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很多年前,革命前輩指出“落後就要挨打”,自然有其合理之處。但是當時這個論斷,也是基於當時的形勢和曆史的認識。
幾十年後,也許可以重新思考和認識一下。
一、百年以來的戰爭,都是誰打誰?
擺事實,講道理,這是世界通行的基本認識。
落後就要挨打的論斷,主要來自近代中國的慘痛經曆。確實,晚清、北洋和民國時期,留下了太多例證。無論是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還是沙俄搶劫、日本侵華,中國都是處於明顯的相對落後狀態,也確實遭受了列強的欺負。
不僅如此,近代中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民族有類似的遭遇。
但是,這並非曆史的全部事實。
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陣營,同盟國遠比協約國落後!
稍微有點曆史常識的讀者都有印象,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起於薩拉熱窩事件,貌似是偶然,但是根源和本質,乃是新興國家向傳統強國的挑戰,事關殖民地利益和國際勢力劃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陣營,誰落後呢?
同盟國之中,其實隻有德意誌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是主力,帶著一個不起眼的保加利亞王國。
但是對麵的協約國,那就熱鬧了:英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捷克、希臘、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比利時......連萬裏之外的中華民國、日本、巴西、南非都加入了協約國陣營,當然還有後期參戰的美國。
且不說光數人頭同盟國都遠不如協約國,哪怕是真比較一下誰“落後”,同盟國也不夠協約國打的。
一戰之前,同盟國陣營和協約國陣營,誰比誰落後呢?
雖然俾斯麥幫助普魯士統一德國,實力迅猛增強,但是一戰前的世界霸主無疑是大英帝國:3400萬平方公裏殖民地、4.5億人口,壟斷世界貨幣發行權、貿易結算權和金融交易權,還有傲視全球的海軍艦隊。
協約國主力之中,法國實力僅次於英國,統治著高達1289.8萬平方公裏麵積的殖民地,經濟實力排在美國、英國、德國之後,陸軍僅次於德國,海軍僅次於英國、德國。
更不用說加入協約國陣營的美國了,那時已經完成了對大英帝國的全麵超越。
反觀同盟國, 德國實力再強,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都已經是病入膏肓、外強中幹的老大帝國了。
那麽,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誰先開火的呢?
同盟國!尤其是威廉二世治下的德意誌帝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一個月後的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德國向沙俄宣戰,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
8月4日德國入侵已經永久中立的比利時,兵鋒直指法國,因此當天英國處於自身利益考慮,以此前英國同比利時簽訂的《倫敦條約》為由向德國宣戰。
於是整個歐洲打成了一鍋粥。
顯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絕非“落後就要挨打”所能定義。反而是相對落後的劣勢一方,主動挑起戰爭。
二、珍珠港事件,日本純屬找抽
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複雜、宏大,然而在勢力對比方麵,與一戰如出一轍:挑起戰爭的反而是實力相對落後的納粹德國。
此外,對於二戰反而不必全麵論證,因為有日本人貢獻絕佳例證嘛。
日本國內的瘋子們都知道自己不夠美國人打的,但是依然主動挑釁,發起了對珍珠港的偷襲。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派遣海軍突襲美軍珍珠港基地,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日本海軍派出了6艘航空母艦、300多架戰機,分兩波進行奇襲,取得了堪稱“輝煌”的戰果:擊沉及重創了美軍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了188架戰機,共造成2,402人死亡,1,282人受傷。
直至今日,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日本來這一出到底圖個啥。
這段曆史世人太過熟悉,筆者也寫不出什麽新意。在此僅摘錄一條當事人的語錄:
“如果日本真的與美國開戰,那麽僅僅占領關島和菲律賓是不足夠的,甚至占領夏威夷和舊金山仍不足夠。
若要確保勝利,我們將不得不一直攻打到華盛頓去,在白宮裏脅迫對方簽訂停戰協議。我懷疑那些(輕言戰爭的)政客們對這些必將付出的代價和犧牲有沒有心理準備。”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珍珠港突襲操盤手,山本五十六
說句題外話,1919年至1921年,山本五十六在哈佛大學學習英語,1926至1928年在華盛頓擔任日本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在日本國內長期被認定為親美分子。
從各方麵來講,日本偷襲珍珠港都是難以理解的“奇行”。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打不過,他們自己也知道打不過,但是他們還是莫名其妙地主動出擊,自取滅亡。
三、落後是挨打的理由之一,但並非全部
從邏輯上來說,基於恃強淩弱、以大欺小的人性,落後往往容易招來暴揍。
比如美國。
但凡稍微有點實力的國家,無論如何挑釁、作死,美國也不敢輕易動武,由此產生了一句名言:
“當美國說你有核武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
然而,加勒比海小國格林納達就不一樣了,他們真的啥都沒有。——格林納達國土麵積不到350平方公裏,人口十萬出頭,2019年全國GDP隻有區區18億美元。
1983年9月,格林納達由於高層權力鬥爭,引發了一點小小的動亂,10月19日發生了暴力騷亂,大約20名平民和軍人喪生。
這次美國反應神速,馬上動手。
1983年10月25日淩晨,自越南戰爭吃癟之後,美國時隔十餘年第一次抽出了四十米大刀,砍向了格林納達。裏根總統命令美軍投入近8000名陸軍士兵、海軍士兵、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員,一個星期之內就迅速擊敗格林納達軍並推翻其軍政府,並永久解散了格林納達的軍隊。
與格林納達同病相憐的還有巴拿馬。
1989年12月15日,巴拿馬同樣是因為國內選舉引發了動亂,敗選的諾列加將軍耍賴,宣布選舉無效,並且宣布與美國進入戰爭狀態,自任國家元首。
短短5天之後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就給出了回應。12月20日,兩萬七千名美軍就掀翻了諾列加將軍的軍事政權,兩周之後諾列加投降,開始了牢獄生涯。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通訴的說,戰爭也是一門生意,決策也無非權衡利弊,計較得失。
當對手足夠落後,動武是沒有什麽風險的、非常簡單的決定。
反之,即使對手落後,但是又不是那麽“明顯”的落後,動武就得“三思而後行”。
越南戰爭教會了美國很多道理,恰如阿富汗教育蘇聯那樣。
但是,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落後的不是太多的話,挨打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聯合國目前有193個成員國,全世界這將近200個國家裏麵,真要比較起來的話,總歸絕大部分國家都是落後的。
畢竟第一名隻有一個嘛。
美國的軍事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單以軍費而言,美國軍費占全世界軍費總和的比例將近40%。
但是幾十年來,比美國落後的192個國家之中,挨打的也無非那區區幾個。
除了前麵的格林納達、巴拿馬,也就是薩達姆的伊拉克、卡紮菲的利比亞,以及連國家都算不上的恐怖分子。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也能證明這一點。
美國每次出兵動武,從來不單獨行動,而是拉上一大幫所謂的盟軍,甚至是以聯合國的名義出兵。
這些跟著美國出動的國家,相對美國而言,都是落後的。
美國再囂張,也沒有把第2名到第200名都吊起來打一遍。那就真的是地球公敵了。
作者:大別山下野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