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仇外小粉紅?風頭追逐者?西方觀察人士看中國“自幹五”

(2023-06-06 18:02:05) 下一個

從攻擊網絡大V,到抵製外國企業;從抗議日本風情街,到批判西方民主,中國民族主義崛起下興起的“自幹五”群體,最近引起西方輿論的關注。觀察人士認為,“自幹五”比“五毛”分布更廣泛,其中多數是為了抒發所謂的“愛國”情懷,但也不乏想在社媒平台出風頭、追逐經濟利益者。分析人士指出,當中國“自幹五”也不是萬無一失,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當局“瞬間消失”。

曾任《中國商報》首席記者,《財經》雜誌副主編,微博上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絡大V羅昌平,這個月初因為在社交平台上發表關於長津湖戰役的評論,被中國網民群起攻之並向公安局舉報,而在10月7日被捕。


中國最大的日本風情街從在大連開業之初便被網友討伐登上熱搜,當局在輿論壓力下,上個月命令該商業街停業整改。一係列事件透出中國網民對中國政府的施壓作用,也將一群自稱“自幹五”的網民推向了前台。

當跟貼人自己成為標題

“自幹五”是“自帶幹糧的五毛”的簡稱,他們與普通“五毛”,也就是中國政府雇傭的網評員的區別是,他們是“自願”發帖,不收薪酬的博主。

10月22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一篇關於中國“自幹五”的文章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該文章稱,“自幹五”經常用尖刻的語言對西方國家和媒體口誅筆伐,並對女權主義、LGBTQ到民主和人權,再到西方思想對中國社會的“侵蝕”等諸多方麵發聲。該文章總結,“自幹五”攻擊的目標也包括很多被視為支持“分裂主義”的人,比如台灣和香港的民主運動人士以及活動家、中國國內的“公知”和專家們。

BBC的該篇報道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被轉載,受到了“自幹五”的抨擊和嘲諷。“深圳小天”在他的微博上說,“用國際級輿論霸權打中國網友……我要加油啊,爭取下次讓CNN點名批評我。”“茅台燒鴨飯”在微博上說:“我們就是新時代‘自幹五’媒體人,我們很自豪和驕傲。”

不拿錢也幹勁十足的“自幹五”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邁克爾·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說,“自幹五”現象比“五毛”更廣泛也更分散。

康寧漢告訴美國之音:“他們不再隻是一群受過訓練的個人,為了獲得報酬或因為他們被正式招募為誌願者而發帖。現在在網上發表民族主義觀點的人很多,其中一些人的粉絲相當多,但其中許多人表達更隨意,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自幹五’。有些人是為此目的而被招募的,但可能大多數人隻是自願在網上發布他們的民族主義觀點。”

康寧漢認為這個群體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他們確實有很深的民族主義情懷。

他說:“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生活在中國的泡泡裏,中共控製著媒體話語權和教育。他們一生都被教導:他們是西方“百年屈辱”下的受害者,美國試圖壓製中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所有批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以及中國人民需要站起來,重新奪回他們作為國際社會領袖的“應有”地位。”

智庫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曾任《紐約時報》駐華記者的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認為,“自幹五”的出現與中共控製教育和輿論密不可分。

她告訴美國之音:“很明顯,一方麵中共的洗腦政策奏效了,另一方麵人們真的在表達民族主義和親共產黨情緒,因為需要這樣做的壓力真的很大。 我想這並不奇怪,因為黨控製了教育,並越來越緊密地塑造孩子們的思想,人們被大量的宣傳所包圍。 然後他們看到中國的物質和科學進步,他們感到非常親中國。 以前持中立或懷疑態度,或者有獨立想法的人,現在即便在私人談話中也發表民族主義言論,比如說“我真的很愛中國!” 這真的很奇特,也顯示壓力確實起到作用。”

康寧漢說,最近,“自幹五”被教導中國政治製度有所謂的優越性,而且這種宣傳確實起了作用。他說:“它利用西方主流媒體對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發生的事情的負麵報道,並扭曲這些新聞以強化中共的說法。許多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宣傳,但許多人——包括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能言善辯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它,並對它有強烈的感覺。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非常自豪,並對美國和整個西方感到不滿。”

康寧漢表示,這種情況在一些特定消息出現時尤其明顯,比如美國對台軍售、國際社會批評新疆、香港局勢等新聞一出,這些人就非常氣憤,他們一點都不假裝。

中國社交媒體分析師棵小曼(Manya Koetse)也讚同這種觀點。她在與BBC的采訪中說, “因此,你會看到一種反外和親華情緒交織在一起,呈爆炸式發酵,同時(他們)強調中國文化和身份的重要。”

康寧漢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直到幾個月前才回到美國,他親眼目睹了這些情緒。

他說:“他們(自幹五)不認為自己是鸚鵡學舌的宣傳,而是為中國挺身而出,反對他們認為是一心想詆毀和壓製國家聲譽的敵對外國勢力。結果實際上與我們在世界各地(包括在美國)看到的許多對政治和社會問題有誤導但極其熱情的社媒言論並沒有太大不同。大多數人沒有報酬或被要求發表這些觀點;他們是自願這樣做的。”

康寧漢表示,這些自幹五的觀點因為回聲室效應而更加被強化,回聲室效應指的是信息或想法在封閉的小圈子裏得到加強。康寧漢說,在中國,回聲室效應是巨大的,因為互聯網上沒有太多當局可以容忍的不同觀點

另外,康寧漢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在過去幾年的轉變也助長了民族主義情緒,推動了“自幹五”的出現。10年前,曾有人給外交部寄鈣片,意思是,外交部在某些問題上表態太“軟”,需要“補補鈣”,強硬起來。

康寧漢說:“ 我們看到了所謂的“戰狼”式外交,中國官員和外交官在與國際社會打交道時更加直接。一些官員和外交官的挑釁性言論在國外不受歡迎,但在中國往往反響巨大,進一步激化了普遍的民族主義情緒。人們看到政府在麵對他們所謂的外國敵對勢力時為自己的國家挺身而出,這就產生了一種“團結在國旗周圍”的效果。”

康寧漢舉例說,今年早些時候楊潔篪在阿拉斯加對美方的強硬言論在中國大受歡迎,除了社交媒體沸騰,還有人大賣楊潔篪語錄T恤。

除了擁有愛國情緒外,“自幹五”中也不乏一些想出風頭,想利用中國活躍的社媒網絡文化,搭熱門話題順風車出名的人,以獲取經濟利益。

康寧漢說:“特別是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博主和視頻博主試圖利用政治環境——社會某些方麵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來建立自己的形象,希望成為互聯網名人。這有很多經濟利益,雖然大多數互聯網名人遠離政治,但仍有許多政治評論員試圖通過製作既能表達公眾情緒,又能避免國內政治和社會問題帶來的法律風險的內容來為自己贏得名聲。”

當馬屁拍到了馬腿 “自幹五”也會瞬間消失

但是當“自幹五”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在中國政府控製話語權的大環境下,當一些人說了過激的言論,還是會受到政府的控製甚至消音。

康寧漢說,因為“自幹五”畢竟是自發發帖,“他們沒有遵循的劇本,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受過正式訓練”,所以,“他們有時最終太極端,政府不得不介入並審查他們的一些帖子。”

BBC的文章中提到自媒體作家李光滿撰寫的一篇呼籲進行更激進的共產主義革命的文章雖然被官媒轉載,但在引發反彈後卻消失一段時間。

棵小曼對BBC說:“有時候,關於你能說什麽或不能說什麽的規則非常模糊,隻因一條微博,這些網紅就可能被消失。”

狄雨霏認為,中共對這種事情總是“騎虎難下”,因為它在推動人們變得情緒化和血脈噴張,但如果人們為一些突發事件感到不安,這種情緒會迅速惡化並轉向另一個方向。例如去年李文亮死於新冠肺炎的事件。一般來說,每次看到一條消息或帖子廣為流傳時,很明顯是中共選擇不對其進行審查,因為它會檢查轉發量,如果它不讚同其內容,就會在超過一定數量的情況下進行審查。

“如果中共追求特定的外交政策目標,可能會介入並審查“自幹五”,例如如果自幹五對非洲人有種族歧視,而這樣的情況很經常發生,中共就可能會進行幹預,以免惹惱非洲國家。但可能不會太早幹預。它將試圖讓自幹五覺得他們可以發聲並產生影響。”狄雨霏說。

 


作者: 魏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