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國外的戰爭,國內民眾吵作一團,且互不相讓,甚至因為觀點不同而惡語相向。在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分歧,根本原因是認知出現了問題,對此次戰爭本質了解的不夠透徹。
大部分人在這幾個方麵出現了認知性錯誤。
1、烏克蘭打的是代理人戰爭。
民眾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美國參與了對烏克蘭的援助。在國內民眾心裏美國是全人類公敵,凡是美國參與的事情全部都是邪惡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在國內媒體嘴裏是一副什麽模樣,之前有一則新聞是這樣說的:美國表示,要讓烏克蘭打剩下最後一個人。
而英文版原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哪怕烏克蘭剩下最後一個人,美國也要支持他們作戰。
兩個句子改變了詞語順序,表達的意思就大相徑庭。而民眾更願意相信前一種表達,因為這能體現美國的邪惡。
假如現在給烏克蘭提供武器、資金的不是美國,而是伊朗、阿富汗這些國家,在民眾心裏這場“代理人戰爭”瞬間會變成抵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民眾對這場戰爭的認知完全出於美國的動作,而不是戰爭的本身。
退一步來講,即便烏克蘭打得是代理人戰爭,是扛著歐美的利益和俄羅斯戰鬥。這也是烏克蘭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規定隻能做俄羅斯的小弟,不能做歐美的代理人。難道做俄羅斯的代理人的利益要好過歐美?
2、俄羅斯滅亡後,歐美會集中對付中國。
這種認知流傳相當廣泛,這也是很多人成為鵝粉的根本原因。有些人成為鵝粉是骨子裏對俄羅斯認同,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精神信仰,無論大鵝做出什麽事,都會義無反顧的支持。
有些人變成鵝粉是基於“唇亡齒寒”的理論,覺得大鵝滅亡後,歐美會集中對付中國,為了自己的國家,要堅決支持俄羅斯。這種邏輯看起來似乎成立,實則經不起推敲。
對於這個問題,本人在往期文章裏做過詳細的解釋,有興趣的可以往前翻一翻。
額外補充一點,“唇亡齒寒”理論是建立在自己不夠強大的前提下,需要借助外力或者依附於他人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如果自身足夠強大,根本不必擔心唇亡齒寒,也不必擔心別人會聯合起來圍剿你。
從過往經驗和現行國際局勢來看,隻要自身足夠強大,別人都會上趕著來交朋友,他們不會傻到專門挑硬柿子捏。
我們關心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變得強大,而不是糾結別人願不願意成為我們的唇。
3、戰爭的性質。
如果俄羅斯隻是想教訓烏克蘭,用軍事手段打擊一下對方,達到目的後馬上撤兵,這算不上侵略。但俄羅斯不但沒有撤兵,還霸占了烏克蘭的領土,事到如今還在幻想攻占烏克蘭全境。如果這樣算不上侵略,怎樣才算?
有人說烏克蘭被侵略是自找的,誰讓它故意挑釁俄羅斯,既然做出了挑釁舉動,就要接受被侵略的準備。
我們假設這種邏輯成立,在現代國際秩序體係下,傳統的兵戎相見已經上升到智力博弈層麵,在四肢都同樣發達的情況下,大家拚得是腦子。在智力博弈層麵吃了虧,隻能說明自己不夠聰明,不能要求他人包容自己的愚蠢。
如果因為智力不夠被他人玩弄,因此生氣做出掀桌子的舉動,那就要做好被別人圍毆的準備。就像幾個人一起打牌一樣,玩不起就別玩,輸紅了眼掀桌子就是你不對了。
你可以說俄羅斯被歐美下了套,發動侵略是出於不得已。別人下了套就往裏鑽,隻能怪自己愚蠢。沒有掀桌子的實力,就盲目掀桌子,挨了揍就別怪別人,
如果突破不了這幾個認知局限,滿腦子都是“唇亡齒寒”,張嘴閉嘴就是“烏拉”,建議不要再關注這場戰爭了,多看看養生版塊的新聞。
作者:下山的西西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