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曾經上新聞的“天之驕子”怎麽就成了殺人犯?

(2023-09-10 17:57:44) 下一個

這兩天最引人矚目的新聞之一,當屬留學美國的華人博士槍殺自己的導師的新聞。

開學第一天,全美TOP30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發生了一起轟動華人圈的慘案——一位來自中國博士生學霸槍殺了自己的華人導師。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嫌疑人名為齊太磊。自2022年以來一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擔任研究助理,就讀於該校的應用物理科學係。

被他殺害的,也是一名中國人,38歲的導師嚴資傑。

從履曆來看,齊太磊也是個天之驕子。

2015年他畢業於武漢大學。

2015年至2019年,在中國某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2019年就讀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獲得材料科學碩士學位。

2022年開始在北卡教堂山分校讀博士研究生。

此外,齊太磊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河南農村寒門學霸。

2010年,他複讀一年,以624分的高分被武大錄取。

他小2歲的弟弟齊太安,也是624分,被西安交大錄取。

可現在這樣一個人才開槍射殺了自己的導師。

有同小組成員表示難以置信——

“我從沒想過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因為他總是很安靜。”

“每次他跟我說話的時候都很溫和。”

“當看到他的臉出現在報道中時,我真的非常震驚。”

畢竟,一直以來,齊太磊似乎都是「別人家孩子」般的存在。

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齊太磊向導師舉起了烏黑的槍口?

別人家的孩子

怎麽就成了殺人犯?

從齊太磊的推特上可以看到,他生活中的許多困難來自於人際關係。

比如:

2022年10月31日,他發文:

“不管是說我懶惰,還是說我工作很努力,他們都在試圖侵犯我的隱私。我懷疑他們隻是想向導師打我的小報告,以此來控製我。” 

而後他又在這條推文的評論區留言:

“但是很奇怪,當我和我的導師說起這件事時,他說沒有人和他說過我的壞話。所以這些人窺探我的隱私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偷窺欲嗎?”

齊太磊渴望交友。7月31日,他寫道:

“我想交些新朋友。

我是一名博士二年級學生,對納米粒子合成、光捕捉、自組裝、光譜分析和機器學習感興趣。

在日常瑣事方麵有點呆,非常熱衷於討論研究。如果想交朋友,請聯係我”。

7月17日,他發文:

“我覺得人們侵犯了我的隱私。工作時,我覺得我隻是在向我的老板展示我在工作,而非是因為興趣工作,這貶低了我工作的意義,太惡心了。”

由此可見,齊太磊人際關係緊張、多疑,缺少朋友,內心孤獨,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導。

出現這樣的悲劇,極有可能是因為他心理失衡和扭曲。

齊太磊整個求學階段曆經艱辛,在美國讀博三年,尚未畢業,而父母相繼去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擊。

而他的導師嚴子傑,隻比他大三歲,學業一直很順利,在2013獲得博士學位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小組,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

比起自己的坎坷經曆,嚴子傑可謂是最幸運的人。齊太磊心態逐漸扭曲,變得非常偏執,他沒有從自身找問題,也沒有針對那些歧視他的人,而是強烈的妒忌心,讓他選擇與優秀的導師玉石俱焚。
 
是什麽讓優秀學子人性扭曲?

留美博士槍殺案,讓我想起了30年前轟動中美的盧剛事件。

1991年愛德華大學的天文物理係博士後盧剛,槍殺了他的導師、同學和係主任……然後自殺!

當年,這可是個轟動中外的大事件,後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暗物質》,由劉燁和梅麗爾·斯特裏普主演。

那是1991年11月1日,中國留學生盧剛攜帶槍支進入了學校的研討會場。

在開講5分鍾後,盧剛突然對著台上的戈爾谘教授,這也是他自己的大學教授,開了一槍。

然後他又朝著旁邊的史密斯教授連開兩槍。

接著又把槍口對準了他昔日的同學,同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山林華,連開數槍。

做完這一切後,他衝下二樓,推開係主任尼柯森的門,一槍打死了係主任。

而後又返回三樓會場,查看剛才的三個人究竟死沒死。

發現史密斯教授還有一口氣,對準他又開了一槍。

這還沒有結束,盧剛一路跑進女副校長的辦公室,對著她連開兩槍。

當時校長的助手也在現場,同樣被盧剛無差別射殺了。

在完成這一切後,盧剛抬起右手,用槍對準自己的頭部,砰的一聲,他也倒在地上。

整個過程不到15分鍾,6人死亡,一人重傷。

盧剛如何讓從一個優秀的學生變成殘忍的凶手?

直接導火索,是另一位中國學生山林華更受老師的喜歡,讓他覺得非常不公。

盧剛和山林華都是國內優秀的學生,在美國留學時兩人還是同一個導師,從成績來看兩人不相上下,可走著走著差距就來了。

山林華性格比較好,在國內讀的又是少年班,年紀要比“正常人”小2歲。

為人也就整天樂嗬嗬的,愛交朋友。

但山林華卻比盧剛早拿到學位,且山林華論文被評為優秀,甚至被留下做博士後研究。

而盧剛卻在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即便是教授推薦多次也沒什麽結果。

盧剛家境一般,他本指望憑借論文獲得獎金,以及更好的工作,但導師卻通過了山林華的論文,這讓盧剛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心生憤懣。

盧剛認為,這是教授偏心,更喜歡山林華這樣“油嘴滑舌”的人,對自己這種不善人際交往的老實學生不待見。

他為此向校方進行過多輪投訴,包括到副校長層級,但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回應。

而另一根壓垮盧剛的稻草,是他作為“全家人的希望”,並沒有實現為全家爭光的使命。

在根據盧剛事件改編的電影《暗物質》中,這種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壓力,被描述得更加具體。

他不是為了自己讀書,他是為了父母,為了家族的榮光在讀書。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一點失敗和挫折,他害怕自己不能成為父母心中那個優秀的孩子。

但其實家裏人並沒有責怪他。在得知盧剛在美國找工作不順利時,家裏人甚至打算幫他在大陸找一份工作,可是好麵子的盧剛拒絕了。

在寫給家人的信中,盧剛也展現出自己對物理學和人生的困惑。

“物理研究是越來越失望,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於是人們按照不同的學校分成幾大派,互相攻擊對方,大為吹捧自己。

我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學更實際一些的學科。有什麽辦法呢?父母自己一竅不通,不能在學業上加以指導,全靠我一個人瞎闖。”

他在殺人行動前,寫信給二姐:“忍耐到取得博士學位,已經是我們全家人的風光,你不要傷心,至少我有幾個墊背的,路上不會孤單。”

回看當年盧剛的事件,反過頭來看昨天在UNC發生的慘案,依稀能找到對應,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盧剛和今天的齊太磊的悲劇,不能簡單甩鍋給教育,或是寒門的原罪,寒門可以孕育出山林華、龐眾望這樣心胸開闊,德才兼備的孩子。

他們悲劇的根源,還是跟自身性格和偏執的心理有關。

天之驕子蓄意殺人的故事,並不少見,總能引起社會的震動。

2013年複旦大學醫學院2010級研究生林森浩,毒害了同為醫學研究生的室友黃洋,起因不過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

2015年7月11日,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因為厭世,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是什麽讓這些天子驕子,做出自毀前程,心狠手辣的事情?

過度競爭的社會環境是一部分原因。

現在盛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表現出的“內卷”,其本質就是“優勝劣汰”觀念使然,這其實是西方80年代裏根、撒切爾主義思潮的延續,因此造成人們之間的關係淡漠——除了自己都是敵人。

一旦在社會競爭中落於下風,就會讓“從小贏到大”的人產生自我懷疑,憤恨,以至於有了“大家都別活了”的極端想法。那些沒有走到極端的人,也難免被扣上“精致的利己主義”的帽子。

最後,每一場悲劇的發生,希望都能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對家長來說要了解到:讀書未必能改變命運,但性格一定決定了命運。

齊太磊事件和盧剛事件,雖然都有直接的導火索,但是究其根源,依然還是和當事人自身性格和心理狀態有關。

他們比較具有共性的是偏激、孤僻、非黑即白,這也導致他們在遭遇一般人際衝突時,比較難以用靈活的方式處理。

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1、性格問題

要分析自己孩子屬於什麽性格,屬於活潑外向的,還是內向自卑的。

針對不自信的孩子,要從認同鼓勵、語言表達、打造舞台、培養興趣等方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針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切忌用粗暴打罵來阻止孩子發脾氣,一定要從心理上去疏導,就事論事,幫孩子分析行為的對錯。講感受,告訴孩子,你發脾氣的時候媽媽感覺很難過,就像你不喜歡我發脾氣一樣。

2、學習問題

針對孩子學習的問題,要了解孩子學習的難度,看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不注意聽講,還是因為理解能力比較弱。

了解孩子對各科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從多方麵了解影響孩子學習有哪些因素,是來自外界,還是自身。

學會通過知識的魅力激發孩子探索的欲望,讓孩子擁有學習內驅力。

不要過度強調成績,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增加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3、人際關係問題

人際關係是影響孩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孩子成績很優秀,往往因為不擅長社交,導致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學校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有不同性格的老師,不同脾氣的同學,想在這個環境裏快樂的成長,就需要孩子具備一些基本的社交能力。

教孩子學會友善地對待每一個同學,友善和親和力是拉近和同學關係的關鍵因素。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的孩子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心,當遇到一些不公平因素時,他並不會覺得自己不好,而是別人的原因,也不會因此就否定自己。

 


作者:知子花教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