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建國到崛起成為第一強國,美國在曆史關鍵時刻的“成功密碼”是什麽?

(2022-07-03 18:10:35) 下一個

我情不自禁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麽讓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在短短百餘年時間裏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潮流的引領者?觀點和結論很多,也很不一致。這裏,我不想就這些觀點和結論展開討論,我隻是告訴讀者,在美國曆史上的幾個關鍵時刻,他們的領袖、精英以及國民是如何作為的。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

一、華盛頓的離職,以及提出的和解與中立的“美國原則”。

不少曆史學家甚至不少美國國民都認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是一個智商不算很高、能力不算很強的美國總統。他兩屆全票當選美國總統是因為他的卓越戰功、他在美國人民中的威望和他寬容忠厚的品德。在我看來,事實絕對不是這樣。華盛頓不僅是一位聰明的、能力超群的總統,而且是一位智慧的、有遠見卓識的偉大總統。是他成功地將各自為政的國家團結在了一起,特別是他離任美國總統時在國會作的《離職演說》中,為美國指明的路徑,讓美國受益百餘年,是美國強大與繁榮的基石。

美利堅合眾國是在內憂外患的艱難困境中建立起來。國內的債務危機(主要為戰爭借款)、地方利益與國家利益之爭、黑奴的廢存之爭,國外與過去的宗主國英國美國西部領土之爭、與西班牙的殖民地之爭,還有虎視眈眈的法蘭西帝國。這個新生的共和國,隨時都麵臨著分裂、解體和重新被殖民的危險。是他們——偉大的美國總統與智慧的精英們攜手,團結具有寬容、妥協精神的盎格魯—撒克遜後裔,讓隨時都麵臨坍塌與解體的共和國巍然屹立在北美大陸,向全世界顯示了美國製度的活力。

建國之初,華盛頓力排眾議,大膽任用漢密爾頓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並全力支持漢密爾頓的償還國債和振興美國的經濟計劃,讓美國人民看到光明和希望;此後,他穩步建立了中央政府權威,甚至敢於挑戰總統權威的國會說不(如以不能開國會權力滲透行政權力的“危險先例”為由,拒絕向眾議院公布簽訂《傑伊條約》的文件);在處理與英法等歐洲強國的關係中,他不為激進主義思潮左右,堅決頂住了傑弗遜、倫道夫、麥迪遜等親法派的狂熱主張(支持法國大革命並向英國宣戰),不惜被他的敵人和政治野心家將自己稱之為賣國賊,派當時的大法官傑伊趕赴倫敦,與大英帝國簽訂了全麵和解的《傑伊條約》,解除了來自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威脅,給美國的穩定與發展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在他的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結束之際,於費城《每日新聞報》上發表了他的《告別演說》:

各位朋友和同胞:

我們重新選舉一位公民來主持美國政府的行政工作,已為期不遠。……我已下定決心,謝絕將我列為候選人。

……這種心情,促使我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提出一些看法供你們嚴肅思考,並建議你們經常重溫……

……既然你們因出生或歸化而成為同一國家的公民,這個國家就有權集中你們的情感。美國人這個名稱來自你們的國民身分,它是屬於你們的;這個名號,一定會經常提高你們愛國的光榮感,遠勝任何地方性的名稱。……你們曾為同一目標而共同奮鬥,並且共同獲得勝利。你們所得到的獨立和自由,乃是你們群策群力,同甘苦,共患難的成果。

……這個政府,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不曾受人影響,不曾受人威脅,是經過全盤研究和縝密考慮而建立的,它的原則和它的權力的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結合起來,而其本身則包含著修正其自身的規定。這樣一個政府有充分理由要求你們的信任和支持。尊重它的權力,服從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準則所構成的義務。我們政府體製的基礎,乃是人民有權製定和變更他們政府的憲法。

……在我們這樣遼闊的國度裏,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個活力充沛的、並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樣一個權力得到適當分配和調節的政府裏,自由本身將會從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護者。如果一個政府力量過弱,經不住朋黨派係之爭,不能使社會每一分子守法,和能維持全體人民安全而平靜地享受其人身和財產權利,那麽,這個政府隻是徒有虛名而已。

我已經提醒你們,在美國存在著黨派分立的危險,並特別提到按地域差別來分立黨派的危險。現在讓我從更全麵的角度,以最嚴肅的態度概略地告誡你們警惕黨派思想的惡劣影響。 ……它是一團火,我們不要熄滅它,但要一致警惕,以防它火焰大發,變成不是供人取暖,而是貽害於人。

還有一項同樣重要的事,就是一個自由國家的思想習慣,應當做到使那些負責行政的人保持警惕,把各自的權力局限於憲法規定的範圍內,在行使一個部門的權力時,應避免侵犯另一個部門的權限。這種越權精神傾向於把所有各部門的權力集中於某一部門,因而造成一種真正的專製主義,姑不論其政府的形式如何。

如果民意認為,憲法上的權限之分配或修改,在某方麵是不對的,我們應當照憲法所規定的辦法予以修改。但我們不可用篡權的方式予以更改;因為這種方法,可能在某一件事上是有效的手段,但自由政府也常會被這種手段毀滅……

在導致昌明政治的各種精神意識和風俗習慣中,宗教和道德是不可缺少的支柱。一個竭力破壞人類幸福的偉大支柱——人類與公民職責的最堅強支柱——的人,卻妄想別人讚他愛國,必然是白費心機的。政治家應當同虔誠的人一樣,尊敬和愛護宗教與道德。……如果宗教責任感不存在於法院賴以調查事件的宣誓中,那麽,哪能談得上財產、名譽和生命的安全呢?……

我們應當珍視國家的財力,因為這是力量和安全的極為重要的泉源。保存財力的辦法之一是盡量少動用它,並維護和平以避免意外開支;但也要記住,為了防患於未然而及時撥款,往往可以避免支付更大的款項來消弭災禍。同樣,我們要避免債台高築,為此,不僅要節約開支,而且在和平時期還要盡力去償還不可避免的戰爭所帶來的債務,不要將我們自己應該承受的負擔無情地留給後代。

我們要對所有國家遵守信約和正義,同所有國家促進和平與和睦。宗教和道德要求我們這樣做。……如果我們能夠成為一個總是遵奉崇高的正義和仁愛精神的民族,為人類樹立高尚而嶄新的典範,那我們便不愧為一個自由的、開明的,而且會在不久的將來變得偉大的國家。

……在實行這種方針時,最要緊的,乃是不要對某些國家抱著永久而固執的厭惡心理,而對另一些國家則熱愛不已;應當對所有國家都培養公正而友善的感情……

……我們處理外國事務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在與它們發展商務關係時,盡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們已訂的條約,必須忠實履行。但以此為限,不再增加。

……如果我們卷進歐洲事務,與他們的政治興衰人為地聯係在一起,或與他們友好而結成同盟,或與他們敵對而發生衝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國獨處一方,遠離它國,這種地理位置允許並促使我們奉行一條不同的政策路線。如果我們在一個稱職的政府領導下保持團結,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不怕外來幹擾造成的物質破壞;我們就可以采取一種姿態,使我們在任何時候決心保持中立時,都可得到它國嚴正的尊重;好戰國家不能從我們這裏獲得好處時,也不敢輕易冒險向我們挑戰;我們可以在正義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戰問題上作出抉擇。

……無論就政策而言,就人道而言,就利害而言,我們都應當跟一切國家保持和睦相處與自由來往。但是甚至我們的商業政策也應當采取平等和公平的立場,即不向它國要求特權或特惠,亦不給與它國以特權或特惠;一切要順事物之自然而行;要用溫和的手段擴展商業途徑並作多種經營,絕不強求;與有此意向的國家訂立有關交往的習用條例,俾使貿易有穩定的方向……

雖然在檢討本人任期內施政時,我未發覺有故意的錯誤,但是我很明白我的缺點,並不以為我沒有犯過很多錯誤。不管這些錯誤是什麽,我懇切地祈求上帝免除或減輕這些錯誤所可能產生的惡果。而且我也將懷著一種希望,願我的國家永遠寬恕這些錯誤;我秉持正直的熱忱,獻身為國家服務,已經四十五年,希望我因為能力薄弱而犯的過失,會隨著我不久以後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

……

作為一個全新的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尤其是聯邦憲法上對於相關職權與總統任期沒有明確約束的情況下,華盛頓的行為和決定,將關係到美國製度是否完善,美國民主是否偉大,也關係到華盛頓和美國人民的聲譽。

這篇《告別演說》,讓許許多多華盛頓的政敵的誹謗、誣蔑不攻自破,凸顯了華盛頓的崇高品德和遠見卓識。它不僅讓美國的總統任期製度格式化(盡管到1947年才有總統任期的正式法律文件,但美國的曆屆總統都自覺地遵守華盛頓立下的規矩,除了二次世界大戰這個特殊時期的羅斯福總統之外,其他總統任期都沒有超過兩屆),而且讓美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裏,在中立的旗幟下,埋頭於美國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堵住了歐洲列強插手美洲事務的路徑(之後的“門羅主義”其實就是“華盛頓主義”的延伸)。到了20世紀中葉,世界上除了出現一個強大的美國之外,也出現了擺脫殖民統治的獨立的美洲大陸。

華盛頓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克服了人性中固有的對於權力和地位的貪念,開創了國家元首有限任期的先例,更在於,他告訴人們,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永遠不要以為離開了某個人——即便他智力超群、能力無比,國家就會不知所措或者陷入危機,後來者說不定做得更好——如果有一個合理的製度作為保障的話。同時也告訴世人,公職特別是國家最高公職,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麵對所有公民的權利和機遇。曆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和第四任總統麥迪遜都是華盛頓政策的反對者,甚至是反華盛頓勢力的幕後老板,然而他們當上總統之後並沒有為所欲為,推翻華盛頓的所有政策尤其是中立國策,傑弗遜曾經還是一位法國大革命的狂熱支持者。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正是在一任又一任總統的帶領下,一步一步走向繁榮與穩定,最終成為世界最大的超級大國和自由民主的燈塔。

二、馬歇爾大法官的智慧,最高法院和法律在美國至高無上地位的確立。

1800年,由於聯邦黨出現內訌,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爭取連任失敗,繼任者為民主共和黨領袖傑弗遜。在離任的前一天,亞當斯利用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突擊提拔了一批法官。當時的國務卿馬歇爾亦被任命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同時代理國務卿的工作。可是,馬歇爾在忙亂之時未能在亞當斯總統卸任之前將華盛頓特區一批治安法官的委任狀送出(總統簽署、國務卿蓋印方能生效),繼任國務卿按新總統指示,扣留了這些委任狀。於是,一位被任何為治安法官卻不能上任的叫馬伯裏的商人,一紙訴狀將國務卿麥迪遜告上最高法院,要求最高法院命令麥迪遜交出委任狀。

接到起訴狀後,馬歇爾大法官致函國務卿麥迪遜,要求他解釋扣押委任狀的原因,誰知麥迪遜卻根本不予理會。然而,馬伯裏等人卻強烈要求最高法院審理此案,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美國憲法雖然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但在當時司法權是三權中最弱的一方,況且對於憲法最終解釋權的問題,美國憲法一直沒有明確規定,更不說命令總統和國務卿服從法院的判決了。而且大法官的產生程序是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大法官為終身製,除非犯有叛國罪和有腐敗行為經由眾議院根據相關程序彈劾,也就是說,美國的司法官員是三權中唯一不經選舉產生的。作為既沒有指揮權又缺乏民意基礎的大法官,馬歇爾陷入尷尬無援的境地。撒手不管吧,被人嘲笑倒在其次,最高法院的地位與威信將蕩然無存。管吧,又似乎無法與既掌握行政權又統帥軍隊的總統抗衡。經過半個多月的思考與權衡,馬歇爾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1803年2月24日,最高法院以5比0的票數(另一位大法官因病未參加投票)對馬伯裏訴麥迪遜案作出裁決。由馬歇爾起草的判決書首先提出了三個問題即:一、申訴人是否有權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狀?二、如果申訴人有這個權利,當這個權利受到侵犯時,政府是否應該為他提供法律救濟?三、如果政府為申訴人提供救濟,是否由最高法院下達執行令?接下來,判決書一一回答了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委任狀一經總統簽署,任命即為作出;一經國務卿加蓋合眾國國璽,委任狀即為完成。根據美國憲法和法律,該職位一經任命,在任職期內,行政機關無權撤銷。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根據美國憲法,每一個公民權力受到侵害時,政府都有義務提供法律保護。第三個問題的回答:因涉及到美國最高行政機關,理應由最高法院向國務卿麥迪遜下達強製執行令,讓馬伯裏走馬上任。可是,判決書在這裏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轉彎,判決書援引憲法第三條第二款內容:“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一方當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原始管轄權。對上述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也就是說,馬歇爾案的當事人既非外國使節,也不是州政府的代表,因此,最高法院對此案沒有管轄權。馬伯裏應該去聯邦地方法院控告麥迪遜。

馬伯裏的律師、前任聯邦總檢察長之所以將馬伯裏的訴狀直接遞交最高法院,依據的是美國國會1789年9月通過的《1789年司法條例》。該條例13款規定,最高法院有權向政府官員發出執行令。然而,馬歇爾大法官認為,《1789年司法條例》違反美國憲法。如果最高法院執行國會製定的司法條例,就意味著國會可以任意擴大憲法明確授予最高法院的權力。馬歇爾的結論是:普通法必須要服從於國家的根本性——憲法,否則就是犯罪。據此,馬歇爾正式宣布:《1789年司法條例》第13款因違憲而被取消。這是美國最高法院曆史上第一次宣布聯邦法律違憲。

馬伯裏案的判決,意義十分重大和深遠。表麵上看,馬伯裏輸了,最高法院也沒贏,但實際上,馬歇爾和最高法院成為真正的贏家。其一,馬歇爾告訴人們,憲法高於一切法律。其二,判定法律是否符合憲法與立法部門無關,這一權力在司法部門即最高法院。其三,法律的最終解釋權在司法部門。司法部門有權對最高行政機關的違憲命令和行為予以製止。這樣,最高法院雖然沒有法律的製定和批準權,但它有權廢除法律,而且最高法院的裁決一經作出,即不容更改。從此,美國最高法院不僅擁有了司法審查權,在某種意義還擁有了最終立法權。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判決,它讓美國真正形成了三權鼎立的格局,將司法的尊嚴提升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馬歇爾十分聰明,為避免行政當局和立法機構的幹預,他采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方式,表麵上向行政當局妥協,實際上為司法部門“謀取”了最大權力。用這樣的方式處理,行政和立法機關都不好與馬歇爾為難,更沒有辦法推翻這個判決。

美國的法律體係是一個成文法與判例法相結合的法律體係,當時的美國立法和行政機關無法推翻馬伯裏案判決,按照英美普通法係“遵循先例”的原則,該判決被以後的美國各級法院一直引用。最高法院審理和判決了多起與總統、國會、政府高官有關的訴訟。如梅裏曼“陰謀叛亂罪”,最高法院與美國軍方和林肯總統之間進行了一場權與法的較量。最高法院認為,不能因為戰爭等所謂特殊原因停止公民的人身保護權。最終,被軍方在戰爭期間逮捕的梅裏曼被平反。這一判決影響深遠,之後,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騷亂期間,美國政府和國會都沒有停止過人身保護權。

讓全世界拍案叫絕的案例是2000年小布什訴戈爾案。小布什和戈爾作為共和、民主兩黨各自的總統候選人,在爭奪總統寶座的競爭中出現了異常情況:戈爾比小布什選舉票多出53萬張,可小布什的選舉人票卻比戈爾多了兩張,剛好271張。美國實行的是選舉人製度,按州人口分配選舉人票,大約50萬分配一張選舉人票,一些小州不夠50萬人也會分得一張選舉人票,一些人口有小差別的州選舉人票也相同,比如20萬人口的州與55萬人口的州都隻有一張選舉人票。美國選舉人票製度規定:在某一州某個候選人獲得了過半數的選舉票,則這個州的所有選舉人票歸於此候選人,稱之為“贏者通吃”。這種製度有可能導致有候選人在各個小州贏得勝利,從而獲得了當選所需的270 張選舉人票,而另一候選人獲得了比對手更多的選舉票,可選舉人票卻少於對手。選舉日當天晚上,開票結果顯示:戈爾和小布什的選舉人票相差無幾,他們都在等有25張選舉人票的佛羅裏達州的開票結果。當佛州宣布小布什獲得該州選舉人票後,戈爾承認失敗,並向小布什表達了祝賀。可半小時後,佛州檢察官打電話給戈爾,說該州兩位候選人的選舉票相差不到0.5%,按該州法律,可以申請重新計票。重新計票開始後,戈爾與小布什在該州的選舉票縮小到300多張。戈爾方麵又申請在屬於民主黨的老根據地的幾個縣人工計票。小布什方麵向最高法院緊急申請停止佛州的重新計票工作。最高法院叫停了佛州的重新計票,並將此案定名為布什訴戈爾案。最後,最高法院7名大法官以4比3的投票結果,宣布小布什當選美國第54屆總統。

這是美國曆史上驚心動魄的時刻,全世界都為之震撼!盡管美國曆史上出現過四次贏得選舉票卻沒當上總統的先例,可訴諸法律,由最高法院決定誰當總統,在美國還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這都應該歸功於馬歇爾大法官所建立起來的法律與最高法院至高無上的地位。

有人說,華盛頓創建了美國,馬歇爾確立了美國的製度。這話不無道理。

三、林肯的拯救,讓美國曆史翻開新的篇章

在美國人的心中,林肯是一位拯救美國的英雄,他的名聲甚至超過華盛頓,在不少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林肯居於美國最偉大人物、影響美國曆史的100名人物前列。這位在美國元首的位置上工作了四年零四個月的總統,卻幹出了美國曆史上除脫離英國獨立和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之外最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林肯彪柄青史的業績有兩件:一是領導美國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戰勝了南方種植園主分裂美國的陰謀,維護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完整和統一。二是讓黑奴得到徹底解放。自美國建國之後,還沒有一個美國領導人有過如此卓越的建樹。

林肯全名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後全家遷往印第安納州西部,以開荒種地為生。林肯通過自學取得律師資格,後又成功當選州議員、聯邦眾議員。自青少年時期起,林肯就立誌要廢除慘無人道的蓄奴製,成為律師和議員之後,多次向民眾和國會發表反對蓄奴製度的演說。當時的美國北方,已經廢除了黑奴製度,黑人奴隸基本上得到了解放,可南方種植園主卻頑固堅持蓄奴製,他們認為黑奴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不可剝奪。並以美國憲法上沒有注明黑人享有公民權為由,拒絕給黑人公民待遇。在美國國會和政界,代表南方種植園主的勢力相當強大。林肯因不滿國會維護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而退出國會。北方政治領袖和普通民眾一直反對蓄奴,加上斯陀夫人反對黑奴製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持續十多年的暢銷,北方反蓄奴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再加上北方成熟的工業體係與南方原始的種植經濟之間的天然分歧,讓美國社會的南北矛盾日見尖銳。

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第十六任美國總統。聽到林肯當選總統的消息,南方種植園主和守舊政客慌了,他們開始鼓動南方各州退出聯邦。從1860年12月20日到1861年2月1日,美國南方有南卡羅來納、密西西比、佛羅裏達、亞拉巴馬、佐治亞、路易斯安那、得克薩斯七個州宣布退出美利堅合眾國。1861年2月,七個脫離聯邦的州的代表在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聚會,宣布成立新的國家:美利堅諸州邦聯國。製定了憲法,選舉了總統。各脫離州立即占領了州界內聯邦政府基地:邊防要塞、兵工廠和政府辦公大樓。那時候,林肯還未上任,在任總統布坎南隻是進行了有限的反對。林肯上任之時就南方獨立問題表達了幾項基本立場:聯邦早於憲法,因此任何州不能脫離聯邦(美國憲法規定,隻要所在州多數人讚成加入或脫離美利堅合眾國,都視為合法);所有支持分離的武裝和暴力行動都屬於叛逆行為;聯邦政府將使用、占據並擁有脫離州的任何聯邦政府基地。表明了這位新總統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和意誌。

開始的時候,林肯和其他聯邦政府官員都試圖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參議員克裏滕登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重新劃定南北界限,界限以北禁止蓄奴,界限以南允許蓄奴。這一方案遭到了林肯所在的共和黨的堅決反對。

為了讓南方的邦聯政府合法化,南方軍隊率先發動戰爭。先是向聯邦政府在南方的軍事要塞發動進攻,之後又轉向進攻北方州。當時的北方物資條件和人口條件都優於南方,但北方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而南方卻是蓄謀已久。因此,戰爭初期,北方軍隊是節節敗退,不久,又有四個蓄奴州——弗吉尼亞、阿肯色、田納西、北卡羅來納,加入南方邦聯。南方軍隊攻勢凶猛,連首都華盛頓都快要陷落了。

在關係美利堅合眾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林肯政府出台了一係列刺激經濟、發展教育的法律和措施,調動了北方地區廣大民眾的積極性,並為戰爭籌得一定經費。北方正規軍數量從1.6萬增加到2.3萬,另外還征集了50萬自願軍。戰爭朝有利於聯邦政府方麵發展,北方軍隊占領了南方的田納西、等地區。

盡管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林肯仍然沒有忘記他的廢除黑奴理想。可是,在廢除黑奴問題上,林肯總統遇到了來自各方麵的阻力包括他所在的共和黨內部的不同意見,但他的意誌無比堅定,決心越來越大。事情終於有了轉機,1861年,國會通過“充公法”,宣布所有被用作叛亂的奴隸都將獲得自由。1862年,林肯宣布在哥倫比亞特區和西部地區廢除蓄奴製。1862年7月,國會通過第二個“充公法”,宣布南方叛亂者所擁有的奴隸均可獲得自由。並授權總統招募非裔美國人參軍。1863年1月1日,林肯總統簽署《解放奴隸宣言》,宣布解放除聯邦控製地區(田納西、弗吉尼亞西部和路易斯安那南部)之外的全部邦聯的黑人(宣言不適用於邊沿蓄奴州,因為這些州從未脫離聯邦,因而不屬於總統戰時特權範圍之內)。林肯總統的這一宣言,讓不少南方黑人軍人紛紛倒戈,短時間內,聯邦政府招募到了18萬多黑人士兵。值得一提的是,林肯總統還提出了“民享”、“民控”、“為民”的“三民主義”主張,據說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靈感就來自於林肯。

南方軍隊陷入窮途末路。1865年初,聯邦國會通過並得到法律生效所需州的批準,形成了憲法第十三修正案,規定在合眾國所屬所有地區徹底廢除蓄奴製。

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聯軍隊宣布投降,南方各州承認憲法第十三修正案。自此,美國大地上存在了兩百年的蓄奴製度被徹底摧毀。

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國內戰爭,曆時四年、犧牲了60多萬人,終於以北方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林肯總統以他的大無畏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與智慧,挽救了美國,解放了黑人,讓美國獲得了新生,也為日後美國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是,這位對美國和美國人民做出了如此巨大貢獻的卓越領袖,卻在連任總統後不久的1865年4月曆5日淩晨死於南方分裂主義者的槍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林肯總統還是之後的繼任者,對參與叛亂的南方軍人都給予了大赦,沒有一個參戰軍人被起訴和關押;所有死難者,不論他們屬於北方還是南方,其家屬都享受烈士待遇。無論南方軍人和北方軍人,都一樣享有美國退伍軍人所應該享有的優待和補貼;直到如今,南方各州都還矗立著紀念在南北戰爭中犧牲的南方將士的“邦聯烈士紀念碑”。對叛亂官兵家屬的撫恤尤其是對戰敗方烈士的公開紀念,在全世界也隻有美國做到了。美國的思維很奇葩,在他們看來,不管是南方軍人不是北方軍人,他們都是美國人,是自己的同胞;不管軍人是為哪一個政權和組織打仗,他們都是在服從命令;不管戰勝還是戰敗,都必須維護軍人的尊嚴。甚至若幹年後,一個叫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女人寫了一部否定南北戰爭,並把北方軍人寫成燒殺搶掠的匪徒的長篇愛情小說《飄》,這部小說不僅成為暢銷書,不僅沒有人圍攻作者否定南北戰爭的正當性,還獲得1937年普利策獎和出版商協會獎。我在想,這是不是美國強大和讓全世界民眾趨之若鶩的原因呢?

四、羅斯福:美國和世界因為他而變了模樣。

羅斯福是繼華盛頓、林肯之後,美國又一偉大總統(有人認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有四位,除了這我提到的三位,還有傑弗遜。我卻認為,傑弗遜更多是作為思想家而聞名於世的,他在總統位置上的建樹還遠不如門羅)。這位美國曆史上在位最長的也是任期唯一超過兩屆的總統(1933-1945年),在他的12年總統任期內,遭遇了美國曆史上最嚴峻的經濟危機和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戰。他不僅帶領美國人民成功地擺脫了經濟危機,讓美國經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而且在二戰烽火連天、歐洲和世界即將淪為法西斯天下的時候,是他克服重重阻撓,摒棄過時的中立政策,從支持協助全世界範圍內的反法西斯鬥爭,到最後向法西斯宣戰。終於改變岌岌可危的世界局勢,換取了半個多世紀的世界和平。

1933年初,富蘭克林﹒D﹒羅斯福接任美國總統時,資本主義世界正遭受全球性的金濟危機,美國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先是股票崩盤,接著是金融危機,多達9000多家銀行破產和關閉,貨幣發行量減少,民眾購買力下降,通貨緊縮,工廠紛紛倒閉,失業不斷上升(據統計,當時的美國失業率達到25%)……

麵對刻不容緩的殘酷現實,羅斯福總統大刀闊斧地開始了他的頗受爭議的“羅斯福新政”。羅斯福上任後的第三天,他下令美國的所有銀行關門四天,等待國會討論銀行改革法案。羅斯福向國會提交的緊急銀行法案的主要內容是,提議授權財政部審查所有重新開戶的銀行,為某些困難銀行提供聯邦資助,以避免大銀行被勢單力薄的小銀行拖垮。國會很快便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羅斯福又不失時機地利用“爐邊談話”的方式(利用廣播直播他與群眾的交流,就如同坐在火爐邊與人聊天一樣),及時告訴民眾:“請你們相信,把錢存入重新開張的銀行要比壓在床底下安全得多。”民眾的恐慌情緒很快得到緩解,從紛紛到銀行取錢變為紛紛把錢存入銀行。價值10億美元的黃金和黃金儲蓄在一個月內重新流入銀行,金融危機被羅斯福輕鬆化解。接著,羅斯福又調整農業政策,製訂了“霍根法案”,其內容是限製農業出產以結束農產品過剩局麵,以此遏止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下滑;製訂了工業複興計劃:通過了“國家工業複興法”,其主要內容為:商業雇主應該向員工讓步,允許工人組成工會並以工會的名義與資本家談判,確保工人收入隨物價上漲而上漲。為使消費者購買力不至於下降,政府還推出了重大公共建設工程,以建設帶動經濟。同時,政府部門還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禁止使用童工、取消血汗工廠。沒多久,寫有“從我做起”的藍鷹旗、藍鷹招貼、藍鷹自粘標簽遍及全國店鋪、工廠。羅斯福的工業複興計劃贏得了所有工業領域的支持; “聯邦緊急救助署”——為各州提供資金,扶持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公共資源保護隊”——為城市幾百萬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機會;以總統行政命令的形式決定放棄黃金本位……羅斯福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來自最高法院。作為美國三權中的一權,最高法院多次否決羅斯福經過議會批準的法案,乃至他曾經向國會提交增加大法官名額,想通過在最高法院中增加開明法官的辦法,謀求改革法案不遭受否決。不過議會沒有批準他的請求,最高法院幾位大法官的去世也給羅斯福帶來了機會。新的最高法院對他的改革法案采取了支持立場。

短短兩年時間,羅斯福實施的“新政”,有效地阻止了災難性的經濟滑坡,雖然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問題還未解決,但有些領域出現了有限的甚至是奇跡般的複蘇跡象。到1940,美國經濟已經完全擺脫困境,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羅斯福的“新政”引來了稱讚和批評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而且聲音都很大。稱讚者謂羅斯福讓以前毫無節製的企業權利得到有效遏製,提高了工人、農民的地位,產生了一個改造了的資本主義。批評者認為羅斯福是用權力幹預市場,讓市場經濟徒有虛名。

在歐洲戰事爆發之初,羅斯福宣布“美國將保持中立立場。”但他同時宣布:“我不能要求所有美國人在內心一律保持中立態度。”實質上,羅斯福就是一個無法保持中立的美國人。大多數美國也和總統一樣傾向於支持英法同盟國。1939年9月,歐洲戰事爆發三個月後,羅斯福請求國會修改中立法。法律最初規定美國不得向交戰國任何一方出售武器。羅斯福要求解除武器禁運。但國會隻同意對法律作有限的修改:仍然禁止美國船隻進入交戰地區,但允許交戰國在“現金和自運”的前提下,從美國購買武器。

德國軍隊占領波蘭之後,進入了沒有進攻的“假戰”狀態。在這期間,隻有蘇聯趁火打劫,入侵並兼並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三個波羅的海小國。美國民眾十分憤怒,但總統和政府除了對蘇聯采取武器禁運外,並沒有更多幹預。因為當時在國會反對美國卷入戰爭的勢力還相當強大。正當美國人以為希特勒會放下屠刀的時候,德軍於1940年春向西發動了大舉進攻。首先進攻丹麥和挪威,進而橫掃荷蘭和比利時,最後撲向法國巴黎。墨索裏尼也率意大利參戰,從南麵進攻法國。6月,法國淪陷。整個歐洲隻剩下英國在與德意法西斯孤軍奮戰。羅斯福請求國會增加了1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並對法國抵抗組織提供物資援助。5月15日,剛剛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向羅斯福總統求援,希望美國援助包括軍艦、武器在內的戰略武器和物資。丘吉爾說,如果沒有這些援助,英國將不會幸存太久。當時美國不少人包括美駐英大使都認為英國支撐不了多久,對英國的任何支持都是浪費。羅斯福總統冒著極大風險執意援助英國,向英國提供了各種軍需物資。他甚至違反“中立法”有關“現金和自運”規定,將50艘美國驅逐艦送給英國(條件是美國在英國建立軍事基地),還將美國政府向軍工廠定購的若幹架新型飛機轉讓英國。此時的美國,有接近七層的人相信德國將對美國造成威脅,國會也意識到了危險,於9月批準了“伯克—沃茲沃斯法”,破天荒允許美國政府非戰時征兵。

1940年12月,英國已經麵臨破產,根本無力現金支付和自運。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交了“租借法案”:不僅允許政府向他國出售武器,而且可以向任何“與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家”租借武器。也就是說,隻要租借國願意在戰爭結束後如數歸還和償還,美國可以把武器運往他國。“租借法案”對英國以及蘇聯、中國等與法西斯交戰國家,無疑是雪中送炭。

1941年6月,德國向之前的同盟軍蘇聯開戰,美國根據租借法及被修改的中立法,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武器和物資,挽救了麵臨滅頂之災的蘇聯。

自抗日戰爭以來,美國給予了中國大量的物資和武器援助,包括“桐油貸款”,還開辟了為中國後方提供軍需物資的“駝峰航線”,組建了民間軍事組織“飛虎隊”……

1941年8月,羅斯福與丘吉爾在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英國艦艇上共同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確立了兩國以“最終摧毀法西斯”為目標,並建立“美好未來”的原則。

日本無視羅斯福的警告一路占領太平洋英、美、法、荷殖民地。1941年7月,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對日本實行全麵貿易封鎖。這一舉措,嚴重影響了日本包括原油在內的必需品供應,日本政府試圖與美國修複關係,但日本拒絕了羅斯福要求其尊重中國主權的要求,談判破裂。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突然向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發動突然襲擊,導致美國損失8 艘戰列艦、3艘巡邏艦、4艘其他船艦、188架飛機、若幹軍事設施,2000多名美國軍人喪生,1000多名軍人受傷。珍珠港事件發生的第二天,羅斯福在國會發表了向日本宣戰宣言,立即得到國會批準。三天後,德國和意大利向美國宣戰,當天,美國國會全票批準應戰。

自此,美國正式加入二戰同盟國行列,開始了對日、德、意法西斯的戰爭,並最終讓反法西斯陣營取得了勝利。僅在亞洲戰場,美國殲滅了120萬日本軍士加上英聯邦殲滅的17萬,占打死日本軍人的80%,美國摧毀了超過90%的日本軍事設施。美國因此付出了巨大犧牲,在歐洲和亞洲戰場,美國40多萬官兵血灑疆場,物資付出和經濟損失無法計算。美國的犧牲和付出得到了回報,它迅速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中心和最強大的國家。羅斯福的另一個功勞就是提出了組建聯合國設想,並讓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讓這個國家第一次走向國際政治舞台的前列。

美國在二戰初期對德日法西斯的容忍行為,也讓不少人詬病。比如借口無法實施不願轟炸德國屠殺猶太人的基地,以美國法律限製為由不願接納已經到達美國海岸的猶太難民,不願提前製裁日本等等。可能美國政府和羅斯福總統有很多迫不得己的原因,法律的限製、國會的反對、不想讓美國付出犧牲特別是人員傷亡的願望……但,美國在戰爭初期不夠積極主動,確實讓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特別是孤軍作戰的英國感到寒心。然而,當時的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確實與美國沒有特別直接的關係,她也做了一些幫助同盟國和中國的事情——換了其他任何國家,都做不到,沒有美國的幫助,英、蘇都無法支撐下去,更重要的是,沒有美國的參戰,同盟國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盡管美國有令人不快的表現,我們還是應該選擇諒解。

 

 

作者:倪章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nanaeEggs' 的評論 : 黑奴製度對美國北方的工業革命和大陸鐵路等等並沒有巨大的貢獻。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30年來,中共靠廉價的代工,經濟迅速崛起,昔日北美,建造商擁有各式技能的黑奴工匠,一棟棟的政府,校園,私寓等各式高樓大廈建築,成本「非常低廉」地平地而起,社會經濟受益於剝削黑奴,不可謂不大。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實人' 的評論 : “自由”的基因確實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憲法就是用來限製政府的權力,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nanaeEggs' 的評論 : 請記住不是所有的建國元勳都是奴隸主,美國的經濟發展也並非僅僅是從奴隸製度而來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敬畏上帝的概念固然重要,但美國不少一個宗教性的國家。國父們有意用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並將教會和國家分離開來,這樣可以保障所有人民的權利。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製度係統都是人定的,沒有傑出有遠見的國父們就沒有現代的美國。
實人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為什麽建國200多年就發展成世界最強國? 我思考這個問題約20年了:

地大物博?人種聰明?科技發達?侵占了別國財富?。。。。。覺得都不是! (起馬不是決定因素)

是因為建國之父立憲時絞盡腦汁的給了她“自由”的基因!(尤其追求幸福的自由,即經濟的自由)。

可怕的是:目前這個“自由”基因正在變種,正在失去,正逐步走向大政府,走向獨裁!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早期從殖民地時代一直到內戰結束,奴隸主們賺得滿滿家財,黑奴們默默地以生命貢獻了美國的經濟根基。
ahniu 回複 悄悄話 文章還是權力崇拜。
美國的偉大是因為敬畏上帝。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But America is not about individuals; each one is bound to appear yet each is incidental. Their greatness roots in Protestantism, the defining culture of the land, and a people that are able to execute their ideals. That and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de Americ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