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文章沒幾個人看,即便並非是休息日,也依然如此。
也許有人會說,寫文章不該是寫才是最重要的,為何沒有人看就會改變寫的心情了呢?
事實上的確如此,作為寫作者,但求本心寫,不問其他外在因素的心態是能寫出好文章的。但問題是,我是靠著寫作為生的。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麽蒙田先生所說的,富人才能研究哲學,或者說不去考慮生計的人方能研究,像蘇格拉底,雖然不是大富之家,但說實話的虧他有個凶悍的老婆,世人隻知道蘇格拉底的老婆很粗鄙,但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女人養活了這樣一大家人,最後還要處理丈夫的身後事。
維特根斯坦更不要說了,本身就是富家子弟。
今天的文章,一個概念吧。這幾天網上失業的現象被討論起來,諸如昨天比較火的是一位大三的女生讓副省長幫忙找工作,再早之前,一些名人都被曝出有人問詢招工等等,諸如那個當下比較火的紅衣大叔,好多人找他要工作。
什麽樣的話題火爆,代表著是當下的一個現象。存在即揮發。
我的身邊的朋友,四十歲年齡失業的很多,而陷入困頓的四十歲年齡失業的群體,大多是這樣一個特征,保守,一個行業,沒有技術含量,以往的工作不差,諸如測試崗那一類。現在失業了,四十歲的年齡,再找工作很難很難,尤其是一時又無法接受放低身段,進廠也好,到物流搬運也罷,這些都是他們覺得羞恥的行業。
我的觀點:
拿我來說,如果有一天我忽然就不寫文章了,大概率做的要麽是去擺攤,甚至說開一家修電瓶車的維修鋪,或者說去開一個蔬菜水果店等等,都可以做。而且是毫不猶豫的轉身。盡管我會寫點東西,其他也具備一定的技能,但我在這個年齡不會再去選擇去找公司投簡曆了,因為我這個年齡大概率也不會被要,其次心態上也並沒有那種行業的約束。
我認為即便在地鐵口支棱個給急匆匆的上班族做速食,方便拿著吃的食品小攤也是一門生計。這不算彎腰。
當然這種心態並不是天然而生成的。我在早年也是放不下身段的,在二十歲的年齡在外人眼裏就是天之驕子,當我人生第一次失敗,從高處跌落的時候也是灰心喪氣了一陣,去找尋新的出路,也總是會回頭看,然後這樣一對比,無論臉麵上還是利益上都是無法接受的。
但某一天,我在下雨的時候回家,想起我一個初中女同學,她的媽媽是環衛工,有一天我經過她媽媽負責的那條路,看到她正在幫媽媽揮舞掃帚打掃,但看到我後,立馬放下,很尷尬的轉回頭,就是那種很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呢,那個時候不知道因為啥,就過去了,說你也在這裏,並撒謊說我爺爺在附近市場賣魚,也沒事,咱們一起掃。然後這樣說,她臉上的那種尷尬才消失,我倆就這樣掃完了一條街。
時隔多年,其實掃路的那個經曆我一直都沒有想過,但在我失意的年齡居然想起了這樣一個畫麵,然後便意識到,其實很多邁不開的步子都是因為害怕被人看見,但問題是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的,況且你也不會知道別人怎麽看。一如當年那個尷尬的女同學,我在看她的時候有著的隻是好感,一個願意在放學回家幫助媽媽打掃大馬路的人很難不讓人生出好感。也是出於這個心理,從那之後我是徹底放棄了過往,開始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即便是戲謔的,嘲諷的眼光又如何?
因為你要做的事情,你覺得OK就可以。
尤其是,人生是沒有回頭路了,沒有如果,沒有再回到從前。
那麽迅速的調整,切換,在當下就找到自我的立足點,適合自己的,這就是向前走了。要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在下一個節點跳上去即可。
還有,當所有的人呢都在意年齡的時候,當企業也因為你的年齡而拒絕的時候,我要說的是,人生處處是起點。
就在昨天晚上,有一位很年輕很年輕的小朋友還問我,你怎麽和我的父母不一樣,不是說你們三四十歲的人對這些不關注的嗎,為何你要來問詢我。就是一種年輕朋友玩的小遊戲,我看到了,但自己不會,便請教了一把,然後得出上麵這番對話。
我對他說,我好像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老了,我很真誠的說,我是那種對年齡沒有概念的人,我覺得人生處處是起點,即便是到了八十歲,我還能思考的話,行動起來,我覺得我依然可以創造。
這不是雞湯,而是發自肺腑的心裏話。
作者: 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