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怪事!把體溫計都砸了,人就可以不發燒了麽?

(2023-09-11 19:23:30) 下一個

成功的騙子,不必再說謊以求生;因為被騙的人,全成為他的擁護者,我再說什麽也是枉然。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在昨天的文章裏寫了一段小故事。很多朋友表示,沒想到一向嚴肅的大牛哥也會講笑話。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裏沒少講這種相對輕鬆的小故事。突然的我在想,要不要把這些小故事編個合集。也有朋友提到,昨天的小故事講得有點缺憾。其實我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曾想過,要不要再深入描述一下叫花子是怎樣被地主奪走土地和財富,窩棚又是如何被強迫拆掉,蓋了地主家的豬舍。那樣寫雖然可以讓故事更豐滿,但也會讓讀者失去參與創作的樂趣。這與我一向鼓勵獨立思考的出發點相背離。所以,我更希望我的文字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由朋友們共同完善一個故事,一個思考。

今天的文章還是先講一個小故事。相傳在大洋國流行一種發燒病。人一旦得了這種病就會持續高燒不退。體溫從38℃到39℃再到41℃一直攀升。有的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5℃。尤其是年輕人,一多半都得了這種病。當人們紛紛焦急的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麽的時候,大洋國的溫度局站出來說話了:你們手裏的體溫計都不準確,應該用本局經過測量並且公布的全民體溫統計數據。鑒於技術問題,這份數據目前隻會調查統計城市居民的體溫。並且以後嚴禁民間違規使用自行測量的體溫數據。在新聞發布會上,溫度局還專門展示了一款體溫計。用這根體溫計測量,發燒到41℃的人,體溫顯示隻有37℃。而超過80%的人並沒有發燒。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發燒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溫度也越來越高。連溫度局的體溫計都顯示出了45℃的超高溫。這下溫度局的人坐不住了。經過連續一周的仔細開會討論,在消耗了大量茅子和華子之後終於正式對外發布消息:公開的體溫統計數據暫停發布。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理結構在不斷發展變化,體溫的測量和統計工作需要不斷完善,體溫計也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據小道消息,局裏的專家們經過多輪反複研究,在繼續消耗了大量茅子和華子之後,終於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把體溫計的刻度間距增加10%。這樣測量出來的體溫結果就可以回歸正常。證明全民的身體都是健康的。至於說以後溫度還繼續升高怎麽辦?專家們也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繼續改刻度就好了。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前不久的“指鼠為鴨”事件。當事學生之所以要“配合”學校的結論,成為“指鼠為鴨”中最有價值的活體證據。就是因為有畢業證這條軟肋捏在學校手裏,想不低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殘酷現實就是:不是不想說真話,而是說真話的成本太高!已經高到了我們承受不起!而這名學生不久後還會麵對一個新的“鴨脖”。那就是為了完成就業率指標,學校、企業和學生簽訂的“三方協議”。就業,已經成為壓在這屆年輕人身上最沉重的負擔。雖然老師和學校送走一批學生後可以暫時如釋重負的吐一口氣,但人總是要工作、要吃飯的啊!你認為我找到了工作,和我真的找到了工作,完全是兩碼事好麽?

上周,我一個很少見麵的朋友聯係到我,希望能幫他的女兒找一份工作。給錢少點也行。我隻有苦笑。作為高考大省出來的農村學生,他們身上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冀。不同於家境更好的城裏學生,他們不願意躺平,也沒有能力躺平。但是在他們拿到畢業證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獨立麵對社會的拷打。一份讓老師學校都滿意的“三方協議”並不難解決。但真正能夠讓學生養活自己的工作到底在哪裏?不是大學生不願意脫下長衫,而是現在就連外賣快遞網約車這樣的職業,也已經人滿為患。就算想去工地搬磚,也得有地方可去才行。不僅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沉重的就業壓力已經深深的影響到每一個人。尤其以中青年為甚。

眾所周知,青年人是社會消費的主力軍。因為青年人生活負擔輕,又年輕好動喜歡新鮮事物。但消費的前提是收入。沒有工作就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誰又能餓著肚子消費什麽汽車家電房地產呢?對中年人來說失業就更可怕。他們才是就業市場上的“弱勢群體”。論精力、體力都比不上年輕人。不僅要麵對還沒有還完的房貸車貸以及各項家庭開支,可能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也在麵臨同樣的窘境。短時間還可以靠壓縮消費、降低生活品質維持。但光節流沒有開源,實則堅持不了多久。饑餓這種東西,不是隻要戴上耳機聽口號,蒙上雙眼就可以變得不複存在。

我知道,看到這裏肯定少不了有人會跳出來指責我是屁股坐歪了,美國,歐洲那麽多失業流浪街頭的人為什麽不說。我承認,失業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但首先,那些“敵對勢力”的失業問題與我無關。我自然沒必要替他們呼籲。其次,在這些國家裏普遍有成熟的社會保障製度和各種民間救助組織。有時候失業的人不僅可以領取免費食物,累計拿到的各種救濟可能比最低工資還高。當然,這種福利製度也養了不少懶漢,但這是後話。第三,是公開和透明的信息環境。這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最有力保障。人最大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而人對於未來的決策是建立在預期上的。透明度越高,人的信心就越強,越願意消費和投資。反之,什麽事情都不讓你知道,就會產生猜疑,謠言就會盛行。人也會降低對未來的期望值。變得隻相信自己能看到的一切,盡可能的守住現有。這個時候能夠滿足他們欲望的,恐怕隻有騙子。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成功的騙子,不必再說謊以求生;因為被騙的人,全成為他的擁護者,我再說什麽也是枉然。 或許這就是每一個努力揭示真相的人麵臨的共同困境。有如我之前的文章裏所說,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叫醒裝睡的人,而是會不會被他們殺死!他們總是樂觀的想“幸好不是我”,卻從來不關心“下次輪到我怎麽辦?”我不知道在下一代人眼中,我們這代人有多麽荒唐。傻人有傻福,但傻逼不會有傻逼福,蠢人更不會有蠢福。

網上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如果你是在泰坦尼克號上,升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有魚蝦鱉鱔才會感覺那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在撞上冰山之前努力阻止才是最應該做的。

 


作者:如是大牛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