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鳳凰網財經與東北證券聯合發起的“2023(首屆)長白山高峰論壇”舉辦,本次峰會主題為“展望2023-後疫情時代春暖花開 ”,重點從政策、投資、房地產、能源、旅遊等領域展望未來投資機會,把握時代脈絡。
中國東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蘭世立
在“提振東北經濟 助力民營發展”環節,中國東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蘭世立火力全開,他表示,中國需要像馬斯克、喬布斯一樣有想象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馬斯克不止創立了特斯拉,在此前還創立了在線支付服務商PayPal,中國現在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是仿冒的PayPal。“馬雲、馬化騰最多就是一個追隨者、仿冒者,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像馬斯克一樣真正改變世界的能力。”不僅如此,在蘭世立看來,任正非和王傳福也一樣沒有創新性。
蘭世立表示,中國不缺富豪,但是缺真正的商人,更缺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縱橫馳騁的商人。“美國人在一百年前也希望全世界到美國來做事賺錢,但後來意識到要去賺全世界的錢。如果說有一個企業能拿中國的錢來做東北的事,過去萬達做到了。東北能不能培養一批萬達式的企業,王健林式的企業家,最好還是東北自己的商人?如果有這樣的企業出現,才是東北的希望。如果我們能把全世界的錢拿回來為自己所用,然後用這些錢去賺全世界的錢,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但是,蘭世立認為,萬達也有問題,“萬達、恒大、融創等房地產企業過去一直在狂奔,盲目的往前跑,瘋狂的做高杠杆,負債暴增卻沒有足夠的利潤和現金流,最終出了問題。”
蘭世立表示,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賺錢,“不賺錢的企業叫企業嗎?我30年前說過一句話,一切不賺錢的生意都是耍流氓。我今天說,一切不賺錢的商人都是流氓!你都不賺錢,你給我講那些故事有什麽用?”
“隻有賺了錢積累了財富,這個商人才是真正的商人。虧錢的商人叫什麽商人?說好聽一點是個傻子,不好聽一點是個騙子,因為你不賺錢!企業也是一樣,不賺錢怎麽生存下去?所以我30年來無論做什麽企業,隻要不賺錢立即關掉。商人和企業是幹什麽的?是賺錢的!所以我現在給商人的定位就是賺錢的機器,你不賺錢就不配做商人,你就是個傻子!”蘭世立繼續說道。
以下為蘭世立演講實錄:
東北沒有一個企業去賺全國的錢,賺世界的錢,想發展是很困難的,我覺得現在東北要發展,必須培養本地的企業和企業家去賺取全國、全世界的錢,來為東北提供一個基本的經濟基礎。或者通過招商引資,從今國內東北以外地方和國外召集一批企業來為東北服務。
今天,整個中國有多少企業去賺世界的錢,去從世界拿錢回來給大家?最近很多人在討論平台經濟,互聯網這些企業給社會帶來什麽?我覺得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有個最大的貢獻,就是從全世界拿錢為中國人民服務。阿裏騰訊這些企業,包括拚多多、美團都是從國外拿錢,他們拿來了幾百億乃至幾千億的錢,為中國人服務,為中國人提供就業,為中國提供稅收。最近的京東也好,阿裏也好,甚至字節也好,都在海外賺錢,tiktok在美國已經有很大的規模,他們在創造這種財富。
中國不缺富豪,福布斯富豪榜中國占了很多。缺什麽?缺真正的商人,更重要的是缺一個在世界舞台上能縱橫馳騁的商人。我覺得這是我們民營企業家現在應該想到的,應該看到的,應該給自己定位的。
可能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是馬斯克創造的,是馬斯克搞的電子支付,因為他創立了PayPal,我們今天出門幾乎不再帶錢。
如果中國出一個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出一個像蘋果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可能很多人說我們中國出了很多像馬雲、馬化騰、王健林一樣的企業家,No、No、No,他們最多是一個追隨者,一個仿冒者,沒有創新能力,沒有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
現在很多人創業有一個很不好的事情,就是說“你看我在中國創業,隨便一個省五六千萬人,一個人賺一塊就賺五六千萬,中國14億人,一個人賺一塊就賺了14億”,覺得很厲害,但你有沒有想過,在全世界一個人賺一塊,能賺80億,你是要14億還是要80億?
大家知道像溫州人做吸管,把全世界的吸管占了95%,我去了解了一下,一袋吸管是200隻,一袋吸管隻賺一兩塊錢,他能賺到幾十億,這是我們在最初階段,靠自己的苦力去賺。
當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幾個年輕人,像張朝陽,拿著美金回來,李彥宏在國內沒拿一分錢,隻是有一個想法,把美國的錢美國的理念拿回來,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新一代富豪。所以一個個的都登上了中國富豪榜,而我們過去的首富們已經不見中影。這還不夠,我覺得這還是低級的,如果我們有本領從國外拿錢回來,再來賺全世界的錢,我們現在互聯網企業還沒做到,中國還沒有咱們企業做到。
美國在一百年前就意識到拿全世界的錢做美國的事,後來就意識到要去賺全世界的錢。如果在東北有這麽一個企業能拿中國的錢來做東北的事,過去萬達做到了。東北能不能培養一批萬達式的企業,王健林式的企業家,當然最好還是東北自己的商人。如果東北有這樣的企業出現,這才是東北的希望。如果我們能把全世界的錢拿回來為自己所用,然後用這些錢去賺全世界的錢,這個才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的企業要麽是盲目的往前跑,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企業,萬達、恒大、融創在狂奔,最後的結果是什麽?房企一直在賭博,一直在瘋狂的做高杠杆。他沒有意識到自己要賺錢,現在很多企業都是因為不賺錢造成的問題,如果你有足夠的利潤,足夠的現金流呢?虧損有什麽意思?不賺錢的企業叫企業嗎?我30年前說一句話,一切不賺錢的生意都是耍流氓。我今天還可以更加確切的說,一切不賺錢的商人都是流氓,是吧?你都不賺錢,你給我講那些故事有什麽用,是不是?
隻有賺了錢積累了財富,這個商人才是真正的商人。虧錢的商人叫什麽商人?好聽一點你是個傻子,不好聽一點你是個騙子。因為你不賺錢,對不對?企業也是一樣,你不賺錢怎麽生存下去,所以我30年來無論做什麽企業,隻要不賺錢的生意立即關掉,我們是幹什麽的?我們企業是賺錢的,所以我現在更準確的定位,商人就是賺錢的機器,你當你不賺錢了,你不配做商人,你就是個傻子,是不是?
現在東北的當務之急要幹一個什麽事,要號召中國人起來闖關東,闖關東就是大家到東北來尋找商機。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鶴崗房價低了,就吸引了全中國的眼光,很多人要到鶴崗去買房。那麽東北能不能建立類似鶴崗這樣的機製,比如說房價很低,土地價很低,環境很好,是全中國最好的,我相信其實有無數的中國商人會再次來闖關東,來東北尋找商機。
現在東北沒有建立一個吸引人的關鍵點。當年為什麽那麽多人闖關東,就是因為東北的土地好,種糧食好,沒有人,誰來撒上糧食就是誰的,幾十萬幾百萬的人不顧生死的來,最後東北在這個基礎上就發展起來。
今天的東北,工業走了,人走了,經濟也不好,這是劣勢也是最大的優勢。為什麽鶴崗會出現那麽便宜的房子,2萬塊錢買一套房子,其他地方為什麽沒有?因為鶴崗的資源枯竭了,人都走了,這就是商機。是不是一夜之間成了全很多人,叫做夢想的鶴崗生活?如果東北有不少這種吸引人的點,還需要談東北經濟如何振興,談為什麽大家不來東北了?我相信很多走出東北的也會回來的。
以下為互動實錄:
主持人:在中國有沒有您比較欣賞的商人?
蘭世立:不多。也不好意思說。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好幾位企業家,說其實他們缺乏改變世界的創新能力。你怎麽看像任正非,王傳福這樣的企業家?
蘭世立:我覺得中國在技術創新上還太欠缺,我剛才講了阿裏巴巴,騰訊不叫創新,你說的王傳福、任正非也沒有創新性。很遺憾的事情。
作者: 鳳凰網財經
===================================
ChatGPT爆火|人工智能將使中國教育優勢蕩然無存
ChatGPT爆火引來了世人對於人工智能問題的思考。
暫且不論ChatGPT及其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進步速度驚人,未來在持續升級迭代的過程中一旦發生技術大爆炸,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顛覆影響。縱使從短期來看,ChatGPT及其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給人類社會帶來全新的變化。
ChatGPT目前的特點是知識量豐富(堆砌痕跡很明顯),原創性、思想性、創造性不足。這意味著對於那些不需要太多創造性、原創性的工作,或者說以知識量為主的工作,將被替代。比如,在美國,由ChatGPT代寫作業,已經成為大學的一種現象。不單是在美國,中國教育麵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體係都是偏重考核學生的知識學習,對於創造性、原創性的重視存在不足。有鑒於此,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之下,中國教育體係亟待轉型,從偏重知識學習、死記硬背向偏重原創性、創造性的轉變。
早年前,清華大學教授錢穎一便曾撰文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對於中國教育的衝擊。今天來看,這篇文章具有預見性,值得閱讀。
清華教授錢穎一 :人工智能將使中國教育優勢蕩然無存
文/錢穎一
(1956年4月生,北京市人,祖籍浙江,無黨派人士,研究生學曆,經濟學博士學位,教授。2012年當選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2018年當選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獲得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16年度首屆中國經濟學獎。)
中國的教育有它的特點,這個特點中隱含了我們的長處。
首先,個人、家庭、政府、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很大,這個投入不僅是金錢、資源的投入,也包括學生、教師時間的投入。這是由我們的文化傳統,由我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所決定的。其次,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僅量多,而且麵廣,所以中國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呈現“均值高”的特點。
我想,在了解中國教育長處的基礎上來反思教育存在的問題,可能更有意義。
我認為,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對教育從認知到實踐都存在一種係統性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並局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是本職工作,學生學習知識是分內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識,所以知識就幾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內容。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深入人心,但是,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就可以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這是我對創新人才教育的一個核心想法,也是我們提出教育改革建議的出發點。
愛因斯坦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首次到美國訪問,有記者問他聲音的速度是多少,愛因斯坦拒絕回答,他說,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書中查到答案。接著,他說了那句特別有名的話:“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識可以上網查到。在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知識機器會幫你查到。所以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當前和未來更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過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大量地識別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話,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而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學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會讓我們的教育製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不久前,人工智能機器人參加了高考數學考試。報道說有兩台機器人,得分分別是134分和105分(滿分150分)。這隻是開始,據說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夠參加全部高考。所以,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人工智能發展勢頭強勁,這些都讓我們認識到對現有教育體製和方法進行改革的迫切性。
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
我在教學實踐中強烈地感受到,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創造力確實需要知識的累積,但除了知識,還需要什麽呢?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隻是極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說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覺得是我們過去比較忽視的。
受此啟發,我提出一個簡單的假說:“創造性思維=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這個簡單的公式告訴我們,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因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識積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減少,所以創造力並非隨著受教育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別強,但是隨著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通常會逐漸遞減。
為什麽?因為我們後來學的知識都是有框架和設定的,不管什麽知識都是這樣。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會挑戰這些知識框架,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的挑戰是錯的。因為經常受到打擊和否定,所以客觀上壓製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連愛因斯坦都曾經感歎,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規教育中幸存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這就形成了創新人才教育上的一個悖論:更多教育一方麵有助於增加知識而提高創造性,另一方麵又因壓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減少創造性。所以兩者的合力讓我們判斷教育對創新人才產生的作用變得困難,但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麽有些輟學的學生反而很有創造力。
因此,並不是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而是我們的學校在增加學生知識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減少了創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功利主義扼殺了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二,是有更高追求的價值取向。
創造性思維不僅取決於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與價值取向有關,所以當我們討論創新人才教育時,它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和能力問題,也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現在麵臨的是一個比較急功近利的社會,盛行短期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這對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害的。不久前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2017年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主題是講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
我把創新的動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代表三種價值取向:一、短期功利主義;二、長期功利主義;三、內在價值的非功利主義。後麵的比前麵的有更高的追求。
對短期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是為了發論文、申請專利、公司上市;對長期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有更高的追求,為了填補空白、爭國內一流、創世界一流;而對內在價值的非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變世界、讓人變得更加幸福。
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具有第一類動機的人很多,具有第二類動機的人也有,但是具有第三類動機的人就少了,甚至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所以,我們之所以缺乏創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價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義。急於求成的心態、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導致更多的抄襲、複製,而較少真正的創新,更不太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
改革不易,但變化令人鼓舞
基於以上的反思,我認為創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創新的教育模式。
我提出三條建議:第一,教育應該創造更加寬鬆的、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義。
這就對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目前學生培養方案的設計多以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為出發點和考核點,總覺得學生學得不夠多、不夠深,學得不夠實用、不夠前沿。但是如果我們更關心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那麽我們的教育模式就應該有較大的改變。
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改革是很不容易的,傳統的觀念、市場的壓力、社會的環境都是製約因素。但是,對學生好奇心、想象力的關注,在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共鳴;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被上升到越來越高的高度。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變化。
所以,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對創新人才需求的增加,創新人才教育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作者:自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