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寒門齊太磊為何槍擊華裔導師?3點原因,讓英才變鷹才

(2023-09-07 16:10:06) 下一個

齊太磊,留美博士,曾經被譽為“寒門英才”,卻槍擊了他的華裔導師的原因。

圖片中的齊太磊,臉上沒有一絲悔意,十足的冷血殺手!

已經在美國留學讀博士,齊太磊的履曆已經很牛!

可是,齊太磊的確是一個非常冷漠的人。

他老家的叔叔說:

3年間,齊太磊的父母先後去世,他都沒有回去過。

操持父母後事的是與他一樣優秀的弟弟。

齊太磊的弟弟與他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為什麽齊太磊成了這般凶殘冷漠?

很顯然,一定是在考取大學後,他所經曆的一些過往,讓他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徹徹底底的變化。

齊太磊的生活似乎總是趕不上趟:

1、家庭貧困;

2、高考複讀;

3、工作五年,碩士五年,博士延期畢業。

齊太磊走的每一步,看上去都比常人艱難許多。

“承受”了這麽多年的壓抑,博士無法畢業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時候,誰最靠近他,誰就是他最想傷害的人。

本質上,齊太磊還是一個懦弱的人。

他肯定非常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但他總覺得這個世界虧待了他。

齊太磊在國內就很壓抑,與他人交往很是一般,更何況到了國外。

齊太磊雖然可以用英語寫論文,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用英語流暢地與其他人交流。

很多人有個認知誤區,覺得到了美國學個幾年,英語自然而然就會好。

這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國人使用漢語非常溜,也能寫出漂亮的文章,但卻很難用嘴巴完全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況且,專業英語裏的單詞都非常生僻,要短時間內掌握並學習新知識是相當困難的。

可以說,齊太磊在美國讀博士,比在國內讀博士,要困難得多。

當然,這種困難度的增加,對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

隻不過要看誰能更快的適應。

齊太磊到美國讀碩讀博才五六年時間,而且在國內又工作了幾年快三十歲了才過來,從法庭上他用中文陳述可以看出,他的英語水平應該一般。

如果他英語水平本來就不行,專業英語和日常英語用詞造句區別又很大,再加上課題研究和組內人際關係,方方麵麵的問題都要用英語語言能力解決。

如果長期英語表達和溝通不順暢,不僅交不到朋友,人還會自卑抑鬱。

感覺他一下子跳的太多了,直接到美國讀最難讀的物理學碩博,各方麵準備可能都不足,如果他從本科開始讀應該會好很多。

這是寒門學子階層上升失敗的案例!

不僅失敗,連前途都沒有了。

34歲齊太磊,一生都在跳著腳奮力往上爬,但不順利,於是他槍口轉向了同為華裔的導師,玉石俱焚!

齊太磊高考複讀數次,終於和小兩歲的弟弟同時讀大學。

本科階段也讀得艱難,延期畢業,後做了4年研究員,其餘年華都在讀書!

至今博士仍然無法畢業,在美讀博3年,母親、父親相繼離世。

因為在博士遲遲無法畢業的情況下,自殺式的殺人,更多的是一種報複、情緒宣泄!

被他槍殺的導師嚴資傑,隻比他大3歲,但是求學之路一直順暢,專業領域成績驕人。

如果不是同為華人,嚴教授可能很難錄取齊太磊。

很多事情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他的導師不可能理解他的痛苦無助和怨恨社會的不公。

或許你很優秀,條件好,但不要去激怒比你差的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有這樣一段:

“我年紀還輕,閱曆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當齊太磊被抓後,他老老實實地坐在地上。

當他殘忍殺害自己的導師時,他很冷靜,因為他知道,導師是無法抵擋持槍且蓄謀已久的自己的。

當他被警察控製後,他也很安靜,因為他知道自己動一下,警察會毫不留情地收拾他。

看到這張照片,這那像是一位大家崇拜的“別人家的優秀孩子”,一張冷漠而陰霾的臉,與其它罪犯沒有任何區別。

開學第一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28號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案。

被捕嫌犯叫Tailei Qi (齊太磊),是應用物理學專業的一名博士生,他被指控一級謀殺和在校內非法持槍,不得保釋。

當地媒體報道,34歲的齊太磊用9毫米手槍射殺了他的導師,應用物理科學係副教授Zijie Yan(嚴子傑)。

警方表示,嫌犯和受害人認識,案發時嫌犯直接走向受害人作案,然後離開實驗室。

28號下午大約1點,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實驗室傳來槍聲,學校隨後立即封鎖長達三個小時。

警方公布了嫌疑人照片。在距離校園10分鍾的一處住宅區拘捕了嫌犯。

截至發稿,警方並沒有公布作案動機。

但網友們開始猜測種種可能性,比如學術霸淩、博導PUA。

嚴子傑教授自2019年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任教。他於2005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雙學士學位。

2011年獲得倫斯勒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博士。2011年到2015年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後。

媒體報道,嚴教授38歲,有兩個幼小的子女。

在社交媒體上,有認識嚴子傑教授的朋友就發文力挺這位教授的為人,稱他善良勤奮謙遜,也絕對不是壓榨學生的壞老板。

作為一名二年級博士生,齊太磊與導師在7月30號還共同發表了關於《金屬納米顆粒的光學結合》的論文。齊太磊是第一作者,導師是通訊作者。

導師對他相當可以。

而齊太磊在學業上也很優秀,他擁有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碩士學位和武漢大學的學位。

齊太磊就是2010年國內媒體曾報道的以624高分考上武漢大學的“齊氏兄弟”之一。

兄弟二人出身寒門,六畝地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

兩兄弟勤儉節約,也非常懂事,一邊讀書,還要一邊幫父母幹農活。

上大學的學費,也得益於好心人的幫助。

齊太磊的同學Aiden Scott告訴媒體:

“我從來沒有想到他會是能夠做出這種事情的人。他總是很安靜。每次他跟我說話時,他看起來都非常友善。當我看到報道時,我感到無比震驚!”

這不是安靜,這是壓抑。

當他無法忍受壓抑後,就開始尋找離他最近的獵物。

在齊太磊的推特賬號中,能夠窺見一些他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和種種的抱怨。

多條推文都抱怨過他的同事和工作環境。

2022年8月18號,他寫道:剛跟我的課題組長談了,並得到他的承諾。他應該有更多的經驗來處理這些女孩和流言蜚語。

2022年10月,他再次提到與課題組長和其他學生的衝突:這群人說我很懶,他們不去證明我努力工作,而是試圖侵犯我的隱私。

齊太磊並不喜歡他的課題夥伴。

2022年11月:上學期我每周步行80多個小時,我感到輕鬆且充滿活力。現在我每周隻工作60多個小時,我感到很累。隻因為我花了太多時間說服自己,我工作是出於興趣,而不是向別人展示我在工作。

齊太磊開始想放棄自己的專業,是因為太難了,還是與他人有效溝通?

今年5月30日,齊太磊說:對一個博士生來說,每天專注於工作時間真的很幼稚。

開始放棄工作和學業。

6月12號,他寫道:當這種女生表現出乞討別人幫助她的一麵,所有人都會看不起她,有點天使般的B**ch.

感情也受到了阻礙?

他最後幾條推文展現出缺乏朋友的孤獨,他在7月31號寫道:

想要結交一些新朋友。我是一名二年級的博士生,研究納米粒子合成、光學捕獲、自組裝、光譜分析和ML。在日常瑣事上有點笨拙,非常熱衷於談論研究。如果有意,請聯係我。

留美博士怎麽了?

因為在美國讀博士很難。

美國是高科技發達的國家,高等教育必然是競爭激烈,高處不勝寒。

在美國讀博士,要做好吃大苦的準備。

並不是,煎熬幾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的。

都要30歲了還在寫作業,寫論文,準備考試,這是常態。

讀不下去,有人放棄讀博士。

齊太磊也可以放棄,但他走了極端,把自己遇到困難理解為別人“不好好對待他”。

是他自己出了問題。

 

 

 

作者:Canyons

 

=======================

推薦一篇博文:

傅曉田與秦剛為啥失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gman' 的評論 : “他走了極端,把自己遇到困難理解為別人“不好好對待他”。是他自己出了問題。”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gman' 的評論 : 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當然是他自己的心理或者精神問題,但那些客觀原因也是主要是由於他自己錯誤的人生選擇造成的,不能歸罪於他人。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柏舟泛流' 的評論 : 80=90年代的大陸留學生總體素質比現在的大陸留學生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柏舟泛流' 的評論 : 80-90年代的早期大陸留學生有相當數目的超過30歲,但現在這個年代很少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mon0123' 的評論 : "如果自己的心理狀況不夠強大很難生存"。這是真話,但也是全球適用的準則,回到中國也一樣適用。
dogman 回複 悄悄話 齊太磊博士期間文章引用就到200了。這個條件都可以直接申請EB1A綠卡了。學術上非常優秀。博士學業很成功。這場悲劇的原因是他的心裏問題或者精神障礙,不是其他客觀原因。
柏舟泛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mon0123' 的評論 : 的確是這樣,我讀博的那時候,機房實驗室都是通宵開著的,除非是周日,晚上很少有10點之前回去休息的。
柏舟泛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ndstone2' 的評論 : 30多歲讀博很正常啊。92年我來美讀博的時候,實驗室中40多歲讀博的都大有人在。
Simon0123 回複 悄悄話 隻要在美國讀過書的留學生,不管是公費,自費,有沒有獎學金,那一個沒有經歷過困難時期,如果自己的心理狀況不夠強大很難生存,不管讀書,工作還是家庭關係,如果你心理準備不足那麼早早回國和家人一起過天倫之樂的生活吧,千萬不可傷害他人。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_70' 的評論 : "然後在22年1月申請了北卡的博士,這個時候已經32了,我們知道,一般正常的博一是24到25歲,他比其他同學大了七八歲,而且他這個年齡等讀完博都37往上了。

我不知道他這個時候心態是怎麽樣的,反正設身處地思考下,壓力應該是非常非常大的,因為他自己的家境並不是特別好。一個三十來歲家境不好的人,還在讀博,讀完都快四十了。

我之前接觸過三十來歲去讀博的。也就是畢業多年後混的一塌糊塗,覺得自己唯一擅長的事就是讀書,想回去讀書增加一下學曆提升點議價,可是讀了博之後又陷入了更深的內耗。"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uqionghua' 的評論 : 文中也談到了英語能力問題。
Lily_70 回複 悄悄話 首次高考成績不差,複讀是為了上更好的學校。複讀也就一年,之後工作幾年。路大讀碩也正常時間,在北卡僅去了一年多,遠不到博士畢業。老師叫他走路是拿了北卡的碩士。如果沒有國人那種舍命成人上人的心態,完全不用複讀及後來的研究生學位。看樣子並不喜歡物理,隻是為了國外學位入科。
wuqionghua 回複 悄悄話 盡管學術英語湊付, 但日常生活的肯定英語不好,正常全麵溝通有問題,這個是去國外最大障礙。沒有語言天賦,生活在非母語國家,得一輩子不間斷的努力適應語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