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烏戰爭三問:烏克蘭陣亡10萬?拜登想和談了?北約害怕戰爭?

(2022-12-04 09:40:59) 下一個

12月1日上午9點,烏克蘭官方通報俄軍陣亡新增560人,總數達到89440人。

那麽烏克蘭總共陣亡人數是多少呢?

不久前在一次公開講話當中,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傷亡軍人都超過了10萬人。

11月30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一場會議中致辭時脫口而出說,烏克蘭約有2萬平民以及10萬名軍官戰死沙場。

這段視頻很快便在網絡上瘋傳,隨後烏克蘭官方將這個視頻做了刪減,以數字不準確作為回應。下圖兩幅圖的左邊為馮德萊恩講話原視頻截圖,右邊為烏克蘭官方刪減之後的截圖。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在電視上回應稱,根據烏克蘭總參謀部和最高統帥的官方數據,烏軍陣亡人數在1萬至1.25萬或1.3萬之間。

當然,這個數字也不可信。但無論怎麽說,馮德萊恩所謂10萬軍官戰死的說法肯定是口誤,如果死亡10萬軍官,那麽士兵陣亡數可能有幾十萬,受傷人數更是大幾十萬,根據這種方式統計,烏克蘭傷亡總數就會超過100萬人,這顯然完全不符合事實。

如果他把士兵陣亡說成軍官陣亡,那麽按照1:4的比例的烏軍負傷人數應該達到40萬人,這樣傷亡總數為50多萬,也不太符合戰況。從戰況來看,目前烏克蘭傷亡最多的應該是在5、6月份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以及
現在的巴赫穆特戰場,總體而言其傷亡數應該低於俄軍,至多與俄軍差不多,不可能比俄軍多出那麽多。

在簡中區,有人為了證明烏軍陣亡超過10萬人,把馮德萊恩所說的“軍官”改成了“軍人”,似乎一字之差沒什麽影響。但請注意,在英語當中,“軍官”和“軍人”可不是一字之差:軍官是military officer,軍人是soldier。

一直以來,烏克蘭官方很少正式公布無方的傷亡人數,很顯然這是擔心影響士氣、挫傷烏克蘭民眾的抵抗意誌,這很正常。事實上俄羅斯方麵也不願意公布傷亡數,隻是在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公布了兩次,且數字明顯不可能符合事實,尤其是新動員兵上前線之後,傷亡數更是大增。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現象,就是陣亡數與受傷數的比例。如果醫療等後勤條件好,受傷後的死亡率會降低;如果醫療條件差,受傷後的死亡率會升高。俄軍的後勤條件差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試想,當冬天來臨後,受傷士兵在失血的情況下缺乏保暖設施,死亡率更會大大升高。

但是,討論烏克蘭陣亡多少人有意義嗎?我覺得沒有。

難道因為傷亡人數多就不抵抗了?就投降了?就放棄自己的家園、國土和親人嗎?

絕不!

身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當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總死亡人數超過3000萬,而日本軍人在中國的陣亡人數隻有4、50萬,難道因為我們要付出超過敵人近百倍傷亡的代價,咱們就不抗日了,就把自己的國土拱手讓給別人?

絕不!

所以無論烏克蘭人付出多大的犧牲,他們都必須要抵抗,必須要戰鬥,因為這是在守護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親人,不被壓迫,不被奴役。

當然,我們希望烏克蘭戰士犧牲的越少越好,正如澤連斯基所說:烏克蘭需要活著的英雄。

要讓烏克蘭人減少犧牲,就需要其他國家提供更大的援助,盡快將烏軍迫切需要的武器裝備送到戰場去,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打敗敵人,把侵略者趕走。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聲音在說,北約受不了啦,歐洲受不了啦,美國受不了啦,他們沒有能力再去援助烏克蘭納了,希望烏克蘭早點走到談判桌前與俄羅斯談判。

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看拜登是怎麽說的。

12月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自上任以來首訪美國。拜登與馬克龍會談的時候表示,他準備好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話,但前提是普京要展現出想要結束戰爭的意圖。要結束戰爭,隻有一種方式,理智的方式,那就是俄軍撤出烏克蘭。拜登還強調說,如果和普京對話,他一定會谘詢北約盟友,而且絕對不會傷害烏克蘭的利益:“我不會自行其事。”

這和美方的一貫表態是吻合的,就是絕對不會在烏克蘭人缺席的情況下與俄方談論烏克蘭問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前拒絕對話,現在可以對話,馬克龍也公開表保證他永遠“不會要求烏克蘭做出烏克蘭無法接受的妥協”。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美國就切斷了與俄羅斯的高層聯係,隻有防長通了兩次電話,除此以外再無聯係。俄羅斯方麵雖然多次暗示要和美國來談以結束戰爭,但美國人多次表示表示絕不會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與俄羅斯展開談判,拜登則一直聲稱俄羅斯不可能在烏克蘭取得勝利,說戰爭的唯一途徑就是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

因此,拜登所謂的和談意願仍然不過是外交辭令而已。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馬克龍和拜登對話時提到美國的“降低通脹法案”對歐洲不利。他很直白地說,我們不想成為美國產品的市場,因為我有和你們完全一樣的產品,同時我們也有需要工作的中產階級和就業人員;“降低通脹法案”的後果可能是你們的問題解決了,但我們的問題反而增加了。

對馬克龍的要求,拜登表示美國將作出讓步,對“通降低通脹法案”進行修改。

這個事情說明什麽了?說明在當今世界國際事務中,國與國之間出現利益衝突是正常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應當開誠布公的溝通談判、提出要求,然後在照顧對方利益的基礎上彼此妥協讓步,這樣問題就能得到妥善的解決,而不是像俄羅斯對烏克蘭那樣兵戎相見。

日前,俄外長拉夫羅夫再次聲稱美國和北約已經是烏克蘭戰爭的參與者。

類似這樣的話,俄羅斯人一直在說。如果北約國家真的參戰,俄羅斯扛得動嗎?傻子都知道。

但是他們為什麽反複強調這一點呢?難道是希望北約參戰嗎?

當然不是!他們是想用北約已經參戰這個說法去影響北約國家的民眾,讓他們去阻止本國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

12月1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德國總理舒爾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拉夫羅夫說:北約不是俄烏衝突的一方,我們不會被拖入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

事實上,歐美國家雖然大力支持烏克蘭,送錢送武器裝備,但是他們所有人在公開場合都一再強調“我們沒有參與戰爭,我們不打算參與戰爭”,為什麽呢?難道他們怕俄羅斯嗎?

當然不是,他們怕的是本國民眾。歐美普通民眾非常害怕戰爭、討厭戰爭,因為一旦參戰,不僅他們的親人要到戰場上去流血犧牲,還需要巨大的軍費開支,這就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他們的福利待遇、生活質量。如果僅僅是提供軍事、經濟支持,他們是非常樂意的。

我們還是以美國民眾為例看看他們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吧。

在剛剛結束的一項調查中,57%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應該繼續支持烏克蘭,而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更多地關注國內問題,不希望惹怒俄羅斯。今年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19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39%的美國人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額。

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大致也差不多。

所以,歐美各國民眾支持烏克蘭的態度不會改變,無論俄羅斯用什麽計策都無法讓他們拒絕對烏克蘭的支持。但他們不會支持本國參戰,除非俄羅斯主動挑戰。

隻要烏克蘭人不畏犧牲、不放棄戰鬥,歐美就不會停止對他們的援助,而且會一直持續到烏克蘭獲得勝利的那一天。

對此,任何人都無需懷疑。

 


作者:吳老師醉後笑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