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烏戰爭吸引了全球的眼球。我有學者朋友反對用 “俄烏戰爭”這個詞,他認為,俄羅斯發動的就是侵略戰爭。我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考慮到文章受眾的多元性,我就不在概念上費勁了。
有一個話題,很多人都在講,都是碎片式的,我試著係統一下,現代戰爭的軍事戰場和輿論戰場的結合中,摻入了新媒體後,產生的劇變,這種變化,一定值得好好研究。
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演講為例,可以看到另一種炸彈的威力。
真會演講!這是絕大多數人聽了這位總統的演講之後的感歎。很多人會說,他是演員出身,當然口才好。但是,我認為,小看西方了,事實上,西方國家,當然也包括實行選舉製度的其他國家,因為政治人物要用演講來爭取選票,無論他們是不是演員,口才都不是一般的好,他們不會念稿子,甚至不去念別人寫的稿子,而是通過自己的大腦自己的嘴,是讓一個個字符活起來,奔騰起來,直入聽者的心田,簡言之,就是善於打動人。
3月以來,澤連斯基連續在歐洲議會、英國下議院、加拿大國會、美國國會、德國聯邦議院進行了五場演講。他的演講視頻在全球互聯網廣泛傳播,讓烏克蘭進一步得到支持。澤連斯基更被譽為“最強說客”。
傳統的政治演講,一般就通過電視、廣播等渠道傳播,也局限於本國國民;但新媒體時代的政治演講,通過社交網絡,一個國家的元首可以“前往”任何國家演講並且向全世界傳播,說服、分化、瓦解、聯合的力量都進一步放大。澤連斯基善於把握住這個趨勢,他的幾個演講充分顯示了這一點。
其實,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戰爭中,傳播,具體說也可以是演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記得毛澤東當年很欣賞著名的作家丁玲的文章,專門為她寫了一首詩,其中說: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一枝筆頂三千人的精兵,相當於近一個師的兵力!
澤連斯基的演說像一顆炸彈,還低估了。
澤連斯基的演講有八個方麵可以總結:
立場、立論、態度、曆史、親情、言辭、表演、視頻。
首先是立場。
立場是必須的。澤連斯基作為烏克蘭總統,為了領土完整而戰,是必然的選擇。這一點,聽者都會知道,他表達的無非是更加能夠打動聽眾的話,例如他說,也許你們是最後一次看到活著的我了!很多認識他的歐美政客們,聽到這句話,都會動容。
在對德國議會的演講中,他說:
“我在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進發起意外襲擊三周後,在我國東部頓巴斯經過八年戰爭後,向你們求助。
俄羅斯正在轟炸我們的城市,摧毀烏克蘭的一切:住宅區、醫院、學校、教堂—— 一切。用火箭,用炸彈,用大炮。在三周內,上千名烏克蘭人已經死去。在2022年,就發生在我們歐洲中心,占領者殺害了108名兒童。”
不僅僅是土地被占領,人民被屠殺,還有價值觀被踐踏,他說:
“俄羅斯不僅攻擊了我們,攻擊了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城市,它還對我們的價值觀,人類的基本價值觀進行了殘酷的進攻。它通過坦克和飛機反對我們的自由,反對我們在自己國家自由生活的權利,反對我們對幸福的渴望,反對我們的民族夢想,就像你們美國人,就像在美國的其他任何人一樣的夢想。”“我們的人民派出了他們最棒的兒女,來阻止俄羅斯的全麵入侵。我國的命運正在決定人民的命運,烏克蘭人是否將獲得自由,他們是否能夠維護他們享有的民主。”
堅決反對侵略戰爭的立場,就是他的演講最先要表達的。
第二是立論。
立論要抓住人心,抓住人心才能實現願望,這個願望就是爭取更多的援助。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橫行的時候,當時的第一夫人宋美齡也在美國國會去演講過,她的訴求也是讓美國人知道在中國大地上戰爭的慘烈,尋求援助。
她在演講中講了一個小故事:
美國空軍去轟炸東京,回程時有些美國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國內陸跳傘。其中一人後來告訴我,他被迫從飛機跳傘,踏上中國的土地時,看到當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揮著手,喊出他會說的唯一一句中國話:“美國,美國”,也就是“美利堅”的意思,美國在中國話的意思是“美麗的國家”。這個大男孩說,敝國人民聽了都笑開來,擁抱他,像歡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還告訴我說,當他看到我們的人民,感覺他已經回到家;而那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
我來到貴國時是個小女孩,我熟悉貴國人民,我和他們一起生活過。我生命中成長的歲月是和貴國人民一起度過,我說你們的話,我想的和你們一樣,說的也和你們一樣。所以今天來到這裏,我也感覺我好像回到家了。
她是大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讓美國人看到了中國的苦難,還有原因之一是她從小在美國讀書,懂得美國,也會說美國人懂得的語言。以至於二戰英雄丘吉爾忍不住感歎:“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
蔣介石也大為欣賞:“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個陸軍師。
超過了三千毛瑟精兵。
回到澤連斯基,他這樣求援:
“我代表所有烏克蘭人向你們求助。我代表馬裏烏波爾的居民 --這個被俄羅斯軍隊封鎖並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城市居民向你們求助。他們正在毀壞那裏的一切。所有的一切。數十萬居名晝夜不停地處於炮火之中。一天24小時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電。24小時沒有通訊。這種狀態已持續了數周。”
這種求援,用不著卑躬屈膝,而是理直氣壯的。
第三是態度。
不但不用卑躬屈膝,還要理直氣壯地批評,即使是在東道主麵前。
澤連斯基在德國議會批評說:
“在經過多次會議、談判、聲明和請求之後,我向你們求助。在采取支持措施之後,其中一些措施來得太晚了,而製裁也許太輕了,以至於無法阻止這場戰爭。在我們看到你們還有多少公司留在俄羅斯後 ——這個國家隻是利用你們和其他國家來資助這場戰爭。
在為我們的生命和自由而戰的三個星期,我們更加相信我們以前的感受,而你們可能沒有全部意識到。你們又躲在一堵牆後麵。不是柏林牆,而是歐洲牆。在自由與不自由之間。這堵牆會隨著每一顆落在我們土地上,落在烏克蘭的炸彈而變得更加堅固。隨著每一個不是為了和平而做出的決定。即便你們可以提供幫助,但你們並沒有做這個決定。
這是什麽時候發生的?尊敬的政治家們。尊敬的德國人民。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直在強調,”北溪2號“是為大規模戰爭而做準備的武器,但我們得到了回應卻是:這是經濟、經濟、經濟。這就好比是新牆的水泥。
澤連斯基使用“牆”一詞,參考了美國前總統裏根1987年的“柏林牆”演講,暗示烏克蘭現在站在“牆”的錯誤一邊。而提到柏林牆,沒有人會不知道當年東西德時期的分裂陰影。
他批評美國:
“所有美國公司必須離開俄羅斯市場,立即離開,因為那裏充斥著我們的血液。女士們,先生們,國會議員們,請帶頭做起,如果你的選區有資助俄羅斯軍事機器的公司,你應該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我要求確保,俄羅斯人不能收到一分錢用來摧毀烏克蘭人民,摧毀我們的國家,摧毀歐洲。所有美國港口應該對俄羅斯貨物關閉。”
“我呼籲你們出台更多新的一攬子製裁措施,每周不斷,直到俄羅斯的軍事機器停止發動。我們建議美國製裁俄羅斯聯邦的所有政治家,從國家杜馬成員,到最後一個缺乏勇氣打破國家恐怖的官員。他們仍然端坐在辦公室裏,不與那些對侵略烏克蘭負責的人切斷聯係。”
第四是曆史。
澤連斯基說柏林牆是說曆史。曆史是每個國家都有的,有的曆史是一枚獎章,有的曆史是一塊傷疤,是每個人都記得住的,隻不過揭開傷疤的滋味不好受。
他對德國人講:
我代表經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被占領的情況下活了下來的烏克蘭老人們向你們求助。80年前,他們是娘子穀(Babyn Jar)的幸存者。去年,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娘子穀紀念這一悲劇 ——我對此非常感激。而這個地方也被俄羅斯的導彈擊中 ——一個在那裏紀念受害者的家庭被殺。
3月16日,在對美國國會視頻演講中,澤連斯基特地提到了美國曆史上難以忘記的兩大“傷疤”——“珍珠港事件”和“9·11恐怖襲擊”——“請記住珍珠港”,“飛機襲擊了你們,你們的天空陷入黑暗”。
他將當前在烏克蘭發生的情況,也形容為“恐怖事件”。“為了救人,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是否是要求太多?”
對於英國的演講,是宣誓奮戰到底,他引用邱吉爾和莎士比亞的名言——“我們將奮戰到底”,不僅讓人聯想到二戰以及納粹德國,還表達了烏克蘭戰鬥到底的決心,並突出這是一場反法西斯戰爭。現在英國已經是烏克蘭最積極的支持者,開始尋求擺脫北約,單獨組織武裝支持烏克蘭。
第五是親情。
不能光批評,也不能光揭瘡疤,還要有親情,有聯係的紐帶。烏克蘭地處亞歐之間,但是,澤連斯基認為,他們應當屬於歐洲,而從價值觀上,他們離西方更近,所以,他常常用這些來打動西方的聽者。他對美國人說:
“我記得你們總統山,那些傑出總統的麵龐,那些為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奠定了基礎,為民主、獨立、自由和關懷每個人,為勤奮工作、誠實生活、尊重法律者奠定了基礎的總統們。”
澤連斯基還向拜登喊話,“我希望你成為世界的領導者,要成為世界的領導者意味著要成為和平的領導者。”
在對歐盟的演說中,他強調了渴望成為歐盟一員的願望,他說: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人民非常積極。我們為我們的權利,自由,為生活方式而戰。現在我們要為生存而戰。我們為此奮鬥。
但我們也在為成為歐洲的平等成員而鬥爭。我認為今天我們向所有人展示了我們。
有了我們,歐盟一定會更加強大。沒有你們,烏克蘭將是孤獨的。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力量,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至少和你們一樣。證明你和我們在一起。證明你沒有放我們走。證明你真的是歐洲人。
生命將戰勝死亡,光明將戰勝黑暗。榮耀歸於烏克蘭!”
據說,“現場翻譯官哽咽了”,演講完畢,“歐洲議會直接以637票讚成,13票反對,2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接受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申請”。
澤連斯基的目的達到了,他在這裏的演講,就是尋求歐盟各國的同理心,突出“我們都是歐洲人”這一主題。
澤連斯基每一次演講的共性,是爭取同情和支持,但對每個目標受眾也有區別。仔細看他的五次演講,共性和個性都很突出。
第六是言辭。
演說,主要是用言辭打動人。澤連斯基的演說,言辭犀利不說,而且非常生動,有畫麵感。例如他對美國議員談到了珍珠港,他說:
“記得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那個可怕的早晨,你們的天空被飛機的襲擊染成一片漆黑。請記住它。記得9月11日,2001年可怕的一天,恐怖分子企圖把你們的城市、獨立的領土變成戰場。當無辜的人遭受空襲時,就像沒人能預料到的那樣,你們無法阻止它。”
他引用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他說:
“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今天你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可以說,“我有一個需要”。我需要保護我們的天領空。我需要你們的決定,你們的幫助,這句話和你們聽到“我有一個夢想”時的感受是一樣的。?
這樣,美國的議員們很容易被帶入他所構築的氛圍。
澤連斯基的演說,大量運用各國的曆史典故,用排比句用遞進式的語言結構。例如他說:
“俄羅斯不僅攻擊了我們,攻擊了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城市,它還對我們的價值觀,人類的基本價值觀進行了殘酷的進攻。它通過坦克和飛機反對我們的自由,反對我們在自己國家自由生活的權利,反對我們對幸福的渴望,反對我們的民族夢想,就像你們美國人,就像在美國的其他任何人一樣的夢想。
“我們的人民派出了他們最棒的兒女,來阻止俄羅斯的全麵入侵。我國的命運正在決定人民的命運,烏克蘭人是否將獲得自由,他們是否能夠維護他們享有的民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烏克蘭感謝美國的大力支持,感謝貴國政府和人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為我們提供武器彈藥,提供培訓,提供資金,你們在自由世界發揮的領導作用,幫助我們在經濟上向侵略者施壓。
“今天,烏克蘭人民不僅在捍衛家園,也在為歐洲和世界的價值觀而戰,以未來的名義犧牲我們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麽今天美國人民不僅在幫助烏克蘭,更是在幫助歐洲和世界,以保持地球的活力,讓曆史保持正義。如今,我快45歲了。今天,我的生命在一百多個孩子的心髒停止跳動時也一同停止了。
我認為,如果不能阻止死亡,生命意義何在。”
聽到這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聽者很容易聯想到普京說的那句話:“如果沒有俄羅斯,那要世界有什麽用?”
當然,現在有人說,從來沒有聽過普京說這句話,但是,這不重要,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讓世界上大部分人認為他說過這句話了。
澤連斯基的演說如此成功,以至於多家外媒報道稱,在3月16日他向美國國會發表講話時,一名共和黨議員因被指沒有給他鼓掌,而遭到美國政客的輪番批評。
麵對指責,當事人回應稱這是“錯誤的消息”,並表示自己有鼓掌。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也就此發布“事實核查”,稱這名共和黨議員確實鼓了掌,隻不過,因其認為俄羅斯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爭,“她在澤連斯基講話上的掌聲不如其他許多國會議員的掌聲那麽熱烈。”
鼓掌不熱烈等於不鼓掌,這個邏輯有點搞笑。
不過也說明澤連斯基演講的威力之巨大。
第七是表演。
有人會覺得表演是貶義詞,我不這麽認為。一個演說家,包括一個領導人,立場立論言辭等等都很重要,但是也要有表演天賦,這方麵澤連斯基得天獨厚,美國前總統裏根也如是。
用什麽做背景,穿什麽衣服,要不要化妝,化什麽樣的妝,配合什麽樣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語速如何?甚至開口第一句話說什麽,都非常重要。
澤連斯基通過網絡連線方式對歐洲議會發表演講,開始就表示自己是在俄軍的轟炸間隙講話,“我們正在為了權利和自由獻出生命”。
第一句話就抓住了聽者。
我們看到澤連斯基出現在演講的大屏幕上時,一般是草綠色的體恤,胡子拉碴。他不用過於誇張的肢體語言,這樣會讓聽者不舒服,但是又不能沒有適當的肢體語言,這樣會顯得呆板。似乎他的臉上總帶著硝煙,似乎剛從戰場上下來,隨時準備回戰場。他不能麵帶微笑,也不能麵帶悲哀,他要用堅定掩蓋住悲哀,在堅定中也要有勝利的信心,這樣才能打動聽者。他當然知道,聽他演講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要打動他們,即便是表演也要不露痕跡。
澤連斯基是美國曆史上首位通過視頻向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講的外國領導人。他在會議大廳前方的大熒幕上現身以及演講結束時,兩次受到全體國會議員起立鼓掌的致意。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在演講前的鋪墊很有效果。他通過自己的和其他的社交媒體向全世界發布了自己的形象,如堅守在基輔,拿著武器在第一線,疲倦中的堅定,和政府官員的兄弟情誼,和人民的休戚與共等等。
第八是視頻。
現代化戰爭中,新媒體特別是視頻媒體是至關重要的,它傳播真相,具有衝擊力和可信度,在演講中,澤連斯基也運用了視頻而且很成功,在對美國議會的演講中,他播放了一段俄軍攻擊轟炸烏克蘭城市,給平民造成嚴重傷亡的視頻。
視頻中,導彈和火箭從天而降,摧毀了公寓和居民區。烏克蘭民眾匆忙逃難,奔走不及遭受傷亡。孩子們嚇得哇哇大哭,或者受傷後身上血跡斑斑。畫麵中還有平民遇襲死亡後就地被掩埋的鏡頭。
會場上播放這一視頻時,座無虛席的會議大廳鴉雀無聲。而澤連斯基重新出現在熒幕上時眼睛裏含著淚水。
澤連斯基基輔街頭喊話普京:是時候見麵談談了 這是俄羅斯減少損失的唯一機會
最近幾十年,高科技日新月異,很多已經被運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但是如何運用於現代化的戰爭,還是一個新課題。戰爭中的領袖人物如何運用高科技和新媒體,也是新課題,澤連斯基算是一個先驅。他任命了一個九零後年輕人作為國家新媒體的負責人,也是考慮到隻有年輕人才能在這樣的新事物中勝任愉快得心應手。這是經驗,對於俄羅斯來說,也是教訓。
作者: 周誌興