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羅斯宣布赫爾鬆撤軍,烏克蘭戰場曙光再現

(2022-11-10 17:14:37) 下一個

全麵指揮在烏戰爭的俄羅斯將軍蘇洛維金在電視評論中表示,因為無法給赫爾鬆市提供補給,他建議俄軍到河東岸建立防禦線。

自從刻赤大橋被炸後,後勤補給一直是俄軍之痛。雖然俄方稱該橋將於今年底前全部通車,但專家分析認為,該橋可能要於2023年9月才能修好。 到那時候,可能戰爭已經結束了;或者在即將修好時會再被炸上一次。

11月9日晚,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命令俄羅斯軍隊棄守赫爾鬆市,從第聶伯河右岸撤出!

這一次大概是真的,因為俄軍已經開始炸橋毀路了。

與此同時,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稱:考慮到當前的現實,俄羅斯聯邦準備與烏克蘭進行談判。

然而,拜登已經明確表示拒絕在巴厘島會議上與普京會談,實際上等於關上了當前與俄羅斯談判的大門。鑒於此,俄方宣布其總統將不會出席巴厘島會議。這是明智之舉,不然開會時連一個講話的人都沒有,未免太過尷尬。

澤連斯基也被邀請參加巴厘島會議,他表示如果普京參會他就不會參會,現在後者明確表示不去了,建議澤連斯基參加會議,再發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為烏克蘭的勝利贏得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自2月24日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赫爾鬆市是俄軍占領的唯一一個烏克蘭州首府,此次撤軍標誌著俄軍自9月份在哈爾科夫之後再次遭受重大戰略失敗。

赫爾鬆市是戰略要地,占領該地意味著烏軍可以遠望俄羅斯的心頭肉——克裏米亞。

俄烏雙方在赫爾鬆市對峙的一個多月時間裏,有過很多傳言和分析,有人認為俄軍支持不住即將潰敗,有人認為他們以示弱的方法誘使烏軍冒進入城發起巷戰……

我在過往文章中分析認為:俄軍有可能突然撤出第河右岸,在左岸堅守一段時間繼續後撤,給過河追擊的烏軍留下一定的縱深,待大量烏軍精銳投入左岸戰場後,突然組織大兵團反攻,消滅烏軍有生力量後提出和談,條件是俄烏雙方劃(第聶伯)河而治。

現在第一步已經發生了,後續戰況還需繼續觀察。

對俄軍的撤離,烏克蘭方麵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反應,他們謹慎地認為,不排除這是俄方誘敵冒進之計。

小心行得萬年船——烏軍應該避免冒進,盡量減少人員傷亡。拿下赫爾鬆州就已經是烏軍的巨大勝利,政治上可以鼓舞烏克蘭民眾的抗戰意誌,為西方國家增強信心加大援助提供硬實的理由;軍事上能夠以第聶伯河為進攻支撐點,在河右岸建立起強大的進攻保障基地。

目前俄軍除了在盧甘斯克發起一些軍事意義並不大卻傷亡慘重的進攻外,整體上處於較為被動的局麵。此次撤往第河左岸後,會憑借已經構築好的三條防線堅守一段時間,目的是拖延時間等候有利時期。
俄羅斯期待中的利好因素有三個:一是抓緊訓練30萬動員兵以組建大兵團;二是等待共和黨在美國中期選舉後控製國會,掣肘拜登政府的援助政策,迫使烏方老老實實地坐到談判桌前;三是靜候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

第一個我已分析過大兵團作戰計劃不可能成功,第三個不便分析,這裏就談談第二個。

自從11月4日拜登安全顧問沙利文突訪基輔又與普京顧問接觸之後,局部地區的輿論界硝煙彌漫,額手相慶說美國不願意再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要求烏方與俄開始談判以早日結束戰爭。

說得最玄的是,美國已經無力承擔在烏克蘭戰場的花銷,舍不得再出錢出武器了。

對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我是怒其不幸、哀其不爭:他們的不幸是智商低下,不爭是智商低下卻不想去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簡單算一筆帳:美國在阿富汗打了20年反恐戰爭,平均每年預算超過1000億美元,如今烏克蘭打了8個多月,美國總計才投入180多億美元。我大學學的是中文,在中學教的是語文,數學不好,請各位自己算算這筆帳。

真實的原因是:近期俄方多名高級官員向國際社會一而再地表達願意和談的意願,但烏克蘭均予以拒絕了。

平心而論,烏克蘭拒絕並沒有錯,因為俄方並非真的要求和平談判,而是想爭取時間。

他們釋放想要和談的“善意”時,烏方堅決拒絕正中其下懷:你看你看,咱們俄羅斯誠心誠意要和烏克蘭人談判早日結束戰爭恢複和平,但烏克蘭人沒有和平的意願——是他們想戰爭,不怪我們吧!

這樣一來,發動戰爭的俄方反而站到了道德高地上,保家衛國的烏克蘭反而掉進了道德的窪地裏。

歐洲一些國家的右翼分子正好可以拿來說事:人家俄羅斯善意要求和平談判,但烏克蘭仗著咱們的支持惡意逞強好勝,咱們怎麽能夠繼續支持他們?

而沙利文和澤連斯基溝通就是為了破這個局,讓烏克蘭占據本就屬於他們的道德高地。

兩人會麵之後,烏克蘭方麵馬上釋放出一個信號——烏克蘭對和平談判持開放態度,但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歸還全部領土,賠償戰爭損失,懲罰戰爭罪犯。

這三個條件合理合法,沒毛病。但俄羅斯是絕無可能接受的,不要說三個,任何一個都接受不了。這樣一來,雙方坐不到談判桌前的責任就不在烏方了。

既然如此,各國除了繼續送槍送錢送炮彈,還能說什麽呢?

其實我覺得沙利文出這一招倒不是對付歐洲各國的,而是對付美國共和黨的。因為多位共和黨議員已經放話將不再支持烏克蘭,至少要將支持的方式改一改。

此次中期選舉的結果還未塵埃落定,截止北京時間10日淩晨3點,眾議院435個席位中,共和黨以205:176領先,此前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宣布獲勝,但民主黨領袖佩洛西拒絕認輸,她仍然對民主黨的獲勝機會保持樂
觀;在參議院,一種消息顯示共和黨以48:46領先,另一家機構統計為共和黨以47:48落後。大家都估計最終結果很可能為50:50。

總之,此次中期選舉中,民主黨的表現要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好很多。

可以確信,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方向不會改變,最多隻是會出現一些噪音而已。這很正常,不吵不鬧那就不是美國了。

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眾支持援助烏克蘭的比例高達77%,不要說共和黨大多數議員一直堅持援烏立場,即便他們都反對援助烏克蘭,也必須要順應民意。

其實,此次民主黨丟掉眾議院十分正常。可能因為美國人脖子後麵都有反骨的原因吧,一直以來,在中期選舉中,美國的執政黨正常情況下都會失去對國會的控製權。

烏克蘭人大可以放心。相反,有太多的好消息值得他們開心。

11月9日,俄羅斯在烏克蘭占領區的最大網紅、被普京稱為“被占領烏克蘭的代言人”的赫爾鬆副“州長”斯特雷穆索夫在“車禍”中喪生。我在文章裏曾經介紹過他的詩朗誦,其中兩句是:“我開著裝甲車去的地方,就是我的俄羅斯。” 現在,他的裝甲車開到地獄去了,那兒也成了他們占領的地盤。

最後用一則趣聞作為本文的結尾。

好萊塢明星、奧斯卡最佳男演員西恩·潘將自己得到的奧斯卡小金人借給澤連斯基,等烏克蘭取得戰爭的勝利再還給他。

美國人就是小器,難道就不能送給澤總嗎?

我個人非常喜歡西恩·潘,他主演的《細細的紅線》我看過不下十倍。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時期美軍在太平洋島上和日軍作戰的血腥電影。也許正是因為拍攝這部電影,讓西恩·潘成了一名反戰人士。俄烏戰爭一開始,他就帶著工作團隊來到烏克蘭,拍攝關於這場戰爭的紀錄片。

我期待著這部紀錄處,但願我們都有機會能看到它。

 

 


作者: 滄浪大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