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世界上最無恥的事,就是將窮人的苦難當作勵誌典型,來愚弄底層人

(2023-05-31 17:20:35) 下一個

一位39歲的沈陽大哥,一人身兼3份職業,白天開網約車,晚上5點到9點送外賣,平時閑暇時間還推銷和安裝衛浴。

看得出來,大哥很努力地去生活。我們不知道大哥為啥這麽拚命,但可以想象的是,他的生活壓力肯定很大。

人民日報寫了一篇文章,盛讚這位大哥:工作有著落,日子有奔頭。

怎麽說呢,隻要上過學的人,似乎都寫過以“苦難”為主題的作文,而且內容幾乎都是千篇一律,一定是找幾個名人出來舉例,比如海倫凱勒。說什麽苦難是一份難能可貴的人生財富,因為苦難,才成就了很多人的成功。這樣的作文,老師一般都會給很高的分數。

那時候,我們洋洋自得,覺得苦難確實值得歌頌。可直到有一天,你成家立業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發現孩子寫的作文,和你小時候寫的差不多。大家好像都在接受一樣的教育,好像都把苦難當成財富。

於是,隻要想起苦難,我們第一反應就是讚美,這種慣性思維貫穿了一代又一代人。這種思維的人多了,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尤其是突然哪一天官媒將一件本是很心酸的事給扭曲成“正能量”時,人人都習以為常,這是很可怕的。

也許你還記得當年的“冰花男孩”,作為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他每天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接近零下十度的天氣裏,他隻有一件單薄的外套來禦寒,等來到學校時,頭發和眉毛已經沾滿冰花。稚嫩的臉龐被凍得白一塊紅一塊,手上長滿了凍瘡,皮膚也已經皸裂。

當年這個新聞感動了不少人,可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麽會這樣?答案並不複雜,因為窮,他沒有厚實的禦寒衣物;因為窮,他隻能在冰天雪地裏翻山越嶺去上學;因為窮,他坐不起車子隻能每天徒步一個多小時去上學;因為窮,他買不起護膚品隻能任由皮膚開裂。

就是這樣一個心酸的故事,最後卻還是被“正能量”了。看著官媒滿屏的“為努力的男孩加油”“你吃得苦將照亮你的路!”,我隻覺得惡心,惡心到讓人反胃,如果有那個條件誰願意經受這些苦難,如今卻被當作正能量新聞來宣傳,這是殺人誅心還不帶血。

人民日報曾經還發過這樣一篇報道:老人陪75歲丈夫撿垃圾15年,走了一圈赤道周長。你猜結尾處寫著啥?“愛他,就陪他撿垃圾”...有些話到嘴邊我硬生生憋回去了,要不是怕這篇文章被和諧,我真想好好問候他們的編輯。那麽大的一家官媒,自己寫出來的新聞,自己不想笑嗎?

要我說,世界上最無恥的事,就是將窮人的苦難當作勵誌典型,來愚弄底層人。

首先,這是對苦難者的不尊重

對於當事人而言,苦難本就是一種痛苦與折磨,如果可以選擇沒人願意經受苦難,你沒有同情無法做到共情就算了,回過頭來跑去歌頌苦難這就是對苦難者的不尊重和侮辱。

這就相當於你精疲力盡舉步維艱地拉著千斤貨物走在馬路上,別人開著保時捷從你麵前過去,搖下車窗對你說你很努力我們要向你學習,就問你這種做法不惡心嗎?

其次,歌頌苦難並不能幫助苦難者。

歌頌苦難其實就是美化苦難,這會讓人們產生苦難是個好事情的錯覺,會讓整個社會失去對苦難者的共情,以至於最後沒人願意去關心苦難者。

最後,歌頌苦難隻會製造更多苦難。

當苦難在一次次的歌頌下,被動變成“美好的事情”後,整個社會都會改變對苦難的固有印象,甚至有人主動去尋找困難,這種行為是可恥的,因為它會製造出更多的苦難。

王朔曾說:“世界上最無恥、最陰險、最歹毒的讚美,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作勵誌故事去愚弄底層人。”

深以為然。

所以,央視也好,人民日報也罷,如果你們覺得苦難是正能量,那麽請你們的工作人員也去經曆一遍,也去一天打好幾份工,也去體驗一下底層人的艱辛。

 

 


作者:董三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nanaeEggs' 的評論 : 問題重重。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li88' 的評論 : 騙子不少。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在共慘社會,任何文章都要政治正確,以防止人民起義造反。如何防止?讓民眾滿足現狀而感恩啊!報導苦哈哈的底層生活,例如老李一個人打三份工,才能維持一家生計,讓一個人打兩份工維生的,感到滿足而感恩共慘黨。
ali88 回複 悄悄話 央視也好,人民日報也罷,都是沒底線的騙子。
支持作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