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殺死校園內被撞身亡小學生母親的,豈止是“網暴”!

(2023-06-22 17:26:48) 下一個

為什麽每當悲劇發生,都會有人毫不掩飾毫無忌憚的釋放牠們濃臭的惡?

為什麽每次都是在人死後,社會輿論才開始關注到悲劇和悲傷?

為什麽惡可以惡得不加掩飾,而善卻要活得小心翼翼?

為什麽悲劇過後都沒有追問和反思,隻能默默的等待下一場悲劇登場?

為什麽隻有當新的悲劇發生,人們才會想起早就有過多次同樣的悲劇?

為什麽麵對悲劇的一再上演,不能多問幾句為什麽?

這又是一個讓鋼心鐵肺的人都忍不住流淚的悲傷故事。5月23日,武漢一小學生在校園內被老師開車撞死。在痛失愛子之後僅10天,6月2日,孩子的媽媽也在滿含悲憤中跳樓輕生。在棄世之前,她在朋友圈簽名欄中寫道:孩子 你是不是很孤單?媽媽想去陪陪你。這是她留下的對這個世間的最後控訴!在這短短的10天裏,這位年輕的媽媽,這個可憐的家庭,被一圈一圈的濃臭的惡緊緊纏繞。一邊要麵對失子之痛,一邊還要承受汙蔑和惶恐。壓向她的,是看得見的非人的“網暴”折磨;和看不見的可怕存在。我想說的是,牠們若不下地獄,誰才應該下地獄?!

就在這位媽媽輕生後,新的一輪髒水又潑向了孩子的父親。其用心之歹毒,其言語之汙穢,讓人感覺這些話完全不是從一個類人生命體口中說出的。而牠們這種對悲劇和苦痛輕描淡寫的戲虐,更讓人感到徹骨的寒意和恐懼。

或許有人會說,這次針對年輕媽媽的“網暴”已經讓個別“正能量”大V被噤唁,有些自媒體賬號也被詠葑。但事實上,這些無脊椎生命體隨時可以換一個馬甲繼續在網絡上作惡。轉眼間就像雨後的狗尿苔一樣,東一個西一個的冒出來。不能從根本上鏟除網蛆們生存的土壤,就會像蹲在大糞堆旁邊打蒼蠅。蒼蠅越打越多,最後反而把自己惡心得夠嗆。

事實上,我們對於網暴的理解並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牠們的惡毒言語攻擊。真正的網暴還應該包括對黑白的顛倒,對事實的否定、惡意歪曲和捏造,對荒謬的粉飾,麵對悲劇和痛苦時的戲虐,以及以揣測動機的方式無限上綱上線等等。

昨天看到“老胡”就此事寫的一段文字。當時就把我氣樂了。老胡這是真能編啊!斯人已逝,還要給這位年輕的媽媽安上一個“如果這位母親提出更高要求,校方很難處理”的罪名。這樣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無疑是會讓讀者忽略掉基本事實,思路被引到“這位母親是否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偏路上。這手玩得倒是高明。用一種假設的語氣,來做出一種肯定性的暗示。看上去並沒有給出什麽明確信息,但實質上已經擺明了態度,定了性。就算有人追究起來,也大可以用一句“我隻是提了個假設”巧妙化之。那麽,別人是否也可以“如果”老胡幾次呢?試問,這種沒有明確證據作為支撐的“假想”,放在當事人身上又與網暴何異?

而後他又說“我認為,雙方都無過錯,都值得理解”。那麽我想說,這位年輕媽媽的孩子在學校裏無辜逝去,當然不可能有什麽過錯。但“雙方都無過錯”是什麽鬼?這話可以這麽說嗎?事件的“雙方”可以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劃等號嗎?老胡又是以什麽標準做出的評定呢?還有一些其他的,我不再逐句拆解。我無法理解的是,同樣是為人父母的老胡,在麵對如此人間悲劇的時候,怎麽可以做到如此冷漠。

我在6月1日的時候,曾在本號發布了一篇標題為“侵烏戰爭的必然結局:裝最酷的B,挨最狠的揍!”的文章。文章中,我引用了一部著名電影作為資料。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這部電影反複看了5遍,然後從中節選編輯了9段視頻。為了一篇4300字的文章,我熬了整整兩個晚上。但文章還是沒能堅持過24小時,就“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了。

其實我這篇文章的消逝和那位年輕媽媽的遭遇,背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當善後退一步,惡就會變得囂張;當真實的聲音被消失,謊言和欺騙就登上舞台;當美好和希望可以被任意踐踏,邪惡和野蠻就有機會占據上風;當正直和理性不被接受,比拚的就將是誰更加無恥和下作。從這個角度上講,殺死一篇有意義的文章和網暴殺死一名年輕的媽媽本質上並無不同。隻是前者看上去沒有那麽血腥。我們不得不麵對的一個殘酷現實,不是要不要叫醒裝睡的人,而是會不會被牠們用網暴的方式殺死!

如今的互聯網,總有這樣一群軟體動物蹲守在網絡的黑色地帶,隨時監視著你的一言一行。一旦發現有機可乘,立刻跳出來撕咬。而你表現得越軟弱,越能激發起牠們的興奮。弱者的失落和痛苦、受害者們的悲劇,都會成為牠們的快感的來源。而牠們之所以可以如此肆無忌憚,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沒有犯罪成本”。當講個段子都可能瘋皓喝茶的時候,牠們卻可以毫不掩飾的釋放惡意,網暴良善。牠們的屠刀,永遠隻會指向那些不會還手的人。而對於真正騎在牠們頭上的惹不起的存在,牠們恨不能全身上下都長滿舌頭,尾巴能搖成電風扇。不由讓人感歎,這世上最為凶險的莫過於人心。而有些類人生命體,就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牠們身上濃濃的人渣味道!

為什麽每當悲劇發生,都會有人毫不掩飾毫無忌憚的釋放牠們濃臭的惡?

為什麽每次都是在人死後,社會輿論才開始關注到悲劇和悲傷?

為什麽惡可以惡得不加掩飾,而善卻要活得小心翼翼?

為什麽悲劇過後都沒有追問和反思,隻能默默的等待下一場悲劇登場?

為什麽隻有當新的悲劇發生,人們才會想起早就有過多次同樣的悲劇?

殺死校園內被撞身亡小學生母親的,是彌漫在空氣中的毫不掩飾的惡意和深度荒漠化的人心!一位年輕媽媽的悲劇就是所有人的悲劇!

在上一篇升天文“侵烏戰爭的必然結局:裝最酷的B,挨最狠的揍!”發出後,有朋友問我為什麽很多美國影片總是喜歡描述末世的景象。在這些電影描繪出的末世裏,無一例外的是環境極度惡化,充滿饑餓、貧窮、無知,迷信和不公正。在這樣的人類文明崩落後的世界,沒有法治和憐憫,隻有野蠻和奴役。極少數人壟斷了財富和資源。人的尊嚴和肉體可以被肆意踐踏。底層民眾整日掙紮在生存和死亡的分界線上。沒有人會關心品格、道德、秩序這些東西。活下去就是唯一的追求。嗜血的統治者一麵無底線的壓榨民眾,一麵愚化人的心靈,讓百姓的靈魂失守,變得愚昧無知,最終都成為供他們驅使的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在末世裏,共有的特征就是人命不值錢!對生命的漠視就是對天道的輕蔑和褻瀆。而末世,其實就是天道對世人的懲罰。

不要以為現在科技高度發達,末世隻會是遙不可及的電影描寫。真正的末世,其實是會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心之中。如果人的靈魂長期得不到滋養,就會逐漸荒漠化。充滿有毒的物質和腐朽的味道。遍布眼前的,都是一具具空洞的沒有思想的軀殼四處遊蕩。還要提防黑暗中隨時可能跳出來對你揮動爪子的喪屍。不要以為燈紅酒綠就是天下太平,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也不要因為災難發生在別人身上就與己無關。野蠻和文明之間的距離不是經濟和物質的差距,而是思維與價值觀的巨大鴻溝。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有嘴但不能傾訴真情實感!有耳但聽不到不同的聲音!有眼但看不到事實和真相!有心但體會不到世間冷暖和人類情感!習慣於向野蠻低頭,把荒誕當作自然。那麽恭喜你,你已經身在末世!如果誰還在繼續用戲虐的心情看待災難和苦痛,那麽,牠將配得上自己所得的一切!

這位年輕媽媽已經和她可愛的孩子在天堂相聚。願在天堂中的她們不再遭受惡意。願天下所有愛和被愛的人都遠離荒誕。

 


作者:如是大牛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