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要高喊:還薑萍一個清白

(2024-06-28 05:10:11) 下一個

公元1357年,昆侖山主峰光明頂,海拔3500米。

中國文學史上最奇特最不可思議,也最讓人揚眉吐氣的一幕出現了。

一個赤手空拳的神秘少年,把整個武林狠狠整頓了一把。

少林派神僧空性大師被他打得想自斷五指,終身不言武功;

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揮舞倚天寶劍迎頭砍去,被他空手奪去;

華山派掌門鮮於通用毒物暗算他,反被他用內力逼回,當場自己中毒,躺在地下號叫;

華山派兩位大佬和昆侖派兩位掌門聯手對付他,被他像毛孩子一樣玩弄在手心……

最牛逼的是,六大派外加明教這麽多武林名宿,竟然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少年,更不知道他的師承來曆。

仿佛他是來自星星的你。

當然,讀到這一段的你,已經超越了六大派的高手們。

你很清楚,這個少年叫張無忌。

他這麽厲害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不小心掉進山澗,從猴子肚裏拿出了一本武林秘籍,名叫《九陽豆漿機使用指南神功》……

沒錯,《倚天屠龍記》這一章《排難解紛當六強》,我從小看到大。

後來我大了才知道,金庸老爺子算是比較謙虛的。其他的武俠小說家寫起爽文來更誇張。

比如古龍大俠筆下的倆小夥,一個叫阿飛,一個叫荊無命,一人一把劍,快得不得了。

他們連武功來曆都懶得交代,專殺兵器譜上那些排名多少多少的高手。管你什麽“風雨流星”,什麽“嵩陽鐵劍”,噗地一個,噗地又一個。

就是一個字兒:爽。

無論古今中外,老百姓都愛看爽文。

我就是這樣。

生活如此逼仄,階層如此僵化,為什麽不能有一些超自然力量橫空出世幹翻這一切,給大家一些美好的慰藉?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前幾天,這樣的爽文橋段,果真發生在了現實中。

就在2024年6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B

這個橋段,就是江蘇省漣水縣17歲的中專女生薑萍獲得2024年阿裏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

能打開這篇文章,可見你已經知道這件事,我就不贅述了。

這裏,我隻告訴你,她到底有多厲害。

2024年阿裏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預賽,考試題目是這樣的:

另一道題是這樣的:

其中某一道題的答案(部分)是這樣的:

這些考題涉及的高等數學內容,基本在大學數學係本科四年級的水平:

抽象代數,代數數論,交換代數,群和表示論;

代數拓撲,微分拓撲,流形與李群,黎曼幾何;

調和分析,橢圓方程,複分析,實分析;

極值/概率/代數組合,圖論,離散幾何,概率理論和隨機過程,運籌和組合優化,計算機科學的數學理論;

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最優化方法,數值線性代數,數值分析,機器學習……

行了行了,你不要再說了。豬長老,請收了神通吧。

對於一個文科生來說,我已經完全懵逼,隻剩下五體投地。

薑萍,一個普普通通的17歲江蘇女孩,農村出身,學的是服裝設計。2022年上了中專以後才開始接觸高等數學內容。

當年,她的老鄉華羅庚先生在清華大學日夜苦讀,用五年時間,學完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數學內容。

她隻用了兩年!

而且在漣水縣中專就讀,用的是業餘時間!

這樣一個女孩,我想叫她一聲天才,不過分吧?

再看看在這次競賽中,不敵薑萍的都是些什麽人。

薑萍考了第12名。挨著她的第13名,叫劉奔。是中科院的一個博士。

長這樣:

基本經曆是:

2018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一等獎

2019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高年級組一等獎

第十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摘得一金兩銀

第九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一銀兩銅

畢業後前往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數學係深造,現在中科院博士……

這次比賽的結果出來以後,劉奔就被網友取了兩個外號:

“十三爺”、“最強綠葉”。

再往下數13個,第26名叫鄧樂言,是個初中生,人稱天才少年。

長這樣:

基本經曆是:

“洪城杯”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二組一等獎(前十)

北京大學數學夏令營一等獎

第四屆全國劉微杯數學競賽一等獎(第二名)

“文山杯”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二組一等獎(前十)……

這兩個人,還有無數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敗在了薑萍手下。

這些天薑萍有多火,相信你已經看到了。

她就讀的漣水中專興奮地在公眾號上高呼“喜報!我校薑萍同學獲得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

漣水縣的文旅部門迅速編出宣傳短片,“漣水不大,盛產學霸”;

一家企業甚至把她獲獎的喜訊滾動播放在縣城廣場的大屏幕上,讓全縣人民都沾沾喜氣。

上門蹭熱點直播的網紅、上門送溫暖的企業家,更是踩破了薑萍家的門檻。

有一位朋友說:

我們家阿姨看到這條新聞都兩眼放光。

是啊,誰能不振奮呢?

疫情三年,我們是怎麽過來的?你的大腦可能不記得了,但你的身體記得。那些壓抑、痛苦、憤怒,一有機會就會爆發出來。

經濟形勢又如此低迷,每天傳來的都是壞消息。為什麽不能有一個振奮人心的奇跡讓大家提提氣?

就像那個闖進綠茵場一路擁抱梅西的少年,每個人都忍不住為他鼓掌。

培養薑萍的數學老師叫王閏秋,是江蘇大學的數學碩士。

王閏秋老師參加過好幾屆阿裏巴巴數學競賽。上一屆,他跟妻子雙雙入圍決賽,分別排在432名與433名。

真巧,真的。

更巧的是:薑萍是他當上老師以後帶的第一屆學生,也是他的數學課代表。

今年,在跟自己的學生薑萍一起參加比賽後,王閏秋老師拿到了自己的曆屆最好成績:125名。

有網友笑稱,他經過薑萍的培養,終於進步了。

在鏡頭前,王老師說了一句話:

弟子不必不如師嘛!

C

然而,一段時間以後,逐漸出現了一些對薑萍的質疑聲音。

相信你們也看到了。

有人用采訪視頻做證據,質疑薑萍毫無高等數學基礎;有人搜出她平時的數學試卷成績,發現都不及格;有人舉出疑似王閏秋老師的聊天記錄,說他有造假的動力……

這些證據或許有道理,或許沒道理。我是個數學學渣,也懶得判斷。

但是,如今的質疑已經越來越激烈,熱度直追當年的鐵鏈女事件。越來越多的數學界人士紛紛下場,一個比一個重磅。

最新下場的,是北京大學的一位數學教授,袁新意。

這位教授是80後,北京大學數學“黃金一代”成員之一。

也是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經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他寫了一篇《薑萍事件的疑點分析》發到知乎上,並在朋友圈證實是自己寫的。我的一個朋友問了北大數學係,確證了這個消息。

這篇文章,分析可以稱得上理性、厚道、平和。大家可以看一看。

在文章的結尾處,袁教授提出一個解決眼前爭議的辦法:

我將以個人的名義邀請薑萍來北京大學訪問,和她討論數學或者將來的職業發展,費用由我來承擔。

按奈不住好奇心,我也去看了一下薑萍的采訪視頻。結果我也開始懷疑。

為什麽?你一個對數學一竅不通的人,怎麽敢懷疑數學天才?

我是對數學一竅不通,但我做過二十年的記者。

我可以有把握地說:

這位天才少女表現出來的東西,完全違背我的職業經驗。

沒有人會在談論一項自己熱愛並且取得如此成就的事業時,表現得如此陌生、張皇、支支吾吾。

在整個采訪中,薑萍沒有說出來過高等數學的任何一個專業名詞、術語。

比如她前幾天剛剛在答卷中寫下的那些:

李代數同態、特征子空間、李群同態、微分、對合子……

按照她在阿裏巴巴數學競賽中取得的成績,這些名詞術語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嘴唇邊,應該比吃飯喝水都容易。

給大家講個故事。

很多年前,我采訪過一個男人。

在采訪時,我對他提了一個要求:

摸摸你的手。

這個男人就是:

唐朝老五,真名劉義軍,唐朝樂隊的前任主音吉他。《SPIN》雜誌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吉他手”。

《夢回唐朝》裏那段大氣磅礴的獨奏和《九拍》裏那段瘋狂炫技的SOLO,都出自他的手。有報道說:他一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練琴。

一摸之下,我就知道:這個人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吉他是一種需要用左手手指按琴弦的樂器。一開始按的時候會疼,時間久了,就會在四個指頭的頂端形成一層繭子狀的硬殼。

而我摸了老五的手指頂端,被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那裏已經不是一層硬殼,而是把硬殼重新按碎,然後還沒凝結痊愈的時候又被按碎,血和肉交織成了一種亂七八糟的形狀。

這才叫熱愛,這才叫投入。

再看這段對話。是我的朋友,著名曲藝研究家@鄭捕頭對相聲演員李伯祥先生的采訪。選自《讀庫1904》。

問:對於相聲的未來,您樂觀嗎?

李伯祥:我持觀望態度,我不好做決定。引用孫中山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但有些相聲的老傳統,社會再改變也得保留下來。周圍的樓蓋二百層,天安門還得在當間兒,不可能挪大北窯去。就像法國的鐵塔,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柬埔寨的吳哥窟,絕對不能動。

問:您準備說相聲說到說不動了為止,對嗎?

李伯祥:我再舉個例子。我六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和我愛人到河北電視台,電視台給我開了一個記者會,有一位記者問我,李老師您記憶力那麽強,這些段子您什麽時候才會忘?我說我沒法說是八十五歲還是八十六歲,我給你舉個例子,如果真的百年之後我躺在棺材裏,棺材蓋還沒蓋上,有人過來問我說老李你先別走,那個段子怎麽說來著?我就告訴他這麽說這麽說。問完了嗎?那位說問完了,我這再走。

我舉這麽個例子是說:不會忘的。我小時候恨相聲,別人上學我學相聲,後來慢慢感覺出來沒有它不行。這是我的飯碗,是我的革命工作,娶妻生子養家糊口,千萬觀眾喜歡我,我就憑相聲啊,所以我愛它。

看到了嗎?即使把名字蓋上,你都能看出來:

這是一個真愛、真懂、真琢磨相聲的人。相聲已經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每一個行業都有牛人,都有草根出身的牛人。

因為熱愛,他們在某項事業上付出極多,沉浸在裏麵。這些付出和沉浸,會在他們的身體和頭腦中形成深深的痕跡,隻要稍一交流就會表現出來,藏都藏不住。

如果說這兩位牛人的領域跟數學不同,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麽我們再來看一位。

去年,天津有一位快遞小哥參加阿裏巴巴數學競賽,也入圍了決賽。他叫孫金元,也接受了視頻采訪。

孫金元是一個專科大學生。白天送快遞,晚上學數學。

然而,跟薑萍不一樣。沒有人質疑他成績的真實。

因為無論誰都看得出:

對數學的熱愛寫在他的臉上,貫穿在他隨口而出的每一個符號裏麵。

D

但是,無論是袁教授還是我,都沒有辦法拿出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薑萍的成績是假的。

最主要也最直接的證據——試卷,在這次競賽的主辦方,也就是阿裏達摩院手裏。他們也是最有資格調查真相並對外公布的人。

沒有阿裏達摩院的參與,誰也無法給出結論說薑萍就是造假。反而根據公布的初賽成績——全球第12名,已經宣布了薑萍的優秀。

那麽,阿裏達摩院有沒有義務去調查薑萍事件,公布真相呢?

選擇相信薑萍的人,大多數認為阿裏沒有這個義務。他們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民營企業辦的一場比賽,沒有用一分錢的公款,為什麽要給社會一個說法?

——薑萍,一個未成年女孩到底有沒有考試作弊,這事很重要嗎?為什麽要讓她自證吃了幾碗粉?為什麽不調查所有的選手?

——相信別人的優秀、相信寒門能出天才,就那麽難嗎?中國的教育製度你敢說沒有問題?

……

這個道理是這樣的:

一個社會有無數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有許許多多的從業人員在做事,也都有各自的培養路徑、評價體係、業務數據。

這些,也就是所謂的常識。

比如:教育界說先上小學才能上大學,農牧界說一畝地產不了一萬斤糧食,體育界說人類不可能在9秒內跑完一百米……

如果有一天,某個行業突然爆出一個顛覆常識的消息,那麽就會客觀上對體係內的所有人形成衝擊,而且衝擊的效應會擴散到全社會。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就說明這個體係某處出了嚴重問題,急需改進和糾錯。

比如——薑萍這樣能用兩年業餘時間學完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數學課程的天才,為什麽當地的教育部門沒有提前發現她、培養她?

如果這個消息是假的,那就等於否定了全體從業者的價值與努力,是對行業的羞辱,更會對社會造成觀念的混亂,損害公共利益。

這混亂一天得不到糾正,引發的危害就大似一天。

舉個例子:

A公司明天辦了個全球種田競賽,宣布一個農村女孩做到了畝產萬斤;公眾自然要去問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你們怎麽還不如人家?

B公司後天辦了個全球百米跑競賽,宣布一個天才少女百米跑了8秒;公眾自然要去問運動員:你們怎麽還不如她跑得快?是體質不行還是訓練不行?

這次阿裏巴巴數學競賽的結果,就是如此。

薑萍的一夜爆紅,反過來引發了很多人對現行教育製度、對那些著名高校的質疑。

像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就在自己的視頻號“光遠觀察”上公開發問:

——我們的教育理念真的出了問題了。

——這一次我覺得把我們很多高校的水平體現得淋漓盡致。

——把你們的那些所謂的拔尖的(學生),拿出來跟這個女孩子比一比,再來講!

有人說,一個民營企業辦的比賽,一分公款沒花,為什麽要向社會證實真假?

一家公司,辦了一個麵向公眾的某類比賽,主動發布顛覆常識的結果,引起極大關注。這是不折不扣的公共事件。

如果消息引起公眾的誤解、行業的質疑,而該公司始終裝聾作啞不給說法,“憑什麽讓她剖開肚子給你們看吃了幾碗粉”,那就有點兒尋釁滋事了。

我們開車的時候被交通警察攔下,必須對著一根管子吹氣,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會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

眼下,質疑者要求的,就是對薑萍進行一次這樣的吹氣實驗。

而主持實驗的人,就是阿裏巴巴,這次競賽的主辦方。

阿裏巴巴是一家世界性的企業,而且是以公信力著稱的平台型企業。

每天都有幾億人使用淘寶、支付寶,相信它的公信力。

這樣一家企業發布的消息,自然不能說是信口胡說。

假如哪天阿裏巴巴的官方網站上,突然發出一篇文章說小行星馬上要撞擊地球,一定也會有不少人相信。

如今,阿裏巴巴辦的這屆數學競賽,爆出薑萍這樣一個比爽文還爽的傳奇人物,引發的社會轟動效應是巨大的。

——何況還是阿裏達摩院主動發布的采訪視頻。

為什麽那39個入圍決賽的選手要聯名請願,要求競賽組委會調查真相?

因為他們確實感覺自己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或者說是羞辱。他們要求主辦方證明:這次比賽是嚴肅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不說別的,就拿名次跟薑萍挨著的第13名劉奔來說,得有多少人去問他:

——你怎麽還考不過一個中專生?

劉奔是個很豁達的人。前幾天,他不介意“十三爺”“最強綠葉”這些外號,反而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了自己對薑萍的祝福。

但是,如今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薑萍身上麵臨的那麽多質疑,更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看法。

E

薑萍已經消失很長時間了。

不僅是她,就連她的父母也神秘地從家中消失。曾經高呼過“漣水不大,盛產學霸”的漣水當地文旅部門,變得靜悄悄的一聲不吭。

更神秘的是,薑萍就讀的漣水中專宣布提前放假,大門緊鎖。從校長到學生,齊刷刷地閉嘴不談這件事。王閏秋老師也不見了蹤影。

曾經在公號上歡呼我校薑萍同學獲得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的它,幾天前發布了最新的工作簡報。

在這期簡報裏,它提到了校籃球隊在比賽中獲得男子第二名女子第三名,提到了學校成功承辦縣中小學食堂廚師大賽,提到了學生的畢業典禮,就是沒有提薑萍一個字。

而在另一些輿論場上,針對薑萍的質疑正在一浪高過一浪。

知識類用戶紮堆的知乎自不必說了,現在年輕人居多的B站也基本淪陷。針對薑萍的嚴肅分析和解構惡搞層出不窮,每時每刻都有新的視頻誕生。

即使她明天再回到漣水中專,恐怕也很難繼續過一個學生的平靜生活了。

不過,最激烈質疑薑萍的人,也不認為這樣一個17歲的農村女孩是造假的主謀。最多是說,她的成績不真實,是有人在造假。

誰也不知道,這件事還會不會有一個說法。

薑萍是被冤枉的天才?還是被利用的工具?

到底是製度錯了,還是有人造假?

沒有人能給出結論。

為什麽不能通過調查公布結論,盡快給薑萍一個清白,給社會一個真相?

如果她的成績是真的,她的確是一個天才,那麽國家就給她必要的培養和嗬護,同時彌補製度上的錯誤,爭取不再漏掉這樣的天才;

如果她的成績是假的,那就在查明真相之餘,給她必要的保護,讓她回歸一個普通女孩的正常生活。

不管是哪一種結果,我們都需要糾錯。

幾十年來,中國人走得磕磕絆絆,步履維艱。但事實證明,我們走了一條上坡的路。

這幾年,這條路上出現了一些跡象,一些不好的跡象。

引發社會嚴重撕裂的薑萍事件,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僅是一個數學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隻有一種聲音。

還需要自我糾錯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勇氣。

 

 

作者: 8字帶路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