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在宣傳文章的引導下將其歸咎於澤連斯基。其實,無論是澤連斯基還是波羅申科、抑或是其他人擔任這個職務,戰爭都一樣會發生。
在史學界有一種理論叫“曆史決定論”,托爾斯泰在他的《戰爭與和平》中就表達過這種論點,大意是曆史根據自身的規律發展,在曆史中的人所作出的決策不過是形勢使然,而非人個人的意誌。
這種理論在西方史學界很有市場。但曆史已經證明,那些在曆史關鍵時期決策者的選擇對曆史的進程起到了巨大的引領作用。
如果二戰前的英國首相就是丘吉爾,法國總統就是戴高樂,很可能二戰會在另一個時間以另一種方式發生,抑或就不會發生。
曆史不能假設,但可以反思。
我不是曆史決定論者,但認識曆史,缺乏起碼的真實訊息必須會出現誤判;如果掌握的全部都是虛假的曆史,就會誤判所有的問題。專家們之所以對俄烏戰爭的預言之所以全盤皆錯,原因正在於此。
俄烏戰爭之所以不可避免,拋開俄羅斯的因素,從烏克蘭的角度看,自1991年獨立之後的曆史發展,決定了烏克蘭要想實現國家的發展,必須融入歐洲大家庭。
這是俄羅斯——或者普京個人——所無法接受的,他必然會發起這場戰爭。而無論誰任烏克蘭總統,都必須選擇全麵抗戰;如果他放棄抵抗,唯一的出路就是辭職,由另一位抵抗者接任戰時總統。
我這麽判斷的依據何在呢?
今天,我們就重點來介紹澤連斯基當選時烏克蘭所麵臨的困境。
2019年5月20日,澤連斯基宣布就任總統時,烏克蘭至少麵臨三大困局:
一是烏東內戰。
烏克蘭是一個擁有130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其中烏克蘭族占總人口的77.8%,因為曆史原因,俄羅斯族是第二大民族,人口占比高達17.3%,並且主要集中在烏東、烏南地區,因而與俄羅斯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影響烏克蘭國內的政治穩定。
俄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要從前蘇聯解體說起。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獨立國家建立起常態化的外交關係,直到2004年烏克蘭暴發橙色革命。
2000年,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在選舉中失敗,2001以種族屠殺罪被逮捕,2002年被引渡到海牙法庭,此後塞爾維亞的政治開始轉型,逐漸擺脫了前蘇聯的基因,往歐洲大家庭融入,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國與國之間和個人與個人其實是一樣的,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關係往往並不牢固,因為利益是不停發生變化的;隻有建立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遇到利益衝突才能夠以妥協讓步的方式去解決。
當然,隻有民主國家才能做到妥協讓步,在其他國家中統治者總是將個人的麵子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所以相互之間出現利益之爭時,要麽一方屈服於另一方,要麽大打出手。
讓他們妥協,無異於要他的命。
因此東歐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向西轉”令普京大為惱火。
2004年烏克蘭的總統大選中,俄羅斯花大力氣支持親俄派亞努科維奇擊敗對手尤先科,但烏克蘭國內外觀察員宣稱選舉存在嚴重的舞弊現象,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引起抗議活動,抗議者以尤先科所使用的橙色為代表色,因而抗議活動被稱為橙色革命。
為了解決大選爭議,烏克蘭大法院裁定選舉結果無效,在多方嚴格監督下的重選中,尤先科順利勝出並就任烏克蘭總統。親俄派亞努科維奇的落選給俄烏關係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2008年,普京指責烏克蘭在南奧塞梯戰爭中支持格魯吉亞,導致俄烏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裂痕;2009年俄烏發生天然氣糾紛,烏克蘭截留俄羅斯的天然氣並拒絕付款,讓俄羅斯與西歐國家對帳時帳目出現了重大誤差,俄烏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
2010年亞努科維奇終於當選,俄烏關係開始有所改善。
2013年,亞努科維奇大幅度“向東轉”,中止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11月份引發了親歐派在基輔獨立廣場的“廣場運動”,全國上百萬人參加了抗議。在當年12月進行的民意測驗中,有46%的烏克蘭人支持加入歐洲聯盟,隻有36%的人支持加入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組成的關稅聯盟。
2014年1月亞努科維奇簽署新法令,禁止任何抗議活動,此舉引發民怨沸騰,2月份最高議會解除了他的總統職務。
亞努科維奇被解除職務沒幾天,由俄羅斯控製的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俄語地區的親俄勢力就開始與政府軍交戰,頓巴斯戰爭爆發。
2014年3月,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克裏米亞公投脫烏,被普京接納為俄羅斯聯邦成員。
2014年5月,經過“公投”,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分別成立“人民共和國”,並與烏克蘭政府軍交戰。
2014年9月,在德、法、白俄羅斯三國監督下,烏、俄及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人民共和國”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訂《明斯克協議》,烏克蘭政府給予這兩個州特殊自治權,以讓它們留在烏克蘭版圖之內,雙方停火。
2015年,上述國家又簽訂了《新明斯克協議》,以落實《明斯克協議》的措施。但這些地區的戰鬥從未真正停止。
這就是澤連斯基上任後所麵臨的政治難題。
二是腐敗嚴重。
整個歐洲公認,烏克蘭的腐敗問題僅次於俄羅斯和阿塞拜疆,排在歐洲第三位。
所有的烏克蘭人都知道,它腐敗的原因就在於整個社會資源控製在前蘇聯時代的高層精英手中,這些人和寡頭們爭奪資源,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發表政治意見的權力。
這種鬥爭嚴重阻礙著烏克蘭的經濟發展,這就為什麽澤連斯基競選時提出要“提高政治透明度、讓更多普通人參與政治”的原因。
但是,烏克蘭的腐敗是一種係統性腐敗,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即便大學學柆也可以花錢買到,普通民眾無論辦什麽事都要花錢送禮。
深耕並鏟除如此深厚的腐敗土壤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不是像《人民公仆》裏的總統大刀闊斧能完成的,更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做到的,這對澤連斯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是經濟停滯。
烏克蘭獨立以後一直陷入在政治困頓之中,內部分裂及腐敗等原因導致它的經濟發展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烏克蘭不僅自然資源豐富,還是一個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工業化國家,但是自蘇聯解體後經濟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21世紀才開始進入穩定的恢複期,連當初富裕程度遠不如它的波蘭也遠遠超過了它。
2000年,由於私有化改造和經濟轉型,國外資本開始流入烏克蘭,當年自獨立以後第一次出現了經濟增長;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烏克蘭經濟又遭受重創,直到2010年才開始複蘇;2014年烏東戰爭爆發後,經濟又開始萎縮,2020年以來,因受新冠影響烏克蘭經濟再度開始潰退。
如果不是它特殊的地緣位置,烏克蘭經濟本應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有“歐洲糧倉”之稱;它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生產國;烏克蘭工業基礎雄厚,在航空航天、軍工、造船通信等部門都有技術優勢,還是世界第五大IT服務出口國。
作為一個新興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如果烏克蘭成功地解決地緣政治問題和腐敗問題,它完全可以成為中東歐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但解決這些問題,烏克蘭麵臨著巨大的矛盾。
如果它要解決腐敗問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必然向西方傾斜,這會導致與俄羅斯矛盾激化,地緣政治危機就會加劇;如果它與俄羅斯親近,地緣危機會有所緩解,但腐敗問題不僅無從解決,還會變得更加嚴重!
其實,自2014年波羅申科當選總統以後,烏克蘭的腐敗問題已經開始有所緩解,尤其是澤連斯基上任後,反腐敗的成效愈加明顯。
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因為價值觀的轉變等原因,俄烏之間漸行漸遠,矛盾日益加劇,最終爆發了戰爭。
正是在這樣的複雜的國情困局下,政治素人澤連斯基就任總統,擺在他麵前的似乎是人力無法解決的矛盾。
作者:吳老師醉後笑談
==================
推薦一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