於弗吉尼亞州,島障的東麵是浩瀚的大西洋,西麵是北美大陸和大大小小的海灣濕地,它的地理位置差不多是美國東海岸的中間點。
馬裏蘭州的大洋城(Ocean City)是其中心,附近開辟了許多海濱遊樂場所,是個夏天度假的好地方。我於2010年7月22日曾經駕車從北向南掃了一遍,包括阿薩蒂格島國家海岸(Assateagu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
阿薩蒂格島國家海岸(Assateagu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
馬裏蘭州的地理樣貌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區域。第一個是東部和南部地區,也就是包容切薩皮克灣的大片區域,是大西洋海岸平原(Atlantic Coastal Plain)。地勢平坦而土壤多沙,屬濕熱的亞熱帶氣候,受大西洋影響較為溫和。
第二個是中部地區,叫阿帕拉契亞山前(Appalachian Piedmont),地形由起伏的丘陵逐漸過渡到山地。氣候也是過渡型的,從潮濕的亞熱帶氣候過渡到大陸型氣候。再往西的第三個區域是所謂的炒鍋把柄區,是布滿森林人煙稀少的山區,典型的大陸型氣候。
由於該州複雜的地理樣貌,使它獲得了一個非正式別稱,微型美國(America in Miniature)。那個幾乎把該州切成兩半的切薩皮克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港灣,占有本州很大一片麵積。雖然有許多小河小溪注入其中,本州卻缺少自然湖泊。
由於這個巨大海灣的存在,馬裏蘭州曾經想和麻薩諸塞州爭奪同一個別稱,海灣州(Bay State),但不成功。該州的正式別稱是老線州(Old Line State),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自有來源。在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將軍曾經把當時美英對峙的戰鬥前沿稱之為馬裏蘭線(Maryland Line),所以馬裏蘭州也就成了老線州了。
馬裏蘭州的西邊中段與弗吉尼亞州交界的一片區域,被劃出來一塊斜置成45度角的正長方形地區。它的西北,東北和東南三個邊都是直線,西南一邊被波托馬克河削去了一大塊,使整個區域變成了曲邊梯形。這塊區域就是美國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 D.C.),海外中文報刊雜誌常常簡稱之為華府。
馬裏蘭州與首都華盛頓的關係非常密切,許多聯邦政府的雇員住在馬裏蘭州,每天通勤上下班。事實上,馬裏蘭州作為首都華盛頓的近鄰得益良多,與國防航天有關的工業,生物醫學的研究,還有聯邦政府的機構,都為馬裏蘭人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07年,馬裏蘭州曾經是全國最富裕的一個州。
美國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 D.C.)
早在1608年,英國人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曾經為航海測繪來到過這裏。後來,喬治-卡爾沃特(George Calvert)經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1625-1649)的特許而獲得了此地。1634年,他的兒子列昂納德-卡爾沃特(Leonard Calvert)正式建立了馬裏蘭殖民地,首府設在聖瑪麗城(St. Mary’s City)。
無論是殖民地名稱還是首府名稱,都是為紀念當時的英國王後亨瑞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1695年,首府遷到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城市名字也是來源於英國,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英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85-1688)的次女,後來成為英國的女王(Queen Anne,1702-1714)。馬裏蘭於1788年4月28日批準了美國憲法,成為美國的第7個州。
在文化教育方麵,馬裏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在美國頗有一些名氣。它位於一個叫學院公園(College Park)的小城,建立於1856年。我於2010年7月24日去安納波利斯之前,曾經到這所大學的校園兜了一圈。
我在馬裏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說起來,我與該校還有一點淵源。早在出國前的1981年,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研究生院作碩士論文時,馬裏蘭大學的一位教授到北京訪問,係裏派我陪他到周邊的風景區觀光遊覽。記得有一次在去八達嶺長城的路上,還向他現場應景地向他學會了兩個英語單詞:遠處樹上的柿子(Persimmon)和公路旁邊的豬圈( Pigsty)。雖然後來我沒有去成馬裏蘭大學,但對於當時的情景,三十多年後還是記憶猶新。
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位於首府安納波利斯的港口旁邊,是專門為培養海軍軍官而設立的學校,由當時的海軍部長約翰-保羅-瓊斯(John Paul Jones)於1845年所建。
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我於2010年7月24日下午到校園參觀,一進大門就看見一尊雕塑立像,頭頂船形帽,腳蹬高統靴,上著將軍服,下身穿馬褲,威風凜凜,神情專注,名字是海軍中將約翰-阿切-列君(John Archer Lejeune)。我對此君的了解不多,看名字像是法裔,在海軍裏應該很有地位。院內大樓都是清一色的花崗岩建築,頗有幾分歐洲城堡的風格,那天我在校園裏轉悠了好大一陣子。
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校園內的海軍中將立像
本州的另外一所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位於巴爾的摩,建於1876年,是美國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發展中心。我在2010年7月24日,離開安納波利斯之後,曾經到其醫學院的校園轉了一圈,但因天色已晚,時間又太短促,未能窺其全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
巴爾的摩是本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工業,金融,教育和醫學研究的中心。位於巴爾的摩港口外麵的麥克亨利要塞(Fort McHenry)是該城的防衛門戶。在美國獨立後的1812年戰爭中,英軍為了奪取巴爾的摩曾經對此要塞狂轟亂炸,但該城人民誓死不降。
麥克亨利要塞(Fort McHenry)
年輕的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目睹了轟炸的全過程。當他於1814年9月14日清晨,看到了停炸後美國國旗仍然飄揚在要塞上空的時候,突發靈感,當即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的壯烈詩篇(Star-Spangled Banner)。此詩配上音樂朗朗上口,廣為傳唱,1931年被正式確定為美國國歌(National Anthem)。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用手指向飄揚的國旗(Francis Scott Key)
2012年,馬裏蘭州為隆重地紀念1812年的抗英戰爭勝利 200周年,發放了紀念車牌,上麵除了印有當時15顆星的美國國旗之外,還把網站取名字為(STARSPANGLED200),即星條旗200周年。
當時15顆星的美國國旗
馬裏蘭州還有一處景點,安提坦國家戰場(Antietam National Battlefield),位於馬裏蘭州與西弗吉尼亞州交界處的夏普斯堡(Sharpsburg)附近。在南北戰爭時期的1862年9月17日,南軍在李將軍(Gen. Robert E. Lee)的指揮下北進,與麥克利蘭將軍(Gen. George McClellan)指揮的北軍遭遇。
激戰了一天,最後南軍撤退北軍勝利。這是美國曆史上最為血腥的一次戰役,僅僅一天的時間,雙方就死傷了2萬3千多人。這次戰役的勝利促使林肯總統發布了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使得解放了的黑人可以參加北軍與南軍作戰。
我於2013年6月15日曾經到訪過此地,當年戰場的硝煙早以蕩然無存,隻剩下大片的樹林和草地。在發生過戰鬥的地方,建立了許許多多紀念碑,紀念塔和紀念亭,還有將軍士兵和各個軍團的雕像。
我開車沿著指定的路線一路參觀一路拍照,在最後的瞭望塔上還俯瞰了戰場的全景,總共花了半天的時間。回到訪客中心後還觀看了相關的電影,並買了幾本關於美國內戰方麵的書,以作紀念。
安提坦國家戰場(Antietam National Battlefield)
安提坦戰場士兵(Soldier in Antietam Battle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