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接收日機撤退台灣 - 航空抗戰 (9)

(2021-01-25 13:35:47) 下一個
接收日機撤退台灣 - 航空抗戰 (9)
 
 
抗戰勝利後,我們中央航校第五期八十來名學員,活下來的大概隻有一半。死亡的一半中,真正死於戰爭的,也隻是少數。有各種各樣原因,像飛機質量,意外事故,都能輕易結束一個飛行員生命,我們國家實力太弱,技術差,設備落後,簡直與日本人不成對手。加上美國、蘇聯支援的飛機,在戰爭初期階段,我們的飛機在同一時間也隻有百來架。與日本幾千架陸軍海軍航空兵飛機,和強大的飛機製造業相比,簡直無法抗衡。
 
我們很多飛行員同袍很可憐,戰時因各種原因落在敵後,軍方對空軍人員的搜尋營救做得很差,缺少能與地方聯係的有效搜救係統,使不少空軍人員沒能獲得及時救助而死亡、失蹤。不過空軍有一個很好的醫療係統,在我方各地都設有醫院。空軍人員隻要是活著回來,無論傷病,都能得到及時醫治,待遇很優厚。
 
抗戰結束後我升到上校,調地麵勤務,在北平任職,......  來台後,沒有適當的位置,很早就退出空軍,退役時也是上校。後調國防部工作。當時覺得空軍是一輩子的事,現在看起來,除了人事問題,還有自己不求上進,不應該將空軍當成一輩子的職業。
 
除了航校五期,也與其他各期的飛行員來往。空軍成立十二大隊,大隊長王景長,人很好,現在美國。他來美後學針灸,成為針灸師(從操作一杆轉為一針),在洛杉磯或紐約,我們很熟,他是航校第四期的。
 
接收工作
 
抗戰結束,終於和平了,接下來就是接收日軍飛機和機場工作,由於空軍組織機構不夠完善,接收工作做得一塌糊塗。空軍到了地麵,就好像很了不得,權大得不得了。為了接受日軍基地和物資,從戰時指揮部派出了32個指揮官,從石家莊到青島,到處隨便派人去指揮。一個個精密工廠隨隨便便就交到一個人的手上,也不考查這個人能力。現在想想,實在是荒唐。
 
戰勝後接收日本飛機,各地機場日本剩餘飛機其實很少,也派不上用途,沒有正式加入我們空軍。確實有一支空軍部隊,專門使用日本飛機,基地在濟南和北京。沒有多久,這些飛機開始出現問題,但壞了沒有零件器材,終究沒能派上用途。空軍人員方麵,也沒有接收日軍飛行員,他們都回去了。日本飛行員軍紀很嚴明,比我們強。戰爭期間,我方抓到過一些日飛行員,但不是很多。
 
從空軍參謀學院畢業後,也就沒有回到戰鬥部隊。先派到北平,在接收地區司令部。後來地區司令部改為軍區司令部,軍區司令部管轄範圍很廣,包括多個城市的空軍基地和設施。全國當時有十個空軍軍區司令部,像東北軍區,華北軍區等等。 
 
轉到地麵上後,最開始是了解行政業務,後來青島需要空軍指揮官,我就被從北平派到了青島。山東地方勢力有兩種,分為皇協軍及遊擊部隊,本來他們想向國民黨投靠,要求編入,但是陳誠不肯。這樣一來,這麽一大批人就變成了反對國民黨的人。國民黨本來是可以接收山東的,完全是被陳誠弄壞了。
 
撤退台灣
 
撤退時,先從東北開始。蘇聯把東北交給了中共,我們隻有幾個大城市。沒過多久,東北形勢緊張。一次與美軍駐青島巴格裏德上校交談,上校分析說:看共產黨的攻勢,國軍在東北已站不住腳了。東北後撤,北京也保不住,現在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到天津、二是到青島,陸地走已來不及,必需靠空軍。
 
我聽到後,馬上跑到北京向司令稟報。司令聽後,訓道,我們現在正在想辦法發奮圖強,你卻來要我們撤退,根本把我的話當耳邊風。現在想起來這件事,我當時也實在是太年輕,這種話即使是對的,司令也有參謀幫他出謀劃策,哪裏用得著我以下級身份對上司講。
 
我於是回到青島,沒有幾天,就收到北京緊急撤退的電報。當時共軍炮彈已經落到機場,傅作義是北平城防司令。他盡力保護機場,維持飛機跑道。對不願起義的要人、他也禮送出境,使一大批人還有機會活著出來 ,算是仁至義盡。
 
我走時,飛機非常短缺,能坐的地方都坐得滿滿的,大家都知道坐不上飛機就意味著死亡或被俘。飛機將要起飛之際,看到飛機傍有一位士兵,眼睜睜望著我們離去,知道我們將一去不返。他完全可以去逃命,去發勞騷或者反抗,但還是向往常一樣,平靜地向我們敬禮,跟我們揮手道別,我真不知道換了自己會怎樣。那個情景,過了這麽多年,至今想起來還不勝感慨。
 
日本人來時,老百姓還是站在我們這一邊,大家還都一條心。共產黨來了則不同,民心是向著他們的,我們被放到了民眾對立麵。這一筆糊塗賬,不知道哪一年才算得清楚。
 
 
附記 1: 王鍾淦婁雪梅夫婦聊天記錄
 
王鍾淦:我們放假時外出也穿便服,當時在成都大街小巷,很多軍人都穿便服。
 
婁雪梅:戰時在成都,工資280塊,和別人比起來相當不錯了,但是維持一家11口人加上小丫頭,生活的也很勉強。
 
王鍾淦:你看我們那時窮,也還有小丫頭哪。
 
婁雪梅:小丫頭60塊錢買的,那時四川窮得很,隻要有飯給她吃,家裏就讓她來了。
 
王鍾淦:飛機剛開始轟炸時,老百姓不怕警報,也不知道進防空洞。警察也很愚昧,飛機來時,還不許老百姓講話,怕飛機聽到。
 
婁雪梅:我剛開始也不怕有飛機來,就躲在竹林裏,看著飛機在天上打架。有次我剛燒好菜,就聽到警報響起。那天我燒的是紅燒茄子和糖臘排骨,味道很好,實在舍不得離開。還猶豫著是不是趁熱吃完再躲起來,就聽到轟的一聲, 房子都要塌了似的,跑出去一看,院子裏的花壇都被爆炸震塌了。
 
……
 
王鍾淦: 我們飛DB、SB飛機時,飛到3000米以上高空,水就會結冰。在那一高度,飛機不能呆太久,因為液體凝固,發動機會停轉。後來我們知道要飛高空時,就帶一桶水,裏麵放一些水,碼放好多塊豆腐,下機時凍豆腐就做好了。那時沒有冰箱,夏天可以吃到凍豆腐,也算稀奇。
 
婁雪梅:太太們知道先生要飛行,就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一盒豆腐和水,封好。第二天交給先生帶上飛機。在三千米以上, 溫度降到零下,五千米時零下20度。飛行結束後,結成凍豆腐。有時做得多了,還當人情禮物送人。
 
王鍾淦: 在高空飛行需要氧氣,但大家懶得戴麵罩,隻將氧氣管出口含在嘴裏,氧氣筒壓力大於大氣壓,所以很多氣體衝入胃部,每次高空飛行回來,一下飛機就開始排氣,以此取笑。在高空不能不戴防護手套,如果不戴,飛一次兩手就會嚴重凍傷。
 
附記 2: 根據日方《中國方麵陸軍航空作戰記錄》,二戰結束前夕,日本陸軍在華航空兵力為兩個航空師團所屬6個航空戰隊、三個航空戰隊特攻隊、另兩個獨立航空中隊,僅餘老舊飛機347架。其中265架為特攻隊所有,隻有82架屬於航空戰隊。日航空部隊飛機供應困難、缺乏零件補給,處於隱藏避戰狀態。
 
中國方麵,從1941年至1945年8月,根據租借法共從美方獲得370架戰鬥機、73架轟炸機、11架運輸機,在十三個基地培訓了1300名飛行員。加上美軍第十四和第十航空隊數百架戰機,戰爭末期,中美空軍取得絕對製空權,中國上空已罕見日軍飛機。中國空軍曆盡艱辛,終於涅槃重生、取得對日空中優勢。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iajia28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分享這些寶貴經曆和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